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基地标准20189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2018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培训基地

2018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培训基地

得分
1.建立住院医师对指导医师评价机制,指标设置客观、科学,能反映指导医师
3.师资管理 (15分)
3.3.1带教评价
住院医师对指导医师的 评价机制
的带教意识、能力、作风和效果,评价结果真实客观,有整改反馈措施,并将 测评结果纳入指导医师总体评价,得3分 2.有评价,有整改,但未将测评结果纳入指导医师总体评价,得2分
1.指导医师、科室护士、其他有关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住院医师实施综合评
价,指标设置客观、科学,能反映住院医师的实际表现,并进行有效分析和结
4.1 住 评价



4.1.1综合评价
实施及运用情况
果的正确运用,得3分 2.有综合评价,指标设置欠客观、科学,部分未能真正反映住院医师的实际表
3
现,分析和运用不充分,得1分
2
1.基本条件
3.基层实践基地按照培训标准开展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得0.5分
(15分)
1.签订协议,明确培训基地与协同单位职责任务,协同单位在约定的范围内协
1.5协同单位
1.5.1 协 建设★



培训基地对协同单位的 管理与指导协同单位培 训工作情况
助培训基地开展有限专业、有限内容和有限时间的培训活动,培训基地对协同 单位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以上的定期指导且认真规范,得2分,每少1次扣1分 2.协同单位独立招收住院医师或培训超过有限专业、有限内容和有限时间的,
3
0.5分。组织不健全,不得分
4.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年度总结有明确的住培工作内容,得0.5分。不符合标
准,不得分
1.住培职能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同,共同落实好住
2.培训管理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8版)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是为了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中医医院康复科,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而制定的。

本指南可以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在配备基本评定工具的同时,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以配备康复测评系统,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水平的设备。

有条件可配备手功能治疗设备、运动训练器等设备。

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师需要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技能培训,并具备执业资格。

在医师的指导下,他们负责具体的康复评估和治疗工作。

中医医院康复科的主任需要具备5年以上的康复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需要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需要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卫生部修订版)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卫生部修订版)

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第三条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估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里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医学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伤病康复(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退行性神经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骨折后、骨关节手术后、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衰、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瘫、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置本管理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正规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五条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性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治疗师,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工作,组织、指导所在社区的基层卫生人员,在基层有关医疗机构和功能障碍患者住所开展康复医学治疗、咨询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工作为基础的,以大中型综合性医院和康复医院为转诊、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协作密切、成本效果好的区域康复医学诊疗三级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水平,完善当地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18版)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18版)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18版)受评单位:受评科室:评估得分:组长及副组长签字:评分须知1.请专家们用清晰、易辨认的字体书写分数、扣分原因或备注事项,以及数据统计中“”处内容,评估结束后由各组联络员仔细核查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

2.评分指标中的【重点指标】在评估中应重点考察,若扣分则应详细填写扣分原因或备注事项。

3.评分标准中带“★★★”的为核心标准条目。

核心标准条目共有5处,若基地超过3处不合格则属于问题基地,建议整改。

4.如对指标中涉及政策或标准等内容有疑问,请及时与联络员沟通。

5.评分中涉及某项制度及其落实情况时,其评分标准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设立制度,二是制度完善且合理,三是有效落实。

实际评估中若存在制度落实情况良好,但未在纸质制度文件中体现的情况,可以酌情给予分数,并在扣分原因或备注事项中注明。

6.此次仅就各基地当前年度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该年度前存在的问题,若基地及时改正则不扣分。

若某项制度为受评基地临时建立,尚未开展和落实,则仅给予制度建立的分数。

7.指标中“一、基本情况”“二、保障措施”“三、培训管理”中3.1-3.3属于管理组评估内容。

最终上交的版本里扣分原因或备注事项经全体评估专家集中沟通交流后,由组长填写。

8.指标中“三、培训管理”中的“3.4”及“四、培训质量”(4.1.4中医理论考核除外)属于专业组评估内容。

最终上交的的版本里扣分原因或备注事项经专业专家们集中沟通交流后,由副组长填写。

9.评估中如发现某条指标有重大问题或扣分较多的情况,需要评估组将相关佐证资料(如工资发放单、基地设施列表、学员书写的病历、带教医师批改的学习资料等)拍照或复印交由联络员带回。

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认定标准-细则-康复医学科

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认定标准-细则-康复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细则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康复医学科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㊂一、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应设在三级医院中,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㊂1.科室规模(1)总床位数:综合医院ȡ20张;专业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ȡ100张㊂(2)年收治病人数ȡ340人次㊂(3)年门诊量ȡ2800人次㊂(4)急诊量:康复医学科急诊量不作要求㊂(5)床位使用率ȡ85%㊂(6)平均住院日:综合医院ɤ28天;康复医院:45~60天(根据不同残疾种类而定)㊂2.诊疗疾病范围(1)疾病种类及例数疾病名称年诊治例数神经疾患的康复ȡ100骨科疾患的康复ȡ80慢性疼痛患者的康复ȡ30心肺疾患的康复ȡ10其他疾患ȡ1016(2)临床诊断技术操作的种类和例数 临床诊断技术操作种类年完成例数各种注射技术200肌骨超声诊断/心肺运动试验/步态分析100神经电生理1003.医疗设备(1)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专有设备:按照 2011年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的要求配置该专业所需的医疗设备㊂此外,根据培训要求还可配备以下至少1种专项设备㊂设备名称数量步态分析仪ȡ1套超声诊断仪ȡ1组C 型臂ȡ1台(2)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 设备名称数量(台)大型X 射线机ȡ1彩色超声仪ȡ1C T ȡ1M R Iȡ1核素扫描仪ȡ1脑电图仪ȡ1动态心电图仪ȡ14.相关科室或实验室(1)相关科室:神经内科㊁神经外科㊁骨科或矫形外科㊁心脏内科㊁心脏外科㊁呼吸科㊁放射影像学科㊁超声科等㊂(2)实验室:神经系统疾病㊁骨科疾病㊁内科疾病相关的实验室等㊂5.医疗工作量(1)病房工作期间每名培训对象管床数6~14张㊂(2)能保证每名培训对象门诊工作量每年ȡ100人次(指每位培训对象1年中有3个月在门诊工作时的门诊工作量)㊂2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二、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师资条件1.人员配备(1)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任医师至少1名㊂(2)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㊂(3)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㊂(4)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1ʒ2㊂(5)亚专业研究方向应ȡ2个㊂2.指导医师条件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获认证的康复专业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3)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的数量>1篇㊂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应具有获认证的康复专业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疗㊁科研和教学工作ȡ10年㊂(2)近3年来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临床学术论文ȡ2篇㊂(3)获得地㊁市级及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或目前仍承担地㊁市级及以上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㊂36 康复医学科专业基地细则。

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评估指标解读

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评估指标解读

2 2
3.2.4疑难病开展规范的疑难病例讨论, 例讨论 至少2周1次
开展次数达标,且认真
规范,得满分; 未达标或不规范,不得
2

17
评估项目
二级指 三级指标★ 标 为核心指标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扣 分得分 值分原

考核项目全面,且认真
1

符合亚专业相关要求
专科医院可与区域内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作为协作医院,协作医院原则上不超过1家。
12
评估项目

一级指 二级指 三级指标★为核
标标
心指标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分得分 值分原

达到标准,得满
2.1.1带教医师与每名带教医师同时带教本 查看原始资料,访谈培训分
培训对象比例★ 专业培训对象不超过2名 对象
≥1台
正电子显像设备(包括PET/CT、PET/MRI、PET、符合线路SPECT)
≥1台
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体外分析技术设备 活度计 放射性污染检测或监测仪 通风橱 衰变池
≥1台 ≥1台 ≥1台 ≥1台 ≥1套 ≥1套
实际数
低于标准数(划 √)
合计 11
评估项目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有激励机制,并与奖金、
2.2.3激励制度★
建将奖立教金带学、教工评医作优师与等激绩挂励效钩机考制评,、查 带看教相医师关材料,访谈
评优挂钩,得满分; 有激励机制,未与奖金、 评优挂钩,得1分;
4
无,不得分
14
评估项目
一级指 标
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康复医学是应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各种原因导致身心功能障碍的伤病患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功能得到恢复,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临床学科。

康复医学的特点是不仅针对疾病本身,更注重伤病后身体功能、个体活动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障碍的改善。

康复医学科包括: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内科康复、慢性疼痛康复、儿童康复等专业。

一、培训目标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本学科常见的伤病和/或残疾的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方法,掌握相关专科的临床诊疗常规,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熟悉康复医疗团队的合作工作模式。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独立从事康复医学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二、培训方法住院医师在康复医学科和其他相关临床学科的临床实践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规范的临床工作流程,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参与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第1年,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总计12个月。

重点了解并熟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和内科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表1)。

合计:12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可根据各培训基地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第2~3年,在康复医学科本专业临床实践,重点为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内科康复、儿童康复、疼痛康复等(表2),总计21个月。

康复门诊不安排专门时间,住院医师在轮转过程中跟指导医师出门诊。

表2 康复医学科培训时间安排表合计:21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第1年,相关临床科室轮转1.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共4个月)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和临床治疗要点。

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CT、MRI读片,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神经疾患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神经内科ICU常见处理。

具体病种和例数要求见表3。

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康复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开展康复医学科医师培养工作的科室,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康复医学科医师培养目标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康复医学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培训基地认定标准。

一、康复医学科专科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康复医学科的基本条件:所在医院应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有独立的康复医学科、内科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和急诊科等科室,同时具有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①总床位数≥所在医院总床位数的2%。

②年收治病人数≥600人次。

③年门诊量≥20000人次。

④年会诊量≥2000人次。

⑤能够保证≥2名的受训人员同时受训。

⑥开设有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运动治疗、言语治疗等专业治疗。

⑦教学基地≥1个,部分康复诊疗、操作可通过教学基地共同培养。

2.诊疗疾病范围:(1)疾病种类及例数:疾病种类名称年诊治例数(≥例)神经疾病脑血管病300 周围神经疾患150 颅脑外伤120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病变480 颈椎病550 脊髓损伤20 骨折200 骨关节疾病200 手外伤60周围神经损伤30 截肢 2 关节置换术30内科和儿科疾病等高血压(不同类型)20 冠心病(不同类型)20 COPD 15 糖尿病30 风湿性关节炎35 脑瘫10(2)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操作种类和例数:临床诊断技术操作种类年完成例数(≥例)神经系统评定250运动功能评定350言语、认知和吞咽功能评定200肌电图(针极)50肉毒毒素注射10痛点注射50关节腔注射503.医疗设备: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培训基地专有设备:设备名称数量(≥)肌电图仪1台平衡测试仪1台等速肌力测定仪或步态分析仪1台常用急救设备常备其他设备与所在医院共享4.相关科室或实验室依托本院相关科室:如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和急诊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相应科室和实验室,以及教学基地的诊疗资源。

医院有能够保证培训所必须的教学设备、教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治疗师专业基地认定标准
康复医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培训合格康复治疗师的核心科室。

加强康复医学科及相关科室建设是实现康复治疗师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规范康复治疗师专业基地建设,根据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一、康复治疗师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康复治疗师专业基地原则上应设在三级医院中,其依托的康复医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康复医学科科室规模
(1)总床位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20张;专业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300张,其中康复专业床位≥总床位数的75%以上。

(2)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年收治病人数≥340人次;专业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500人次。

(3)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年门诊量≥4000人次;专业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2400人次。

(4)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使用率≥85%;专业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70%。

(5)平均住院日:综合医院康复科≤28天;专业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40天(根据不同残疾种类而定)。

2.诊疗疾病范围
(1)康复疾患种类及例数:
康复疾患种类年诊治例数
神经疾患的康复≥80
骨科疾患的康复≥80
心肺疾患的康复≥10
其他疾患的康复≥10
(2)技术操作种类和例数:
技术操作种类年完成例数
专科康复评定≥200
康复治疗≥200
3.医疗设备
(1)康复医学科专有设备:按“康复医学技术诊疗规范”(卫生部2012年)要求配置。

设备名称数量(台、套)功能评定设备
关节活动度评定设备
肌力评定设备
生物力学设备
心肺功能评定设备
言语认知评定设备
运动疗法设备
基本设备
肌力训练设备
关节活动度训练设备
耐力训练设备
平衡、站立、移行训练设备牵引设备
作业治疗设备
日常生活活动作业
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
理疗设备
电疗仪
光疗仪
磁疗仪
超声治疗仪
肌电生物反馈仪≥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矫形器装配、制作设备≥1
传统康复治疗设备(包括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
等设备)
≥1
水疗设备(包括蝶形浴槽、涡流/气泡浴槽、步态跑台浴槽
等设备)
≥1
设备名称数量(台、套)大型X线摄片机≥1
彩色超声仪≥1
CT ≥1
MRI ≥1
心肺功能评定设备≥1
脑电图仪≥1
动态心电图仪≥1
4.相关科室
三级综合医院应具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或矫形外科、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重症监护病房、放射和影像学科、超声科、神经电生理室等。

三级专科康复医院应设有:神经康复科、脊柱脊髓康复科、骨与关节康复科、心肺康复科、老年病康复科、儿童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之中的六个康复科室,必备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放射和影像学科、超声科、神经电生理室等。

5.康复治疗工作量
每位培训对象治疗患者4~6人次/日。

二、康复治疗师专业基地师资条件
1.指导师资配备
(1)专科指导教师与培训对象比例应为1∶2。

(2)指导教师组成:康复专业副主任治疗师≥1名,主管康复治疗师≥1名;或者主管康复治疗师≥5名。

2.康复治疗师指导教师条件
(1)具有主管康复治疗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康复医学专业临床工作≥5年。

3.康复医学科负责人条件
(1)具有康复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0年。

编写人员:
主编:张皓北京博爱医院
谢欲晓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编:刘惠林北京博爱医院
郭京伟中日友好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顾新北京医院
贾子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宋为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王宁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周谋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李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李玉明北京医院
刘璇北京博爱医院
吴同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朱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文秘:王晓艳北京博爱医院
郭辉北京博爱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