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自艾滋病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人。
虽然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依然严峻。
首先,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近年来,青少年和年轻人成为了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他们在追求自由与激情的同时,也更易接触到一些高危行为,比如非保护性行为、吸毒等。
此外,由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性知识及健康意识欠缺,缺乏良好的健康教育,导致他们对艾滋病的风险认知不足,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其次,性传播仍然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性行为紧密相关,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人口国家,大量的性行为活动使得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更加容易。
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性议题的封闭态度,使得性教育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相对滞后,导致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所缺失,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再次,静脉注射吸毒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吸毒人群中由于共用针具等行为,艾滋病病毒易于传播。
尽管我国在吸毒治疗与康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长期吸毒的人群难以戒断,容易传染病毒,并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吸毒人群中,感染率更高,形成了艾滋病在特定地区快速扩散的趋势。
最后,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也受到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
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如贫困、性别不平等、性别暴力,也会加剧艾滋病的传播。
贫困使得一些人难以获得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资源;性别不平等导致一些弱势群体特别容易受到感染;性别暴力易导致性行为不道德,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更加复杂。
总结起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依然严峻。
艾滋病的青少年和年轻化、性传播、吸毒以及社会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加强性教育,推进各类预防措施并改善社会环境,将全社会的力量汇聚起来,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个全球性的挑战。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自 1985 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流行特点。
在流行状况方面,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较为严重。
截至目前,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不断增加。
性传播成为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其中,异性性传播占比较大,而同性性传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男男同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率增长较为明显。
在年龄分布上,艾滋病感染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有青壮年人群,老年人群和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感染人数也有所增加。
老年人群感染艾滋病,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防范意识;而青年学生群体感染,则与性观念的逐渐开放、缺乏正确的性教育等因素有关。
在地域分布上,艾滋病疫情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均衡。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及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艾滋病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同时,农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宣传教育覆盖不够全面等。
从流行特点来看,艾滋病的流行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
一是艾滋病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一些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在流动人口中时有发生。
二是艾滋病的流行存在着明显的聚集性。
在某些特定的群体中,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等,艾滋病感染率较高。
这些群体往往由于自身行为的特殊性和社会歧视等原因,难以获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服务。
三是艾滋病的流行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如对性话题的避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的流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情况

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情况艾滋病,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难题之一。
作为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艾滋病通过人体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
截至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出现了大量艾滋病病例,成为困扰全球的健康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全球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以期更好地认识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一、全球艾滋病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感染人数已达到3800万人,其中,大部分为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居民。
全球每年新增感染者数量约为240万。
二、各国艾滋病情况1.非洲国家非洲大陆是全球艾滋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占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人数的约70%。
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是非洲地区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2.亚洲国家亚洲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低,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日本、泰国、印度等国家是亚洲地区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3.欧洲国家欧洲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低,但仍存在感染人数较多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4.北美洲国家北美洲地区艾滋病感染人数相对较少,但是美国是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5.南美洲国家南美洲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相对较少,但是巴西是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南美洲国家。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unprotected sex 不安全性行为包括男女之间的性行为、同性性行为等。
2. sharing needles 共用针头指通过注射毒品等方式,共用已经污染的针头。
3. from mother to baby 母婴传播指孕期、分娩或哺乳期,通过母亲感染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传播为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性行为上采取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2.不共用针头毒瘾者需要每次使用新的、无菌的针头。
3.艾滋病病毒检测病毒检测可以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者,并采取治疗措施。
4.避免与HIV感染者的血液、尿、精液等体液接触包括以医师为代表的医疗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应用好防护措施,以防对自己和他人造成风险。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和特点,真是个严肃却值得关注的话题。
说到艾滋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恐惧,甚至是偏见。
但其实,这个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一、流行状况1.1 近年来,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根据官方数据,感染者人数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这个现象真让人心痛。
尤其是高校里,很多学生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很多人认为它离自己很远。
实际上,知识的匮乏导致了很多误解和恐惧。
1.2 另外,城乡差异也很明显。
大城市的医疗条件好,宣传力度大,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相对清楚。
可是在偏远地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显得相对滞后。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导致了病毒的潜伏和传播。
这种差异,让人感到无奈。
二、流行特点2.1 性传播仍然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现在的年轻人,对性教育了解得不够,有时候一时冲动就可能造成终身遗憾。
很多人认为“我不会得”,可结果往往是无知的代价。
防护措施的缺乏,让这个病在年轻群体中悄悄蔓延。
2.2 另外,注射毒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人为了追求刺激,误入歧途,结果让自己和他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种事情,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位受害者。
2.3 同性恋群体的感染率也令人担忧。
社会的偏见让很多人无法勇敢面对自己的性取向,他们不得不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无法得到应有的帮助。
这种隐蔽性,正是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传播与防治3.1 虽然情况严峻,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
首先,教育是最好的武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区,都应该开展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
让大家知道,了解艾滋病,才能有效预防。
3.2 其次,医疗条件要改善。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应该加强对艾滋病的检测和治疗。
让更多人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 最后,社会支持也不可忽视。
无论是感染者还是高风险群体,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艾滋病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艾滋病的流行。
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艾滋病防控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形势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形势较为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自1985年我国第一个艾滋病患者被发现以来,我国的艾滋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超过100万人,其中活跃感染者约60万人。
2. 传播途径多样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在我国,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到了艾滋病感染的85%以上。
此外,吸毒人群通过共用注射器等方式的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
3. 感染人群特点复杂:艾滋病感染人群不再局限于高危人群,也出现了普通人群感染的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患者中,男性占到了近八成,其中包括男男性行为者、吸毒人群以及性伴侣多的人群。
此外,年龄层次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和青年人成为新的高发人群。
二、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离实现零感染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改善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应采取如下防治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艾滋病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向高危人群传递正确的防治知识,引导他们遵守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2. 提升病毒检测与治疗水平:加强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推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预防母婴传播等有效方法,降低感染者的病死率和传染率。
3. 持续推进吸毒人群 harm 缓解: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宣传教育和戒毒安排,推行替代治疗、康复和社区戒毒等措施,减少因共用注射器等方式引起的血液传播。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社会影响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社会影响近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感染人数逐渐增加,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就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
目前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居高不下,而且仍在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约3800万人感染HIV,其中约21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其中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多次性伴侣以及性交易等均提高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无保护性的注射药物滥用也是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国际范围内,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艾滋病的流行最为严重。
其中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感染率最高,成为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区域。
亚洲地区的感染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健康危害:艾滋病会严重损害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多种严重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等。
艾滋病还会导致患者极度消瘦,衰竭至死亡。
2. 经济负担:艾滋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和抗感染治疗,费用昂贵。
对于患病的个体和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往往是沉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破产。
同时,因为艾滋病往往会危及劳动力的健康,从而减少了生产力,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3. 社会歧视:艾滋病往往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伴随着强烈的社会歧视。
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许多感染者面临着社会排斥、歧视和孤立。
这种歧视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影响了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4. 人权问题: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许多患者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而被剥夺了受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的权利,这违反了他们的基本人权。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它就像是一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时刻准备着侵袭我们的身体。
那么,艾滋病在我国到底流行状况如何呢?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这方面的知识,让大家对艾滋病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说说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
据了解,自1985年发现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速度一直很快。
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我国已有超过100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而且,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途径也非常多样化,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可以说,艾滋病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艾滋病在我国有哪些特点呢?艾滋病的感染人群非常广泛。
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
尤其是一些边缘人群,如吸毒人员、性工作者等,他们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化。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物品和液体。
艾滋病的治疗和管理还存在很多困难。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但是这些药物的价格昂贵,很多患者无法承受。
而且,艾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面临很多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等问题。
那么,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防艾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防艾意识。
我们还要关注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艾滋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抗击艾滋病,保卫我们的家园!。
艾滋病的流行概况、危害与预防

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感染者的身份而面临歧视和压力,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 破裂。
对社会的危害
社会负担
随着艾滋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社会需 要承担的医疗、护理和福利等方面的 负担也会加重。
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 成为各种疾病的易感人群,增加了疾 病传播的风险,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已成为一项严重 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有约 3700万人感染HIV,其中2300万人正 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中国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 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据估计,中 国有约100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约 75%是通过性传播感染。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宣传 教育、监测检测、预防干预和医疗服 务等,努力控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
05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政府层面的防控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 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传播 艾滋病病毒和歧视艾滋病患者,保障 他们的合法权益。
提供免费检测和医疗救助
政府应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和医疗 救助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 治疗。
善的社会环境。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了解艾滋 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加强个
人防护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
艾滋病检测
艾滋病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艾滋病检测方法包括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抗 体检测主要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而抗原检测则 直接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核心抗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T包括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两个部分。
艾滋病咨询服务包括HIV检测前咨询,HIV检
测后阳性结果或阴性结果咨询。
在VCT服务中,为了保证求询者在接受HIV
检测后能够尽快得到检测后咨询,提倡使用 HIV快速检测方法。
VCT工作的目的
1. 通过艾滋病咨询服务的提供,使求询者得到情感 和心理上的支持,促使HIV检测阳性者或阴性者的 危险行为发生改变,从而预防HIV新感染者的发生, 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HIV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异、同、双性) 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血液及制品、创 伤性诊疗等)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途径
静脉注射(包括静
注吸毒) 采供血 输血 血制品 出血性和破坏粘膜 完整的日常生活服 务和医疗服务
经血传播--共用针头静脉吸毒
经血传播-输血、使用血液制品、临床手术
经血传播-纹身、纹眉、共用剃须刀等
网络直报 :
累计 2009年 每月
疫情估计
HIV 32.6万例,AIDS 10.7万例,死亡5.4万 HIV 为主,占45%
2009年,存活HIV/AIDS约74万人,其中: AIDS 10.5万 2009年,新感染 4.8万,因AIDS死亡 2005
65
HIV自愿咨询和检测
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 VCT )
什么是自愿咨询和检测
( 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 )?
是指人们经过咨询后能够对于HIV检 测做出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必须完全 是个人的选择,同时他们一定得到保证, 这一过程是完全保密的。
温家宝总理慰问孤儿
2004 年 11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卫生部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 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本 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 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温家宝总理
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国要走到国际前 头,这是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意志 和决心。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正 视苦难,扎实工作,把这项重大的民 生工程切实做好。维护好人民的健康 权益,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 新的成效 。
从传播途径看,三种传播途径都有;
从感染率来看,总体感染率在上升; 从感染人群来看,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广; 从病人医治来看,还没有广泛开展有效地治
疗。
我们采取了防治措施,但到目前为止,
我们没有看到所采取的措施有明显的效 果。
中国正处于 艾滋病大面积爆 发的前夜,必须 赶紧行动,才能 在整个国家遭到 致命性打击之前, 遏止艾滋病的蔓 延。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 计,自1996年有效的治疗方案问世以来,大 约有290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在亚洲,37% 的需要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接 受治疗,这意味着在过去5年里,接受治疗的 人数增加了7倍。 由于许多人得益于免费治疗,非洲国家新 增感染人数大幅下降
全国艾滋病 流行形势
艾滋病与艾滋病毒的发现
1982年9月24日被美国CDC正式命 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IDS)指出艾滋病是不明原因的细胞 免疫缺陷所致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卡波济肉瘤和其他严重的机会感染。
艾滋病病毒
大量病毒在 感染者的: 血液 精液 乳汁 阴道分泌物 伤口渗出液
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1、艾滋病(AIDS) 名称: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 病因:获得性 发病机理:免疫 缺陷 临床表现:综合征
性传播途径
异性 同性(男&男)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妊娠、分娩、哺乳
感染HIV的概率
输血>95% 共用静脉注射器>70% 针头刺伤:1:400—1: 300
母婴传播: 怀孕、分娩、 哺乳 20%—35%
HIV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1、呼吸道(同室工作、学习、生活) 2、消化道(共进餐) 3、日常生活接触(浅吻、拥抱、握手、游泳、共用马桶/ 浴盆/电话机,接触病人的衣/被/钱等一般生活用品) 4、汗液、泪液、唾液、尿液 5、吸血节肢动物(蚊子) 6、家养动物(抓、咬伤) ★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家属一起工作、学习及日常 接触是安全的。
HIV传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足够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通过创口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经过一定的途径
HIV/AIDS感染过程
窗口期( 1-3 月),抗体阳转,一过性急性感
染症状
无症状携带阶段,6-15年或更长
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病期---机会性感染及机会性肿瘤
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均具传染性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如果中国有 1500万到3000 万人得了艾滋 病,就会使你 们的经济成果 毁于一旦。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2003年11月于清华大 学
国务院批准的有关政策、规划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年)》(1998)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 知》(2004)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2006) 《艾滋病防治条例》 (2006)
艾滋病防治与流行现状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与艾滋病毒的发现
1.美国首先报告艾滋病
1981年6月5日,在洛杉矶和旧金山5例男 性同性恋者发现不能解释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或其他机会感染;8月又在洛杉矶、纽约 等地发现26例男性同性恋者患卡波济肉瘤 (KS)。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静脉吸毒人群中。 科学家注意到这两种罕见的疾病可能都与机体 免疫功能减退有关,主要表现辅助性T淋巴细 胞的数量减少。
2004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到医院慰问艾滋病人,与艾 滋病人亲切握手交谈,勉励他们战胜病魔。
2004 年 10 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 示,艾滋病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 兴亡的大事,各级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 全社会从教育入手,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温总理对艾滋病患者们说我们一起合个影吧 大家愉快地围拢过去与温总理握手合影留念
病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性质:传染病 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 传播特点:人类普遍易感,速度快范围广 预后:病死率极高,全球第4位死因 预防:无特异性疫苗,提高认识, 避免高危行为 治疗:尚不能治愈,但可延长生命,提高 生活质量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感染HIV后,开始免疫功能还 未受到严重破坏,没有表现明显症 状 3、艾滋病病人 免疫功能严重破坏,发生各种 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出现各种严重 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异性传播 + 同性传播
2007年存活70万感染者/病人 40.6% + 11.0% = 51.6%
2009年存活74万感染者/病人
2007年5.0万新发感染者 2009年4.8万新发感染者
44.3% + 14.7% = 59.0%
44.7% + 12.2% = 57.9% 42.2% + 32.5% = 74.7%
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危害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免疫预防、无根除人体内病毒的有 效药物,病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的主要感染年龄为 15-49岁,造成社会劳动人口的 大量减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
艾滋病的高感染率,高病死率,大量婴儿感染死亡。造成 社会人口构成的变化和期望寿命的缩短; 成人死亡率高,家庭中的大量艾滋病孤儿的存在,给社会 国家增加负担; 社会上对HIV/AIDS的歧视、偏见带来严重的社会安定问题; 医疗费用的急剧增加,也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严重负 担。
艾滋病流行形势
全球艾滋病 流行形势
根据《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数 据,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球累计艾滋病 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为3340万例。在最近10 年,世界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女性艾滋病感染 者在全体感染者中所占比例上升的趋势。据 统计,女性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几乎占了全球 感染总人数的一半,约为1570万例。在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60%的艾滋病毒感染 者是女性,而且青年女性感染者是同龄男性 感染者的3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了一 份为期5年的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妇女感染艾 滋病问题,并将采取措施改善艾滋病疫情的 搜集和分析,以加强疾病的预防。
存活HIV/AIDS
2.6万 2009 74万
2007 70万
65万
新发感染
7万
5万
4.8万
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8588
AIDS
3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12652 7550 7909 107421450920056
HIV/AIDS的预防
HIV/AIDS是可以预防的,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单一 性,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切断“流行三环节”中的任何一环节,就能有效地阻 断流行(传染源、感染者、传播途径)。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医疗卫生机构在控制 HIV 医源性感染中起决定性作用。
HIV/AIDS 22 171 299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8219 9732 21691476064071144070481616008168249
年 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