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家机关介绍专集

合集下载

苏军军服辨识(一)国家安全委员会

苏军军服辨识(一)国家安全委员会

苏军军服辨识(一)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名称沿革1917年12月——1922年2月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

1922年2月——1923年11月俄罗斯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11月——1934年7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局。

1934年7月——1941年2月内务部国家政治保安总局。

1941年2月——1941年7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

1941年7月——1943年4月与内务人民委员会合并为内务人民委员会。

1943年4月——1946年3月再次分离出内务人民委员会。

独立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

1946年3月——1954年3月国家安全局。

1954年3月——1991年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

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在苏军中的机构名称1918年——1922年全苏肃反委员会特别处。

1922年——1923年俄罗斯联邦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1943年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特别处。

1943年——1946年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反间谍总局1946年——1991年国家安全部苏联武装力量特别处。

1924年,内务部国家政治保安总局设立在苏联红军中的保安总局特别处的人员施行了职务等级制度,由于这些人员的特殊性,专政苏军。

其领章和苏军的24式领章完全不同,军服采用和苏军基本相同的样式。

但大沿帽帽顶为宝石蓝色,也就是说其部门代表颜色为宝石蓝色,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这一特点一直作为传统保留至今。

1924年——1935年之间的保安总局特别处的人员领章和苏军的区别为领章为红底暗红色镶边,而苏军为紫红色底黑色镶边,这一时期的职务等级领章的苏军的相同。

1936年——1937年,施行了与苏军职务等级完全不同的领章和名称,例如“国家安全总委员(相当于苏联元帅)一级国家安全委员(相当于上将)等等。

但此中领章施行仅仅一年后,又改为样式基本同苏军的领章样式。

但领章依然是红底暗红色镶边以示和苏军的区别。

影响中国的苏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名称的演变

影响中国的苏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名称的演变

影响中国的苏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名称的演变【摘要】在相关文章中,关注苏维埃名称的相关文章比较少,直接的论述没有看到。

在苏俄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成立了第一个政权开始,苏俄权力机关苏维埃的全称就经历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全俄工兵苏维埃到全俄工、农、哥萨克和红军苏维埃再到全俄工兵农苏维埃的一系列称谓改变体现了苏俄政治的阶级力量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工兵工农兵苏维埃中华苏维埃一、工兵苏维埃的简介苏维埃的含义。

苏维埃的译音,意即“代表大会”或“会议”。

苏维埃这个词起源于1905年,当时的罢工委员会就简称“苏维埃”。

十月革命前在俄罗斯一些偏远地区没有苏维埃组织,在中心的城镇几乎都选出了各级苏维埃组织,每个城市和中心乡村都选出了地方性苏维埃、省苏维埃或州苏维埃,在首都设有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

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代表大会成为苏俄的国家权力机关了。

在1917年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起义推翻了在俄国统治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对统治。

在起义过程中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了,这是一个新的革命政权,正如列宁所说:“这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所没有的机构,而且是不可能与资产阶级政府并存的机构。

这是一种新的、更民主的国家类型”,后工人和士兵建立了革命领导组织工兵苏维埃。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起义工人和革命士兵建立了工兵苏维埃,而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在这一时期工兵苏维埃政权是没有农民参加的,政权领导对象也主要是工人和士兵,这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

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二、工、农、哥萨克和红军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工兵苏维埃。

在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对农民苏维埃组织的影响很小,农民更多受到社会革命党的影响。

在十月革命中参加革命的主要是工人和士兵。

苏联克格勃简介

苏联克格勃简介

苏联克格勃简介苏联克格勃简介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缩写字母КГБ的音译。

它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

其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全俄肃反委员会即契卡(英语缩写Cheka,俄语缩写ЧК)。

早期的情报机构契卡总部设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 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一、克格勃主要机构克格勃主要机构有:第一总局/对外谍报局、第二总局/国内反间谍局、第三总局/军队反间谍管理局、第四局/交通运输反间谍局、第五局/秘密政治保安局、第六局/国防工业和科研反间谍局、第七局/特定目标监控局、第八总局/秘码通讯局、第九局/中央警卫局、第十局/档案局、第十一局/侦察技术局、第十二局/技术监听局、第十三局/边防军管理总局、第十四局/、第十五局/特种工程设计建造局、第十六局/智能开发局、第十七局/军事建设局、总务局、人事局、医疗保健局、克洛勃驻外站组、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等。

克格勃鼎盛时期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总部机关有近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

二、克格勃的职权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的间谍、反间谍部门相当。

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国内所有领域,凌驾于苏联党和*** 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

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

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

苏联的间谍情报机构曾与美国并驾齐驱,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方面甚至超过美国。

苏联国家机关介绍专集

苏联国家机关介绍专集

国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全面介绍说起KGB还要从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治警察局“沙皇禁卫军”说起,它是由一个登上俄罗斯宝座的莫斯科大公伊凡雷帝于1565年创建的。

黑色的装束,黑色的坐骑,系在马鞍下的狗头和狼尾扫帚,象征着六千禁卫军的使命;“嗅出并消灭叛徒!”这也许就是“KGB”的始祖。

真正意义上的KGB前身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伟大的列宁同志感到国内反对派的势力很强大,在19 17.12.19他又获悉国家公务员要进行总罢工。

于是他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专门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就这样“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如一把利剑,横空出世了。

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几经演变,最后更名为现在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KGB”。

不过可能连列宁同志自己也没想到,这个组织会发展的如此庞大,而且可以说是臭名昭著。

一提起“KGB”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恐怖;暗杀;颠覆;美人计.......KGB名称变革:1917·12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1922·2国家政治保卫局1923·7国家政治保卫总局1934·7国家安全总局1941·2国家安全总局19 41·7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3·4国家安全总局1946·3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7·10-1951·11国家安全部1953·3内务部1954·3国家安全委员会(KGB)KGB的历任头目: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于1917-1926年间创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并担任领导。

捷尔任斯基:这位同志于1877出生在波兰一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原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神父,后来在中学其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义,并痴迷于此。

数十年痴心不改此位同志精通多国语言,在革命其间,曾在监狱里渡过了11个春秋。

几乎每隔几年就要进去一回真可谓“又红又专”。

苏联党政军体系

苏联党政军体系

苏联党政军体系苏联党政军体系简介一、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

1912年1月,在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上,改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1918年3月,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时,根据列宁建议改名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1925年12月,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改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1952年10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定取消双重名称,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同时中央政治局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团。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改宪法的决定,取消关于苏联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规定,宣布给予一切政党“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及社会事务的平等机会”。

同年6月20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简称俄共)成立。

当时,它是苏联共产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991年8月22日,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

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同日,他还发布命令,停止各政党和政治运动在苏联武装力量、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其他护法机关、铁道部队、其他军事单位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暂停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

这样,苏联共产党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1993年2月,俄共举行了重建大会(即苏共重建第二十九大),该党被认为是前苏联共产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遗产继承人。

与该党合作的有俄罗斯农业党、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等。

俄共在司法部重新注册,注册党员人数为50万。

同年12月,俄罗斯联邦全境投票选举第一届国家杜马,俄共获得65个议席,为杜马中的第三大议员团。

1995年,俄共发展成为拥有55万成员的俄罗斯第一大政党。

俄共的政治纲领是:努力争取获得苏维埃形式的人民政权;捍卫俄罗斯作为一个联邦共和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吸收苏共的历史教训,建设一个有组织的、民主的、代表所有劳动者利益的党。

战略目标是,通过议会斗争和宪法手段获得政权。

苏联政府机构

苏联政府机构

作者: 顾聿工
出版物刊名: 国际观察
页码: 58-60页
主题词: 部长会议;人民委员会;苏维埃代表大会;苏联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政治;共和国;
行政管理机构;全俄肃反委员会;联盟
摘要: <正> 苏联国家政权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为苏联部长会议。

其前身为人民委员会,于1917年11月8日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成立。

人民委员会下设经济会议、小人民委员会、17个部,以及全俄肃反委员会即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经济会议管理全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全国的经济政策。

小人民委员会负责预审所有属于人民委员会处理的问题,并监督各部对人民委员会决议的执行。

17个部是:外交,陆海军,对外贸易,交通,邮电,民族事务,粮食,劳动,财政,农业,内务,司法,教育,保健,社会保险,。

俄罗斯联邦政府

俄罗斯联邦政府





政府成员有副主席和联邦部长,他们的任职和解 职由总统根据政府主席(总理)的推荐决定。 除了各部之外,权力执行机构还包括联邦局和联 邦署。

举例说明一下
普 京
2007年9 月12日,俄 总统普京解散 了弗拉德科夫 政府并向国家 杜马提名祖布 科夫担任政府 总理。
祖 布 科 夫
新 总 统 梅 德 韦 杰 夫 即 将 上 任
内阁
一、内阁的组成
二、内阁的运行
三、内阁的主要职责
总理
副总理
各联邦部长

最高权力执行机构的首脑是政府主席(即总理), 这一职位由总统任命的同时需得到国家杜马认可。 新总统在上任后,或者总统在内阁总辞或在国家杜马否 决总理候选人后,都需要提出新的总理候选人。 如果国家杜马三次否决总理候选人,则总统可以直接任 命总理,并解散国家杜马,重新选举。 总理在获得任免后,决定政府工作的基本方向并领导这 一工作,向总统提交有关联邦权力执行机构组成的建议。
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
5月7日,俄罗 斯新总统梅德 韦杰夫宣誓就 职后提名普京 为新一届政府 总理。
2008年5月, 2008年俄 祖布科夫被新当 选总统梅德韦杰 罗斯政府在 5月7日发 夫任命为第一副 总理。 表声明,现 任总理祖布 科夫辞职。
一、内阁的组成
二、内阁的运行
三、内阁的职责
二、内阁的运行
7、保护财产和社会秩序,打击犯罪 8、由联邦宪法和法律以及总统令所赋予的其他权利
政府与下院配合相当积极, 经常向国家杜马提交各种法 律草案。



政府有权递交辞职报告,而总统有权接受或拒绝。 如果辞职被国家元首拒绝,政府将继续工作。 总统也有权独立决定解散政府。宪法没有指明解散 政府所需要的条件,这意味着总统可以自行做出决 定。

俄罗斯国家机构

俄罗斯国家机构

1.BCECO : A Monsieur le Directeur Général de BCECO2.CEP-O : A Monsieur le Coordonnateur National de la Cellule d’Exécution des Projets3.VSI-AFRIQUE : A Monsieur le Chef de Mission de Groupement IGIP-Vsi planning-VsiAfrique4.中刚合作办公室: A Son Excellence Monsieur le Secrétaire Exécutif du Bureau deCoordination et de Suivi du Programme Sino-Congolais5.公共工程部:A Son Excellence Monsieur le Ministre de l’Aménagement du Territoire,Urbanisme, Habitat, Infrastructures, Travaux Publics et Reconstruction6.PDU : A Monsieur le Secrétaire Permanent du Projet de Développement Urbain7.公共职能部:A Son Excellence Monsieur le Ministre du Ministère de la Fonction Publique8.BEAU : A Monsieur le Directeur Général du BEAU9.OVD : A Monsieur l’Administrateur Directeur Général de l’Office des V oiries et Drainage10.OR : A Monsieur l’Administrateur Directeur Général de l’Office des Routes11.总统府机库:A Monsieur le Directeur de Cabinet du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12.内政部:A Son Excellence Monsieur le Ministre de l’Intérieur, Sécurité, Décentralisation etAménagement du Territoire13.高教部:A Son Excellence Monsieur le Minist r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Universitaire14.大工委:A Monsieur le Directeur Général de l’Agence Congolaise des Grands Travaux( ACGT)15.RVA : A Monsieur l’Administrateur Directeur Général de la Régie des V oies Aériennes16.交通部:A Monsieur le Ministre des Transports et Voies de Communication17.CI : A Monsieur le Coordinnateur de la Cellule Infrastruc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全面介绍说起KGB还要从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治警察局“沙皇禁卫军”说起,它是由一个登上俄罗斯宝座的莫斯科大公伊凡雷帝于1565年创建的。

黑色的装束,黑色的坐骑,系在马鞍下的狗头和狼尾扫帚,象征着六千禁卫军的使命;“嗅出并消灭叛徒!”这也许就是“KGB”的始祖。

真正意义上的KGB前身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伟大的列宁同志感到国内反对派的势力很强大,在19 17.12.19他又获悉国家公务员要进行总罢工。

于是他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专门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就这样“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如一把利剑,横空出世了。

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几经演变,最后更名为现在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KGB”。

不过可能连列宁同志自己也没想到,这个组织会发展的如此庞大,而且可以说是臭名昭著。

一提起“KGB”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恐怖;暗杀;颠覆;美人计.......KGB名称变革:1917·12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1922·2国家政治保卫局1923·7国家政治保卫总局1934·7国家安全总局1941·2国家安全总局19 41·7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3·4国家安全总局1946·3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7·10-1951·11国家安全部1953·3内务部1954·3国家安全委员会(KGB)KGB的历任头目: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于1917-1926年间创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并担任领导。

捷尔任斯基:这位同志于1877出生在波兰一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原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神父,后来在中学其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义,并痴迷于此。

数十年痴心不改此位同志精通多国语言,在革命其间,曾在监狱里渡过了11个春秋。

几乎每隔几年就要进去一回真可谓“又红又专”。

也怪不得伟大的列宁同志想到让他来组建“契卡”。

他的威望只是在斯大林时期才有所减弱,因为斯大林同志也是一个搞情报的老手。

:-<他的死一直就是KGB的经典传说。

在他去世的前三个小时还在发表言辞激烈的演讲。

1926.7.20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因心肌梗塞去世了。

其它头头: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诺夫在职时间:1936-38 离职原因:解雇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在职时间: 1938-41, 1941-43, 1953 离职原因:解雇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得罗波夫在职时间: 1967-82 离职原因:提升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又一次心血来潮,把此前默默无闻的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和国家安全局局长弗拉基米尔·普京推上了俄罗斯政坛的前台。

这位苏联时代克格勃派往德国的特工人员成为继普里马科夫和斯捷帕申之后,第三位克格勃出身的俄罗斯总理。

对于自己曾经是克格勃派往德国的特工人员这一段经历,今年47岁的普京从不讳言。

他认为这是历史事实,应该得到尊重。

不过,这段历史倒从未影响他在政治上的飞黄腾达。

KGB内部设立了四个总局(相当于部级),七个管理局和五个independence 处。

第一总局,主管对外间谍情报工作。

下设:S局(非法活动管理局),负责选拔、训练、派遣和管理通过非法和秘密途径去国外活动的间谍情报人员。

S局内设八个处,其中第八处为行动执行处。

K局(国外反间谍局)和T局(科技情报管理局)。

一局有十几个直属处,它们是:I处(情报处),主管分析。

发送从国外搜集来的情报;A处(特别宣传处),R处(计划分析处)。

还有八个针对世界各地的地区处和六个用于和盟国情报机构联系的专职业务处。

第二总局,主管国内反间谍反颠覆工作,下设三个业务局、八个业务处和八个地区处。

第一业务局是政治安全局,下设十九个处,负责对来苏联的外国人和本国的间谍活动进行调查处理;第二个是工业安全局;第三个是技术支援局,负责设计制作特工器材。

八个属于总局领导的业务处负责内部调查、纪律处分和电脑业务等工作,八个地区处主要在列宁格勒、基辅、中亚、西伯利亚等地从事工作。

第四总局,主管边防部队的总局。

第五总局,即秘密警察总局。

其任务是:“镇压一切来自国内外的反动分子和反动活动”。

它是KGB 的意识形态的心脏,专门暗中对付各类政治上的敌对者。

第五总局下设九个局和一个直属处。

1990年初,该局被改为宪法保卫局。

七个管理局分别是:1.军队管理局(第三局),行使对整个苏军的监督职能;2.技术管理局(第六局),负责生产特务器材;3.监视监察局(第七局),对敌对分子进行长期监控,拥有“阿尔法”突击队;4.通讯管理局(第八局),篇制本国通讯密码,从事外国通讯的监听和密码的破译;5.警备管理局(第九局),负责苏共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6.行政管理局,负责后勤和福利工作;7.人事管理局,负责机构成员的考评升迁等工作。

后来,由于工作发展的需要,又增设了:8.第十二局,负责世界各地的电子窃听等工作;9.第十五局,负责核武器指挥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10第十六局,负责国外侦听和密码破译的工作。

另外,的五个independence 处是:1.特别案件调查处,负责大案要案的调查;2.活动经验分析处,收留叛逃过来的外国间谍;3.国家通讯处,监督管理全国的通讯系统;4.保卫处,守卫KGB总部各办公大楼;5.档案登记处,对KGB的重要档案进行登记整理。

工农检察院是1920年在国家监察部的基础上成立的。

1918年苏俄组建了国家监察部,同年5月决定在监察部下设中央控告检察局,其职能是接受审理群众对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渎职、违法行为的控告检举。

为了使群众监督更进一步地开展,列宁认为中央需要建立一个统一而independence 的监督机构,以便使群众参加党和国家的最高监督机关的监察工作,工农检察院由此应运而生。

成立伊始,工农检察院吸纳了许多工农群众,其职能是通过检察和调查的方法对一切国家管理机关、经济机关和社会团体实行监督,同一切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和因循守旧行为作斗争。

监督和检察中央、地方苏维埃政府对国家法律、法令和法规的执行情况。

由于种种原因,工农检察院不仅没有达到列宁预想的目标,反而成了没有丝毫威信的机关。

列宁认为,苏维埃国家机关整个说来受旧的精神的束缚和渗透最严重,而工农检察院尤为严重,“再没有比我们工农检察院这个机关搞的更坏的机关了。

”因此改组工农检察院,就被提到工作日程上来。

对工农检察院的改组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是统一事权,合并机构;二是扩大工农群众在整个工作人员中所占的比重。

合并后的工农检察院具有监督党政最高机关的地位和权威。

为了保证监督机关的群众性,列宁又建议:“代表大会从工人和农民中选出七十五个至一百个新的中央监察委员。

当选者也像一般中央委员一样,应该经过党的审查,因为他们也将享有中央委员的一切权利。

”列宁去逝以后,斯大林掌握了党政的最高权力。

权力的高度集中,逐渐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基本特征。

同时,权力的制衡机制不断遭到削弱。

党的x决定党和国家的监督机构重新分开,十八大又决定党的监委与同级党委平行变成其下属机构,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工作,这样监察工作的地位就下降了,随着地位的下降,监察机构的权限也缩小了,失去了制定和监督制定党的政策的权力,变成了只检察党风、党纪、追究和处理违纪党员的机关;监察机关的领导人由选举产生改为委派同级党委领导成员担任,普通工农分子不再被吸收进各级监察机关,参加监察工作了。

苏联的检察机关对各部及所属机关、个别公务员以及苏联公民是否严守法律的最高检察权,均由苏联总检察长行使,任期七年。

各共和国、边区、省检察长,和自治共和国与自治省检察长由苏联总检察长任命,任期五年。

各检察机关independence 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地方机关干涉,只服从苏联总检察。

列宁曾在《论“双重”领导和法制》一文中提出“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为专职专责,不执行任何行政职能,受中央垂直领导,行使中央检察权”。

在前苏联,检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体制是与列宁的统一法制思想紧密相连的。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领导苏维埃中央执委会工作的中央委员会就检察机关的体制问题曾发生意见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大多数委员反对地方检察官只能由中央委任并只服从中央节制的办法,主张“双重”从属制,及一切地方工作人员一面服从其所属中央人民委员部,一面又服从地方的省执委会。

该委员会以多数票否决了地方检察官有权从法制观点上抗议省执委会及一般地方当局的任何决定,理由是:“双重”从属制是进行反对官僚主义集中制和维护地方当局的必要independence 性并反对中央机关对省执委会人员之傲慢态度的需要。

因此,列宁在《论“两重”从属制与法律制度——致斯大林同志转中央政治局》一文中指出:“我实在难以想象,究竟能用什么理由来辩护中央执委会该委员会中多数人这一显然错误的决定。

”列宁从统一法制和检察机关的职能的角度提出否决“双重”从属制,并就检察机关的职能指出:“检察机关与一切政权机关不同,检察长的唯一职权是监视全共和国内对法律有真正一致的了解,既不顾任何地方上的差别,也不受任何地方上的影响,检察长的责任是要使任何地方当局的任何决定都不与法律相抵触。

”苏联检察机关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搞一般监督的检察体制,第一次把法国国王菲力四世创设的检察机关的地位发挥到了顶点。

在一般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仅仅体现在对监狱场所的执行刑罚方面的监督,而英美法系连这一职能也不存在,对于他们而言,检察机关就是国家公诉机关。

列宁认为,为了保持国家法制的统一,检察机关必须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这样就把检察机关的地位上升到相当于法院的高度.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所谓三权分立的理论上,补充了检察权这类第四种权力,姑且不论其是否完美,这也算苏联法学的一大贡献.苏联检察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检察机关,基本上是按照苏联模式组建.无论从检察长,检察员等法律职务的称呼上,还是从检察院的职能上,都是以苏联为榜样。

中国的检察院在法律上也取得了与法院平等的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学习英美法系学者的增加,中国法学界出现了按照英美法系国家重组检察机关的呼声,许多人要求废除中国检察机关,将其并入司法部,称为美国模式.也有人要求将其并入法院,就如同日本那样.但是苏联检察院对中国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的检察院不但没有被取消,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许多职能,这也是与中国实行单一制分不开的.中国检察院唯一的缺撼就是没有象苏联那样拥有一般监督权,就是所谓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合法性的监督,而这一职能被人大收回,但事实上,人大目前没有能力实施这一专业性如此之强的监督,中国没有宪法法院,也没有宪法委员会,更没有行政法院,如果不让检察院实行一般监督,那么行政机关违法宪法和法律的事情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中国的行政权力除了法院的司法权可以制约外,事实上还需要检察权的监视,才不会被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