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民族品牌战略研究
吉利汽车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第一家民营资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控股集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吉利控股集团的发展历程,其次分别运用PEST模型,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对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也从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三个角度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再运用SWOT模型对吉利汽车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吉利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发现吉利虽然面临着国内外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其产品的定位准确,仍然发展迅速。
最后通过上述分析,认为今后吉利可采取多品牌战略但重点产品突出,同时改善现有的渠道,抓住机会进行并购重组以提高国际影响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吉利汽车公司;SWOT模型;发展战略1. 吉利控股集团的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我国最早的民营资本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始建于1986年,但直到1997年才进入轿车领域。
然而吉利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集团资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一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九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过年“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台州、宁波和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
同时吉利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千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
截至2013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300万辆。
同时集团为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储备人才,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国内外建立汽车的研发中心,如杭州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在瑞典哥德堡设立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等,这对吉利的整车,发动机的研发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在国内投资建立了大量的汽车高等院校,如北京吉利大学,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吉利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汽车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探析

水平上了一个 大台阶 , 经济 和社会全面发展 , 开放型经济逐步
形成 , 国汽车企业 的品牌意识逐 步增强 , 我 涌现了红旗 、 解放 、 跃进 、 奇瑞 、 吉利等一大批知名本 国品牌 。
1 我 国 汽 车企 业创 建 汽 车 品 牌 现 状分 析 .
行业的 , 现在也来凑这个热闹 , 根本没有长久发展 的战略 , 品牌
战略无从谈起 , 当品牌知名度低 时 , 企业尚重视质量管理 , 当品
牌有了知名度后 , 于扩大产量、 急 扩大规模 , 将品牌看成是赚取 高额利润的桥梁 , 而忽视一个品牌 真实 的和汽车用户可 以感知
标指向是企业与汽车用户 的亲密沟通 , 是汽车用户对 品牌的忠
诚 。企业 营销 的结果不在于销量的提高 , 而在于争取稳定 的汽 车用户。汽车用户转移价值观念 , 应该是引起每个汽车企业和 汽车销售部 门注意 的问题。
4 在汽车品牌成熟期 , 车企业认真做市场细分的少 , ) 汽 盲
的“ 美誉 ” 。但尴尬 的是 , 目前 , 国汽车生产数 量已在世界 我
次, 一个 层次 是 “ 品 品牌 ” 产 。在 这个 层 次 上 的 品牌 主要 是 产 品
停 留在简单 地做产品形象标识上 ,或者通过媒体炒作 以求 得
“
一
夜成名”或者是追求短期销售业绩 。而西方发达 国家的大 ,
企业做 品牌 的行为与我们不 同, 他们在品牌经营上有着执着的 追求 和深刻 的内涵 ,广告和形象识别系统等只是其外表形式 ,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未来

国的基 本 计划 ,并初 步 完 成 了市 场 布局 。一些 先
来 者 把 中 国 市 场 当 作 他 们 未 来 发 展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他 们 将在 华 合资 企 业 称 为它 的 “ 外 工厂 ” 海 .
h v e ntesl ma eb a dr a re c iv utia l e eo me t a et g t ef d - rn o di o d rt a he es san bed v lp n. o o h - n o Ke r s uo bl; ef d r d s t-r d c drt; re h r y wo d :a tmo i sl- e ma eba t ep o u e aemak tsa e n a
关键 词 :汽车 ; 自主品牌 ;国产 化率 ;市场份额
中图分类号 :F 2 . 7 4641
文献标识 码 :A
Th r s e to i a S l- a e Au o Br n e P o p c fCh n ef m d t a d
LI S u .a U h i f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l 期 200 Fra bibliotek 3月 6年广 东 交 通 .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o URNA L O F GUA NG O NG D CO M M U NI CATI NS O PO L YTECHN I C
在 中国的 汽车 工业 高速 发展 的同时 ,问题 和
不 足 依 然 不 少 。 中 国 汽 车 的核 心 技 术 、研 发 能 力 、自主 品牌 的发 展 相对 滞 后 ,这给 中 国汽车 工
民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和 服务 在 国 内市 场 上 的竞 争 力 , 步 走 向 世 界 , 发 达 国 家 逐 与
一
这 是 当前 普 遍 存 在 的 误 区 。品 牌 的 建 立 和 维 护 需 要 广
但 些 国 内名 牌 纷 纷 “ 帜 ” 或 是 被 跨 国 公 司 收 购 , 是 同 洋 告 宣 传 , 广 告 并 不 是 品 牌 形 成 的 充 要 条 件 。作 为 保 持 品 易 , 或 更 品牌 合 资 经 营 , 内 名 牌 的 阵 地 不 断 被 蚕 食 。 民族 企 业 在 牌 稳 定 销 售 的 主 要 指 标 — — 品 牌 忠 诚 度 , 不 是 短 期 广 告 国
可 随 着我 国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进 行 , 别 是 我 国 加 入 发 挥 品牌 战略 的 高 效 的 管 理 职 能 , 以 较 好 的 解 决 这 些 问 特 题 。首 先 , 品牌 是 企 业 文 化 的 凝 聚 和 代 表 , 品牌 战 略 的实 施 WT O。在 市 场 经 济 的 冲 击 下 , 渐 形 成 了 一 些 跨 地 区 跨 行 逐 能 够 紧密 联 系 企 业 管 理 实 际 , 建 设 企 业 文 化 最 快 捷 有 效 是 业 的知 名 企 业 和 知 名 品 牌 。在 竞 争 中 , 牌 缓 慢 地 退 出 市 杂
企 业 的世 界 名 牌 相 抗 衡 , 是 我 国 企 业 管 理 者 义 不 容 辞 的 已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潘浩【摘要】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与大型的合资品牌汽车企业进行竞争时,还是明显处在了弱势地位。
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也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敢于开拓国际市场。
本文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提出了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s struggling to survive after unremitting effort,which is highly improved in product quality and brand influence,also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in domestic automobile sales marketing,but it is obviously in a weak position competing with large scale joint venture of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To ease domestic marketing competition pressure,and also for its long term development,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must have vision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market.This paper in view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and put forward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ly based on new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期刊名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1【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探究【作者】潘浩【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汽车自主品牌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汽车产品,乃至产生汽车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
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
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
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
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
浅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年 、9月、1 6 -。
参 薯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
“ 市场换技术”战略产生问题的原因
( ) 引用外 资的 原 因 一 在 中 圈众 多的 合资企 业 _ , 如上 海火 {例 】 众 , 东标志 , 可以看到 上述 问题产 生的 广 我们 原 因 。首先 体现 在管 理分 上 . 【 外方 往 往上 我最关机的技术和营销 , . 而目外方的技术和
啊
坝 代 商 业 M D R B SN S O E N U IE S
2 、王小明、中国汽车工业集群发展战略
研 究、 探 茵 2 o .第 , 8 12 《 、 o ̄ 期 9- O。 5 史自力 、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0
《 西部论丛》 06 、2 0 年、第,期 囊2 - 9 2 72 。 4 史自力、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 势及中 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经济经纬》 2 0 《 、 05
营销高官往往拒绝配备 中方副手。这使中方
根本 无法 接触 到技 术的 内核 , 往 只能 负责 往 人事 、法 律 等事 项。 其次 体现 在 , 即使 中方 已经 获得 的技 术 , 是相 对 陈 旧的技 术 。我 也 们知道 , 与经 『 万了一个 世纪 的发 , 已经处 十 成熟期的国外汽车产业相比, 我们还处在一 个层 次与需 求 较低 的层 面 。对 以 , 方在 中 外
、
年 、 第 j 、5- 7 ■鬟 期 3 5 ̄ ≯
5
、
杜业明、中国汽车产业发 战略的争 展 鸣与评价、 汽车工业研究 2 o 年、第 《 o5
2期 、 1 ̄1 。 5 8 …薯 誊
【 作者 简介 】 蠢一 左 田 ̄(09 1_ . . 贯 宿迁 . 1 .2 ) 籍 8 女 江苏 苏 州 大学 商学院 企业 管理 专 业研 究生
民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初探

2 0 1 3 年 第1 1 期 l 科技 创新 与应 用
民族 企业 品牌 战 略研 究 初探
李 杨
( 牡丹江技 师学院, 黑龙江 牡 丹江 1 5 7 0 0 0 )
摘 要: 经 济全 球 化风 波的 来 袭 , 让 市场 竞 争 的主 打核 心 逐 渐 演 变成各 个企 业之 间品 牌 的较 量 。换 言之 , 若是 想要 在 激 烈 的 市场 竞争 中很好把握住 主动权 , 企业就必须要拥有 自己的品牌 , 即 自主品牌。 作为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 在 国内市场 尚未成熟 , 而企业内 部 长期缺乏合适 自己战略发展规划的基本 国情之 下, 研究品牌战略 已是箭在弦上 , 刻不容缓 。 关键 词 : 民族 企业 ; 品牌 ; 战 略研 究 1我 国民族企业 的发 展现状 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 , 以及 国家针对民营企业及个体商户的相关 政策不断更新与推进 , 让 国民经济中的民营经济所 占的比例就如水涨 船 高一般 , 逐年 递增 。再 者 , 大量 就业机 会涌人 社会 以及现 下社会 的和 谐稳定,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民营企业不仅为国 家创造税收并提供财富, 在增加就业及稳定社会几个方面而言 , 丝毫不 逊 色于外 资企业 及 国家企业 。 在 中国 , 民营企 业发挥 的作用 已是越 来越
大。 但是 , 起点 低 以及竞 争力 弱
因素 : 3 . 1明确 竞争对 手
等缺陷制约发展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期缺少的品牌战略意 识, 逐渐变 成制 约民营企 业继续 成长 发展 的瓶颈 。 就如今的形式而言, 经济全球化的席卷 , 让 中国经济的发展来到了 个全新 的春天 。对于众 多企 业而 言 , 这是— 个全新 的时代 , 亦是 一个 全新 的环境 。 挑 战与机遇 并存 的新世 纪 , 让我 国的 国内市场 逐渐朝 着 国 际化 的方 向走去 。放 眼望去 , 国际品牌 进驻 中国 , 与 国企及 民营企 业分 3 . 3确立 心智 聚焦 庭抗 礼 , 形成 国 内—个三 足鼎立 的品牌 竞争格 局 。由此可见 , 在如 此形 由品牌对 于顾 客的全 部价 值来看 , 旦企 业 确定 了 自身需要 占据 何 势, 国内企业 不能不 重新 面临一 个全新 的经济 氛 围 , 一 个更加 激烈 与复 种 细分 智 , 就 需要其 不断 对此 进行 聚集 , 品牌 心智 聚焦 的 目的 , 是 确 杂的市场环境。在这个时候, 若想支持企业发展 , 品牌战略之路的选择 保不 断持续 增 加顾 客心智 资源对 公 司品牌 的认 同 , 从 而 主动促 进 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业民族品牌战略研究
内容简介:在当今这个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阶段,中国的汽车市场却仍然是市场份额中一块很大的蛋糕,而为什么国内的人却总是对外国品牌的车情有独钟,是崇洋媚外,还是另有隐情?下文将为大家介绍影响中国汽车业民族品牌的核心因素——人才培养。
要谈中国的汽车业民族品牌,那么首先肯定要了解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汽车民族品牌几乎一片空白,仅有解放作为汽车的品牌,而当时的轿车只有红旗,也是从苏联进口的。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民族品牌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纵观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一部合资史。
从1983年5月5日成立的北京吉普之后,大众成了第二个争夺中国市场的合资方,如今,28年过去了,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的确促进了中国汽车发展,圆了很多人的汽车梦,但同时也抛给国人一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呢?
在中国合资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汽车业出现了一支新的生力军,那就是吉利,奇瑞,比亚迪,力帆,长城等一系列民族,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来,这些汽车企业为国人争了口气——中国有了完全自主品牌的汽车,可是吉利和奇瑞稍微发展壮大起来之后,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个问题,中国国民普遍对民族汽车有着不好的印象,认为民族汽车起步晚,发展慢,尤其是自主民族品牌,在技术上更是落后,因此民族汽车企业的汽车就与廉价,低质量划上了等号,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国有民族汽车品牌确实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比亚迪,除了汽车的玻璃和轮胎,其他的原件都是由本公司自己生产,通过这样从而实现摆脱对其他材料供应商的依赖,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在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行业里的盲目发展,这两年来比亚迪企业的汽车市场份额年年缩水,而C-NCAP(第三方汽车碰撞测试评级机构)对比亚迪销量最好的比亚迪F3型轿车的测试中,完全正面碰撞测试大腿保护为0分。
(满分2分)侧面碰撞碰撞测试胸部保护为0分(满分4分)。
可见比亚迪车型的安全性已经很差,而汽车的质量当然没保证。
当然,合资企业的条件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除了合资企业所带来的汽车消费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外,那些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市场换资金等目的都没有真正达到,唯有外资品牌控制了中国的汽车市场,中方赚到了一些小钱,而外方去瓜分更多的市场,技术专利费用和利润。
由上面合资和独资的民族汽车企业发展问题不难看出,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件多么影响是分大的问题。
的确,知识权是影响汽车业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背后的问题却不得不进行挖掘?为什么中国中国汽车民族企业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呢?起步晚,发展慢,这都不是一个合理的原因,在如今中国汽车市场销售份额已达到全球世界第一的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利润不会差,甚至如同五粮液等其他行业的公司都纷纷以控股方式投入到汽车行业中,试想如果没有很高的经济利润,会投入吗?答案很明显。
在这样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利润下,中国汽车不缺少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和外资进行合并,就能产出更高质量的汽车,毫无疑问,这样必然能获得最大的短期利润,而正是由于很多技术国外有,而且本身研究的过程中必须
要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汽车的成本,而对于一个总是追求短期利润的企业而言,这样的行为是毫无疑问愚蠢的,于是我们的很多民族品牌就直接使用国外的核心技术,由别人提供核心技术,而我们负责生产,销售,汽车销售出去之后主要的利润再交给国外,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我们不加大投入到汽车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去,不加大力度去培养自己的汽车人才,中国的汽车企业就很难获得长期的发展,在长远的角度来看,也必将处处受制于他人。
因此培养汽车人才势在必行。
汽车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对汽车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包括别的类别。
尤其是那些具有长远眼光的汽车企业的管理人才,研发人才,销售人才。
其中销售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销售人才,也许很多人认为卖汽车根本不需要专门的人才,认为汽车就像别的商品一样,消费者去连锁店或者4S店里挑选就行,其实整个过程中复杂程度绝不简单,由于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每个品牌的汽车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沃尔沃汽车的特点就是安全,他是最早提出安全汽车理念的汽车,虽然在舒服度,速度等方面比不上其他欧美车系,却在安全性能上一枝独秀,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
当然,就大多数汽车而言,必须在性价比上比别的汽车更好,只有这样才能说服消费者购买,才能占领更多的消费市场。
而作为民族品牌汽车,在销售过程中要做的还不仅仅就这些,由于当前民族品牌的技术比较落后,(当前中国两个宣称完全自主生产的汽车企业——吉利和奇瑞,生产技术,尤其是发动机生产,已经比较先进,当然这个源于对国外发动机的借鉴,再加上吉利去年收购沃尔沃,也为自身汽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基础,但是就总体技术而言,还是落后于日,欧,美系汽车。
)因此必然会面对更多的质疑声,同时就目前中国的民族品牌汽车而言,自身的车型也主要是低级别汽车,价格也以低档或中低档为主,因此更容易给别人造成国产汽车质量差的映象,因此销售人员更有必要去解释当前国产汽车的特点,以及自身所拥有的优势。
并不是国产车就意味着低质量,不安全。
所以由上可以得出,中国汽车业民族品牌要想真正的发展壮大,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就必须要培养自己的汽车人才,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才能改变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一贯错误认识,才能更多的占领国内市场,与国外品牌相抗衡。
回答墨菲的三个问题:
1.由于那时中国品牌汽车还很落后,而当时中国的汽车业也不是很发达,汽车属于奢侈品,因此,对于很多人而言,汽车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国产车在当时就是低档,廉价的代名词,因此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欧美等进口车系。
当然,即使是欧美生产的车系,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中国元素,包括汉字图标,或者汽车内部设计,都有可能影响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判断,认为这个会无形之中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已经逐渐对民族品牌开始接受,而国外汽车制造商也纷纷添加中国元素来占领中国市场,其中在2010年举办的首届汽车全球论坛上,包括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丰田汽车副会长渡边捷昭、通用汽车副总裁兼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世贸组织副总干事耶克萨、美国前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利斯科特在内的很多汽车专家都参与了这次论坛,并最终达成了五点共识:一是全球汽车业的转移对中国汽车业而言是一个机遇;二是中国汽车业走出去要抓住机遇、因地制宜、提升品质、树立品牌;三是向电动、混合动力和低碳方向发展将日趋白热化;四是未来汽车业将形成新商业模式;五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为全球汽车业带来机会。
由此可见,由于时代的不同,当时错误的决定在当今反倒成为一个很好的机会。
2.第二个问题同第一个问题较相似,答案同见第一个问题答案。
3.第三个问题中同等配置的汽车中,中国的消费者普遍都认为国外的汽车比中国的汽车
贵10%到20%。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汽车是国外的品牌,中国人本能的反应就是汽车质量要比中国国产的汽车要好,而在实际过程中也确实如此,中国汽车民族品牌质量确实比国外的弱,因此,觉得国外的车比中国的车贵一些是很正常的,而且在2000年时,中国消费者看到国外品牌的汽车也会觉得车子是否由外国进口,而在潜意识里进口的总是好的,因此无形之中也会觉得挂有国外车牌的汽车更贵点。
而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在,人们对汽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不可能仅仅会因为车牌的不同就判断气车价格的高低。
因此针对第三个关于国内消费者普遍认为同等配置的雪弗兰汽车比五菱汽车贵10%到20%的结果,也只能说确实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参考文献: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21日版。
《王侠:2011全球汽车论坛凸显中国元素》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9月15日。
《比亚迪F3两项碰撞测试指标“吃鸭蛋”》
中国青年网2011年3月3日。
《高度重视中国汽车设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