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在呼吸--科学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需要呼吸》PPT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 加。 (2)在搜集证据中,能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 等方面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 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板块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小朋友蒙头睡觉图片)同学们请看,从这张图片中,你能获得哪 些信息?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下? 生 1: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分别在床上睡觉,一个小朋友用被子盖着脸 睡觉,另一个小朋友没有盖住脸。盖住脸的小朋友表情好像很难受。 生 2:蒙头的小朋友出现呼吸困难、闷气。
板块二、猜想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为什么蒙头睡觉会缺氧呢? (出示人体呼吸时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表) (学生交流:蒙头的小朋友,呼吸需要吸入氧气,被子里的氧气被消耗, 吸入的氧气越来越少。)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 化碳增加。
教学难点
用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 ,二氧化碳增加。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探究 欲望。在老师引导下能自行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放手。
小朋友吸入的气体还会被呼出来呀?为什么说被子里的氧气减少了呢? 生:蒙头的小朋友需要呼吸,吸入的氧气多,呼出的氧气少,呼出的二 氧化碳增多了。
四年级上册科学 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感受我们的呼吸
-第一节-
2024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 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一
认识呼吸系统
鼻
人
咽
体
呼
喉
吸
气管
系
统
支气管
肺
活动二
感受呼吸的过程
胸廓
肋骨 腹部
活动要求
1. 双手放在腹部,深呼吸感受腹部的变化。 2. 双手放在肋骨,深呼吸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3. 小组交流你们的发现。
吸
模
2.怎样模拟吸气?怎
拟 样模意图
膈肌
吸气
向上
胸廓 扩张
肺 变大
呼气
向下
收缩
变小
研讨
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人体内的通道,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吸气,空气由鼻腔/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肺变大,胸 腔扩张;呼气,交换后的气体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口腔呼 出,肺变小,胸腔收缩。
A. 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 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C. 胸腔扩张,腹部放松
研讨
2.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呼吸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呼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怎样的? ——、、、
拓展
人工呼吸
练习
1.下列器官不参与呼吸活动的是( B )。
A. 肺 B. 胃 C. 气管
练习
2.( A )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练习
3.吸气时,我们感受到胸腔和腹部的变化是( A )。
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在呼吸

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了解人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掌握呼吸的方式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教学内容:1.人类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人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呼吸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重点:1.人类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人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呼吸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准备:1.大班教室或教学场地。
2.大屏幕或投影仪。
3.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教具。
4.呼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呼吸,让学生用手指腕部的脉搏来感受自己的呼吸频率和节奏。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呼吸,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探究:1.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呼吸的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向学生介绍人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3.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了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践:1.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练习,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
2.组织学生进行呼吸锻炼,如晨间体操、户外活动等,帮助学生锻炼呼吸系统和提高呼吸能力。
总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人类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强调呼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拓展:1.让学生了解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比较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之间的异同。
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和表现,评价其对人类呼吸的理解程度。
2.可以布置小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呼吸情况,以加深对呼吸的认识。
教学延伸:1.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医生来学校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的讲座或互动活动,增加学生对呼吸系统的了解和兴趣。
2.可以请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他们对呼吸系统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教具。
2.呼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3.呼吸系统的相关图示。
4.相关练习和活动材料。
湘教科学五年级上-答案

力 #$"门把手 拧子 扳手 汽车方 向盘 自来水开关 水阀等 五 六 !"辘轳是提取井水的装置 井上竖立井 架 上装有用手柄摇转的轴 轴上绕绳 索 绳索一端系水桶 摇转手柄 使水 桶一 起 一 落 提 取 井 水 # $"车 石 辗 石磙子等
有节律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 促使血液 很快地流回心脏 此时如立即停下来休 息 肌肉的节律收缩也会停止 原来流 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 回流心脏 造成暂时性缺血 出现心慌 气短 头昏眼花 面色苍白等不适 所 以剧烈运动后要继续向前慢跑或走 等 呼吸和心跳基本恢复后再停下来
单元测试题 二
一 !"#$"#%"&#("#*"& 二 !"+#$"+#%"-#(",#*"+ 五 斜面 斧 子 螺 丝 钉 盘 山 公 路 # 杠
杆 羊角 锤 镊 子 # 滑 轮 吊 车 # 轮 轴 汽车方向盘 六 !"%.#$.#!.#$",#-
期中测试题
一 !"二氧化碳 # 氧气 #$"心脏 # 血管 # %"进入#排出#("大脑#*"杠杆#斜面 #轮轴#滑轮#/"定#动#滑轮#'"链 条#齿轮#皮带#0"增加#)"省力 !."鼻腔#气管
地球仪 一 !"地球仪#$"海洋#%"赤道#("$.#!/. 二 !"#$"&#%" 三 !"七 大 洲 是 亚 洲 欧 洲 非 洲 大 洋
人教鄂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分享对呼吸过程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呼吸过程的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呼吸的原理和步骤。
2.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参与呼吸过程的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呼吸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方法。
难点:
1. 呼吸过程的微观机制和分子水平的变化。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解决办法:
1.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呼吸过程的微观机制。
2. 提供实验指导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掌握呼吸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呼吸过程的原理。
8. 鼓励学生参观科学展览或进行科学考察,如参观医学博物馆、实地观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呼吸现象等。
9.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呼吸健康讲座、制作健康宣传手册等。
10.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结合艺术课程设计呼吸主题的绘画或雕塑作品,结合体育课程研究呼吸与运动的关系等。
七、典型例题讲解
强调呼吸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呼吸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呼吸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包括科普文章、实验指导、呼吸健康相关资料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如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呼吸过程、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呼吸变化等。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5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作用;2. 掌握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3. 提高学生对健康呼吸习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学重点:1. 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作用;2. 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的理解;2. 学生对健康呼吸习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
教学准备:1. 课本《我们的呼吸》;2. 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呼吸问题的思考。
例如,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吗?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呢?Step 2 呈现(15分钟)呈现课本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作用。
通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课本中的知识点。
Step 3 讲解和讨论(15分钟)讲解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在吸气和呼气时胸部、腹部的变化。
解释胸部和腹部的运动是怎么样帮助我们进行呼吸的。
Step 4 操作实验(2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的变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气球模拟肺部,通过充气和放气的实验,观察气球的变化,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Step 5 小结(5分钟)通过问答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学习要点和重点,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Step 6 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拓展,可以让学生口述图画、问题回答等方式,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或写一篇小作文等,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就是一节关于《我们的呼吸》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精选5篇(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种类和特点。
湖南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在呼吸》优秀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湖南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在呼吸》优秀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本文将详情介绍我在教授湖南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在呼吸》课程中所设计的优秀教案以及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
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2.能够简单地描述人体的呼吸过程3.能够理解与呼吸相关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知识4.掌握一些呼吸健康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难点:描述呼吸过程的关键词汇和理解呼吸与生命体征和健康的关系教学准备1.PowerPoint演示文稿2.PPT答案界面截图3.课堂板书4.呼吸器官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教师播放PPT《我们在呼吸》的第一页,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呼吸器官,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与学生一起补充板书并讲解。
二、梳理呼吸过程的知识点老师播放PPT《呼吸过程》的第一页,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将其分成呼吸过程的五个步骤:进气、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老师提供呼吸过程动画以方便学生理解。
三、了解驱动呼吸的肌肉老师播放PPT《驱动呼吸的肌肉》,介绍人体内与呼吸过程有关的四种肌肉。
四、测量和理解呼吸过程的生命体征老师播放PPT《测量和理解呼吸过程的生命体征》,介绍如何计算呼吸频率并让学生自身进行呼吸频率测算。
讲解呼吸过程和生命体征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如何通过测量体表温度和观察唇色、脸色等了解呼吸状况以及提高呼吸健康水平的知识。
五、健康呼吸小常识老师播放PPT《健康呼吸小常识》,介绍保护呼吸系统的小贴士,如不抽烟、勤洗手、多通风、避免雾霾等。
六、巩固知识老师提醒学生自己总结今日的学习过程,并组织三人小组对今日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学生在课后反馈,我得出了以下教学反馈:1.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并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PPT的答案界面设计得不够充分,导致有些学生做完练习后很快就失去了注意力,并开始议论答案,影响了学习效果。
3.在讲解呼吸器官模型时,由于模型不够生动形象,有些学生无法理解其内部结构,无法配合老师完成模型剖析来理解呼吸过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知识梳理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12课呼吸与空气
1、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2、我们为什么要呼吸?
答: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营养物质转化为维持体温的热量和支持活动的能量,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3、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1)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另一个杯子中注入空气。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往澄清石灰水里注入空气,澄清的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呼气,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这些现象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3)通过研究发现,呼吸前气体中氧气含量多,呼吸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4、说说运动前后呼吸次数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静时多,呼出和吸人的气体量也比平静时多,导致呼吸加快。
第13课呼吸器官
1、我们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器官?
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观察:深呼吸时我们身体的变化?
答:呼气时感觉胸腔收缩,吸气时,感觉到胸腔降起。
1、呼吸时空气经过了人体内哪些器官?(画图)
2、口腔属于呼吸器官吗?为什么?
答: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
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体进进出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难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塬中心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单班级:姓名:
1、《我们在呼吸》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通过实验了解氧气的作用,二氧化碳的作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学引导:
1、屏住呼吸后你有什么感觉?
2、对照图,在自己身体上找到呼吸器官的位置。
3、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通过自己呼吸,说说自己在呼气和吸气时溪流经过哪些器官?
二、合作探究
(一)实验一: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
1、小组内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各一瓶
2、然后将气瓶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
3、记录蜡烛燃烧时间?完成课本第四页上部的表格。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二)实验二:将呼出气吹进澄清的石灰水中,又会有什么变化?
1、每组准备材料
2、小组合作实验
3、观察实验结果发现:
(三)阅读第五页指南信箱的内容,根据我们实验和科学家的实验发现人体需要();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减少了。
三、课堂检测:
1、人体呼吸器官有()
2、人呼出的气体()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可以(
),火然烧与()有关。
四、交流收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2、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3、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4、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学习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学习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学习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
学习过程:
一、自学引导:
1、学习资料: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2、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合作探究
(一)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2、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3、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吸气——→胸廓腹部扩大
呼气——→胸廓腹部缩小
(二)制作活动
1.按教材P6步骤进行制作
2.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认为呼吸时: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三、测肺活量
1、分小组测肺活量,计下数据。
2、完成课本第7页表格。
四、课堂检测:
比较我们的肺活量,你认为我们的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