《机械效率》导学案一
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有效功、额外功、总功。
二、明白得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有效/总进行有关计算,明白机械效率小于1。
3、明白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要紧方式。
学习重点:、了解什么是有效功、额外功、总功。
二、明白得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有效/总进行有关计算,明白机械效率小于1。
3、明白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要紧方式。
学习难点:明白得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具学具:长木板,铁架台(带铁棒),方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学习进程:一、合作探讨㈠、阅读教材107页“想一想议议”图片。
小组讨论交流,探讨分析三种情形下人做功的一起点和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对沙子做的功对沙子做的功对沙子做的功对桶做的功对桶做的功对口袋做的功克服体重做的功对滑轮做的功对滑轮做的功二、用不同的方式,_______做的功是不同的,但___________做的功是相同的。
各类方式中,哪些功是对人们有效的?哪些功是人们不需要但又不能不做的?给它们起个名字吧!名称含义例子对人们有效的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能不做的功人所做的功3、三种情形下人所做的功不相同的缘故是什么?__________三种功之间的关系是怎么的?________________二、欢乐自学认真阅读本第108页完成:1咱们把必需要做的功叫做。
2并非是咱们需要但又不能不做的功叫做。
3总功=+4.机械效率概念:公式:其中有表示有效功;总表示总功。
注意:有效功老是小于总功的,因此机械效率老是小于1,通常要用百分数表示。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
(2)。
6机械效率的计算(109页例题)三、合作探讨2㈡、探讨斜面的机械效率(本109页)讨论猜想:一、滑腻程度相同的斜面的倾斜程度发生转变时,斜面的省力程度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将如何转变?二、斜面的省力程度和机械效率之间有什么什么关系吗?自主探讨:(完成110页表格)选择桌上实验器材,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器材:长木板,铁架台(带铁棒),方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展现交流:、滑腻程度相同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________,拉力_________,也确实是越_____________。
第四节 机械效率 (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四节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讨论法,体验引入机械效率的完整过程、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中,学会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并逐步养成用机械效率评价机械的意识。
二、学习准备:复习所学知识,并预习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计算功的公式是,功的单位是。
2、使用省力杠杆能够力,但要距离;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要力,但可以距离;使用动滑轮和滑轮组都能力,但要距离。
思考: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3、什么叫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
(在教材中勾画出来)4、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是什么?(在教材中勾画出来)三、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活动引入机械效率概念。
(二)【自主学习】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观察课本P86图11-4-2,分析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运沙子的不同点。
2、小组讨论:那种方式运沙子较好?(1)阅读P86内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完成以下填空:机械的三种功:○1为了实现目的,有利用价值的功叫做;○2对人们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3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4三者的关系:。
(2)完成P86下表格内容,讨论选择哪种方式运沙子,讨论结束后,每组2号将讨论结果和选择依据写在小黑板上。
3、评估交流:(1)三种功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举例分析)(2)通过讨论,发现第方法运沙子好,原因是;4、及时巩固与训练:(1)认真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分析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生活实例分析:○1用水桶打水的时候,有用功是,额外功是;○2水桶不小心掉进了水井里,将其打捞上来发现水桶里含有少量水,此时有用功是,额外功是。
(三)【讨论交流】1、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小组讨论交流:(1)有用功相同的时,选择总功小的做工方式,那么总功相同时,选择哪种做工方式呢?(2)有用功和总功都不相同的时候应该选择哪种做工方式呢?2、使用机械时,我们总希望,有用功占总功中的份额越大越好,这样效率才高。
15.2《机械效率》导学案(第一课时)

15.2 《机械效率》导学案(第一课时)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一、复习:通过一动滑轮用60 牛的拉力提起重为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米。
(1)拉力做功_________J。
(提示:S=2h)(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功_____________J。
思考:为什么利用实际机械做的功大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呢?(课后再回答)二、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三、知识归纳(1):1、有用功:利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W有用+W额外=W总讨论: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的桶里带了些水,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四、例题1:请计算课本图15.2-1中三幅图计算:人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分别是多少?(先完成表格前三栏)你希望额外功多些还是少些呢?__________。
故上述方案中最佳方案是方案_______。
五、知识归纳(2):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完成表格第四栏)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由于W有永远小于W总,故η永远小于1)例题2: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货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起重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例题3: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牛的货物匀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是375牛,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课堂小测:(一)基础练习:1、和的比值称为机械效率。
用公式表示为:。
2、使用机械时,由于存在额外功,因此所做的有用功必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必 1。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使用机械将重为G的物体提升h高度所做的有用功为。
优品课件之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导学案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具学具:长木板,铁架台(带铁棒),方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㈠、阅读教材107页“想想议议”图片。
1.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分析三种情况下人做功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是什么?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对沙子做的功对沙子做的功对沙子做的功对桶做的功对桶做的功对口袋做的功克服体重做的功对滑轮做的功对滑轮做的功 2、用不同的方法,_______做的功是不同的,但___________做的功是相同的。
各种方法中,哪些功是对人们有用的?哪些功是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给它们起个名字吧!名称含义例子对人们有用的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人所做的功 3、三种情况下人所做的功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三种功之间的关系是怎么的?________________. 二、快乐自学仔细阅读课本第108页完成:1. 我们把必须要做的功叫做。
2. 并非是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3. 总功= + 4.机械效率定义:公式:其中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注意: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的,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通常要用百分数表示。
5.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
(2)。
6. 机械效率的计算(109页例题)三、合作探究2 ㈡、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课本109页)讨论猜想:1、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的倾斜程度发生变化时,斜面的省力程度以及斜面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 2、斜面的省力程度和机械效率之间有什么什么关系吗?自主探究:(完成110页表格)选择桌上实验器材,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器材:长木板,铁架台(带铁棒),方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友情提示:1、匀速拉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设计

《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下图中分别用三种方式把沙子提到装修的楼上去,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总功?⑴几个基本概念:有用功W有用: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额外功W额外:为了达到工作目的,不需要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⑵三者之间的关系:或⑶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即:计算公式:1、η常用百分数表示2、η总是小于100%3、η没有单位讨论:1、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没有!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如何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方法一提高提升的物重。
方法二减轻机械自身重、减小摩擦和绳重。
知识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二、达标测试1、下面说法中是否正确?1)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2)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3)物体做功越慢,机械效率越低()4)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5)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6)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7)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2.如图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 J,功率为__W.3.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F甲_____F乙η甲_____η乙(选填“>”、“<”或“=”)4.一台起重机将重600N 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 ,起重机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拓展延伸: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 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学习内容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
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会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机械效率;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重难点:道械效率总小于1,会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机械效率。
时间分配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反馈、总结5分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学案(学习过程)一导课:1定动滑轮的实质和作用;2滑轮组中确定拉力和物种的关系的规律。
二学生展示:1让学生展示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的完成情况;2让学生展示学案上的合作探究部分的完成情况;三学生评价:1由各小组组长评价组员的自学情况;2个小组互评自学情况四解凝答惑: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W总=Fs2. 机械效率:(1)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用W总表示总功,自主学习:一思考1.把重100N的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则至少需要做功多少?2.按实际情况考虑,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布袋重5N,绳重5N,滑轮重10N,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
方法一:装在布袋里用手提上去,人要做多少功?方法二: 装在布袋里用定滑轮拉上去,人要做多少功?方法三: 装在布袋里用动滑轮拉上去,人要做多少功?3. 上题中,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完成目的所做的功是什么?为完成目的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有一部分功对我们无用的、但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二、阅读课本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总功。
物理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1)》导学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1)》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学习过程:三.拓展延伸。
示学。
小结。
——————————————————B、额外功:(W额外):——————————————————————C、总功:(W总):———————————————————————2.小明使用动滑轮想把一个物体提到阳台上,判断对谁做的功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机械效率例:如下图:工人师傅分别用定,动两种滑轮将重为20牛的物体提到2米高的阳台上,甲图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1牛,乙图自由端的拉力为12牛,分别求出两图中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为多少?甲乙思考:(1)机械效率是否有单位?(2)效率是用小数表示还是百分数?(3)机械效率能否达到百分之百?(4)效率的高低与滑轮是否省力有没有关系?学生展示三种功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1.你学会了什么?2.你会干什么了?3.你还想探究什么?检学1.工人师傅用三种方法将沙子运上三楼,如图:分别说出三种方法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是什么?2.如下图:小明用滑轮组将一重为120牛的物体匀速提高2米,动滑轮重为30牛,绳重与摩擦不记,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作业设计1.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________.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________,两者之和叫________.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提________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________所做的功是额外功.2 .甲、乙两种机械的效率分别是80%和6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甲机械省力B.使用甲机械做功快C.在相同的时间内,使用甲机械完成的功多D.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3.工人师傅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990 N的货物,所用拉力为600 N,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4.程跃要提重800 N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力只有300 N.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重物.已知每个滑轮重20N,程跃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中__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填“a”“b”或“c”).请在所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如果程跃的实际拉力是280 N,求出所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5.2 机械效率 导学案

15、2《机械效率》导学案主备人:王田华课型:新知探索课一、课前预习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学习难点: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二、温故知新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功的原理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____。
即W不用机械 ___W用机械。
3、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__________。
4、你知道生活中的“率”一词吗?含有“率”的词有哪些?这些词中“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自主预习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回答以下内容。
1、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2、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大小关系。
3、什么叫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关系式是什么?4、用数学思想说明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5、你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提高机械效率?6、在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时,怎样计算有用功?怎样计算总功?实验中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看谁办法多: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现在需要把100N重的沙子运到6m高的楼上,想想看,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沙子运上去?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探究分析:选取三种可行性方案,如:教材107页“想想议议”图片,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分析结论:用不同的方法,_______做的功是不同的,但___________做的功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第1课时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1.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
2. 会进行机械效率地计算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用功: 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地功.用符号 W
有
表示
2.额外功: 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地功.用符号 W
额
表示
3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地和,也叫动力功.用符号 W
总
表示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地高度,计算拉力所做地功
W
1
.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地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
地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地功W
2
.
(3)比较W
1 W
2
地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
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②使用不同地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地有用功时,所做地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地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地比例越少越好
④一定地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
●教师点拨:
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地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地状态,以尽可能少地消耗,取得尽可能多地效益.
●跟踪练习:
1.用桶从井中提水地时候,对水做地功是有用功,对桶做地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地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地功是有用功,对水做地功是额外功.
3.(2012·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地三楼,沙子地质量为50kg,装沙子地桶地质量8kg,动滑轮地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地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
(1)工人做地总功;
(2)工人做地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 N×12 m=3600 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 =(8 kg+2 kg)×10 N/kg×6 m=600 J
机械效率地计算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地是所做地这些总功中,有用
功究竟占了多少.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地物理量, 叫做机械
效率 ,它表示地是有用功与总功地比值.用符号η表示,
读作“依塔”(yita) .
2.机械效率地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 .
●小组讨论:
1.用一动滑轮把重40N地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地拉力是25N,则拉力地作用点移动地距离是多少动滑轮地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拉力地作用点移动地距离S=2h=2× m= m
有用功W有=Gh=40 N× m=8 J
总功W总=Fs=25 N× m=10 J
动滑轮地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8 J/10 J=80%
2.结合上题计算结果和课本86面:起重机抽水机地大致机械效率范围.思考: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利用滑轮组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使有用功总比总功小,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所以滑轮组地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点拨:
1.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2.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地物理量,机械效率高地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地高低与所使用地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地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地功地数量多少也无关.
●跟踪练习:
1.(2012·阜新)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地说法中,正确地是( D )
A.功率大地机械,做功一定多B.做功多地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C.效率高地机械,功率一定大D.做功快地机械,功率一定大
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地杠杆将重400N地货物抬高20cm,手向下压杠杆地力是240N,手下降地高度是多少cm这个杠杆地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手下降地高度h
手=2h
物
=2× m=
有用功W
有=Gh
物
=400 N× m=80 J
总功W总=F动h手=240 N× m=96 J
则此杠杆地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80J/96J=%
3.(2012·苏州)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地装置将重为230N地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
求:
(1)工人做地有用功;
(2)工人做地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地机械效率;
解:(1)1380J (2)1500J (3)92%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