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外部,依赖宿主生存的生物。
它们的生活史充满了奇幻和神秘,让人们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寄生虫的生活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卵、幼虫、成虫和繁殖。
首先,寄生虫的生命始于卵,这些微小的卵会在宿主的体内或外部环境中孵化。
一旦孵化出幼虫,它们就会寻找适合的宿主,进入宿主体内开始寄生生活。
在宿主体内,幼虫会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和发育,有些甚至会对宿主造成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会逐渐成长为成虫。
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或外部,继续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并进行繁殖。
一些寄生虫会产下大量的卵,继续循环寄生在新的宿主体内,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寄生虫的生活史充满了挑战和适应,它们需要在宿主体内或外部环境中找到合适的生存条件,同时要应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些寄生虫甚至会对宿主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给人类和动物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然而,寄生虫也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一些寄生虫也被人类利用来治疗疾病,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总的来说,寄生虫的生活史虽然充满了神秘和奇幻,但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和认识寄生虫,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减少它们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同时,也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寄生虫生活史总结

寄生虫生活史总结寄生虫,作为一类在另一生物体上寄生并依赖其为生的生物体,其生活史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寄生虫生活史的了解对于人类和其他宿主的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寄生虫的生活史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对宿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寄生虫的生活史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宿主内阶段和宿主外阶段。
宿主内阶段是指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进行发育、繁殖的阶段,而宿主外阶段则是指寄生虫在宿主体外进行寄生、传播的阶段。
这两个阶段通常交替进行,形成复杂而多样化的生活史。
在宿主内阶段,寄生虫会在宿主体内进行发育。
它们会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来滋养自己,并利用宿主的组织和器官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某些寄生虫甚至可以改变宿主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需求。
在这个阶段,寄生虫会进行繁殖,并产生雄性和雌性的性状。
雄性和雌性寄生虫通过交配来产生下一代,从而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在宿主外阶段,寄生虫会离开宿主体内,并依靠多种方式传播到新的宿主身上。
一些寄生虫会通过宿主的排泄物进入外界环境,在环境中以囊泡或卵的形式存在。
这些囊泡或卵可以通过水、土壤或食物传播到新的宿主体内。
另一些寄生虫则会通过宿主的咬伤或其他生理接触方式传播到新的宿主身上。
无论是哪种方式,寄生虫都必须找到新的宿主来继续它们的生命周期。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不仅仅与宿主相关,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如气候、温度和湿度对寄生虫的发育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蚊子传播的疟疾寄生虫只会在热带地区存在,而在寒冷的气候下无法存活和传播。
因此,对于研究和控制寄生虫相关疾病的传播,了解它们的生活史和环境要素是至关重要的。
寄生虫的存在对宿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寄生虫可以降低宿主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甚至导致宿主的死亡。
一些寄生虫还可以对宿主的行为和生理功能产生影响,进而改变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某些蜘蛛寄生虫会使宿主丧失捕食能力,从而导致猎物过度繁殖,进而对食物链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猪带绦虫人为其终宿主,也可为其中间宿主。
猪为其中间宿主。
感染期:囊尾蚴(绦虫病);虫卵(囊虫病)。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的组织内。
牛带绦虫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牛(羊、驼、鹿等)。
感染期:牛囊尾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形态:弓形虫发育过程中共有5种形态,既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在终宿主体内,5种形态均可存在;在中间宿主体内仅有滋养体和包囊形态。
生活史:猫科动物为终宿主,人为中间宿主之一。
感染期: 卵囊。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等。
寄生部位:有核细胞内钩虫生活史人体为其唯一宿主两种钩虫生活史基本相同感染期:丝状蚴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人体体内移行:同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两种钩虫成虫鉴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8----13 mm 7----19mm体态“c” 形“s”形口囊两对钩齿一对板齿交合伞略圆扇形背辐肋远分二再分三近分二再分二交合刺长鬃状两刺末段一刺有倒钩末段分开相交肝吸虫病生活史复杂,共需3个宿主。
终宿主除人以外,还有动物猫、犬、鼠、猪等(保虫宿主)。
人兽共患寄生虫。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
感染期: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含囊蚴的鱼、虾成虫寄生部位:肝胆管内。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时期。
寄生于皮肤表皮的角质层。
卵:呈椭圆形,乳黄色,壳很薄,大小为180 μm×80 μm。
雌螨产卵于宿主皮内的隧道中。
卵期一般为3~4 d。
卵对外界环境变化有一定的耐受性,离开宿主后10~30 d尚能发育。
疟原虫生活史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终宿主:雌性按蚊中间宿主:人感染阶段:子孢子期传播方式:经媒介节肢动物寄生部位:红细胞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基本生活史过程是: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感染期:成熟四核包囊。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小滋养体、包囊--肠腔(结肠);大滋养体--肠粘膜或肝、肺、脑等部位。
致病期:大滋养体蛲虫生活史宿主:人为唯一宿主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寄生部位:主要为回盲部、结肠等处体内发育:感染期卵在肠道孵出幼虫,直接发育为成虫。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重点考点总结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考点重点总结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损伤。
土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入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生物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同的腔道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外的生物体,其生活史是一段充满了奇幻和危险的旅程。
寄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生存的考验。
第一阶段是寄生虫的寄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寄生虫会选择一个适合的宿主,然后进入宿主体内或外寄生。
一旦寄生虫成功寄生在宿主体内,它将开始吸取宿主的营养和生长,从而维持自己的生存。
这个阶段对寄生虫来说是相对轻松的,因为它们可以依靠宿主的身体来生存。
第二阶段是寄生虫的繁殖阶段。
在这个阶段,寄生虫会开始繁殖后代,以确保自己的种群能够继续存在。
有些寄生虫会通过生殖器官产生卵或孢子,然后将它们释放到宿主体内或外。
而有些寄生虫则会通过分裂或其他方式进行繁殖。
这个阶段对寄生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需要确保自己的后代能够成功寄生并继续生存下去。
第三阶段是寄生虫的传播阶段。
在这个阶段,寄生虫会利用宿主的行为或其他方式来传播自己的后代,以便寻找新的宿主。
有些寄生虫会通过宿主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传播自己的后代,而有些寄生虫则会通过宿主的食物链或其他方式传播。
这个阶段对寄生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需要确保自己的后代能够成功找到新的宿主并继续生存下去。
总的来说,寄生虫的生活史是一段充满了挑战和奇迹的旅程。
它们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各种环境和生存压力,以确保自己的种群能够继续存在。
寄生虫的生活史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们更加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希望我们可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更加尊重和理解这些生命的奇迹。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小结

线虫
吸虫
绦虫
原虫
种别
似蚓蛔线虫(蛔虫)
钩虫
鞭虫
蛲虫
布式姜片吸虫
异行吸虫
棘口吸虫
猪巨吻棘头虫
带绦虫
膜壳绦虫
阿米巴(溶组织)
蓝氏贾弟鞭毛虫
隐孢子虫
链状(猪肉绦虫)
肥胖带(牛肉绦虫)
寄生部位
人的小肠
小肠(上段)
回盲部
回盲部(异位寄生)
小肠
小肠
小肠
猪与人的小肠
猪:肌肉
寄生部位
深部、浅表淋巴
浅表淋巴
门脉—肠系膜静脉
肝细胞,红细胞
无鞭毛体:人巨噬细胞
前鞭毛体:白蛉消化道
幼虫微丝蚴可寄生于血液中
感染阶段
丝状蚴
尾蚴
子孢子,红内期无性体
感染方式
雌蚊吸血(经皮肤)
经皮肤
按蚊叮咬,输血,经胎盘
中间宿主
钉螺
人
终宿主
人
按蚊
保虫宿主
恒河猴等
牛
犬
离开人体阶段
虫卵随粪便排出
致病阶段
红内期无性体
无鞭毛体
传播阶段
红内期配子体
传播方式
按蚊(雌虫)
白蛉叮咬,吸血
注:(1)表示第一中间宿主,(2)表示第二中间宿主
人:肌肉、皮下、脑、眼
小肠
小肠
结肠腔,肠壁,其它
十二指肠等
肠粘膜,上皮细胞
感染方式
经口
经口,皮肤,胎盘,乳汁
经口
经口,空气或自体外感染
经口
经口
经口
经口
异体,自体外/体内
寄生虫重点

寄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生物长期地或暂时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得营养,并因此使对方受到损害。
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低等生物。
宿主:能够为寄生物提供居留场所,满足寄生物营养需求使之发育繁殖的一类生物。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过程及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幼虫异性症,异位寄生。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形态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大)和肠腔型滋养体(小),基本生活型可活动、摄食及增殖,内质中常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
包囊:成熟的包囊只有4个核包囊,二分裂增殖,传播阶段,不活动,不摄食,球形,外有透明囊壁。
生活史感染方式:经口感染阶段:4核成熟包囊寄生位置:回盲部、结肠粘膜皱褶处致病阶段:组织型大滋养体4核虫体经3次胞质分裂和一次核分裂发展成8个滋养体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致病机制与虫株毒力有关,细菌的协同作用,宿主的机体抵抗力,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90%)肠阿米巴病:重症暴发性结肠炎,急性阿米巴痢疾,慢性阿米巴性结肠炎,结肠阿米巴肿,阿米巴性阑尾炎。
急性—脓血稀便,粪便呈褐果酱样,奇臭。
慢性—间歇性腹泻,腹胀,消瘦,贫血等。
特征—形成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重点 考点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寄生虫生活史要点一、蛔虫1.人是唯一终宿主2.成虫寄生部位小肠3.感染期感染性虫卵4.感染途径经口5.成虫寿命一年左右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生活史与蛔虫相似。
幼虫无游移。
流行与防治基本同蛔虫。
三、钩虫1.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肠黏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
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
3.感染方式主要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和黏膜感染,另外还发现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现象,有报道经乳汁感染。
4.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肤—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咽—小肠。
5.此外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指十二指肠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犬钩虫也存在上述情况,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现象。
6.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猪、狮、犬、灵猫、猴、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四、蛲虫1.寄生部位盲肠2.感染期感染期卵3.感染途径经口4.成虫寿命2~4周5.感染方式肛门--手--口五、旋毛形线虫(旋毛虫)1.成虫和幼虫同寄生于一个宿主体内,不需要在外界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要更换宿主。
2.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内。
3.感染方式经口。
4.感染阶段含幼虫的囊包。
5.人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6.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均可作为本虫的保虫宿主。
美丽筒线虫P166,结膜吸允线虫P194六、丝虫1成虫寄生部位:马来丝虫: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浅、深部淋巴系统。
2感染期:丝状蚴。
3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蚊)传播。
4中间宿主:蚊。
5保虫宿主:班氏丝虫,无;马来丝虫:长尾猴、叶猴、猫、长爪沙鼠等。
6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液内昼少夜多的现象。
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
七、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成虫寄生部位肝胆管内2.感染期囊蚴3.感染方式生吃了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经口感染。
4.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达100%。
5.保虫宿主哺乳动物匀可以,以犬、猫为最多。
6.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犬与猫需25~30天;鼠平均21天;人约1月。
7.成虫寿命20~30年。
在犬与猫体内,成虫产卵1100~2400个/条/日。
8.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
八、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2.感染期囊蚴3.感染方式经口生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
4.中间宿主扁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
5.水生媒介植物菱角、荸荠、茭白、水浮莲、水花生、浮萍等。
6.保虫宿主猪,包括野猪。
7.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1~3月。
8.成虫寿命在人体内1年左右,长的可达4年半。
在猪体内,不超过2年。
9.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
九、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1.成虫寄生部位肺2.感染期囊蚴3.感染方式人生吃了含有囊蚴的石蟹、蝲蛄,经口感染。
4.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石蟹(溪蟹)、蝲蛄5.童虫移行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膈肌后侵入肺部。
6.童虫或成虫可异位寄生。
7.保虫宿主哺乳动物类、如犬、猫、豹等。
8.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2~3个月。
9.成虫寿命5~6年或更长。
10.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
斯氏狸殖吸虫(斯氏肺吸虫)P163十、血吸虫1.成虫寄生部位肠系膜静脉,肝门静脉。
2.感染期尾蚴。
3.感染方式人是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后,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
4.中间宿主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5.童虫移行皮肤—心、肺—动脉—静脉—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6.可异位寄生7.保虫宿主各种哺乳动物8.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49~63天9.成虫寿命平均4.5年,长的可达因20~46年十一、猪带绦虫1.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或人体内各器官(囊虫病)。
中间宿主是猪或人。
3.感染期绦虫病的感染期;猪囊尾蚴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期;猪带绦虫虫卵。
4.猪带绦虫病的感染方式食入生的或末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经口感染。
5.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异体或自体的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感染。
自体体内逆行感染6.成虫寿命长达25年。
十二、牛带绦虫1.牛囊尾蚴不寄生人,人不能为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为牛。
2.感染期只有一期牛囊尾蚴。
3.感染方式经口。
十三、微小膜壳绦虫1.可不需中间宿主,也可经中间宿主传播2.成虫寄生部位小肠3.感染期卵、似囊尾蚴4.感染方式(1)经口感染,可误食虫卵、也可误食中间宿主中发育的似囊尾蚴。
(2)自身感染(孕节在宿主肠内孵出六钩蚴经似囊尾蚴发育为成虫)。
5.中间宿主鼠蚤、甲虫、拟谷盗。
6.保虫宿主鼠。
7.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
2~4个周。
8.成虫寿命1月之内。
十四、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1.终宿主犬、狼等。
2.中间宿主人、羊、牛、骆驼等。
3.棘球蚴在人体内常发部位是肝、肺,其次为肾、骨、脑、其他组织。
4.感染期虫卵。
5.感染方式虫卵经口。
生活史属世代交替型(有性与无性世代)。
十五、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1.滋养体寄生于人结肠内,以二分裂法繁殖。
2.感染期四核包囊。
3.感染方式人是由于食入被成熟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感染。
4.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十六、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1.寄生部位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或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
也可寄生于胆囊。
2.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四核包囊随人体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和饮水而感染人体。
4.生殖方式滋养体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5.保虫宿主鼠类等哺乳动物。
十七、阴道毛滴虫1.寄生部位男女生殖泌尿系统2.感染期滋养体3.感染方式接触感染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十八、杜氏利什曼原虫1.致病期利杜体(无鞭毛体)寄生于宿主的巨噬细胞内。
2.感染期前鞭毛体(在媒介昆虫白蛉的喙部)。
3.感染方式自然情况下为经媒介昆虫传播;输血也能感染其感染期为利杜体。
4.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二分裂。
无鞭毛体在白蛉体内或培养基中,前鞭毛体在人或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的繁殖均为无性生殖的二分裂。
5.两个宿主即白蛉(♀)和人或其他哺乳动物。
6.致病期无鞭毛体(寄生于宿主的巨噬细胞内)。
7.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保虫宿主:主要是犬。
十九、间日疟原虫1.在人体内寄生的细胞肝细胞及红细胞。
2.感染期子孢子3.感染方式(1)自然情况下经媒介昆虫传播。
(2)红内期各发育阶段(除了配子体)可输血感染。
4.生殖方式世代交替。
在人体内的裂体增殖、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
5.宿主(1)终宿主:按蚊(♀)。
(2)中间宿主:人及按蚊(♀)。
6.子孢子的“多型学说”:对于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其子孢子具有遗传学上的二种类型,即速发型子孢子和迟(缓)发型子孢子。
前者进入肝细胞后很快发育,后者则进入休眠状态(休眠子)。
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是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复发的原因。
7.红细胞外期(红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只进行一次裂体增殖,产生的大量裂殖子并侵入红细胞。
8.红细胞内期(红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其过程为环状体→大滋养体→红内期裂殖体→红内期裂殖子。
增殖的结果使被寄生的红细胞胀破,裂殖子释出。
产生的裂殖子又侵入新的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如此循环往复数次后产生的裂殖子,一部分侵入新的红细胞后并发育为配子体。
9.红内期周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一次裂体增殖所需要的时间: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48小时;三日疟原虫:72小时;恶性疟原虫:48~72小时。
红内期周期与疟疾的临床发作周期一致。
二十、刚地弓形虫1.在人体内寄生部位及寄生细胞弓形虫可寄生于人体的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寄生于所有的有核细胞。
弓形虫属于细胞内寄生虫。
2.感染期卵囊、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
3.感染方式Ⅰ经口感染,感染期为卵囊、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Ⅱ经伤口感染、输血感染、胎盘感染、器官移植感染,感染期为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内的速殖子和缓殖子。
4.宿主终宿主为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为包括猫科动物、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恒温动物及少数变温动物。
5.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配子生殖、无性生殖的裂体生殖。
其中配子生殖在猫科动物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完成;裂体生殖在猫科动物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或其他细胞、其他动物(包括人)的有核细胞内完成。
有此可见弓形虫的生殖方式为世代交替。
二十一、结肠小袋纤毛虫1.生活史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2.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横二分裂或有性生殖的结合生殖。
3.传染源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的患者和带虫者以及其保虫宿主(猪和豚鼠)。
4.感染阶段包囊。
5.感染方式经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