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的CT表现课件
合集下载
尘肺病概述及X线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尘肺病概述及X线
概念
1、职业病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
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 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 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17:55 3
职业病目录
1、尘肺 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 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6、职业性皮肤病 8种 7、职业性眼病 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 3种 9、职业性肿瘤 8种 10、其他职业病 5种
17:55 5
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直径< 15μm,称可吸入性粉尘
直径>10μm, < 15μm大多数在
上呼吸道被阻留。 直径<5μm,称呼吸性粉尘( 致病因素)。
17:55
6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① 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② 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纤毛运动; ③ 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17:55
9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症 状(1)
咳嗽 常见症状,合并感染时加重
喀痰 常见症状,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咳痰,是呼吸 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感染时加重 胸痛 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较多见 纤维化病变的牵扯作 用,特别是有胸膜的纤维化及胸膜增厚,藏层胸膜下的肺 大泡的牵拉及张力作用等 呼吸困难 面积减少
查资料(病因学诊断)
♦ ♦ ♦
根据是推理或论断的前提,没有根据的诊断当然是错误的
接触史:接尘的时间长短、工厂或工种变化情况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接触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 度;场所的通风防尘及个体防护情况;劳动组织安排等 接触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否具有致病性(致肺纤维化)
尘肺病概述及X线
概念
1、职业病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
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 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 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17:55 3
职业病目录
1、尘肺 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 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6、职业性皮肤病 8种 7、职业性眼病 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 3种 9、职业性肿瘤 8种 10、其他职业病 5种
17:55 5
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直径< 15μm,称可吸入性粉尘
直径>10μm, < 15μm大多数在
上呼吸道被阻留。 直径<5μm,称呼吸性粉尘( 致病因素)。
17:55
6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① 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② 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纤毛运动; ③ 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17:55
9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症 状(1)
咳嗽 常见症状,合并感染时加重
喀痰 常见症状,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咳痰,是呼吸 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感染时加重 胸痛 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较多见 纤维化病变的牵扯作 用,特别是有胸膜的纤维化及胸膜增厚,藏层胸膜下的肺 大泡的牵拉及张力作用等 呼吸困难 面积减少
查资料(病因学诊断)
♦ ♦ ♦
根据是推理或论断的前提,没有根据的诊断当然是错误的
接触史:接尘的时间长短、工厂或工种变化情况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接触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 度;场所的通风防尘及个体防护情况;劳动组织安排等 接触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否具有致病性(致肺纤维化)
尘肺的CT表现演示课件

尘肺的CT表现演示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尘肺概述 • 尘肺的CT表现 • 尘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尘肺的治疗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尘肺概述
尘肺的定义
01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 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病变, 导致肺功能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02
社会支持
建立健全尘肺病社会保障体系,提供 医疗、康复、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保 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05
案例分析
典型尘肺病例展示
患者男性,52岁,长期从事石材加工工作,有粉尘接触史。 CT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强,散在分布的小结节状影,部分融合成大结节或团块状影。
患者无吸烟史,无其他肺部疾病史。
尘肺病例的诊断过程
气胸的CT表现为胸膜腔 内出现无纹理区,肺组 织被压缩。
肺源性心脏病的CT表现 为肺动脉增粗和右心增 大。
03
尘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诊断
尘肺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尘肺的CT表现
鉴别点
尘肺患者的CT图像上通常会出现不规 则的小阴影,这些阴影在肺的两侧对 称分布,随着病情的发展,阴影密度 逐渐增高,范围扩大。
早期发现尘肺病患者。
尘肺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运动锻 炼等康复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生活 质量。
心理支持
关注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 极面对疾病。
家庭护理
指导家庭成员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照料 ,包括饮食调理、日常起居等方面的 关心和照顾。
尘肺的CT表现
如前所述,尘肺患者的CT图像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小阴影,这些阴影通常在肺的两侧对称 分布。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尘肺概述 • 尘肺的CT表现 • 尘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尘肺的治疗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尘肺概述
尘肺的定义
01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 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病变, 导致肺功能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02
社会支持
建立健全尘肺病社会保障体系,提供 医疗、康复、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保 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05
案例分析
典型尘肺病例展示
患者男性,52岁,长期从事石材加工工作,有粉尘接触史。 CT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强,散在分布的小结节状影,部分融合成大结节或团块状影。
患者无吸烟史,无其他肺部疾病史。
尘肺病例的诊断过程
气胸的CT表现为胸膜腔 内出现无纹理区,肺组 织被压缩。
肺源性心脏病的CT表现 为肺动脉增粗和右心增 大。
03
尘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诊断
尘肺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尘肺的CT表现
鉴别点
尘肺患者的CT图像上通常会出现不规 则的小阴影,这些阴影在肺的两侧对 称分布,随着病情的发展,阴影密度 逐渐增高,范围扩大。
早期发现尘肺病患者。
尘肺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运动锻 炼等康复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生活 质量。
心理支持
关注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 极面对疾病。
家庭护理
指导家庭成员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照料 ,包括饮食调理、日常起居等方面的 关心和照顾。
尘肺的CT表现
如前所述,尘肺患者的CT图像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小阴影,这些阴影通常在肺的两侧对称 分布。
尘肺影像表现 ppt课件

对机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
小粒径粉尘所占比例愈大,则粉尘的分散度愈高
直径10~15μm的粉尘主要沉积于上呼吸道 直径<15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吸入性粉尘 直径<5μm的尘粒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呼吸 性粉尘
9
3. 粉尘的硬度和溶解度
硬度---硬度大,对呼吸道粘膜机械性损伤。 溶解度---有毒粉尘,溶解度高,毒作用强;溶解 度低,毒性弱。石英粉尘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 产生危害作用。
二氧化硅
常见矽尘作业有: 矿 山 → 采掘、凿岩、爆破、运输、选矿 筑 路 → 修建公路、铁路等隧道的开挖 水 利 → 隧道的挖凿、采石 原料破碎 → 研磨、筛分、配料(石粉厂.玻璃厂.陶瓷厂.耐火
材料厂) 15
矽肺发病:
◆一般矽肺发病:
矽肺发病缓慢,多在接触矽尘10-15年后发病
◆速发型矽肺: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
1986年
20000例
1987年以后 略有下降,但仍例每年增加8000-9000
1999年
估计世纪末可达到60多万人.
2000年
实际累积病人近80万人
仍在逐年上升
14
(一) 主要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因素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 以石英为代表(含量 99%)
矽尘作业游--离-接二氧触化含硅游分布离广(S:i9O52%)以粉上尘的达矿石10中%均以含有上游的离粉尘作业
1. 矿山开采,隧道开挖,筑路、矿石粉碎等 2.水泥,陶瓷,玻璃、化学工业生产中粉末的配料、混合、过筛等
5
3.木材,皮毛,纺织业的原料处理 4.金属熔炼、焊接、切割等。
《尘肺病》ppt课件4PPT

03 尘肺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提供良好的护 理环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氧疗
对于缺氧的尘肺病患者,给予适 当的氧疗,以改善呼吸功能。
康复治疗
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以 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体能。
药物治疗Βιβλιοθήκη 抗炎药物用于减轻尘肺病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抗纤维化药物
针对尘肺病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使用抗纤维化 药物以减缓肺纤维化的进展。
康复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01
通过有氧运动、腹式呼吸等训练,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活
量。
运动疗法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促进身体机能
的恢复。
物理治疗
03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热、光等疗法,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
心理护理与支持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加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教 育,使其了解粉尘对健康 的危害,自觉遵守防护措 施。
健康教育与社区干预
健康教育
开展尘肺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 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 识。
社区干预
健康检查与早期干预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发现尘肺病患者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对高危人群 进行早期干预。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尘肺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岗位调整和轮换
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 ,合理调整岗位和轮换作 业,减少员工接触粉尘的 时间和强度。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员工应按规定佩戴口罩、 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用 品,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 机会。
尘肺PPT课件

• 胸膜斑是指局限性胸膜肥厚的厚度大于 3mm,多见于側胸壁,也可见于部分心缘 和膈面。
5
6
矽肺二期早
7
二 期 矽 肺
8
矽结节的晚期融合
9
三期矽肺
10
肺霉菌病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11
概述
• 随着大量抗菌素的临床应用,霉菌病发 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 霉菌的种类好多,但对人体有致病力只 有十数种;
• (1)毛细血管压力(常见)肺静脉 压 左心衰竭(右心功能正常)、 (左右心衰时肺静脉压力肺水肿可以减 退或消失)。
28
肺水肿——概述
• (2)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管壁损伤
低氧血症、贫血、低血蛋白、毒素、过敏反应、 毒气、胃液吸入。 • (3)淋巴引流障碍不是肺水肿产生的单独因 素,常起促进肺水肿作用。
39
分型
• 1、典型的中央型; • 2、不典型的弥漫型; • 3、局限型。
40
典型的中央型
• 1、蝴蝶状阴影(典型但较少见); • 2、治疗后短期内(小于3d)即完全吸收
(为急性); • 3、未经及时治疗(由于有纤维蛋白和巨
噬细胞充填)可产生炎症性改变(为慢 性)。
41
弥漫型肺水肿
• 1、散布于两肺的大小不等、密度不等、 边缘不清的阴影;
29
产生肺水肿病因
• 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 • 高血压; • 冠心病在合并心梗时才出现肺水肿; • 肾脏急、慢性疾病; • 短时间内大量补液;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高原缺氧。
30
肺水肿的病理分型
• 1、间质性肺水肿 • 2、肺泡性肺水肿
慢性 急性或慢性
31
间质性肺水肿——病理
5
6
矽肺二期早
7
二 期 矽 肺
8
矽结节的晚期融合
9
三期矽肺
10
肺霉菌病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11
概述
• 随着大量抗菌素的临床应用,霉菌病发 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 霉菌的种类好多,但对人体有致病力只 有十数种;
• (1)毛细血管压力(常见)肺静脉 压 左心衰竭(右心功能正常)、 (左右心衰时肺静脉压力肺水肿可以减 退或消失)。
28
肺水肿——概述
• (2)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管壁损伤
低氧血症、贫血、低血蛋白、毒素、过敏反应、 毒气、胃液吸入。 • (3)淋巴引流障碍不是肺水肿产生的单独因 素,常起促进肺水肿作用。
39
分型
• 1、典型的中央型; • 2、不典型的弥漫型; • 3、局限型。
40
典型的中央型
• 1、蝴蝶状阴影(典型但较少见); • 2、治疗后短期内(小于3d)即完全吸收
(为急性); • 3、未经及时治疗(由于有纤维蛋白和巨
噬细胞充填)可产生炎症性改变(为慢 性)。
41
弥漫型肺水肿
• 1、散布于两肺的大小不等、密度不等、 边缘不清的阴影;
29
产生肺水肿病因
• 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 • 高血压; • 冠心病在合并心梗时才出现肺水肿; • 肾脏急、慢性疾病; • 短时间内大量补液;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高原缺氧。
30
肺水肿的病理分型
• 1、间质性肺水肿 • 2、肺泡性肺水肿
慢性 急性或慢性
31
间质性肺水肿——病理
尘肺X线胸片阅片(PPT课件)

编辑版ppt
10
壹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两 个肺区
编辑版ppt
11
二期尘肺
①有总体密 集度2级的小阴 影,分布范围 超过4个肺区;
②有总体 密集度3级的小 阴影,分布达 到4个肺区。
编辑版ppt
12
叁期尘肺
①有大阴影 长径不小于 20mm,短径 不小于10mm。
②有总体密集 度3级小阴影 分布超过4个 肺区,并有小 阴影聚集
二期( Ⅱ) Ⅱ 总密集度2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3级小阴影分布达到4个肺区
三期(III
Ⅱ + ①总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 ②小阴影聚集;③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 III者
III 大阴影不小于20mm×10编m辑m 版。ppt
14
五、尘肺病X线胸片阅片方法和步骤
1、读片基本要求
1 阅片者必须通过考核并取得尘肺诊断资质证书。 2 根据国家《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集体诊断。 3 读片人校正视力正常。坐位读片,观片灯位置适当,置于 读片者眼前 25cm至50cm处。 4 依胸片时间先后顺序阅片,观察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 不宜作出确诊。 5 参考标准片,需诊断的胸片置灯箱中央,两旁放常用标准 片。 6 用3联灯箱,最好5联。观片灯不低于3000CD,亮度均匀度 (亮度差)小于15%。 7 读片应安静,无其他光线直射观片灯上,每1至1.5小时左 右休息一次,以保持读片者视力和脑力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3、总体密集度是指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胸膜
胸膜增厚(胸膜斑、钙化等);胸膜粘连(天 幕状粘连等);心膈角、肋膈角变钝、蓬发状心 影等
编辑版ppt
18
六、实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尘肺影像诊断ppt

• 密集度判定
•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以相应的标准片为依据
• 若小阴影密集度与标准片基本相同,可分别记录为0/0、 1/1、2/2、3/3;若和标准片比较,认为高一级或较低一级 也应考虑,则同时记录下来,例如2/1、2/3。
• 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范围内密集度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以 4大级分级表示
• 肺区 zone of lung
标
的
准 密
集
,度
区总
,体
诊密矽
断集肺
壹度壹
期为期
。 左 肺 尖 陈 旧 性 结 核
4
1
级 , 分 布 范 围 达 到
: 煤 矿 采 掘 工 。 小 阴。Biblioteka 影肺肺总区体
,密矽
诊集肺
断度贰
贰为期
2
期 。
6
级 , 分 布 范 围 达 到
: 煤 矿 掘 进 工 。 小 阴
个影
。右总
心体
缘密石
蓬集棉
乱度肺
• 判定及记录
– 胸片上的小阴影几乎全部为同一形态和大小时 ,将其字母符号分别写在斜线的上面和下面, 如:p/p、s/s等;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小的 小阴影时,将主要形态和大小的小阴影字母符 号写在斜线上面,次要的且有相当数量的另一 种写在斜线下面,如p/q、s/p等
• 大阴影 large opacity
标张,
准图左
密分上
集别图
度示示
。小小
阴阴
影影
s/s 1/1
标
的
准 密
集
,度
0/0 3 2/2 3/3
组
,
, 另
合 胸 片
标张,
准图左
尘肺知识课件

尘肺
尘肺
★ 尘肺(pneumoconiosis)是吸入有机或无 机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一 组疾病
★ 职业病: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 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 肺、铸工尘肺等
尘肺
★ 尘肺基本影像学表现:
◆ 圆形小阴影—直径小于10mm,常见于矽肺 ◆ 不规则形小阴影—宽度小于10mm的网状或蜂窝状影,
常见于石棉肺、非典型矽肺、其他尘肺 ◆ 大阴影—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的阴影,周围有肺气肿
,常两种上肺对称出现,常见于典型矽肺(八字征) ◆ 小阴影聚集—局部小阴影明显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
影 ◆ 胸膜斑—除肺尖部和肋膈角区以外的厚度大于5mm的
局限性胸膜增厚,常见于石棉肺
矽肺与煤工尘肺
★ 病理
◆ 粉尘被吞噬→吞噬细胞进入淋巴管→细胞死亡、粉尘释出→ 纤维化→矽结节→融合(上、中肺)
◆ 肺门增大、钙化;肺气肿;胸膜增厚 ◆ 易并发肺结核、空洞、播散
★ X线片上表现为多发结节样病变,以上叶为重,煤工 尘肺以中下肺分布为主
HRCT表现
★ 矽肺:
◆ 2~5mm结节,边界锐利,小叶中心或胸膜下区分布,肺上 叶及后部为著,矽结节可融合成不规则团块影,内可见坏 死、钙化
◆ 可见网状病变 ◆ 局灶性小叶中心型肺气肿,纤维化 ◆ 肺门淋巴结增大、蛋壳样钙化 ◆ 胸膜增厚
石棉沉着症
(Asbestosis)
★ HRCT:
◆ 胸膜斑(宽2~3cm光滑的条状或斑块状 影,可见钙化)或弥漫性胸膜增厚
◆ 下肺野胸膜下小结节(≤1mm) ◆ 线状、细网状影、瘢痕、蜂窝
★ 煤工尘肺
◆ 结节较小,多不融合,边界多不锐利,两肺中下野分布, 胸膜改变较轻
尘肺
★ 尘肺(pneumoconiosis)是吸入有机或无 机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一 组疾病
★ 职业病: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 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 肺、铸工尘肺等
尘肺
★ 尘肺基本影像学表现:
◆ 圆形小阴影—直径小于10mm,常见于矽肺 ◆ 不规则形小阴影—宽度小于10mm的网状或蜂窝状影,
常见于石棉肺、非典型矽肺、其他尘肺 ◆ 大阴影—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的阴影,周围有肺气肿
,常两种上肺对称出现,常见于典型矽肺(八字征) ◆ 小阴影聚集—局部小阴影明显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
影 ◆ 胸膜斑—除肺尖部和肋膈角区以外的厚度大于5mm的
局限性胸膜增厚,常见于石棉肺
矽肺与煤工尘肺
★ 病理
◆ 粉尘被吞噬→吞噬细胞进入淋巴管→细胞死亡、粉尘释出→ 纤维化→矽结节→融合(上、中肺)
◆ 肺门增大、钙化;肺气肿;胸膜增厚 ◆ 易并发肺结核、空洞、播散
★ X线片上表现为多发结节样病变,以上叶为重,煤工 尘肺以中下肺分布为主
HRCT表现
★ 矽肺:
◆ 2~5mm结节,边界锐利,小叶中心或胸膜下区分布,肺上 叶及后部为著,矽结节可融合成不规则团块影,内可见坏 死、钙化
◆ 可见网状病变 ◆ 局灶性小叶中心型肺气肿,纤维化 ◆ 肺门淋巴结增大、蛋壳样钙化 ◆ 胸膜增厚
石棉沉着症
(Asbestosis)
★ HRCT:
◆ 胸膜斑(宽2~3cm光滑的条状或斑块状 影,可见钙化)或弥漫性胸膜增厚
◆ 下肺野胸膜下小结节(≤1mm) ◆ 线状、细网状影、瘢痕、蜂窝
★ 煤工尘肺
◆ 结节较小,多不融合,边界多不锐利,两肺中下野分布, 胸膜改变较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节
尘肺
1
? 概述 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引起气道和肺泡的慢性损 伤。有严格的诊断标准。
? 尘肺的诊断原则: ①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诊断小组诊断 ②有明确的有害粉尘接触史 ③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类似改变 ④必要时加做CT检查,综合分析
2
? 尘肺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①圆形小阴影 ②不规则形阴影 ③大阴影 ④胸膜斑: ⑤肺门改变 ⑥肺纹理的改变
尘肺其它X射线改变
* 肺门、肺纹理、肺气肿 (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9
小阴影定义
肺部内直径和宽径〈 10mm的阴影
小阴影分类
分为:圆形小阴影 、不规则小阴影
10
1、圆形小阴影
主要病理改变:矽结节 矽 节 表 现: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或不
整齐的致密影、矽肺、煤工尘 肺最常见
1986年标准称之为“类圆形小阴影” (rounded small opauty)
* 粉尘浓度 浓度高(即使SiO2不高)→较大、密度 高的圆形小阴影
14
⑶ 圆形小阴影显示的部位
* 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尤以右侧为重 (有10%-15%小阴影可首先在两上肺区出现) 与中下肺叶体积较大,病灶相互重叠较多有 关。 * 随着纤维化加重,小阴影——两肺上中肺区
聚集、融合,此时肺气肿加重,两下肺小阴 影反而逐渐减少。 * 少数病例小阴影可发生钙化→ 与矽结节玻璃 样变中心软化形成嗜碱物,钙盐在此沉积有 关
20
* “混凝土的比喻”
大阴影是肺间质大量弥漫性( f) 将密集的结节融合在一起间质 f (水泥)融合矽结节(小石子) →大块纤维、大阴影(混凝土)
21
* 病理基础
大阴影的尘肺多见于商工业生产 (游离)SiO2粉尘
如:石英磨粉、 隧道工程等
22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
* 常见形式: 二期的肺基础,小阴影逐渐增大、增 多、小阴影聚集→(周边肺气肿更明 显时)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大阴影。 多对称出现于两肺上中野中外带, 呈“八”字形排列
? 影像学表现 1、X线 2、CT
?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尘肺病的 X射线表现
6
尘肺主要病理
* 两肺弥漫间质纤维化 * 主肺结节、融合团块 * 胸肿病变等
7
主要X影像表现
?小阴影(圆形、不规则)
? 大阴影
?
胸膜斑
8
? 国际上认为
* 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胸膜斑 形态学名词描述尘肺主要 X射线改变
23
鉴别诊断
肺内肿瘤
* 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大阴影 ,密度较浓、边 界清,需与肺内肿瘤鉴别。
* 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索 条状阴影→相连融合呈条带状→当靠近侧胸壁肺 气肿明显→边缘清楚、密度较浓、均匀一致的大 阴影。
24
结核性肺内空洞
* 大阴影中心可出现空洞: 大部分结核感染后液化坏死形成: 空洞壁厚内壁不整齐
15
2、不规则小阴影
(主要病理改变弥散性肺间 f)
* 1986年标准描述: “指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
密 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连,也可以杂乱 无章的交织在一起。 表现为网状,有时呈蜂窝状” 。
* 2002年标准取消上述文字描述 以标准片显示的形态为准。
16
⑴不规则小阴影的分类
按其宽度大小分为 s、t、u s:宽度<1.5mm t:宽度>1.5mm,<3.0mm u:宽度>3.0mm,<10mm
* 直径1.5mm或以上的p、q小阴影,只有病灶 多时在同一轴线上几个矽结节相互重叠
* 与矽结节致密度和周围肺之间对比度有关 灶性气肿带,小阴影易显、弥散肺气肿则小 阴影不可显示
13
⑵ 影响小阴影显示的因素
*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 小阴影的形态、大小、密度与SiO2含量 SiO2含量低→尘肺(P)水泥 SiO2含量高→尘肺(q、r)矽肺
18
⑶ 不规则小阴影的X线胸片表现
* 开始多现于两中下肺区,向两上肺区发展 密度、宽度逐渐增加、增宽,部分不规则 小阴影也可变成圆形小阴影
* 是石棉肺主要的X射线表现。也是吸入SiO2 (游离)较低粉尘所致其他尘肺表现(煤工
尘肺、铸工尘肺)。
19
3、大阴影 * 定义
肺野内直径和宽度>10mm以上 的阴影 是由小阴影密集部位缓慢发展起 来而形成的。
17
⑵不规则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① 主要病理改变 :为肺间弥散性( f) * 沿细小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细叶向肺泡间
隔周围发展 * 形成索条状纤维交织连接形成→不规则小阴影
② 煤工尘肺(尘斑、煤尘灶),石棉肺和煤工尘肺 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肺气肿、泡性肺 气肿,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也参与不规则小阴影 的形
* 有人(Theodos)研究: 23%空洞形成为尘肺融合病变缺血坏死形成
* 部位:大阴影常见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叶尖后、下叶背、中 叶外及舌叶上段、后前位胸片较易显示。
* 少量大阴影位于:心影后、隔下、纵隔旁、 脊柱旁。后前位胸片较难显示需做CT。
25
胸膜病变
* 形成:石棉粉呈长条状,极易穿破肺泡壁→脏层 胸膜 →壁层胸模导致 f。
经多方查询认为“rounded”并没有“类……”之意 故修改为“圆形小阴影”
11
* 圆形小阴影分类
按直径大小分为p、q、r p:最大直径<1.5mm q:最大直径>1.5mm <3.0mm r:最大直径>3.0mm<10mm
判定方法:对照标准片判定
12
⑴ 圆形小阴影的成像原因 病灶多相互重叠
* 单个矽结节 >3mm以上,摄影条件恰当胸片 可以显示
尘肺的X线分期(GBZ70-2002)
3
一、矽肺
? 临床与病理 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纤 维化和矽结节形成。 临床上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重者呼吸 困难、缺氧和咯血。
? 影像学表现 1、X线 2、CT
?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接触史; 临床; 影像学表现
4
二、煤尘肺
? 临床与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煤斑 主要症状是劳动后气急、咳嗽、咳痰和胸痛
* 病理形态: 象牙白、光滑、有结节、多位于两侧 壁、心包膜和横隔面,常见到局限性胸膜斑 其中可见到石棉小体。
* 局限性胸膜斑块: 指肺尖和肋隔角外厚度大于 5mm 的胸膜增厚( 86年标准为3mm)或局限性钙化 胸膜斑块,多对称出现 。
* 发生部位:在两侧壁层胸膜,隔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部分见心缘和膈面,如病变广泛,心 包膜与壁层胸膜严重增厚粘连,使心缘包蓬 乱→“蓬发心”。
尘肺
1
? 概述 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引起气道和肺泡的慢性损 伤。有严格的诊断标准。
? 尘肺的诊断原则: ①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诊断小组诊断 ②有明确的有害粉尘接触史 ③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类似改变 ④必要时加做CT检查,综合分析
2
? 尘肺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①圆形小阴影 ②不规则形阴影 ③大阴影 ④胸膜斑: ⑤肺门改变 ⑥肺纹理的改变
尘肺其它X射线改变
* 肺门、肺纹理、肺气肿 (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9
小阴影定义
肺部内直径和宽径〈 10mm的阴影
小阴影分类
分为:圆形小阴影 、不规则小阴影
10
1、圆形小阴影
主要病理改变:矽结节 矽 节 表 现: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或不
整齐的致密影、矽肺、煤工尘 肺最常见
1986年标准称之为“类圆形小阴影” (rounded small opauty)
* 粉尘浓度 浓度高(即使SiO2不高)→较大、密度 高的圆形小阴影
14
⑶ 圆形小阴影显示的部位
* 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尤以右侧为重 (有10%-15%小阴影可首先在两上肺区出现) 与中下肺叶体积较大,病灶相互重叠较多有 关。 * 随着纤维化加重,小阴影——两肺上中肺区
聚集、融合,此时肺气肿加重,两下肺小阴 影反而逐渐减少。 * 少数病例小阴影可发生钙化→ 与矽结节玻璃 样变中心软化形成嗜碱物,钙盐在此沉积有 关
20
* “混凝土的比喻”
大阴影是肺间质大量弥漫性( f) 将密集的结节融合在一起间质 f (水泥)融合矽结节(小石子) →大块纤维、大阴影(混凝土)
21
* 病理基础
大阴影的尘肺多见于商工业生产 (游离)SiO2粉尘
如:石英磨粉、 隧道工程等
22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
* 常见形式: 二期的肺基础,小阴影逐渐增大、增 多、小阴影聚集→(周边肺气肿更明 显时)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大阴影。 多对称出现于两肺上中野中外带, 呈“八”字形排列
? 影像学表现 1、X线 2、CT
?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尘肺病的 X射线表现
6
尘肺主要病理
* 两肺弥漫间质纤维化 * 主肺结节、融合团块 * 胸肿病变等
7
主要X影像表现
?小阴影(圆形、不规则)
? 大阴影
?
胸膜斑
8
? 国际上认为
* 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胸膜斑 形态学名词描述尘肺主要 X射线改变
23
鉴别诊断
肺内肿瘤
* 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大阴影 ,密度较浓、边 界清,需与肺内肿瘤鉴别。
* 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索 条状阴影→相连融合呈条带状→当靠近侧胸壁肺 气肿明显→边缘清楚、密度较浓、均匀一致的大 阴影。
24
结核性肺内空洞
* 大阴影中心可出现空洞: 大部分结核感染后液化坏死形成: 空洞壁厚内壁不整齐
15
2、不规则小阴影
(主要病理改变弥散性肺间 f)
* 1986年标准描述: “指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
密 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连,也可以杂乱 无章的交织在一起。 表现为网状,有时呈蜂窝状” 。
* 2002年标准取消上述文字描述 以标准片显示的形态为准。
16
⑴不规则小阴影的分类
按其宽度大小分为 s、t、u s:宽度<1.5mm t:宽度>1.5mm,<3.0mm u:宽度>3.0mm,<10mm
* 直径1.5mm或以上的p、q小阴影,只有病灶 多时在同一轴线上几个矽结节相互重叠
* 与矽结节致密度和周围肺之间对比度有关 灶性气肿带,小阴影易显、弥散肺气肿则小 阴影不可显示
13
⑵ 影响小阴影显示的因素
*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 小阴影的形态、大小、密度与SiO2含量 SiO2含量低→尘肺(P)水泥 SiO2含量高→尘肺(q、r)矽肺
18
⑶ 不规则小阴影的X线胸片表现
* 开始多现于两中下肺区,向两上肺区发展 密度、宽度逐渐增加、增宽,部分不规则 小阴影也可变成圆形小阴影
* 是石棉肺主要的X射线表现。也是吸入SiO2 (游离)较低粉尘所致其他尘肺表现(煤工
尘肺、铸工尘肺)。
19
3、大阴影 * 定义
肺野内直径和宽度>10mm以上 的阴影 是由小阴影密集部位缓慢发展起 来而形成的。
17
⑵不规则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① 主要病理改变 :为肺间弥散性( f) * 沿细小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细叶向肺泡间
隔周围发展 * 形成索条状纤维交织连接形成→不规则小阴影
② 煤工尘肺(尘斑、煤尘灶),石棉肺和煤工尘肺 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肺气肿、泡性肺 气肿,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也参与不规则小阴影 的形
* 有人(Theodos)研究: 23%空洞形成为尘肺融合病变缺血坏死形成
* 部位:大阴影常见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叶尖后、下叶背、中 叶外及舌叶上段、后前位胸片较易显示。
* 少量大阴影位于:心影后、隔下、纵隔旁、 脊柱旁。后前位胸片较难显示需做CT。
25
胸膜病变
* 形成:石棉粉呈长条状,极易穿破肺泡壁→脏层 胸膜 →壁层胸模导致 f。
经多方查询认为“rounded”并没有“类……”之意 故修改为“圆形小阴影”
11
* 圆形小阴影分类
按直径大小分为p、q、r p:最大直径<1.5mm q:最大直径>1.5mm <3.0mm r:最大直径>3.0mm<10mm
判定方法:对照标准片判定
12
⑴ 圆形小阴影的成像原因 病灶多相互重叠
* 单个矽结节 >3mm以上,摄影条件恰当胸片 可以显示
尘肺的X线分期(GBZ70-2002)
3
一、矽肺
? 临床与病理 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纤 维化和矽结节形成。 临床上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重者呼吸 困难、缺氧和咯血。
? 影像学表现 1、X线 2、CT
?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接触史; 临床; 影像学表现
4
二、煤尘肺
? 临床与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煤斑 主要症状是劳动后气急、咳嗽、咳痰和胸痛
* 病理形态: 象牙白、光滑、有结节、多位于两侧 壁、心包膜和横隔面,常见到局限性胸膜斑 其中可见到石棉小体。
* 局限性胸膜斑块: 指肺尖和肋隔角外厚度大于 5mm 的胸膜增厚( 86年标准为3mm)或局限性钙化 胸膜斑块,多对称出现 。
* 发生部位:在两侧壁层胸膜,隔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部分见心缘和膈面,如病变广泛,心 包膜与壁层胸膜严重增厚粘连,使心缘包蓬 乱→“蓬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