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图省市数据融合要求

合集下载

天地图省、市、县分级节点电子地图数据融合的分析与实现——以浙

天地图省、市、县分级节点电子地图数据融合的分析与实现——以浙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o t h e r c i t i e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n o d e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o n e l e c t on r i c ma p d a t a f u s i o n .
— —
季芳Βιβλιοθήκη ,徐 云霞 ( 1 . 浙江 省嘉 兴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 嘉兴 3 1 4 0 5 0 ; 2 . 浙江 省嘉 兴市测绘 与地 理信 息局 。 浙江 嘉兴 3 1 4 0 5 0 )
摘 要 : 基 于“ 天地 图 ・ 嘉兴” 省 市级与 市县级 电子 地 图分级 节点数 据融合 实施 的必要 性与 实现方 法 , 介绍 了分 级节点 电子地 图数 据 融合 的技 术路 线和 技 术 流程 , 可为 天地 图其 他 城 市级 节 点 电子 地 图数据 融合 工作 提供
i n g ”f o r p r o v i n c e s 、 c i t i e s a n d c o u n t i e s ,t h e a u t h o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r o u t e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ma p 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w h i c h c o u l d p r o -
第4 0卷 第 1期
2 0 1 7 年 1月
测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 Eo MA T l C s& S P AT I A L l NF OR MAT I O N T E CH Nol DGY

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方案

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方案

附件“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办函﹝2018﹞55号)的要求,为推动“天地图”集约化建设,增强各级节点的服务合力,自2019年起,自然资源部将大力推进“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设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2019年底前,“天地图”国家级节点功能进一步强化,一半以上的省级节点实现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统一界面样式,持续深化众包在线更新,推进数据动态更新,有条件的省级节点实现统一用户管理、采用服务(瓦片)数据推送方式进行更新。

2020年,以“天地图”国家级节点为总枢纽的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全国范围内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本实现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统一界面样式、统一用户管理,众包在线更新、数据动态更新成为常态,采用服务(瓦片)数据推送方式进行更新的节点不断增加,“一站式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国统筹。

立足已有基础,加强资源整合。

在各地区已建省级、市(县)级节点的基础上,协同联动,不断提升建设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便利化水平。

坚持开放共享。

以数据融合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核心,不断提升跨地区、跨层级的协同服务能力,并推动面向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坚持政府网站建设要求。

“天地图”公众版作为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政府网站,必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要求,加强建设和管理。

(三)命名规则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节点组成。

国家级节点命名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枢纽。

省级节点按照“省级行政区域全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则命名,简称为“天地图·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如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简称为“天地图·内蒙古”)。

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样本

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样本

”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 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最全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

加快”天地图”的建设, 对于提供公共服务、推动信息化进程、繁荣地理信息产业、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是指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的省级节点( 分节点) 和市级节点( 信息基地) , 是”天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各省、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 以”数据最鲜活、使用最便捷、查询最快速、功能最齐全、应用最广泛、百姓最信赖”为目标, 举全行业之力, 加快建设”天地图”省、市级节点, 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建设目标按照提供权威、鲜活、统一、高效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的要求, 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下, 遵照”天地图”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基于本地区最新地理信息资源, 经过一年的努力, 建成”天地图”省、市级节点, 实现与”天地图”主节点的服务聚合与协同服务, 并经过”天地图”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地理信息浏览查询等综合服务, 向企业提供增值开发标准接口。

二、主要任务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是: 完成本行政区域范围15-17级在线数据集生产、发布与持续更新; 完成”天地图”省级节点门户网站及服务系统建设、服务管理及与主节点、市级节点的互联; 完成”天地图”省级节点运行支持环境建设; 开展省级节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开展基于”天地图”的应用与推广。

对本地区”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与互联互通、协同服务进行指导、协调和检查。

为统一品牌, 省级公众版平台更名为”天地图.省份名称”( 如”天地图.浙江”) 。

市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是: 完成本市范围18-20级在线数据集生产、发布与持续更新; 完成”天地图”市级节点门户网站及服务系统建设、服务管理及与省级节点的互联; 完成市级节点运行支持环境建设; 开展市级节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开展基于”天地图”的应用与推广。

省市级天地图数据融合关键技术探讨

省市级天地图数据融合关键技术探讨

省市级天地图数据融合关键技术探讨摘要:天地图作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其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实现了“超链接”和“服务聚合”的方式无法实现的跨越省和市的地理实体,进行对地理相关信息的查询,以及综合统计分析等应用。

对于以省市级为级别,来推进基础没施与服务软件同数据的融合,实现信息资源更加深层次的集成与协同,为调动分布式资源调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省市级;天地图;数据融合关键技术引言:数据融合作为信息数据融合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整合省,市各级别的数据资源,提高了天地图在各级别区域的数据汇集以及传递的能力。

数据融合的主要对象包括水系、交通、居民地、境界、地名、地址、兴趣点等。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数据融合的技术原则、技术流程及质量要求。

在进行对各级节点数据融合时,应遵循本技术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地理数据特点分析,并制度相关的数据处理的原则。

1天地图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的数据源天地图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的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各级节点的地理公共的框架数据,该数据源包括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实体收集、地理的地理名称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等,主要涉及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也包含各个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制成了专题数据等等,可见其的数据来源十分广泛。

2实现天地图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的原则在进行数据融合时,分析对比不同精度的地理数据,并要合并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准确的表达,精度水品高,再合并后的对结果进行关系与逻辑一致性地分析,使得融合后的地理信息能在实时性,准确度等达到最优。

对此对于实现技术融合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地理位置的精度。

为了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高度融合,要对来源的数据进行高精度的融合,当融合度不高时,原则上要以精度高的数据为标准。

(2)数据信息的几何表达的精准度。

当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时,以及对于不一致的数据几何表达时,还是要以高精细度的数据为准。

(3)数据的实时性:当对于来源不同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时,对于不一致的数据时,要以高实时的数据为准。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做好“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接入测试工作的通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做好“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接入测试工作的通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做好“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接入测试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15•【文号】国测信发[2011]2号•【施行日期】2011.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做好“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接入测试工作的通知(国测信发〔20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按照《关于印发〈“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国测信发〔2011〕1号)和《关于开展重点工作联系督办的通知》(测办〔2011〕33号)要求,“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完成后,各地要组织开展本节点的服务接入测试工作,以确保实现与主节点的互联和服务聚合。

为做好“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接入测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测试目的“天地图”主节点、省级节点(分节点)、市级节点(信息基地)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形成全国统一的“一个平台”,达到各节点间数据互相调用的目的,并确保主节点数据能够在省市级节点得到应用,需严格按照《“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的要求进行测试,以实现各级节点间高效、统一的协同服务。

二、测试要求“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接入测试主要内容包括:在线服务数据、服务接口和服务性能(详见附件)。

在实现初次接入后,各节点建设或运营单位要按照《“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的要求,对本节点的数据进行持续更新,对服务系统进行技术维护与升级。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定期组织对已接入的省市级节点服务进行复检。

存在问题的,相应省、市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修改完善。

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暂停已接入的“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

三、组织保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负责“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接入测试工作的指导、协调、审核与检查落实。

公众版一体化建设方案.doc-自然资源部

公众版一体化建设方案.doc-自然资源部

附件“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办函﹝2018﹞55号)的要求,为推动“天地图”集约化建设,增强各级节点的服务合力,自2019年起,自然资源部将大力推进“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设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2019年底前,“天地图”国家级节点功能进一步强化,一半以上的省级节点实现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统一界面样式,持续深化众包在线更新,推进数据动态更新,有条件的省级节点实现统一用户管理、采用服务(瓦片)数据推送方式进行更新。

2020年,以“天地图”国家级节点为总枢纽的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全国范围内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本实现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统一界面样式、统一用户管理,众包在线更新、数据动态更新成为常态,采用服务(瓦片)数据推送方式进行更新的节点不断增加,“一站式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国统筹。

立足已有基础,加强资源整合。

在各地区已建省级、市(县)级节点的基础上,协同联动,不断提升建设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便利化水平。

坚持开放共享。

以数据融合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核心,不断提升跨地区、跨层级的协同服务能力,并推动面向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坚持政府网站建设要求。

“天地图”公众版作为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政府网站,必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要求,加强建设和管理。

(三)命名规则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节点组成。

国家级节点命名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枢纽。

省级节点按照“省级行政区域全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则命名,简称为“天地图·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如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简称为“天地图·内蒙古”)。

“天地图·辽宁”2019年数据融合技术方法探讨

“天地图·辽宁”2019年数据融合技术方法探讨

天地图以分布式资源节点为数信息综合服务。

“天地图·辽宁”分利用这些信息对道路进行增补。

据支撑,以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为既是辽宁省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增补的道路与导航路网融合时,要表现形式,通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据库的主要载体和共享平台,也是正确处理路网几何拓扑。

保持导航实现了离线、离散海量基础地理信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平台。

路网不变,保持导航路网原有连通息的在线与集成服务,建立了我国拓扑,新增道路不与其在几何上进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国家、省、市行拓扑关联,以避免破坏导航路网天地图数据是对参与融合的主(县)一体化协同服务新格局,有模型。

节点、省级节点、市级节点的不同效推动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促进道路顶层线用来标识立交区域精度、不同模型地理数据进行分析了地理信息资源开放。

最顶部道路,其道路几何信息与属比对,从中选取表达准确、 现势性性信息要与所表达的道路一致,长好、精度高、内容全的要素进行合度应满足渲染后覆盖下方道路。

高近几年,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并,并对合并后的结果进行几何拓速、国道、省道和城市区域道路系统共同努力下,天地图通过数据扑、空间关系与逻辑一致性处理,(高架、立交桥等)立交处制作道融合与更新实现了节点间数据的优使融合后的地理信息数据在现势路顶层线,顶层道路采集或修改时势互补,推进了系统内数据资源的性、 准确性、丰富性等方面达到最要与表达的顶部道路完全套合,同共享集成与一体化服务,形成了天优。

时与底部道路保持相交(图1)。

地图核心能力。

1.道路融合方法2.水系融合方法“天地图·辽宁”是国家地理道路以中心线或车道中心线表水系以线或面表达,有名称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省级节点,是达,并构成符合实际连通情况的道水系制作水系注记线。

主要河流采原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路网络。

道路处理时以主节点导航集面状水系骨架线,与线状河流构的网络化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门户路网为本底,保持导航路网模型,成河网。

天地图省市数据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天地图省市数据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天地图省市数据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袁竞来源:《卷宗》2019年第04期摘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了由国家、省、市三级节点构成的天地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改进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服务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工作和生活应用。

本文以“天地图·河池”省市数据融合为例浅析天地图数据融合的生产流程并对天地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天地图;融合;更新1 项目内容及数据分析结果1.1 项目内容“天地图·河池”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利用“天地图·广西”省级节点数据、1:500CAD格式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数据融合。

2)融合后在1:1万比例尺下按影像对重要道路、水系、居民区等矢量数据进行增补。

3)融合成果质检与提交。

1.2 资料情况分析1.2.1 天地图·广西河池区域的数据情况天地图·广西河池区域数据的现势性为2016年,包括道路、道路层级、水系线、水系注记线、水系面、居民地、POI数据、铁路、绿地、境界与政区。

天地图·广西河池区域数据主要用于与河池市级节点数据的融合。

1.2.2 河池市级节点数据情况河池市级数据均为CAD格式,包含了东兰、罗城、南丹、金城江等4个地区,坐标系为xian1980_3_Degree_GK_CM_108E;1.2.3 影像资料情况此次项目所使用的影像是2017年高分1号、高分2号、资源3号、北京2号等4个卫星影像拼接而成的河池市范围影像,分辨率为0.8至2米。

1.2.4 资料分析结果1)CAD数据接边的问题:CAD数据是由很多幅500图拼接而成,其拼接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图幅之间的接边问题,留存有许多接边线造成数据分块严重;2)CAD数据共边的问题:CAD数据出于出图的需要,在采集沟渠、河流时使用了街区、田埂等要素来代替边线,导致沟渠、河流数据不完整;3)CAD数据中道路为双线的,按天地图融合的要求需采集为中心线并连通形成路网,水系面数据也采集中心线放水系线层连通成水网;4)CAD数据中的棚房与简易房屋缺少注记,需在CAD软件中按相关条件挑出或人工补全注记后才能进行拓扑面处理;5)“天地图·广西”河池区域数据的现势性是2016年,包括道路、道路层级、水系线、水系注记线、水系面、居民地、POI数据、铁路、绿地、境界与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图省市数据融合要求
一、总则
经与局成果处陶燕处长沟通,由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承建的数字城市涉及到2014年考核的有永康市、新昌县、玉环县和嵊泗县,其中永康市、新昌县和玉环县纳入国家局的技术评估(开展矢量数据融合得7分,影像数据融合得8分);嵊泗县是纳入省局考核舟山市的目标,这个不要求在10月31前完成,但必须在省局考核舟山市之前完成。

二、融合技术要求
2014年天地图省市数据融合主要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影像数据融合三类。

数据融合范围是接入国家天地图的范围。

1影像数据融合
根据规定,天地图影像数据的地面分辨率不能优于0.5米,因此影像数据的融合数据源主要包括市县现有的0.5米(由0.2米重采样为0.5米)的航空影像,以及省局现有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两者数据根据覆盖范围、时相、影像质量等指标进行匀色、镶嵌融合。

2地名地址数据融合
采用以市、县级节点外业采集的兴趣点为主,省级节点数据为辅的原则:当市、县节点数据和省级节点数据存在不一致或相矛盾时,以现势性强的数据为准,删除相应现势性差的数据;并确保融合后的兴趣点数据不能落水或位于道路中间(收费站、互通除外)。

所有兴趣点要素都必须赋开始显示级别字段(FSCALE),其值不能为空:当兴趣点在16级开始显示,其值为16;在17级开始显示,其值为17,依次类推;如果兴趣点不在地图上显示,其值为21。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兴趣点在前面级别开始显示,后续级别都必须显示。

3电子地图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是以省级节点1:10000电子地图数据为基础,将市、县级节点的1:500、1:1000和1:2000电子地图数据融合到1:10000数据中去。

1)融合后电子地图数据的分类代码字段继续采用DB33/T
5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规定
的图形表达代码值;
2)融合后的数据须赋开始显示级别字段(FSCALE,为必填属性
项),其值不能为空;
3)所有属性值中,除汉字外全部用半角输入;
4)当1:10000数据新增时,“updatetime”字段设为当前日期,
“destroytime”字段为空,“updatestatus”字段设为A;
5)同一要素在同区域线不能既有线,又有面的情况,如一条河
流在1:10000中以单线表示,在1:2000中采用面表示,融
合后的数据只能线或面表示;
6)所有成果要保证接边处能正确接边。

3.1水系
3.1.1图形融合
1)将市、县级节点中河流宽度大于3米且在省级节点数据中用
单线表示的河流、沟渠融合到1:10000数据中,并将省级节
点中相同位置的单线数据删除。

水系要素要连接完整,中间
不得有缝隙的情况;
2)将市、县级节点中表示而在省级节点中未表示的山塘、池塘
择要融合到1:10000数据中;
3)水闸、水井、泉等择要融合到1:10000数据中;
4)对能成网且有名称的水系,采集结构线,并与线状河流构成
河网;
5)为便于地图标注,增加了水系标注线(其分类代码前7位与
省标前7位相同,后三位用“999”表示),放在水系线层。

水系标注线与单线水系和水系结构线保持一致,支流的水系
标注线应断在汇入河流的边界处(即水系交汇线处);面状
表示的水库、湖泊、山塘、海域等,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水系
标注线。

3.1.2属性融合
水系数据的属性按照《浙江省天地图省、市(县)级数据融合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填写。

3.2交通
3.2.1图形融合
1)交通类数据是以省级节点的1:10000数据为基础,市、县级
节点数据为补充,同时辅以外业采集的地址数据核实道路名
称及起止点位置;
2)铁路数据采用铁路的中心线表示,站线不表示,并构成铁路
网,相应火车站也要表示;
3)城市地铁(包括地下核地上部分)、轻轨、磁悬浮及相应站
点都要表示;
4)道路采用导航路网数据表示,以两条车道中心线(双向通行
且有明显的分界线)或一条道路中心线(单向通行或双向通
行无明显分界线)表示。

以省级节点的1:10000数据为基础,
按照GB/T 20268-2006《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
程》,增补市、县级节点的道路、辅路和匝道。

融合后的道
路数据应保持导航路网模型的正确性;
5)当道路存在共享路段时,共享路段应断开表示,并只保留一
条,其名称赋高等级的道路名称,名称2赋次一级的道路名
称,依次类推,路线编码赋高等级的路线编码,路线编码2
赋次一级道路的路线编码;当为同等级时,优先赋路线编码
小的道路;
6)为表示道路的上下立体关系,增加道路辅助层,在道路的最
顶层画一辅助线,赋上该道路的分类代码。

3.2.2属性融合
1)交通数据的属性按照《浙江省天地图省、市(县)级数据融
合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填写;
2)“ZORDER”字段为相对跨度字段,其填写规则是以地面为基
准,地面上赋为0,地面以上逐层加1,地面以下逐层减1。

3.3居民地及设施
3.3.1图形融合
1)房屋(包括一般房屋、高层房屋、棚房、简易房)一般以市、
县级节点的1:500、1:1000、1:2000数据为准,省级节点的
1:10000数据中原有街区、一般房屋删除;为加快进度,本
次房屋数据的融合暂不进行制图美观方面的规整;
2)行政地名以省级节点1:10000数据为基础,以市、县级节点
1:500、1:1000和1:2000为补充,并按照外业采集的兴趣
点进行补充;
3)在地物密集区应选择有重要意义或方位作用的进行融合;
4)当居民地与道路发生矛盾时,应参考影像修改。

3.3.2属性融合
在电子地图中,房屋是从第16级开始显示,面积较小且无方位意义的其FSCALE值应大于16。

3.4境界与政区
3.4.1图形融合
以省级节点的1:10000数据为基础,市、县级节点数据为补充,当出现矛盾时按照现势性强的数据为准。

3.4.2属性融合
境界与政区数据的属性按照《浙江省天地图省、市(县)级数据融合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填写。

3.5绿地
3.5.1图形融合
绿地的数据融合主要是对城市绿地数据进行融合,农村绿地可不表示;道路绿化带统一删除。

3.5.2属性融合
绿地数据的属性按照《浙江省天地图省、市(县)级数据融合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