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治安案件真实案例分析
治安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违法行为。
甲乙两家相邻而居,甲家养了一只狗,乙家则养了一只猫。
由于两家狗狗和猫咪性格活泼,时常在家中乱跑,导致两家宠物时常发生争斗。
经过多次调解无果,矛盾愈发激化。
一日,甲家狗狗再次闯入乙家,乙家主人发现后,一怒之下拿起木棍打伤了甲家狗狗。
甲家认为乙家故意伤害其宠物,要求乙家赔偿损失。
乙家则认为甲家狗狗经常闯入其家,对其家庭生活造成影响,自己有权制止。
双方因此发生争执,甲家遂报警。
二、案件分析1. 违法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本案中,乙家主人用木棍打伤甲家狗狗的行为,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前款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乙家主人的行为造成甲家狗狗受伤,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因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乙家作为猫咪的饲养人,对猫咪造成的损害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调解与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法律科普打架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案情简介:甲、乙两人系邻居,因两家小孩玩耍时发生争执,甲觉得乙的小孩太顽皮,于是对乙进行了指责。
乙觉得甲侮辱了自己,遂与甲发生争执。
争执过程中,甲挥拳打了乙一拳,乙也不甘示弱,还击了甲一拳。
双方打斗过程中,甲的头部受到撞击,导致轻微脑震荡。
事后,甲报警,乙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问题:1. 甲、乙两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 若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定性?3. 若不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处理?二、法律分析1. 甲、乙两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甲、乙两人因争执而发生肢体冲突,甲挥拳打了乙一拳,乙还击了甲一拳。
虽然双方均未造成对方严重伤害,但甲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 若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定性?本案中,甲、乙两人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的范畴。
甲挥拳打了乙一拳,乙还击了甲一拳,双方均具有伤害对方的故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轻微伤害,因此,对甲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3. 若不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处理?本案中,甲、乙两人的行为虽未构成犯罪,但已违反了治安管理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殴打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因此,对甲、乙两人可以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三、法律科普1. 打架斗殴的法律后果打架斗殴是违法行为,严重者可能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殴打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治安案件查处

第八部分治安案件查处案例题附录一案例一:聋哑人郭某和聋哑人谢某某在一大街的行人道上行走时,看见一肩挎小包的女士在前面走,二人使了眼色,便靠上去,乘其不备,郭某抢了该女士的小包,递给谢某某,二人分别向前跑去,后被过路行人追上,扭送派出所。
二人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例二:又聋又哑的人杨某某,于春节前,从农村自己家里装了两提包土特产欲送往市里的叔叔家。
从县城长途车站准备乘车进市,买票后排队上车。
这时,负责检查“三品”的民警叫他把提包拿过来,接受检查,杨某某似乎“置之不理”,民警即走过去一边拿起他的一个提包,一边说要接受“三品”检查,杨某某一看民警拿他的提包,以为不允许带许多东西,要没收提包,即抢过提包就跑,民警见此人不接受“三品”检查,又提起包要跑,断定提包里有问题,随即叫了另外一个民警朝杨某某追去,将杨某某追上后带到车站派出所,经询问得知,该杨系聋哑人。
杨某某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例三:9月的一天,村民崔某与邻里发生纠纷,非常生气,气愤之中,手持一木棍,冲到邻居林某某家,将林家的桌子、镜子等物品砸坏,物品折价400元左右。
民警将其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讯问,崔某正在被讯问时,突然语无伦次,两眼发呆,精神异常。
经鉴定,崔某系精神分裂症。
经查,崔某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本人精神一直正常,此次因受刺激而发病。
崔某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例四:马某某与妻子江某在自己居住的街巷设一饮食小排挡。
后章某与妻子郭某在其邻边也设一饮食小排挡。
2000年4月的一天下午约3时左右,马某某与一朋友在自家排挡吃饭、喝酒后,坐在凳子上唠唠叨叨,自言自语几分钟,然后起身拿了一把菜刀,二话不说,朝章某背上砍一刀,将其砍伤。
章某被送到医院治伤,经鉴定系轻微伤。
马某某当即被派出所依法传唤,接受讯问时,不能说明发生的事。
事后,马某某的妻子江某向派出所提供了两年前省精神病院的精神病鉴定证明:马某某系“酒精性精神障碍”(即酒精所致间歇性精神病)。
公交车上治安案件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公交车上治安案件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2018年12月27日12时30分许,陈某荣在海口市港澳开发区登上了一辆30路公交车准备前往海口西站。
该车驾驶员为海口公交集团公司司机符某明,陈某荣上车后因车费问题和符某明发生了争执,当车行驶至海口西站时符某明提醒陈某荣下车,陈某荣没有理会。
约13时50分许,该车行驶至海甸岛五西路万福新村附近时,陈某荣来到驾驶座旁边质问符某明耽误其时间,并将驾驶座上方悬挂的一面国旗扯下扔在地上。
符某明要求陈某荣把国旗捡起来,陈某荣在车辆仍在行驶过程中用手朝符某明的左侧脸上打了一巴掌,符某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将车停稳后报警,并关闭车门等候公安民警将陈某荣抓获。
分析:殴打公交车司机的行为可以被追究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相对应的刑事责任,对于此类行为,可以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如司机本人受到人身损害,则可追究肇事者的民事责任;如果公交公司的车辆受损,公交公司也可以依法要求肇事者赔偿相应的损失。
在本案中,法院经审理判定肇事者陈某荣无视国法、不顾公共安全,殴打正在行驶过程中的公交车的驾驶员,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范围内判处4年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案例分析

治安管理处罚案例分析案例一:盗窃行为及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盗窃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
我国法律对盗窃行为给予了严厉的处罚。
在某市某小区,李某因为未能顺利找到就业,面临经济困难,为了生活所迫,屡次盗窃他人私人财物。
不料,在一次盗窃时被小区物业发现并报警。
警方迅速介入,将李某抓获,并通过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等手段,确认了他的盗窃事实。
根据事实和证据,李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盗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根据所盗物品的价值和犯罪情节来决定的。
据了解,李某盗窃的物品总价值在五百元左右,并且他是因为面临经济困难才进行盗窃行为,具有强烈的非法占有目的,但又没有使用暴力、恶劣手段,对社会危害性较低。
基于以上情况,警方对李某进行了相应的惩罚,依法判处其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以罚款五百元的处罚。
这一案例体现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及对不同案例的因案制宜的原则。
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施行有力的治安管理处罚制度,一方面维护了社会治安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聚众滋事行为及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聚众滋事是指三人以上的人共同进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者使用暴力、恶劣手段对他人进行殴打、侮辱、威胁等违法行为。
这类行为在社会中受到严厉禁止和处罚。
近期,某市某大街上突发了一起聚众滋事事件。
在该事件中,大约十名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手持棍棒、砖块等工具,在公共场所肆意打砸,辱骂过往行人,破坏社会秩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地警方迅速调查此事,并通过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确认了该团伙的违法事实。
根据法律规定,聚众滋事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
经过审查,警方发现该团伙成员中有两人是主要犯罪分子,其余为跟从者。
主要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其他违法活动获取暴力工具,其行为涉及到人身伤害和公共财物的破坏。
治安案件法律分析(3篇)

一、引言治安案件是指在社会治安管理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治安管理法规,扰乱公共秩序,侵犯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案件。
治安案件的法律分析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治安案件为例,对治安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区居民张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用拳头猛击李某头部,导致李某受伤。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对张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三、案件分析1.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治安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二)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三)妨碍公务的;(四)破坏社会秩序的。
”张某的行为符合该法条中“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描述,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治安违法行为。
2.公安机关对张某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决定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关闭、限制从业等。
”公安机关对张某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属于合法行为。
3.张某是否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张某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1、回避——案情: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回家后将此事用手势告知了聋哑的丈夫许某,并要丈夫教训袁某为自己出气。
因丈夫不认识袁某,自己又不好出面,林某又要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某一同前去,指认袁某并作帮手。
次日晚,许某及其妹许某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
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
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民警肖某负责此案。
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两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
问题:(1)肖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其是否回避由谁来决定?(2)对于林某、许某、许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2、殴打他人——案情:某村村民杨某,因怀疑本村农民周某(被侵害人)盗窃其食杂店里现金30元,随即到被侵害人家里找其质问,并将被侵害人拖至自己店里,当众威胁说:“你如果不把钱交出来,就把你的皮剥掉”等。
当被侵害人否认偷钱时,杨某朝他的脸部打了一巴掌,并随后拿出绳子欲将其捆绑,被他人劝阻,被侵害人因在杨某的食杂店里被逼还款,自感没脸见人,回家后服农药自杀,经抢救脱险。
公安机关在处理本案时,认定杨某殴打他人的行为属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1款的规定,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200元罚款。
但是,其后杨某一直拒绝缴纳罚款,因此,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后又对其处以了五日行政拘留。
问题:以上公安机关的各项处罚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故意伤人还是正当防卫?案情:某日下午,某村村民朱某因砌围墙与邻居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发生争执,在争吵中双方用石头、砖块对砸。
朱某被砸伤头部后即回家拿一菜刀返回现场。
到现场后朱某并没有使用菜刀,双方仍用石块对砸。
但因对方人多,朱某抵挡不住,即跑离现场,另三人紧追不放,并用竹子、木棍、锄头将朱某打成轻微伤。
某公安派出所根据双方斗殴的事实,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分别对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以及朱某作出了五百元以内不等的罚款决定。
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

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案例一:市一酒吧举办了一场夜间演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观看。
在演出过程中,有几名观众因过度饮酒产生争执,引发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当地治安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前往现场处理,将打斗者控制,其他闹事者予以劝阻。
经对双方当事人调查、现场勘验等一系列调查取证工作后,对其中肇事者按照治安处罚法进行处罚。
首先,该案件涉及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应予以处罚。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处以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处罚。
其次,在确定处罚的程度上,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肇事者是否具有前科,他们的行为对公共秩序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他们是否具备悔过自新的可能等。
根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可以酌情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后,根据案情所涉及的违法行为情节和社会影响,治安部门决定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拘留处罚,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给予当事人以惩罚并起到警示作用。
案例二:市地铁站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据地铁站工作人员报告,一名男子趁乘客不注意时,将一名乘客的手机从背包中偷走,并迅速离开现场。
事后,地铁站工作人员将可疑人员的行为通过监控录像保存下来,并向公安部门报案。
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针对案件展开调查。
通过监控录像的分析以及现场勘查,公安部门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展开了捕捉工作。
几天后,嫌疑人被抓获,并在供述中承认了盗窃行为。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盗窃行为属于扰乱社会治安行为,可处以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处罚。
考虑到嫌疑人在事后归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公安部门决定给予其行政拘留,以给予嫌疑人以惩罚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以上是两个典型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治安处罚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治安处罚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权衡各种因素,确保处罚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威慑力,以实现法律的目标。
同时,公民也应遵守治安管理规定,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共同建设和谐安全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目录1、回避 (1)案情 (1)问题 (1)(1)肖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其是否回避由谁来决定? (1)(2)对于林某、许某、许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1)2、殴打他人 (1)案情 (1)问题 (2)以上公安机关的各项处罚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3、故意伤人还是正当防卫? (2)案情 (2)问题 (2)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2)4、警察李某行为是否合法? (2)案情 (2)问题 (3)(1)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3)(2)警察李某不予开具清单的是否合法? (3)(3)刘某和钱某归还物品的要求是否合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这批被扣押的物品应怎样处理? (3)5、招摇撞骗 (3)案情 (3)问题 (4)贾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应当怎样处理? (4)6、警察行为是否合法? (4)案情 (4)问题 (4)(1)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4)(2)对于违法的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应该怎样处理? (4)7、为吸食毒品提供便利并通风报信 (4)案情 (4)I问题 (5)8、不服处罚怎么办? (5)案情 (5)问题 (5)(1)公安机关对申某的处罚是否正确?其拒绝申某的听证要求是否合法? (5)(2)申某知仍不服处罚可以选择哪些救济途径? (5)9、是违法还是犯罪? (5)案情 (5)问题 (6)张某和吴某的应当如何定性?应给予怎样的处理? (6)10、群体性事件 (6)案情 (6)问题 (7)对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应采取什么措施?根据《治安处罚法》公安机关应对此事件如何处理? (7)11、违规种植罂粟 (7)案情 (7)问题 (7)(1)公安机关对金某某的处罚是否合法? (7)(2)公安机关拒绝暂缓执行拘留是否正确? (7)12、私拆信件,侵犯个人隐私 (7)案情 (7)问题 (8)对于陈某、张某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怎样处理? (8)13、撞骗 (8)案情 (8)问题 (8)公安机关对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8)14、教唆容留卖淫 (8)案情 (8)问题 (9)(1)崔某、杨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9)(2)孙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9)15、损毁公私财物后达成调解协议未履行 (9)案情 (9)问题 (9)II(1)依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对哪些案件可以调解处理? (9)(2)戚某所称派出所无权再过问是否正确?为什么? (9)16、未成年人违法 (9)案情 (9)问题 (10)(1)公安机关对黄某的能否实施治安处罚?为什么? (10)(2)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10)(3)现张某向黄某的父母提出赔偿要求,能否实现?为什么? (10)17、精神病人故意伤害 (10)案情 (10)问题 (10)(1)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精神病人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10)(2)是否应对王某处罚?请说明原因。
(10)18、教唆行窃 (10)案情 (10)问题 (11)(1)姜某的行为是否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应如何处理? (11)(2)吕某的行为是否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又该如何处理? (11)19、伪造兜售 (11)案情 (11)问题 (11)(1)公安机关认定对江某应减轻处罚是否合法?依据何在? (11)(2)公安机关对江某的处罚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11)20、打击足球流氓 (11)案情 (11)问题 (12)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所人上述处罚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12)21、用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行为? (12)案情 (12)问题 (13)(1)公安机关抓获汪某的行为对吗? (13)(2)公安机关应如何处理方某? (13)22、诽谤诬告 (13)案情 (13)问题 (13)(1)公安机关可否对丁某进行治安处罚? (13)(2)派出所在办理本案的过程中,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13)III23、传播淫秽色情 (13)案情 (13)问题 (14)(1)对严某应如何处理? (14)(2)派出所能否直接对严某作出处罚决定? (14)24、造谣滋事 (14)案情 (14)问题 (15)请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分析高某所说。
(15)25、管辖界定 (15)案情① (15)案情②女大学生智擒小偷写张小纸条贴到贼背上 (15)问题 (17)(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分析上述两案的管辖(受理、立案)权。
(17)(2)上述两案给被侵害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是1800元(人民币),但根据我国现行的立案标准,其中一案立为治安案件,另一立为刑事案件,试析哪一案立为治安案件,哪一案立为刑事案件? (17)(3)什么是治安案件?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7)(4)构成治安案件的条件有哪些? (17)(5)公安机关受理治安案件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17)答案 (17)案情发展 (19)问题 (19)答案 (20)全案评析 (21)IV1、回避案情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回家后将此事用手势告知了聋哑的丈夫许某,并要丈夫教训袁某为自己出气。
因丈夫不认识袁某,自己又不好出面,林某又要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某一同前去,指认袁某并作帮手。
次日晚,许某及其妹许某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
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
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民警肖某负责此案。
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两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
问题(1)肖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其是否回避由谁来决定?(2)对于林某、许某、许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2、殴打他人案情某村村民杨某,因怀疑本村农民周某(被侵害人)盗窃其食杂店里现金30元,随即到被侵害人家里找其质问,并将被侵害人拖至自己店里,当众威胁说:“你如果不把钱交出来,就把你的皮剥掉”等。
当被侵害人否认偷钱时,杨某朝他的脸部打了一巴掌,并随后拿出绳子欲将其捆绑,被他人劝阻,被侵害人因在杨某的食杂店里被逼还款,自感没脸见人,回家后服农药自杀,经抢救脱险。
公安机关在处理本案时,认定杨某殴打他人的行为属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1款的规定,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200元罚款。
但是,其后杨某一直拒绝缴纳罚款,因此,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后又对其处以了五日行政拘留。
1问题以上公安机关的各项处罚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故意伤人还是正当防卫?案情某日下午,某村村民朱某因砌围墙与邻居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发生争执,在争吵中双方用石头、砖块对砸。
朱某被砸伤头部后即回家拿一菜刀返回现场。
到现场后朱某并没有使用菜刀,双方仍用石块对砸。
但因对方人多,朱某抵挡不住,即跑离现场,另三人紧追不放,并用竹子、木棍、锄头将朱某打成轻微伤。
某公安派出所根据双方斗殴的事实,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分别对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以及朱某作出了五百元以内不等的罚款决定。
但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不服裁决,以打伤朱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对其三人的处罚决定。
问题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4、警察李某行为是否合法?案情某县公安局在一日晚间接到群众举报王某在家中开设了一个地下赌场,从中收取场地费,遂到王某家中进行检查,发现赌资700余元,麻将若干,用作输赢的珍贵字画两幅,淫秽书刊和录像带若干。
于是公安机关当场扣押了这批物品。
王某要求在场的警察李某给开具扣押物品的清单,而李某认为王某违法已经是事实,拿了清单也没有用了,东西反正是要不回来的,于是拒绝了王某的请求。
后经调查,2珍贵字画是王某从本市著名收藏家刘某家里偷来的,淫秽书刊和录像带属于王某的朋友钱某所有,而钱某并未参加赌博。
现刘某要求归还字画,钱某要求归还书刊和录像带。
问题(1)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2)警察李某不予开具清单的是否合法?(3)刘某和钱某归还物品的要求是否合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这批被扣押的物品应怎样处理?5、招摇撞骗案情贾某,男,28岁,农民。
冒充某部队的后勤主管人员,先后窜到某市面粉厂、饮料厂、服装厂等工厂企业,谎称部队要大量采购相关产品,自己正在对几个厂家进行考察、比较,如能符合条件,部队将在今后与其建立长期供货关系。
并且,贾某还毫不犹豫的承诺,只要使他“满意”,产品的价格可以高于市场价。
贾某抛出的可观的利润骗得了这些单位领导的信任,单位领导纷纷请他住高级宾馆,派推销部门的领导干部作陪宴请,晚间请漂亮小姐陪伴跳舞,临走又送名烟、名酒、土特产品和厂里生产的新产品。
当贾某到达另一城市,照法行骗时,被公安机关查获。
3问题贾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应当怎样处理?6、警察行为是否合法?案情某日晚6时,军嫂刘某因在其帮忙的某宾馆3楼与一熟人打招呼,突然被该镇派出所几名干警带回,以涉嫌卖淫对其进行盘问。
到晚上9时,在没有做笔录也没有查出任何事实后,警察用手铐将其双手铐在发烫的暖气片上,致使其双手有轻度灼伤。
这期间刘某多次要求通知其家人,均遭拒绝。
直到次日晚9时警察再未进行任何调查就口头向刘某宣布对其“卖淫”行为处以3000元罚款,并让其找家属来交钱才放人。
刘某在绝望下,吞食了重达5.5克的金戒指,想以此证明自身清白,后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问题(1)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2)对于违法的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应该怎样处理?7、为吸食毒品提供便利并通风报信案情何某,男,28岁,某药店职工。
崔某,男,26岁,无业。
赵某,女,22岁,个体户。
何某由于好奇,便利用职务之便,从其工作的药店内窃取了少量鸦片,偷偷吸食。
因为吸后感觉“飘飘欲仙”,何某又多次偷窃鸦片吸食,并且还“邀请”其好友崔某一同吸食。
其后,何某与崔某发展到经常聚到崔某女友赵某所开的旅馆中,一同吸食海4洛因。
经人举报,在警方欲前往查处时,因赵某通风报信,何、崔二人逃脱。
但是,不久二人又在别处吸食毒品时被警方抓获。
问题对于何某、崔某、赵某三人的行为应当怎样处理?8、不服处罚怎么办?案情申某,男,40岁,某市一家典当行老板。
某日晚,典当行马上要闭店时,一青年男子到店内要求典当几件白金镶钻首饰。
店员觉得男子提供的首饰与最近电视新闻中展示的珠宝行特大盗窃案中的被盗首饰十分相似,于是向申某报告了此事。
申某也有所怀疑,但因男子开价很低,申某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未报告公安机关,将首饰收下。
后被公安机关查获。
公安机关欲对申某处以五日拘留,一千元以下罚款,并且准备吊销申某所开典当行的许可证。
申某以自己当时确实不知是赃物为由要求听证,而公安机关认为有店员为证人,申某的违法事实确凿,拒绝了其听证的要求,作出了处罚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