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引言】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1个小时。
第一部分:主题:认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功与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教学目标:- 理解功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对于机械能的种类,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例如,一个持重物的人在爬楼梯,他们需要向上提供一定的力量,通过爬楼梯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中,人不但做了功,而且还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势能和动能。
2. 讲解- 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3. 练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和功率的公式,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并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他们了解机械能的常见类型和转化。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实例呈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一个块,通过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发现块消失后,它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系统中。
2. 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练习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场景模拟,练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和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1.2 教学内容:引入功和能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功和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二章:功的概念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力、位移和力的方向的关系。
解释功的单位和国际制单位。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能的概念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能的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运用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能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动能、势能和热能等。
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能量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
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第五章:应用实例5.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5.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得出合理的结论。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3.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机械能的概念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功的作用。
2.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介绍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4. 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组成。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教授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拓展: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关注。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3. 巩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滑块与斜面问题、抛体运动问题等。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机械设备设计等。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冲刺练习.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1)推力做得功多少?(2)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三、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变式拓展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学习环节
复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
(2)物体没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冲刺练习、某人用20 N的推力把一个重400 N的箱子水平移动了10 m,则此人对箱子做的功_____J;若此人又将此箱子匀速提到高1 m的货架上,此人对箱子做功又为________J.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表示。
2、公式:P=W/t
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第十一章复习《功和机械能》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好《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中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适应中考题目的考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法。
教学器材:PPT课件。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功1、什么叫功?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和了功。
2、做功的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下列情况中是否有力做了功?①踢出去的足球②推水平面的物体,但是未推动,搬地面上的物体,但未搬起③人提水桶水平前进,举着杠铃水平移动4、怎样计算功?①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W=Fs②焦耳(J);1J=1N.m③把两个鸡蛋举高1m所做的功大约是1J④注意: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计算做功多少时。
要注意三个“同一性”:即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同一物体且是同一段时间。
5、练习:①、当我们用力将一个20牛的足球踢出去100米时,人对足球所做的功为多少?②、一物体在20牛的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前进了10米,则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二、复习功率1、什么叫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2、功率的物理含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单位时间里做的功也多;功率大,不能说做功多。
3、怎样计算功率?公式中:W表示做的功, t表做功时间,P表示功率。
4、功率的单位?①主单位:瓦特(符号:W)②其他单位:其他:千瓦(kW)兆瓦(MW)③单位间的关系:1MW=1×103kW 1kW=1×103W④注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三、功和功率的比较四、练习1、下列各个情境中,没有做功的是()2、小明爸爸的质量是70kg,小明的质量是50kg,父子俩一起从居住楼的一楼同时走上二楼。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功及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及功率的含义。
2、能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
3、理解功的原理,知道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4、会用W=FS、P=W/t、η=W有/W有这些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的转化。
学习难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课前预习1、在力学中,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功的物理量符号是,单位是,2、和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其计算公式是,除了理想机械外,任何机械的效率总是 1,这是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除了做外,都不可避免的要做功。
3、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功率的单位是。
一台机器的功率是400w,其物理意义是。
4、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5、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6、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弓拉的越弯,放手后箭射得就越远,可见,弓拉的越弯,它的能就越大。
7、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雨滴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学完本章你有哪些疑问?11、。
2、。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在什么情况下力不做功?要说做了功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2、你能正确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吗?3、仿照前面学过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想一想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有哪些?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总小于1往往是由于那些因素造成的?说一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2、列举生活中见过的能量转化现象,并说出它的能量转化方式。
3、为什么说使用机械并不能省功,举例说明。
使用斜面省力,但需要多做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精讲点拨:1、在修建奥运会场馆时要用起重机,起重机把8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一过过程中钢丝绳向上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焦?点拨:本题重点考察对物体“做功”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知道物体做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前进的距离。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功和机械能小结:
一、功:做功的两个力要因素,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W=Fs,单位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机械效率:公式,测量方法η=(Gh/Fs) ,如何 提高η
四、功率:P=W/t=Fv,与机械效率的区分
五、机械能:概念,动能(m 、v),重力势能(m、 h),弹性势能(弹性形变)
4、一台起重机将重6000N 的建筑材料提升到10m高 的楼房上,做的额外功是 4x103J,总功是多少?机 械效率是多少?
5.如图,把重为10N的物体推上 高为0.5m的斜面,斜面的长为 1m所用的推力为12N,沿斜面向 上,求推力效率的是( )
9. 如图所示,一小孩从公园中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 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没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没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物体 质量越___,举高的高度越___,重力势能越 大。 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____。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产生_________而具有的 能。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势能越 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____和____之和。一个物体可以既
猜想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兰兰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的
10
速度提升
15
4.2 6.0
79.4%
探究结果
芳芳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控制因素 较小提升速度 较大提升速度 探究结果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降龙五式”——《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孝感市安陆市德安初中刘云【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内容,本节复习课,把大量的生活实例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思考、合作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反思的方法进行学习。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的概念;(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3)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导入:由过山车的内容导入课题《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用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导入今天的复习方法——“降龙五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二、复习重难点:
1.重点:功和功率的个概念,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解释生活实例。
三、复习过程:
1.带领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整合知识,形成系统
2.具体解释基本概念
(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 = Fs 。
(2)功率:
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
W
P=
t。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对应例题练习:
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把质量不同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所测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同学,做功最快的是________ 同学,你是根据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出做功快慢的。
(3)动能和势能:
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
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提示:注重理解做功两个必要因素;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有距无力,力距垂直 例题巩固:
例: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力F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S ,则:W1 W2 W3
例 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C .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D .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3.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
功率定义式
匀速运动时
导出公式 P = Fv
例题巩固:
例:某汽车的功率为30 kW ,若以54 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求:牵引力多大? 解:P=30 kW=30 000 W υ =54 m/h=15 m/s
∵ P F υ=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2、 做功时间短,功率大;做功时间长,功率小
3、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4、热气球在平衡力作用下上升时,机械能将保持不变
5、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加
6、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一定是重力势能
7、洒水车在马路上作业时机械能变小
8、速度比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4.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①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②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了变化,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 ① 物体自由下落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功;
② 举起重物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5.实验探究部分:
W P =t
W Fs F υt P F υt t t
====υs t =3000W 2000N 15m/s P F υ===
1.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 怎样控制钢球在水平面上的的速度?
② 根据什么现象判断钢球的动能?
例如,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撞击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例1.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 、B ,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C 。
(1)让钢球A 、B 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滚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___;
(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大小跟__的关系;
(3)实验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3、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 、b 、c 所示,让质量为m 、2m 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木块:
(1
)小球动能是由 (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通过 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涉及的实验方法是
(3)比较 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动能与速度关系.
(4)比较a 、b 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 .
(5)如果水平面光滑,还能完成实验吗?
6. 分析能量转化情况:
(1).蹦床 (2).人造地球卫星
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间的转化。
1.5
h h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2. 关于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B .做功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 .用的力越大,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D .做功越多,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3.在100 m 深的矿井里,每分钟积水9 m3,要想不让水留在矿井里,应该用至少多大功率的水泵抽水?
解:每分钟水泵抽起的水重 G=mg=rgV ,
水泵克服重力做功W=Fs =Gh =rgVh
水泵抽水功率
gVh W P =t t =水
ρ
3331010kg/m 10N/kg 9m 100m 60s .⨯⨯⨯⨯=
51510W=150kW .=⨯
4.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4 : 5,都从一楼走到三楼,甲和乙所用时间之比为8 : 7,那么甲、乙做功之比为_________,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
5.一辆汽车匀速上坡,它的( )。
A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 .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 .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 .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6.喜鹊的质量比燕子大,若它们以同一速度飞行时,具有相等的机械能,那么一定是______飞得高 。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知本章重点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
kg /N 10g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