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民歌

合集下载

陕北民歌100首老歌曲

陕北民歌100首老歌曲

陕北民歌100首老歌曲陕北民歌100首老歌曲一、秋风起陕北陕北的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而陕北民歌,就像这秋天一样,饱含着浓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下面,就为大家列举100首陕北民歌中的经典老歌曲,欢迎大家一起来回味这陕北的美好岁月。

二、山歌1.《陕北山歌》2.《上黄山》3.《山歌情》4.《陕北小调》5.《陕北山歌》6.《山歌唱起来》7.《山歌唱响了》8.《山歌女郎》9.《山歌唱陕北》10.《陕北山歌唱》三、劳动歌曲11.《劳动最光荣》12.《担山岭上的姑娘》13.《我爱劳动》14.《劳动人民最光荣》15.《劳动创造幸福生活》16.《陕北黄土地》17.《闹铃声声响起来》18.《工人哪能够容易过》19.《我们永远团结在一起》20.《劳动最光荣》四、爱情歌曲21.《恋人歌》22.《在那遥远的地方》23.《爱的传说》24.《爱情哪里去》25.《爱情之歌》26.《陕北的情歌》27.《陕北儿女的爱情》28.《爱的漩涡》29.《红枣花儿开》30.《爱情之舞》五、抗战歌曲31.《中国的儿女都爱国》32.《八百壮士与日本鬼子》33.《太行遥怀》34.《敌机鸣盘旋》35.《厕所里的敌人》36.《红军到上马》37.《陕北儿女当兵》38.《战斗在陕北的红军》39.《红军来了》40.《炮弹从天降》六、革命歌曲41.《共产主义接班曲》42.《一封家书》43.《红旗飘飘》44.《悄悄挂起红旗》45.《红军爷爷》46.《我们是红军的儿女》47.《战斗英雄杨靖宇》48.《英雄赞歌》49.《红色娘子军》50.《红军小神兵》七、民生歌曲51.《西安民歌》52.《延安的民歌》53.《黄土高坡》54.《边塞风情》55.《陕北民歌》56.《壮美的黄土地》57.《乡恋》58.《黄土飞扬》59.《陕北小米香》60.《我家在陕北》八、祝福歌曲61.《祝福陕北》62.《陕北好地方》63.《祝福歌》64.《送亲人去军营》65.《祝福红军》66.《祝福黄土地》67.《陕北父亲的希望》68.《陕北的夜光》69.《祝福革命》70.《陕北的边塞风情》九、思乡歌曲71.《陕北的思乡情》72.《远方的思乡人》73.《远方的思念》74.《我思念的家乡》75.《远方的亲人呀》76.《在远方等我的人》77.《深深的思念》78.《陕北的亲人呀》79.《我思念的陕北》80.《思念的陕北》十、苦难和挣扎歌曲81.《黄土高原的苦难》82.《挣脱黑暗的铁蹄》83.《顽强的陕北人》84.《黑暗中的光芒》85.《陕北的苦难岁月》86.《陕北孩子的奋斗》87.《面对困境勇往直前》88.《铁骨铮铮的陕北儿女》89.《陕北的奋斗者》90.《苦难中的磨砺》十一、生活歌曲91.《活得潇洒自在》92.《生活是美好的》93.《旅游陕北》94.《陕北的风情》95.《欢乐陕北》96.《小镇的音乐》97.《陕北的小村庄》98.《陕北的小吃》99.《快乐的陕北人》100.《陕北的春天》以上列举的100首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深深扎根于民间生活的精华之作。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精)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精)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领、和结合的演唱方式 a交替呼应式 b重迭式 c 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三)、作品介绍 《川江船夫号子》 《澧水船工号子》
二、山 歌
一) 概述: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劳动中表达内心情感的民歌。曲调爽 朗质朴,节奏自由舒展,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山歌通常是对唱 歌曲,如《小河趟水》、《敖包相会》等。 二)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2、节奏、节拍的自由性。 3、即兴性强,随时随感而发。 4、曲式结构最多、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
戏曲音乐





二)、板式的演化(分类) 1、慢板:或称“慢三眼”,4/4节拍。 2、原板:2/4,俗称“一板一眼”是唱腔的基本板式。 3、二六:有2/4的“缓二六”与1/4“有板无眼”的“紧二六”。 4、流水:1/4,速度较(原板)快。 5、快板:比“流水”的速度更快。 6、散板:即散伴散唱,或称“无板无眼”。 7、摇板:即紧伴宽唱,也是“无板无眼”,它的唱与伴在音乐时值上 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 8、“导板”和“回龙”:不能作为独立的板式。 三)、板式的转接:1、渐转 , 2、突转。
说唱音乐
四、伴奏 一)、“过板音乐” 1、前奏;2、引子;3、过门 二)、唱腔伴奏 1、随腔伴奏;2、对比和变化的伴奏;3、接 尾伴奏 五、艺术特征总结

曲种简介
一、鼓词类 二、弹词类 三、牌子曲类 四、琴书类 五 、渔鼓道情类

第四篇戏曲音乐

山歌
三) 类别 1、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 ;“走西口”; “花 儿” ⑴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 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⑵ 山曲: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山曲又被 当地人叫做“酸曲儿”,意思是它主要唱爱情内容 。 ⑶花儿,又叫做“少年”,多表达爱情,是起源于甘肃、青 海、宁夏、新疆一带的少数民族情歌, 2、放牧山歌 3、田秧山歌

民歌名词解释

民歌名词解释

民歌名词解释1、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传唱的歌谣,或称民间歌曲,也叫民间歌谣、民谣等。

这种歌曲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它多是口头创作,无乐器伴奏,以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的宫、商、角、徵、羽为主要调式,以基本节奏型模进变化反复。

民歌来源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人民最朴素最真实的感情。

2、民歌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出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的共同点是:作品思想内容比较集中,艺术结构严谨,情调健康,语言质朴。

3、新民歌的代表作有《翻身道情》、《王大妈要和平》等。

4、从时间上看,民歌可分为传统民歌、当代民歌;从地域上看,可分为城市民歌、乡村民歌等;从体裁上看,可分为山歌、牧歌、小调、风俗歌曲、创作歌曲等;从演唱形式上看,可分为独唱、对唱、联唱、合唱等。

5、民歌有一般意义和特定意义之分。

前者指大部分由人民口头创作,后者指专门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提高,经人民传唱的歌曲。

6、民歌按照音乐类别来划分,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风俗歌、仪式歌、宗教歌、红色革命民歌等。

7、我国的民歌,有的像一股清澈的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有的像一阵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希望;有的像火红的太阳,鼓舞着我们前进;有的像闪光的珍珠,启迪着人们的智慧;有的像轻柔的白云,使人们心旷神怡。

通常我们说一首民歌是一个整体,不包括两句以上的分节歌;或只包括一句的短歌(有时因为时间、地区、民族的差异,习惯用法和要求也不一样)。

8、民歌不同于时政歌曲。

民歌以抒情为主,以反映现实生活、赞美劳动为主,但也有颂扬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英雄人物的。

11、民歌有歌唱劳动的歌曲,如《号子》、《拉船歌》;也有歌唱生产的歌曲,如《采茶舞曲》、《丰收山歌》等;还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歌曲,如《牛郎织女》、《孟姜女》、《阿里山的姑娘》、《康定情歌》等。

12、我国有民族特点的传统民歌,往往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如《茉莉花》、《小河淌水》、《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民歌

民歌

1.唱起山歌送情郎(女):太阳出来迈,花花扇儿扇。

四山黄啊,红花对牡丹。

唱个山歌嘛,一把红扇子。

送情郎啊,绣球花儿园、我拉着郎腰带,问郎几时来。

(男):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砍材,后天才到小妹儿家中来。

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砍材,后天才到小妹儿家中来。

(男):情哥回家嘛,花花扇儿扇。

忙又忙啊,红花对牡丹。

唱个山歌嘛,一把红扇子。

下山梁啊,绣球花儿园。

我拉着妹的手,问妹几时来。

(女):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扎鞋。

后天才到哥的家中来。

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扎鞋。

后天才到哥的家中来。

2.送郎送到包谷林,包谷叶叶豁死个人,只要妹妹心意好,管他豁人不豁人哦。

送郎送到河麻林,河麻叶叶更豁人,只要妹妹对我好,要豁就豁我个人。

3.(女)十指尖尖我绣了一双鞋(请发hai音)嘛!(男)做鞋(hai)做嘛子哟?(女)做双绣花鞋(hai)送给我小郎穿嘛哎嗨哟!(男)那你不如送给我嘛!(女)送来送去那就送给你嘛!(男)那我帮补一点钱噻!(女)只要人好撒要个嘛子钱么哎嗨哟!(男)那就谢谢咯!(接下来,男子唱,女子说)(男)十指尖尖我还是一个人哦!(女)找一个嘛!(男)心想找一个没得半文钱么哎嗨哟!(女)找人借上?(男)借来借去没个地方借嘛!(女)亲戚朋友撒!(男)亲戚朋友撒比我穷得多么哎嗨哟!(女)那你只有打光棍咯!(男)那不还有你嘛?4.六口茶黔江版“六口茶”(男):喝你的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爹妈那个晓得舍,妹子要挨打。

(男):喝你的二口茶呀,问你二句话,你的那个哥嫂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没吃那个少午舍,我把鸡蛋打。

(男):喝你的三口茶呀,问你三句话,你的那个姐姐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你的那个眼睛舍,莫要其是眨。

(男):喝你的四口茶呀,问你四句话,你的那个妹妹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你的那个手儿舍,不要到处抓。

西北民歌经典100首

西北民歌经典100首

西北民歌经典100首1、黄土高坡2、青藏高原3、丝绸之路4、敦煌5、青海梦6、宁夏7、西夏王8、黄土情歌9、陕西民歌10、中国陕北民歌11、陕北民歌荟萃12、爱陕北13、云飞传奇14、歌唱陕西15、陕北女娃娃16、别处再好不是家17、我从西边来18、黄河谣19、花草树木20、长在银川21、丢22、想你容易见面难23、圪梁梁上瞭妹妹24、走出山沟沟25、妹妹想哥想断肠26、挡不住的思念27、心尖尖上的你28、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29、山丹丹花开红艳艳30、兰花花31、黄河船夫曲32、东方红33、太阳大了一把火34、赶牲灵35、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36、泪蛋蛋掉在酒杯杯里37、哥哥不是人38、这辈子就跟哥哥好39、为你跑成罗圈腿40、一壶老酒41、神仙挡不住人想人42、拉手手亲口口43、妹妹想哥想断肠44、一对对鸳鸯水上漂45、走西口46、想你容易见面难47、陕北女娃娃48、想你半夜又半夜49、梦中的兰花花50、想起情哥哥51、妹子哥哥想你52、响沙千里一壶酒53、为甚不回家54、我想你55、山那边56、信天游57、三十里铺58、横山里下来游击队59、天下黄河几十道湾60、摇三摆61、骑白马62、庄稼汉63、看妹妹64、回娘家65、对花66、想亲亲67、一壶老酒68、大红公鸡毛毛腿69、脸皮咋这么厚70、脚夫调71、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72、揽工调73、绣金匾74、会哥哥75、五哥放羊76、大红公鸡窗台卧77、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78、上去高山望平川79、阿哥的白牡丹80、东方红81、拉兵哥82、张灯结彩83、翻身道情84、在那遥远的地方、85、黄昏的炊烟86、西琳江87、嫌弃你的盖头来88、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89、达坂城的姑娘90、可爱的一朵玫瑰花91、阿拉木汗92、青春舞93、贤良94、那么久95、折牡丹96、割韭菜97、在那遥远的地方98、情哥哥99、眼泪花儿把心淹了100、荞麦花。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 情景变化:平稳进行--遇风暴闯险滩—回归平静
• 演唱形式: 大多为一领众和
文化理解
• 民族音乐学家认为, 汉族民歌色彩区可分为东北色彩区、
西北色彩区、西南色彩区、长江中下游色彩区和客家色彩 区等。
• 相同: 《赶牲灵》和《小河淌水》同属于山歌,都有节
奏自由、乐句不工整等山歌的共性。
• 不同: 但由于这两首歌曲属于不同的地域,因此在调式、
旋律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思考:这首民歌带我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总结号子的音乐特色
• 2、中国民歌博大精深,积淀丰厚,极具审美价值,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世代 珍惜和传承。
• 3、学习中国民歌,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 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特点
• 旋律速度: 气势磅礴 慷慨激昂 慢----快----慢• 力源自:适中---渐强----变弱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汉族民歌
民歌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
的劳动生活中,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
百,一代传一代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
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采。
• 民歌的特点是:口传心授,篇幅短 小,即兴兴强。
• 图片
文化理解
1.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陇东以及宁夏 陇东盐池县一带的山歌。信天游的产生,与当地地理环 境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脚夫们即兴编唱,用高 亢悠长的音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信天游是黄土高坡 的特定产物。 2. 信天游的歌词,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式,没有固定的 韵律,比较自由。
歌曲赏析
• 《小河淌水》是一首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 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当地把它称为弥渡山 调子。歌曲节奏自由、从容、舒展,有 “东方小夜曲”之称。

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

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

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以其深情质朴的风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中国的十大民歌,带您领略中国音乐的魅力。

第一首:《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它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歌曲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一首表达对英雄们的崇敬和赞美的民歌。

以其豪气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这首歌曲歌颂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三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首展现对母爱的无限感激和敬仰的民歌。

歌曲中,歌手表达了对母亲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感动了广大听众的心灵。

第四首:《红旗颂》《红旗颂》是一首富有革命情怀和激情澎湃的民歌。

它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歌词,歌颂了中国共产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首:《梁祝》《梁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被誉为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代表作品。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情节,诉说了李清照与梁山伯之间的悲壮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听众。

第六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因其欢快的旋律和活泼有趣的歌词而备受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引人入胜的节奏感和轻快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儿童成长历程中难忘的一部分。

第七首:《洗衣歌》《洗衣歌》是一首展现中国普通劳动者形象的民歌。

通过描绘洗衣女子辛勤工作的场景,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勤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民真情实感的歌曲。

第八首:《映山红》《映山红》是一首描绘美好家园和对故乡深情厚意的民歌。

这首歌曲富有感伤和思乡情怀,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拉近了人们与家乡之间的距离。

民歌经典三十首

民歌经典三十首

民歌经典三十首民歌是一种民间音乐,因其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民歌作品,这些歌曲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民歌的生动体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民歌经典三十首。

一、《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流传广泛的中国民间歌曲,广为人知,被人们誉为“东方之花”。

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国家级的演出团体都一定要演唱这首歌曲。

它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的浓郁的南方地区的风情。

二、《走进新时代》这是近些年来走红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充满着对新时代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期许。

它提醒我们,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期待和追求的时代。

而这首歌也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复兴之路。

三、《卡路里》《卡路里》这首歌曲是源于蒙古族传统民谣,它展现了蒙古族生活的真实面貌,歌曲的旋律特别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非常清新动听的一首歌曲。

四、《葫芦兄弟》《葫芦兄弟》是一首儿童民歌,广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歌曲的轻快的旋律和朗朗的歌词,成为了儿童们心中的经典之作,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

五、《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一首老少皆宜的民歌,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动听,寓意也非常美好,它告诉我们,人生中无论遭受多少挫败,前方总有一片光明等待着我们。

六、《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戏曲歌曲,歌曲描绘了西汉末年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旋律非常婉转动听,引人入胜,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部分。

七、《马蜂儿》《马蜂儿》是一首源自于云南普洱的民歌,这首歌词优美动人,歌曲的旋律和歌声传递出了淳朴、自然和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央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八、《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爱情歌曲,旋律如流水般柔美动听,而且歌词也非常温馨动人。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爱情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来感知,才能把爱情的美好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

九、《小白船》《小白船》是一首非常活泼的儿童民歌,歌曲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音乐·民歌编者按: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

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与绝技、民间手艺等等。

中国西部是黄河与长江的发源地,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曾经长期占据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舞台,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间艺术。

西部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而且其中很多是独一无二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相对于中国东部地区,西部民间艺术破坏程度较低、保存较完整,因而抢救下来的意义也就更大;但同时西部民间艺术也面临变异、衰亡甚至灭绝的命运。

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部地区,先后有甘肃环县皮影、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陕西西安鼓乐、青海热贡艺术等被列为国家试点保护工程。

2005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

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西部各省区相继确定了一批保护项目,有意识地对一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并加以宣传和引导,使这些优秀文化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向广大读者展示中国西部丰富的民间艺术,本刊自2007年第1期开始,新设“西部民间艺术”专栏,按期分类介绍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五省区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工艺美术、陶瓷等艺术瑰宝。

同时呼吁全民遵循人类民间文化的艺术规律,及时抢救濒危文化遗产,使人类社会创造的非物质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文明成果能够千年流淌,源远流长。

这既是国民的责任,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共同创作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多种体裁和形式,其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我国传统的民歌主要有南方各省的山歌、盘歌、采茶歌、船夫号子等,北方有山曲、信天游、“花儿”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更是不胜枚举。

民歌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升华。

进入现代以来,我国的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优美的旋律,记录和歌颂着生活,诞生了许多全新的民歌作品,也有一些新作是在原有的曲调上填了新词,反映新生活、新感受。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民歌风格独特,种类多样,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其中,尤以情歌最令人陶醉,许多著名的情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珍品,举世闻名。

还有那些经过一代代歌手千百年传承的史诗和叙事长诗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民歌不仅对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孕育了一代代伟大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等,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从民歌中汲取了艺术精华;民歌还对其他各种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器乐、歌舞、戏剧、曲艺都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专业音乐也从中汲取了精华。

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促进诗与乐合一的重要因素,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灿烂的文化艺术结晶,它将永远闪烁着熠熠光辉,永远叙说着人生、时代,永远伴随着人民大众走过一代代里程。

少数民族民歌宴席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历史悠久,流行于西北地区的回、撒拉、土、保安等少数民族中。

西北的一些汉族群众也有唱宴席曲的习俗。

宴席曲并不一定非在宴席上唱,也在人们欢聚时唱。

宴席曲有着许多传统的曲词和曲调,演唱风格细腻、婉转、活泼、优美、哀婉凄切。

宴席曲演唱时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全凭演唱者的声音、表情感染观众,既抒情,又擅于叙事。

现在流行的宴席曲曲调共50余首,是经过长期历史变革所遗存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民族艺术的结晶。

回族常用的曲调有《十绣》、《青溜溜青》、《方四姬》等,都是各自独立的歌曲。

唱时人数为双数,一般为六人或八人,正规为八人,称“八大光棍”,分两排,相对而立,边歌边舞,时蹲时起,时而交换位置,手臂动作较多,头部不停地转动;土族常唱的曲调有《拉老虎》、《唐德依马》等。

土族群众称宴席曲为“道拉”,在宴席过程中酬唱对答,互表情怀,一唱到底,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土语唱的;撒拉族常唱的曲调有《阿里玛》、《莫奈何》等。

宴席曲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严谨,变化较多。

有四句的,也有五、六句的。

有的在第二句和第四句上反复,有的几乎每句都要反复后半句。

宴席曲反映的内容很广泛,有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表现宴席场面的,也有表达对生活的不满和控诉的。

家曲土族的一种民歌形式。

流行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乐都和甘肃天祝等地。

家曲亦称宴席曲,是土族人民在接待宾客或举行婚礼时唱的一种歌曲。

大都一问一答,短小精悍,生动活泼。

家曲的曲调很多,流行的有《兴阿隆列》、《召因格来》、《拉因阿来未》、《阿松召阿来》、《依刀拉牙》、《巴扬九叶》、《卡拉卡其孟》等,大多为三拍,欢快活泼,优美动听。

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歌等。

赞歌,顾名思义,就是称赞之歌,土族人民招待宾客时,宾主之间常常以歌互相称赞。

它常常运用比喻、夸张、象征、渲染等手法,尽善其辞,旋律都很柔和动听。

问答歌也叫对歌,一问一答,有来有往。

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生产劳动、历史、宗教、风土人情等等。

歌词的文学性很强,含蓄生动,曲调多变,悠扬动听,如《合尼》、《恰然》、《辛木斯里》、《选择》等。

听问答歌,能学到许多知识,了解到许多风土人情。

婚礼歌是在婚礼时唱的,歌词和曲调都是固定的。

随着婚礼的进行,在不同的程序和场合要唱不同的歌。

临夏“花儿”“花儿”是由男女对唱时彼此的称呼转化而来的一种山歌。

各地的“花儿”尽管名称相同,但不同地区的“花儿”,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如在甘肃就可分作临夏“花儿”、洮岷“花儿”、陇中“花儿”三大类。

临夏“花儿”的流传地域很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东乡、广河、和政、永靖等县为中心,几乎传遍甘肃全省,它与青海“花儿”、宁夏“花儿”属于同一体系,相互交融,连成一体。

临夏“花儿”是回、汉、土、撒拉、保安、东乡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在藏族和裕固族中也很流行。

尽管这些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演唱“花儿”时却大都使用汉语。

临夏“花儿”的词是优美独特的民间格律诗。

其基本结构有两种格式:一种为齐头齐尾式,一首两段,每段两句,共四句。

每句字数大体一致。

上句(一、三句)末顿为一个字或三个字。

下句(二、四句)末顿为两个字,单双交错,奇偶对峙,具有独特的节奏美。

另一种为折断腰式,在齐头齐尾式的上下句间,加上一个半截句(三至五字)即成,是用半句式的主词取代演唱时的衬词而形成的格式。

“花儿”的曲调叫“令”。

甘肃流行有40多种不同的令。

临夏“花儿”的曲调大致可分为长调子与短调子,或大调子与小调子两类。

演唱女声多为真声,男声则有“尖音”(假嗓)、“苍音”(真嗓)的区别。

长调子高亢、悠长,起伏大,多大跳,常用尖音演唱,或尖、苍结合;短调子短小、紧凑、拖腔少,较为平和,多用苍音演唱。

临夏“花儿”的曲调以五声(或四声)徵调式为最多,羽调式和宫调式次之。

曲调多为上下句式的乐段结构。

由于广泛而大量地运用衬词,或者重复部分歌词,使曲调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具体形态各不相同。

哈利东乡族民歌。

是一种古老的迎婚调。

东乡族的古老风俗中,举行婚礼时,新娘来到男家以后,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要一起唱哈利,以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唱哈利时,要由宾客中的一人领头呼“哈利”,其余的宾客,主要是青少年应声和之,并按一定的节拍击掌或拍手臂,腿弯曲如骑马的姿态,左右横行转圈,有时还随着呼声前进或后退。

哈利的唱词由宾客或民间艺人们即兴编唱,内容大多是恭贺新禧、祝贺新娘新郎婚后幸福等。

哈利的音乐优美动听,歌词风趣,带有比兴,曲调亦欢快活泼。

关于哈利的起源,东乡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条蟒蛇危害人民,一位勇敢的东乡族妇女,一脚穿白鞋,一脚穿花鞋,提着瓶药酒,带了几个人挺身前往蟒蛇洞穴。

走到洞前,她对跟着来的人说:“我喊‘哈利啊宏纳’,你们就前进。

我喊‘折回啊宏纳’,你们就隐蔽。

”说完,这位女子勇敢地走进蟒洞。

蟒王问她干什么来了,她说找女婿来了。

蟒王说那就和我结婚吧。

她说可以,但要先喝酒。

蟒王便喝了她带去的药酒,醉倒了。

此时,她高喊:“哈利啊宏纳!”众人一齐向前。

蟒王却突然睁开了眼睛,她又忙喊“折回啊宏纳!”。

等到蟒王完全醉了,众人一拥而上,将它杀死。

后来,这名女子被当地人推选为土司,她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

为了纪念她,后人们就在结婚时唱起了优美的哈利。

裕固族民歌裕固族居住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有东部与西部之分,二者语言不同,民歌的风格特色亦有区别。

东部民歌以肃南县康乐区为代表,西部民歌以肃南县明花区和大和区为代表。

按裕固族的传统习惯,用诗歌作唱词的民歌,东部叫“顿”,西部叫“耶尔”;用虚词、数字及无诗歌韵律的语言作唱词的则没有专用的名称。

前者包括历史歌、牧歌、割草歌、织褐子歌、捻线歌、情歌、婚礼歌、酒歌等,后者有奶幼畜歌、垛草歌、擀毡歌、学步歌、催眠歌等。

历史歌歌词长,曲调短,反复演唱,音乐具有宣叙性;婚礼歌,西部有戴头面歌、告别歌、待客歌等,东部有新娘上马对唱的歌、待客时唱的歌、回娘家途中唱的歌;牧歌,西部叫“华勒安耶尔”,曲调平和、柔美,东部牧歌与蒙古族牧歌近似,曲调跌宕起伏,高亢而辽阔;奶幼畜歌是牧人为使母畜尽快开始哺育幼畜而唱给母畜听的歌,词曲不太固定,常有即兴吟唱的特点,音乐深情柔和、质朴动人;擀毡歌是裕固人用羊毛擀毡时齐唱的劳动歌曲,以数字为歌词,以歌声统一动作,曲调短小,节奏鲜明,带有劳动号子的特点,在演唱中常作即兴发挥。

裕固族民歌中的“耶尔”和“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悠扬,表现了游牧生活的特色。

其他民歌大多节奏规整,结构均衡。

裕固族西部民歌保持的古代回鹘人的音乐特点较多,东部民歌的风格与甘肃、青海蒙古族民歌相近,具有较为粗犷、奔放的气质。

这是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结果。

(本刊编辑部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