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述 管佳宁 9249

合集下载

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综述

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综述

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综述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综述1.简介1.1 背景和定义1.2 重要性和流行病学数据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2.1 气管插管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2 食管导管相关性肺炎3.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3.1 气管插管相关因素3.1.1 导管设计3.1.2 机械通气参数3.1.3 气道管理3.1.4 人机接触相关因素3.2 食管导管相关因素3.2.1 食管导管位置与尺寸3.2.2 食管黏膜损伤与感染预防3.2.3 食管黏膜保护与口腔护理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4.1 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4.2 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标准4.3 注意事项与误诊避免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5.1 抗生素治疗策略5.2 机械通气相关措施5.3 其他治疗辅助措施6.护理措施6.1 导管护理6.2 气管异物吸引与气管清洁6.3 血流感染相关措施7.并发症防治7.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并发症7.2 并发症防治措施8.教育和培训8.1 医护人员培训8.2 患者家属教育9.附录附件1、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评估模型附件2、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操作指南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气管插管: 通过将导管插入气管以维持呼吸通畅的一种操作。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机械通气期间发生的肺部感染,通常指与气道导管相关的感染。

3.导管设计: 气管插管或食管导管的形状、材质和尺寸。

4.机械通气参数: 调节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以满足患者需求。

5.人机接触: 医护人员与呼吸机患者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6.食管黏膜: 涂覆在食管内壁上的黏液层和细胞。

7.临床表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8.并发症: 发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身上的其他不良事件。

9.医护人员培训: 提供给医疗人员的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和护理的培训课程。

10.患者家属教育: 向患者家属提供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教育和指导。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ppt课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ppt课件

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的胃食管反流 发生率增加,可能导致细菌进入呼吸 道。
诊断标准
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等。
肺部体征
肺部啰音、肺实变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扫描显示肺部 浸润影。
微生物学检查
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 ,连续两次以上为同一
种细菌。
02
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降低患者死亡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 见并发症,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 低患者死亡率。
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具体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抗菌口腔 护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
预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病房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降
低。
成功预防案例二
案例概述
某大型教学医院采用综合预防策略,显著降低了 机械通气患者的感染风险。
具体措施
包括半卧位、口腔护理、呼吸道管理、肠内营养 等。
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预测和诊断,提高早期发 现和干预能力。
智能监测系统
开发智能化的呼吸机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患者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 取相应措施。
新型预防措施的研究
新药研发
研究开发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新型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 低病死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控制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 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 预防控制措施 • 临床实践案例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特点
VAP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且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和住院时间增加。
发病机制
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
机械通气时,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增加,加上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和胃内细菌反流,导致 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肠道细菌移位
肠道细菌移位至口腔和肺部,也是VA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肠道细菌移位可能与肠道黏 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将床头抬高30-45度,以减少胃 食管反流和误吸。
减少镇静剂使用
避免过度镇静,保持患者清醒状 态,有利于咳嗽和排痰。
严格掌握机械通气适应症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通气,避 免因气管插管等操作造成肺部感 染。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提高 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疑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 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抗菌药物
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 必要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呼吸机管路管理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保持清 洁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手卫生和环境消毒
加强手卫生管理和环境消毒,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机械通气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THANK YOU
0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与治 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 出现发热、咳嗽、气急等 症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 细胞比例增加,痰培养阳 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浸 润影或实变影。

医院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 医院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流行病学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微生物学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与护理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管理
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在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 内出现的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种。
诊断
诊断VAP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
02
医院感染的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高发病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医院 内感染的常见类型,患者 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容易 发生肺炎。
患者情况
多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的 患者,特别是那些已经存 在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 下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定期为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 分泌物积聚引发感染。
口腔护理
营养支持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内的 细菌,防止细菌下移至呼吸道。
保Hale Waihona Puke 患者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 染风险。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对病房、呼吸机及其附件进行定期消毒,确 保清洁卫生。
手卫生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范,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手卫生、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 等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预防措施,如正确咳嗽、口腔清洁 等,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0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 防与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课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课件

耐药菌株的出现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一些 病原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如耐 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等。
耐药性的防控
针对耐药菌株的出现,需要采取 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加强抗菌药 物的合理使用、建立耐药性监测 系统等。
新型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一些新型诊断技术正在被研发,如基于生物标志 物的诊断方法、基因诊断技术等。
机械通气患者通常处于全身麻醉和镇 静状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细菌。
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道黏膜受到损 伤,细菌易侵入肺部引发感染。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VAP的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其 发病率为9%-70%。
死亡率
VAP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据报道 ,VAP患者的死亡率比非VAP患者 高2-3倍。
危险因素
复。
对症治疗
解痉平喘
对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给予解痉平 喘药物,以缓解症状。
退热治疗
对于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退 热治疗。
镇咳祛痰
对于咳嗽、咳痰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给予适 当的镇咳祛痰药物。
其他对症治疗
如出现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可 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抗菌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 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PPT课件
目 录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与发病
机理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
诊断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小 时后并发的肺部感染,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种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变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变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变化呼吸机(Ventilato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设备,可以通过人工通气的方式帮助病人维持呼吸功能。

然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却容易发生所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和发生机制备受关注。

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新发肺炎或医院获得性肺炎,广泛定义为在机械通气开始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患者常需长时间住院和使用抗生素。

据统计,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人在医院内死亡率高达20%-50%左右。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1.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VAP病人特有的临床表现。

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气管转支气管及其远端部分常常出现广泛坏死性病变与肺炎球菌感染,进而引起细胞因子释放、肺实质破坏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肺纤维化。

2.肺部微生物群落失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肺部微生物群落失衡更为严重,可导致感染性疾病以及肺炎的发生。

与此同时,这种失衡可能是由于肺内炎症反应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包括抗菌剂的使用与其他协同治疗的影响。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1.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作为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诱因之一。

一旦有了气管插管,气管与肺的生理隔离就会消失,口鼻部的细菌可以通过气管向下进入肺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

2.内源因素内源性因素是指由于患者本身疾病、状态或情况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肺泡气肿或免疫抑制状态等情况,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外部因素呼吸机本身也可能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呼吸机管路、三通头和滤网都是潜在的感染源。

此外,医院环境、医护人员、操作技术等也可以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四、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主要是遵循ICU感染控制指南,重点在于“五要素”:手卫生、气管插管时机、机械通气参数、提前拔管和口腔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集束干预策略(综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集束干预策略(综述)
n i t s ( I C U ) .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r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V A P , a n d b u n d l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h e r a —
机械 通气 ( Me c 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 , MV) 可 有 效 维 持 血 氧饱 和度 、 支持呼吸, 已在 重症 医 学科 (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 I C U) 得 到广 泛 应用 。在 MV过 程 中 , 呼 吸 机 相关 性 肺炎 ( v e n t i l a t o r a s s o c i a t e d p n e u mo n i a , V A P )
P Y wa s a d o p t e d:i n c l ud i n g i nc r e a s e d h a n d h y g i e n e c o mp l i a n c e ,u s e o f me a s ur e s t o pr e v e nt a s p i r a t i o n a n d
中国城 乡企业卫 生 2 0 1 3年 8月第 4期( 总第 1 5 6期 )
【 临床 医学 】
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 的危险 因素分析及 集束干预策 略( 综述)
李敬 , 刘暌
摘要 : 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 V A P ) 是 重症 医学科 ( I C U) 最 常见 的院内感染性肺炎。 本文通过对发生 V A P危险因素的分析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摘要 :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以其护理干预进展进行了综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护理操作、置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呼吸机管路管理,尽早脱机拔管等各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键。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 V AP 指呼吸机启动 48h 以后至人工气道拔管 48h 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有文献报道,建立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患者 V AP 的发病率为 16%~60%,病死率高达 30%~50%[1]。

因此 V AP 的发生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现将 V AP 的相关因素与其护理干预进展综述如下。

1. V AP 发生的相关因素1.1. 患者自身因素1.1.1 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患者老年人居多,组织器官功能退化,加之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和激素, 接受各种侵袭操作,机体抵抗力处于较低水平,防御能力低下而导致感染。

王丽娟等人对 90例呼吸机使用患者研究发现, 老年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时 V AP 的发生率高, 且其与患者营养水平密切相关, 营养越差, V AP 发生率越高 [2].1.1.2 呼吸道屏障功能受损随着医学的进步,各种倾入性医疗手段也随之增多,临床上常用的有创操作包括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漂浮导管及纤支镜等。

因气道开放及气管插管气囊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清除分泌物能力降低,细菌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感染 [3]。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道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病原菌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4]。

1.1.3口咽部定植菌正常人口咽部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定植,有一部分是条件致病菌,人体免疫力正常时并不对人体构成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诊断及预防措施
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院内感染,尤其在重症患者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对于其发病因素、诊断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现就各方面作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因素诊断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先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脱机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这是机械通气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

由于在重症监护病房这一特殊环境中,VAP 的发生率更高。

一、VAP的发病因素
1、患者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常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病、营养状况等因素相关[2]。

由于老年人群的免疫力有所下降,肺部原发性疾病致使肺顺应性降低,会使得肺VAP发病率明显增加[3]。

在原发疾病中,特别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患者意识状况及呼吸情况变化,导致不能够配合临床的护理以及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因此大大加重了VAP的发生率。

其发病率最高可有9%-70%,病死率最高可有50%-69%[4]。

营养状况低下,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低,也进一步增加VAP的发生。

2、通气方式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均导致支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屏障功能丧失,易导致上呼吸道病原菌,特别是定植菌下移侵袭下呼吸道,继发肺部感染。

3、胃管留置重症患者中绝大部分需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这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易发生胃食道反流误吸,导致返流物进入肺内,进一步导致VAP的发生。

4、吸痰护理机械通气患者需医务人员协助吸痰,在吸痰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操作不当或无菌观念不够强,导致细菌通过吸痰管进入肺内。

同同时由于吸痰时反复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粘膜屏障受损,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进一步导致VAP的发生。

5、呼吸及管路问题呼吸机管路给VAP的发生带来了相关危险,具体如下:①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会被口咽部的细菌污染,成为细菌留置和繁殖的重要场所;②呼吸机外部装置的病原菌可进入冷凝水反复吸入气道,造成肺部感染;③菌水可直接流入下呼吸道造成VAP,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随着呼吸气流种植于呼吸机管路中,形成恶性循环[5]。

二、VAP的诊断
1、临床诊断[6]机械通气2 d以上,具备以下两项以上表现,即可诊断为VAP。

(1)发热:体温较前升高,>38摄氏度;(2)外周血白细胞严重升高或降低;(3)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检出相关病原菌,且为致病菌;(4)胸片或胸部CT提示新出感染灶。

2、影像学结果[7]胸部CT可协助诊断VAP:①肺下叶实变,尤其以右侧为著。

②胸部CT提示膜玻璃样改变。

③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型表现。

总之VAP的肺部CT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

3、降钙素原在细菌病原学感染中,PCT水平明显升高,其次为真菌感染。

因此,
血清PCT升高对于早期细菌性感染有良好的诊断意义。

研究表明,VAP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性升高,PCT>0.76ug/L,即可考虑VAP发生,为VAP提供了更客观、快捷的实验室诊断依据[8]。

三、VAP的预防
1、护理方面
(1)、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减少VAP发生最简单的措施,研究表明,刷牙可以有效预防VAP,究其原因可能是刷牙能够更彻底的减少口腔定植菌。

因此加强刷牙护理相对来说能够更好的减少VAP的发生。

(2)、采用可冲洗式声门下吸引研究表示,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VAP的概率为46.7%,而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VAP的概率为24.2%,两者相比,说明可吸引、冲洗式气管导管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10]。

(3)、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现临床上加强了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起作用机理为,由于整个吸痰过程保持密闭状态,减少与外部空气、污染的物品、及工作人员的手接触的机会,从而阻断细菌感染气道的机会[11]。

(4)、体位合理的体位能够减少VAP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将床头抬高至30°-45°之间能够明显降低VAP 的发生率,相对来说,此高度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舒适度高[12]。

2、加强营养支持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能够加强机体免疫力,但早期热量过度摄入也会加重体内脏器负担,加重VAP的发生。

研究表明,入院后72 h摄入热量的多少是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72 h 内即给予足量目标供能,会使VAP的发生率增加[13]。

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是相关重要的。

3、药物应用目前临床上采用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再根据病原学及药敏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即为降阶梯治疗方案。

早期抗生素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VAP的发生。

五、小结
VAP的发病因素、诊断及预防措施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此文只能从相对有影响的方面进行概括,在临床上我们仍需要加强思考,对带来VAP发生的各个细节都应严格把控,力争减少VAP的发生。

相关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1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664-1665
[2]王海燕,张晓红,李雪婷,王艳娟,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增刊2014-05 130021
[3]郑辉才,邢崇浩,中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J],1005-9202.2015.05.118
[4] Drakulovic M B .Lancet Lying on back is the danger factor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J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nursing fascicle ,2000,19(6):292。

[5] 李红洁,高红梅,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以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1002-1949.2015.03.019
[6]crouch BSet aI.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due to Pseudomonas
aemglnosa[J].chest,1996,109(4):1019.
[7]李强,李恩春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CT表现,放射学实践[J],1000 0313(2013) 03 0319 05
[8]王妍等,血清降钙素原对呼吸
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山东医药
[J],1002-266X。

2015.20.015
[10]董申琴等,可冲洗式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
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J],1672—7088.2012.07.009
[11]迟红丽,林淑梅,翟旭杰,人工鼻联合密
闭式吸痰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中
国老年学杂志[J],1005-9202.2013.18.143
[12]苏惠清等,床头抬高角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J], 1672 - 9676. 2014. 08. 021
[13]黄一洪,张洪宾,早期营养治疗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研究,临床肺科杂志[J],1009 - 6663. 2014. 03. 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