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起跑线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起跑线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确定起跑线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确定起跑线。

起跑线的确定是田径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公平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将通过几何知识的应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起跑线的定义:介绍起跑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起跑线在比赛中的作用。

2. 起跑线的确定方法:通过学习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如何在不同形状的跑道上确定起跑线。

3. 实际应用:结合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比赛中应用所学知识来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起跑线的确定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起跑线的确定,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弧长的计算:弧长的计算是起跑线确定的关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 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比赛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田径比赛中起跑线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起跑线的定义和确定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弧长,让学生跟随计算。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不同的跑道上确定起跑线,然后进行实际操作。

板书设计1. 起跑线的定义:介绍起跑线的概念和作用。

2. 起跑线的确定方法:讲解如何通过计算弧长来确定起跑线。

3. 实际应用:展示如何在实际比赛中应用所学知识来确定起跑线。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计算给定跑道的弧长,确定起跑线。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或学校的操场上,实际操作确定起跑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起跑线的确定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弧长的计算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确定起跑线(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确定起跑线(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确定起跑线(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确定起跑线”,选自人教版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田径运动中起跑线的确定方法展开,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弧长的计算方法。

2.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田径场模型、圆规、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田径场模型、圆规、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圆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4. 应用: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确定起跑线(人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开,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弧长。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田径场跑道的起跑线位置。

3. 拓展题:研究其他曲线的弧长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综合应用题,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此节课通过设计运动会起跑线的确定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运动会起跑线的确定这一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计运动会起跑线的确定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起跑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运动会起跑线的确定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田径跑步比赛的录像,看看选手们在比赛中是如何起跑的。

2.发现问题: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了问题呢?比如选手们如何确定起跑线的位置,起跑线应该放在哪里等等。

3.提出问题:根据观看录像的发现,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何确定起跑线的位置?起跑线应该放在哪里?如何计算起跑线的位置?等等。

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介绍体育场及环形跑道的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体育场及环形跑道的结构,让同学们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2.讲解确定起跑线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图形测量的相关知识计算并确定400米跑道的起跑线。

3.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三、模型建立,初步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1.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数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数学活动,建立确定起跑线方法的模型。

2.初步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中部操场跑道上摆放起跑位置等等。

四、课堂小结,体会探索的乐趣;1.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

2.体会探索的乐趣: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和模型建立,让同学们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课后实践,确定中部操场跑道起跑线;通过课后实践,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确定中部操场跑道的起跑线。

比赛录像中展示了今年第32届巴西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和男子400米决赛,这些比赛都非常精彩。

在观看100米比赛的起跑照片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这些比赛都是赛跑,但是400米比赛的起跑线却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为本次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田径比赛中确定起跑线的问题,引入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关键词而无从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学会如何利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准确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田径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词,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圆的周长公式,准备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田径比赛的情境,引出确定起跑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词。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案第【1】篇〗《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0~8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的设置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校运会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场面。

教师:看了两个比赛,在起跑线上你发现了什么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预设1: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预设2: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前面,里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后面,这样公平吗?预设3: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起跑场景,比较不同点,从而引入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一)明确探究的方向(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教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呢?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二)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1个圆的周长(两个弯道合成一个圆);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内圆和外圆的周长不一样。

确定起跑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确定起跑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确定起跑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十章第二节《确定起跑线》,主要包括理解起跑线的概念,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跑线的概念,知道起跑线在比赛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确定起跑线的具体方法,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起跑线的确定过程。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起跑线的作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起跑线的概念,以及如何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起跑线的确定过程。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起跑线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起跑线的概念2. 确定起跑线的方法3. 实际问题举例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起跑线的确定方法。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起跑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起跑线的概念和确定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起跑线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演示和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起跑线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地方。

因此,我们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个部分,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几何知识。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周长公式。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学校的环形跑道,提出问题:如何确定起跑线,使运动员跑完规定的圈数?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自行车轮子的周长、圆桌的周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与圆的周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①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②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

(板书课题)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是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

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生: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我们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表示,你有什么发现?(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