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嫦娥奔月》(完整)_教案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大班教案《嫦娥奔月》篇一活动目标:1、欣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2、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嫦娥。
3、运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油画棒涂色的方式作画。
4、能表现出嫦娥的发饰、衣饰及动态特征。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黑卡、银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提问:1、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非常爱美}2、她最怕什么?{怕自己老了、不美了}3、她是怎样变成神仙的?4、你认为她在月宫中生活的愉快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嫦娥的理解)。
三、请幼儿观看课件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看。
1、观看嫦娥的发型及衣饰特点。
嫦蛾梳着高高的发髻并插了花;衣服是斜襟的、绣了花,袖子很长很大;裙子很长有很多褶等。
2、请幼儿观看嫦娥飞天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看飞天造型的动态特征。
3、观看嫦娥舞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舞蹈造型的特点。
4、观看嫦娥坐立的图片,了解坐立的造型特点。
四、老师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画出嫦娥飞天的造型、舞蹈的造型,如何表现出古人的发饰特点、衣饰特点等。
五、请幼儿作画请幼儿按照自己对嫦娥的理解去画。
1、请幼儿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
2、请幼儿用油画棒涂色。
六、幼儿作品完成后,相互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画面意义,老师及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建议。
活动反思:这节课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美术课,题材来至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它同时让幼儿欣赏到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了解到一些古代文化,如古人的发饰、衣饰特点等。
先请幼儿听故事再作画,可以让幼儿融入到情景之中,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使画面更丰富。
使小朋友作品不会雷同,带有自己的个性。
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观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古代人物毕竟是幼儿不熟悉的、陌生的,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纵使老师描述的详尽入微、或是出示一张挂图,也不如大屏幕的图片显示来得直接、丰富,给幼儿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带给幼儿深刻的印象。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嫦娥奔月》,主要内容讲述了嫦娥为了拯救人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奔向月宫,承担起守护月亮的重任。
本节课主要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体会嫦娥勇敢、无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
难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月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月亮的故事。
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嫦娥奔月》。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理解。
3. 课文理解(10分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嫦娥为什么奔月,怎样奔月,奔月后发生了什么。
4. 品读感悟(10分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题目如下: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缺的部分。
2. 你觉得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勇敢 + 无私 = 拯救人类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嫦娥奔月的场景。
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嫦娥奔月》,让学生体会到了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同时,适当增加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生僻的字词,如“翩翩”、“仙丹”、“灵霄”等,这些字词对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多次练习。
三年级语文:10《嫦娥奔月》(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10《嫦娥奔月》(完整)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计思路:《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
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
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
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
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
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
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领会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和善、舍己为民的品质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充分感悟教学难点:感悟朗读表演教学预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同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争论:"苦难'是什么意思?(苦痛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留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患病的苦难。
4.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留意突出这些词。
5.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6.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其次段1.默读课文其次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争论:逢蒙的奸诈贪欲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欲)3.嫦娥的和善机灵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常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和善机灵。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一文。
文章描绘了古代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讲述嫦娥、后羿和嫦娥的美丽传说,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以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嫦娥奔月的故事插图、月饼等。
2. 学具:学生课前预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嫦娥奔月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美丽的月亮,引出课题。
问题: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传说吗?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吗?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的句子。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关于中秋节的信息,如: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
4. 课堂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5.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其他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老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7. 情感升华(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神话故事的看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月饼传情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搜集其他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例题讲解等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难点: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 理解“嫦娥奔月”的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嫦娥奔月”这个故事。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嫦娥奔月”的文化价值。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教案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背景神话故事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而《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情节紧凑、故事性强、情感饱满、寓意深刻,适合作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八年级的学生群体,旨在通过讲授《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传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文化背景和寓意,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阅读、理解、分析、解读神话故事,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和任务1、故事情节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传,在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轮流升起和落下。
但是某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升起,烧焦了土地,使人民疲惫不堪。
于是,英雄后羿拯救了人民,射下了九个太阳,只剩下一个太阳普照大地。
后羿得到仙丹,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仙丹,飞升到了月宫。
后羿得知后,便把仙丹藏在家里,不想被别有用心的人捉走。
但是,一天,有个叫做强盗的人闯入了后羿的家中,想偷取仙丹。
嫦娥拿起仙丹,窜到窗外,吐出仙丹,变成一只玉兔,跑进月宫。
嫦娥自己也飞升上了月宫,成为了月神。
2、文化背景通过介绍《嫦娥奔月》背后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神话故事和节日文化的渊源。
3、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教授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神话故事,理解故事寓意,提高阅读能力。
具体教学策略如下:1)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2)提取段落大意3)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4)解读寓意4、情感引导通过情感引导,引导学生了解并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情节的发展。
(2)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难点(1)探讨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月亮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月亮的传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初读故事,整体感知(10 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让学生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精读故事,理解人物和情节(20 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2)分析嫦娥、后羿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例如:后羿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学生从故事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3)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如后羿射日的经过,嫦娥奔月时的心情等。
4、深入探究,体会主题(10 分钟)(1)小组讨论:这个神话故事想要表达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主题。
5、拓展延伸(7 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并简单介绍。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
6、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思考中来。
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故事,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嫦娥奔月》(完整)教学设计思路:《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
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
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
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
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
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
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
*诈贪婪值剑逼辉焦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1、展示月之图。
宁静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缓缓升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今夜也将是一个月圆之夜,而且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中秋节)2、同学们,中秋佳节,你们家准备怎么过这个节?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3、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是啊,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嫦娥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嫦娥奔月(板书)二、欣赏奔月之美1、说到“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什么样的画?2、(课件出示)看(生边答边出示):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
感觉怎样?(美)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第六自然段)4、读一读。
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从那些词语的朗读中能让你感受到美?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三、感受人物内心1、读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这种美好的情境中,甚至有的同学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这轮明月就好了。
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吗?2、过渡:好的故事离不开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先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嫦娥(出示:()的嫦娥)3、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
(2)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填,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3)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1)善良的嫦娥。
(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
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a、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b、逢蒙是什么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嫦娥的善良体现在哪?(2)机智勇敢的嫦娥。
(说理解,读句子)a、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这里用了一个词“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谁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遍,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b、(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不仅是因为这情景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灵美。
(3)深情的嫦娥。
(生汇报)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她的丈夫——后翌,他是个怎样的人?(勇敢,力大无穷,为民除害)因此,西王母送给他——长生不老药。
后翌跟嫦娥的感情如何?你从课文那些细节感受出来?(生读)这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分开了,你们能带着感情读一读第七段吗?(配乐,男女生分读)5、嫦娥在万般无奈之下离开了人间,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她深爱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
(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四、总结拓展1、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着她与丈夫——意味着她美好的家庭将——意味着乡亲们再也——,现在谁来再读读这段话(第六节),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再读这句话吧!(配乐)2、现在,谁能来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节)3、其实,神话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说,情节出现了很多版本,《嫦娥奔月》也是如此,例如李商隐写过一首诗,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善良的嫦娥,对美的追求。
)五、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在中秋之夜讲给家里人听;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三教时教学要求: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