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简化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AMY
在外国人偶尔憋过的眼神中, 太极拳是有着东方神韵的中华文化的
代表
在太极拳爱好者的感觉中 太极拳是冷暖自知的一种内在体验
24式太极拳简介
也叫简化太极 拳,是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 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 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 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
24式动作和要领
一、起势: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腿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抱手收脚,转体上手,弓步分手; 转体撇脚,抱手收脚,转体上手,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跟半步胸前抱球,后坐举臂,虚步分手。
▪ 心静体松 ▪ 圆活连贯 ▪ 虚实分明 ▪ 呼吸自然
谢谢大家
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 露禅(名福魁,1799~1872),学成回乡后 到北京传拳,逐渐衍变创编出杨式太极 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 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 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 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 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和健身价值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和健身价值纪玉玲商学院经济2班20101611349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虚灵顶劲竖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要保持虚灵顶劲姿势不松塌和不强硬,颈项要端正竖起,颈项的自然放松竖起能使头部左右转动时自然灵活,达到头正、顶平。
做到虚灵顶劲,才能精神饱满、意会贯注,保持练习时的动作沉稳和扎实。
(二)沉肩坠肘坐腕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沉肩坠肘动作要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体侧,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
坐腕(塌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
坐腕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
(三)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30度左右,使胸部有舒展,背部有充盈饱满的感觉。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
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四)松腰敛臀圆裆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部位,对动作变化、重心稳定等都起主要作用。
练习时,多腰部的要求是松而沉。
腰部松沉时要注意腰部能直竖,以有利于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要求。
(五)心静体松意注“心静体松”是练习太极拳最主要的法则。
它应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
所谓“心静”是指练拳时思想集中,抛开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太极拳每一个细节的动作的练习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
这种“心静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拳方式,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
优秀教案-简化太极拳-24式太极拳

上身挺直 2
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
胯部下沉 3
集中力量于下半身
下势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双腿微曲,上身挺直,胯部下沉,集中力量于下半身。这个动作不仅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还能帮助 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通过这个步骤,太极拳的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核心理念 - 柔软、缓慢和谐的动作。
左交叉手
年历史
太极拳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
30M
全球练习者
如今,全球有超过3000万人在定期练习太极拳。
20min
每日练习时间
专家建议每天练习20分钟太极拳,就能获得显著的健康效益。
24式太极拳的基本要素
基础动作
内外合一
24式太极拳由多种基本功夫动作组合而 成,包括虚步、实步、顺势、逆转等。 掌握这些基础动作是精通太极拳的基础 。
开始姿势
双手自然下垂,身体重心平稳。
向左移步
左脚向左移一步,右脚跟上。
交叉手势
双手交叉于胸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上势
1
起势
上势动作起源于提手动作,双手引领身体开始向上提升。
2
展开双臂
双臂自然张开,呈现出一个开放包容的姿态。
3
重心转移
在上势动作中,身体重心从后脚转移至前脚,为下一动作做好准
备。
肘底看捶
白鹤亮翅
展翅腾飞 1
双臂舒展开合,如同白鹤翱翔于天际
双膝微曲 2
下盘沉稳,为上身灵动腾飞提供支撑
注意力集中 3
视线前瞻,神情凝重,完全投入动作 白鹤亮翅是24式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动作,它模拟了白鹤展翅飞翔的姿态。动作要领包括双臂舒展开合、下盘沉稳、视线前瞻、神情凝重。 通过这个优雅大方的动作,体现了太极拳的内蕴力量和动静结合的特点。
[精品]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
![[精品]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03507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2.png)
[精品]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
24式简化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一种,由知名太极拳大师刘紫涵创制,采用其特有的饱满活泼、动静相宜、招架转体灵活变化之法,把传统太极拳的技法简化为可套用的24
组拳型,被称为非凡的太极拳练习方法。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一是节奏鲜明。
靠太极拳的特有的柔顺、沉着、转灵、静转、含糊、变容的行动节奏,使留给观众以予人震撼的深刻感受;二是技术独特。
24式简化太极拳突出其招架、转身、变诸招式的灵活性,且拳式间动作上能有效过渡,使观众在品赏其精彩节奏及灵动拳式时不觉无聊;三是拳势简洁。
每一套拳型都有特定的心
理意图,表现出非凡的力量逼人的内涵,它的精髓之壮阔集深奥和高雅于一身;四是灵活
全面。
采用招架、转身、变诸招式的灵活性,且拳式间动作上能有效过渡,使观众在品赏
其精彩节奏及灵动拳式时不觉无聊。
24式简化太极拳不仅有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首先,太极拳能改善人们身体的协调性,改善血液循环,锻炼肌肉,消除肌肉如紧绷状态,使身体变得柔软、灵活;其次,太极拳促使神经元运转起来,这一天然调剂药物可以使精
神状态变得平静稳定,可以有效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状态;再次,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
强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不容易罹患疾病。
总之,24式简化太极拳不仅是一项文化传统,更是对人体全面发展有利的一种活动运动。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数学与信息学院陈玉敬2010211191424式简化太极拳由原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基本规格要领,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改编、整理而成。
套路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特点,是大学体育教学常选的内容之一。
各式太极拳虽然风格不同,各具特征,但是拳理相通,其运动特点、动作要领和健身作用,基本一致。
(1)轻松柔和。
太极拳架式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领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因此,适宜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锻炼,尤其对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更是一种较好的体育医疗手段。
(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其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识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之间要紧密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这也能直接作用于命门,使命门精气充足,增进健康。
动作要领:(1)意识引导动作。
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用意识来支配,“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形随”。
要做到这点,在未动之前就要端正姿势,呼吸自然,情绪安宁,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
一切安排就绪,自觉全身放松,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放松。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健身功能

第二个八拍 :1违 反体育道德 的犯规手 势 ( 一 一手上举 , 另一手抓其手腕) 一 ,2 还原 。3 4 同 l2拍动作 。5 取 消 —拍 一 一 比赛资格手势 ( 两手握拳上举) 一 。6 还原 ,7 8 同 5 6拍 -拍 -
动作 。
第 四个八拍 :l 犯规停表 手势 ,2 非法用 手犯规 手势 一 一
左指出方向) 一 ,4 还原 ,5 8拍 同 I4拍动作 ,但 方向相反 。 - -
第八节 :犯规手势 ( 2×8拍)
预 备 姿 势 : 直立 或 两脚 稍 分 开
第一个八拍 :1双方犯规手势 ( 一 双手握拳上举 ,在头上
交叉挥动) 一 ,2 还原 。3 4拍 同 12拍 动作 。5 技术 犯规 手 - — 一
虚实 、曲直等 ,无不体现出阴阳两面的对立 与统一 、矛盾与 和谐 的辩证规律 ,它以慢 生柔 ,以匀求活 ,柔极生刚 ,刚柔
端 的情况 下 ,即 :一个 人生活上 的一切 东西都 没有 的情 况
下 ,很可 能主要 的动机是生理的需要 而不是别 的需要。 现在 ,看看我们 的周 围 ,为什么许多拥有财 富和地位 ,
不 妨 一 试 ●
:+四武 太板掌的逅动特点朝健身功能
口 方永文 刘 学敏
摘 要 :简化 太极拳运动以其松 、慢 、匀、圆的独特风格和 良好 的锻炼 效果 ,深 受不同年龄人 群的
欢迎。随着 《 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 和 ( 育法 的颁布 与实施 ,全 民健 身活动 正在蓬勃 开展 ,太极拳 ( 体 》
零 。换句话说 : “ 康不是 一切 ,但 没有健 康 ,就 没有一 健
平 的不断提高 ,人们 越来越意识到健康 的重要性 。然而 ,现 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却给人们 的健康带来许多阻力 ,威胁 人体健康的因素越来越 多 ,对 于这些现状 ,人们消除这种因
谈谈你对24式简化太极拳的认识及学习过程体会

谈谈你对24式简化太极拳的认识及学习过程体会古语有云:“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像,四相演八卦。
”有这样一种拳术,它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创的并且符合自然运转规律,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咸宜,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更好,不仅我国人民爱练,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它的运动特点是: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讲究“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在动作徐缓舒畅的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有人认为只有剧烈的体育运动才能增强人的体制,预防疾病的发生。
我看未必如此,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就开设了太极拳这门课程,而且还作为了我们的必修课程,刚开始时,老师教我们太极拳,打的非常慢,我们总觉得不习惯,不想上这种课程,总想不通学校怎么会开这种必修课呢,久而久之,随着我们课程的进度,我们学的招式多了,老师就叫我们跟着音乐打太极,打的过程中,心里有种无比的轻松感,心情豁然啦。
慢慢的,觉得练拳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身体上的松懈和心灵上的平和,心平则气和,疾病自然也不会轻易缠身。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精神集中,心平气和。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开始前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保持自然呼吸,使呼吸保持从容不迫,舒适自然,顺序渐进,吸起呼落,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二目极目远眺,凝神静息或使全身放松,精神内敛。
打拳时要始终保持从容不迫,坦然自若,心旷神怡,全身肌肉要放松,要含胸拔背,不能挺胸,要沉肩坠肘,骨骼肌放松,正脊松腰,提肛虚步,虚实分清、重心稳地,气沉丹田,动中含静,精神集中而又闲适安详,而不应该在心情紧张或不安使练拳。
以前练拳时总是跑的气喘吁吁后马上便开始练习,练完后,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源远流长。
它以柔和、
圆润的动作和内功为特征,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养生和锻炼身心的优秀。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健身需求的增加,简化太极拳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众多简化太极拳流派中,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以其简单易学、动作流畅和养生效果显著而备受欢迎。
一、历史背景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在经典太极拳基础上精简而来的。
太极拳合并了武术、哲学、医学和气功的精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和精神放松的需求愈发迫切。
为了满足大众对太极拳的学习和练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于1956年在中国推出,并迅速传播在全国范围内。
二、动作特点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采用了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精华,
简化了动作流程,适合初学者和老年人练习。
以下是其中
几个动作的介绍:
1.起势:双脚并拢,身体自然放松,两手轻轻下垂于身前,整个身体保持平衡。
2.左右摆臂:利用上半身的旋转来带动臂部的摆动,增加肩关节的灵活性和上肢力量。
3.十字手:双臂交叉在胸前,以右手为中心绕圈,起到活动手臂、伸展肩胛骨的作用。
4.野马分鬃: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身体下蹲,双手下压,左手在腿的前侧,右手在胸前,形成马步的姿势。
5.蛇行下势:双手向下推平,双膝下蹲,上身前倾,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简化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太极拳是我们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二十四
式简化太极拳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进行改编、整理而成。
下面就跟着一起来详细的看看吧。
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架式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领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其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三、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四、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外一体, 身体各部之间要紧密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五、心静体松。
在起势之前,首先要摆正姿势、呼吸自然、心静气和,注意力集中,要做到用意念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做到身心合一,心无杂念,缓缓进行。
六、虚实分明。
太极拳要求手脚动作上都要有虚实之分,最明显的
是重心的确定,分清什么时候一定要身体的位置,否则就会造成站不稳的情况。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一)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
作中去。
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 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
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
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犹如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
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二)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保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
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状态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动作自如的状态。
(三)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
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练太极拳时“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意思。
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为
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
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四)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
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同时,还要讲究身法和手法的运用。
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气呵成。
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盈和动作均匀的描述。
(五)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
太极拳运动强调运用腹式呼吸,以横膈上下活动完成“气沉丹田”,让腹部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这样在练拳时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气喘,并有助于重心稳定。
注意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要求体松、心静和意识主导,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制的转换。
习练太极拳时可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的
其它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所以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习练太极拳可以变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从而使大脑得到较好的调节和休息。
二、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
(外
中轴),依次带动关节,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慢、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
这样必然会对人体各系统特别使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将人体筋骨肌肉连的又有弹性又有力量,加强了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从而保证了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
以外,太极拳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