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问题

合集下载

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与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与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与调控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市场的供需平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供方面,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供应量较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源供应较为充足,但是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源供应仍然较为紧张。

需方面,随着城镇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部分新兴城市,需求强劲,房价水平较高。

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背景为了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政府不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范金融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风险等金融风险也逐渐加大。

政府有必要通过调控来防范这些潜在的风险。

2、保障居民住房需求。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也逐年增加。

政府有责任保障居民住房需求,并通过调控来维护市场的供需平衡。

3、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过度热闹的房地产市场容易出现泡沫,政府有必要通过调控来保持市场的稳定。

三、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手段政府通过多种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限购政策。

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购买数量和购买资格等方式,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2、限价政策。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房价上限和下限措施,来控制市场价格的波动。

3、调整供应。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房源供应,来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4、加强监管。

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打击违规行为。

以上是主要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同时也是政府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方式。

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的实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政府在调控的同时,市场主体也应积极响应政策,实现供需平衡。

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当前,住房供需失衡已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住房供需的失衡导致了价格上涨、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然而,住房供给并未能跟上需求的增长,导致供需失衡。

尤其是一线和热门二线城市,由于其经济和就业机会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进一步加剧了住房供需失衡的问题。

2. 地方政府调控政策不力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调控上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地方政府过于重视高楼盖起来的数量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他们往往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导致供需失衡。

此外,政府监管的不到位,也为一些开发商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进一步加大了供需失衡的问题。

3. 土地供应不足土地是住房建设的基础,但是土地供应不足成为导致住房供需失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和市场操控因素,土地供应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住房需求。

这也导致了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1. 加大住房供应为了解决住房供需失衡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加大住房供应。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住房开发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投资。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住房建设,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提高住房供给的能力,改善供需失衡的状况。

2. 完善政策调控地方政府应当加强调控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政策。

针对供需失衡加剧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限购、限售等调控措施,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杜绝违规操作,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维护市场秩序。

3. 提高土地供应量面对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使用,增加土地开发供应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激发农民的土地资源利用潜力,扩大土地供应。

202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及 对策建议

202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及 对策建议

202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对策建议202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包括:1. 价格泡沫风险:由于部分地区房价过高或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市场可能出现价格泡沫,一旦需求减少或政策调控出现变化,房价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完善长效机制,防止泡沫出现;调整土地供应,增加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2. 信贷风险:房地产行业对金融系统的依赖度高,信贷风险较大。

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可能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对策建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信贷风险,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避免金融系统过度暴露于房地产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3. 供需失衡风险:由于部分地区投资过度或政策调控影响,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出现供过于求或需求萎缩的情况。

对策建议:加强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控制土地供应,确保供求平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流动,缓解供需失衡问题。

4. 政策调控风险: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贷款政策、税收政策等,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对策建议:加强政策透明度,提前沟通,避免政策的突然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强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冲击市场的稳定性;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政策,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

总体而言,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风险需要政府、市场和金融机构共同应对。

加强监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市场稳定发展,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与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与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与调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随之蓬勃发展。

然而,这个市场往往存在着波动和调控的问题,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一、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原因1.市场供求失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

尤其是以一线和二线城市为主的地区更是供求失衡的重灾区。

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热度有时会超过实际需求,因此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2.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影响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整往往会影响人们购买房屋的信心,从而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3.金融市场的变化房贷利率、资金供应等金融市场的变化都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过于紧缩,则会导致房贷利率上升,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下降。

反之,政策的宽松则会使房地产市场热度升高。

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对于波动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政府也积极地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

其中包括限购、限售和加大土地供应等措施。

1.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房地产调控中最常见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限购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控制房屋需求,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2.限售政策限售政策是对投机行为采取的一种手段。

通过加强对房屋交易的监管,减少炒房的投机行为,从而达到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3.土地供应土地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土地供应量,以降低土地价格的同时,增加房屋的供应量,为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政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予以调控。

合理的政策调节能够控制房价的上涨,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矛盾及解决方案

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矛盾及解决方案

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矛盾及解决方案在房地产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供应与需求的矛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供应过剩或需求不足都可能造成市场波动和不稳定。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中供应与需求矛盾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供应与需求矛盾的原因1.1.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住房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这导致住房供应短缺。

1.2. 土地供应不足:城市用地有限,土地供应不足也导致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1.3. 政策调控的影响: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供应与需求产生影响,例如限购政策会限制购房需求,而土地出让金过高也会导致开发商降低供应量。

1.4. 市场投机和炒房现象:部分投资者将房地产用于投机目的,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并进一步推高房价。

二、解决供应与需求矛盾的方案2.1. 拓宽土地供应: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来缓解供应与需求矛盾。

可以采取土地整理和开发、改革土地使用权制度等措施,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

2.2. 优化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发展,避免城市扩张过快,导致需求与供应失衡。

可以通过加强对城市规划的调研和评估,合理安排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开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3. 调整政策措施:政府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精细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适当降低限购门槛,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现象,保持市场稳定。

2.4. 支持租赁市场发展:政府可以出台租赁市场相关政策,鼓励购房者将闲置住房租出,增加租赁房源供应。

此外,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管,保障租户权益,提高租赁住房的质量和可承受能力。

2.5. 加强跨区域协调:在一些特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跨区域协调合作,引导人口和经济向次级城市、乡村地区转移,缓解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减少对住房的需求。

三、结语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矛盾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通过加大土地供应、优化城市规划、调整政策措施、支持租赁市场发展和加强跨区域协调等多方面努力,可以逐步解决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问题,实现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与调控措施

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与调控措施

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与调控措施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领域。

然而,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供求关系的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控制根源性的房价飙升问题,政府也积极实施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一、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也日渐活跃。

然而,供给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供地这一环节的不畅通问题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房地产的开发需要用到土地,而土地的流转需要政府的认证和放权。

而目前,有部分地区的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其次,开发商的投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房屋成本显著增加。

迫于盈利压力,开发商也会提高房价以满足投资回报率,这无疑会加速房价的上涨。

此外,需求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购房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价的上涨,而房价的上涨又会反过来影响购房者的购买需求,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政府的调控措施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的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首先,在供给方面,政府开始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加快了土地使用审批速度,并逐步放宽了土地出让条件,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

政府还鼓励村庄和城市周边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以缓解城市土地短缺的问题。

此外,财政政策也被运用到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

政府通过税费减免和购房补贴等方式来降低购房者的成本,进而缓解购房者的买房压力,同时鼓励民间投资,缓解对政府出资的压力。

再者,监管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6年,“9·30新政”实施以来,房地产市场被加强了调控,要求房地产开发商不得过分提高房价,并对严重违规的开发商进行处罚。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融资问题也被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政策。

例如,限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额度,降低房地产市场融资的杠杆率等。

三、未来的供求关系走向伴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

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住房供需失衡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住房供需失衡的原因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对住房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住房供应能力不足,导致供需失衡。

2.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繁华地段的土地成本高昂,导致开发商难以获得足够的土地用于住房建设。

3. 金融政策限制:住房投资被视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许多人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导致住房需求过剩。

同时,金融政策限制了购房者的融资渠道,导致需求方支付能力不足,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

4.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不够有力,导致房价过高,使得普通人难以承受。

这也导致了住房供需失衡的产生。

二、解决住房供需失衡的方案1. 加大土地供应:政府需要加大土地供应,特别是优质土地资源的供应,以满足住房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边缘地区、农村闲置土地等,确保住房供应能够跟上需求的增长。

2. 提高住房建设效率:政府应鼓励引入先进的工业化建造技术,提高住房建设效率。

同时,完善住房用地审批流程,简化手续,加快住房建设速度。

3. 改善土地使用效率: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管理和调控,鼓励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多元化。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住房用地得到合理利用,减少浪费。

4. 调整金融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降低购房者的融资门槛,提高购房者的购房能力。

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投机行为,保护市场稳定。

5.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通过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等方式,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6.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推动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压力。

三、结论住房供需失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浅谈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状况

浅谈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状况

i r Co n r a t t a k tS al wl n Ou u t y SRe l Esa eM r e h l o y
刘军英 LuJ n ig i u yn
( 北经贸大学 . 家庄 006 ) 河 石 5 0 1
( ee U i r t o cn mc n rds Siah ag0 0 6 , h a H bi nv sy f oo i adTa e,h i un 5 0 1C i ) e i E s jz n 摘 要 : 先 分 析 了我 国房 地 产 市 场供 求 失衡 的 现 状 ; 地 产投 资保 持 了较 高 的增 长速 度 . 给 总 量 持 续 增 加 ; 地 产 市场 首 房 供 房
经 济增 长 .这 样 摆在 各 级政 府 面 前 的 一 个 重 大课 题 便
类资源有关 的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经济关系 的总和 它 是一个 产业链较长 的行业 . 国民经济密切相关 . 与 对经 济发展的带 动力极强 , 是经济发展 的“ 寒暑表” 该产业 。 业大约与六十个行业相关联 。 据专家估算 . 该产业每投 入 10元 , 以创造相关产业 10至 20元 的需求 : 0 可 7 2 每
Ab ta t hs a t l rta a y e e u b a c d p e e tsta in o u p y a d d ma d i u o nr ra sae mak t sr c :T i r ce f n ls st n a n e r s n i t fs p l n e n n o rc u tv e le tt r e i i s h l u o
s p l n e n t cu e o h e sae ma k ti n o a b e h rc ft e r a sae i c e s s q ik y u a n t u p y a d d ma d s u tr ft e r a e tt r e s i c mp t l ;T e p i e o h e e tt n r a e uc l ,b tc n o r l i l a c r ig t h b v a e e itn e o ’ e h a ”p e o n na d as h e n s p o p r u . d n x a are n t e c o n o t e a o e s y t x se c f’h e t h n me o . o t e d ma d i rs e o s An e th s c r d o h d h t n l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原因
(三)开发商与消费者心理预期不同。
房地产商乐观供给预期过度、消费者乐观消费预 期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是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内 在原因 。 2007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催生了房地 产开发商对房地产业的前景乐观预期过度,即使在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期望通过地方政府的 “救市”,来保持房地产市场较高的价格水平;相 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下行等致使大量企业破产 倒闭,劳动力失业,广大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不确 定性和房地产市场降价的乐观预期,使得大部分人 保持持币观望的心态。 由于对供给和需求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里预期, 房地产市场渐行渐冷,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期。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2)企业融资结构明显依赖银行贷款
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 主要地位。而银行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待遇显然 较为优厚。这也是导致房地产企业大量增多的原 因之一。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三)房地产供求失衡表现 1.住房价格持续走高,房产泡沫加大
(二)供给与需求层次错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住房是最低层次中最 基本的生存需求。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讲,满足 住房需求是他们的基本需求,也是最低需求。 而在房地产供应结构中,开发商却忽视了大多民众 的基本需求,而把投资开发的重点放在只满足少数富 人的高标准、高消费的别墅或豪华型住宅建设上,供 给与需求层次错位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商品房严重积压, 房地产市场步入了房屋空置和需求过剩并存的怪圈。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 (二)房地产供给现状
• 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 双重属性。住房的消费需求取决于个人的实际需 要和购买力,这些因素短期内相对稳定,因此, 消费需求是房地产市场的相对稳定部分,对房产 市场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而供给量对于资金、 成本、收益等市场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构成房 地产市场波动的主要部分,对房地产市场的扩张 和收缩产生催化作用。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一)房地产需求现状 我们知道,房地产按用途分主要包括商品房、经 济适用房、办公楼、高档公寓、商业营业用房等。 供给和需求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当 总供给略等于总需求时,达到供求平衡。在这里 我们首先对房地产住宅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 1、房地产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 2.中高收入阶层住房大为改善,低收入阶层增长 缓慢。
二、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原因
总体来看,全国库存数据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 过去多年来,全国房地产投资、土地出让面积、 房屋竣工面积保持高速增长,使得市场的新增供 应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市场消化库存的速度慢 于供应增加的速度。 2015 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转冷,投资热情有 所减退。但在多年来的投资惯性作用下,库存持 续增长。如果市场销售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房 屋库存指标有继续攀高的可能。
目前大致需要3.1年的时间进行完全去化,这个时间 接近于2008年和2011年的峰值,反映开发商去化压 力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 和销售情况”数据。其中,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 售面积56160万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万平方米。 若按照今年前8月的销售速度,去化周期为10个月 左右。 “待售面积”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竣工商品房 中至报告期尚未售出或出租的面积。该指标通常 被理解为房屋库存。按照上述理解,过去两年多, 全国商品房库存几乎翻倍。与 2010 年年中相比, 最近四年来,全国商品房库存增加了约190%。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4.保障性住房不足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需要
我国的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消费仍远远低于平均 消费额。这说明住房饱和呈现一边倒的形势。房地 产开发商重点开发高收入人群所需要的高利润的高 档住宅,高收入人群可能拥有已经几套房。但是中 低收入人群买不起高档住宅,保障房数量又不足以 满足需要。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3.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区域性过热问题凸现
区域因素是指某一特定的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与社会、 经济、行政等因素相结合所产生的区域性特性。 这些区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区域繁华程度、道路 通达程度、交通便捷程度、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状 况,以及区域环境等。上述各因素都会对区域内的 房地产价格及评估价值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与 房地产的种类有关。 例如,繁华程度对商业性房地产的价格及评估价值 影响最大;而区域环境对住宅的价格及评估价值影 前较高的首付比 例 —— 首套房 30% ,二套房 60% ,进一步放松落户政 策以提振房地产销售。此外,决策层还可以定向降低 房贷利率,政府还加大了对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短期内政策松动有助于改善房地产销售和建设活动, 尽管这可以帮助房地产行业实现全面复苏、或扭转结 构性下滑势头。 但在“金九银十”旺季之后,房地产销售可能将再陷 颓势, 2015 年再跌 5%~10% 。此外,随着保障房建设 势头逐渐消退,明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可能会再跌 10%。所以,预计明年总体房地产建设活动将进一步 放缓,并在2014年底和2015年对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 负面拖累。
2014年标杆房企库存创新高
截至 2014 年 10 月 31 日, A 股市场共有 143 家上市房地产 开发商公布了2014年三季度的库存数据,房企存货加速 攀升,累计库存绝对值创下历史新高。三季度末,累计 库存绝对值达 19622 亿元,同比增长 25.4%,增速较去 年加快。剔去其中已售未结的项目,即预收账款,上市 房企的真实库存达到13431亿元,同比增36.61%。数据 进一步反映了今年年初以来,行业销售放缓,企业库存 不断累积。同时,预收款与去年水平大体持平、同比仅 上涨6%,增速明显放缓,从而影响企业未来营收表现。
2.新建住房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
从房地产的供给来看,低投入低价位的中小户供 应总量不足,而高价位的豪华型住宅别墅酒店式公 型住房投入比重过高,挤占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在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房地产价 格虚高不下。 从居民收入看,中低收入家庭占多数,但房屋供 给结构中,中低价位住宅供应比例偏低且中小户型 偏低,致使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难度较大;相反,高 收入阶层比重相对较小,但高档住宅供给比重较大, 这就使得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投资或投机为主,必然 会使房地产价格存在许多泡沫。目前,这种供需结 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2.大量住宅建设质量较差,住宅寿命过短
商品房价格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一大沉重压 力,而普通百姓用几十年的积蓄换得的住宅到底是不 是物有所值呢?那么这中间四十年的时间差,对于不 能承担频繁换房的家庭来说,就只能继续住在很可能 存在危险的危房中。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便的。首先,房屋设计 不符合规范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房产建筑商为追 求暴利,一味降低成本也是房屋质量不好的罪魁祸首; 另外,银行、政府监管不力,城市规划变动频繁也对 房屋寿命过短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策解读:
2014年房产调控政策:目前已有超过四分之三的限 购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松绑了限购政策;部分省市对 购房进行税费补贴;住房公积金政策不断放松;部 分城市放宽了落户政策;一些地方允许甚至鼓励地 方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性房源;为提振房地产 销售和建设,各地也简化了开发商行政审批程序、 降低相关费用等。
2014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120649 万平方米, 比上年下降 7.6% ,降幅比 1-11 月份收窄 0.6 个百分点,2013年为增长17.3%。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9.1% ,办公楼销 售面积下降13.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 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76292亿元,下降 6.3% ,降幅比 1-11 月份收窄 1.5 个百分点, 2013年为增长2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 降7.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21.4%,商业营 业用房销售额增长7.6%。
一、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1.利润空间大,房产商盲目追求利润
众所周知,房价应与居民收入水平及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理论上说,房屋总体价格符合价值才合理。具体到实 际房价,就表现为商品房成本加税金和利润。商品房成 本因地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合理的利润应为平均利 润,国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均利润率为 6%-8% ,有的国 家 仅 为 3% 。 而 在 我 国 , 1997 年 时 商 品 房 毛 利 率 高 达 34.36%,远远高于国外平均水平。2007年,毛利率更是 增加到54.54%。是国外房产开发平均利润水平的77.9倍。 由于2007年房价较高,制约了需求扩大,导致2008年房 产销售略显低迷。
2014年,房地产行业几乎所有数据都是在下滑。上涨的 有两个,其一,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95036 亿元,比上 年实际增长 9.9%,但低于2013年 19.4%的实际增幅,也 低于 2014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15.1%实际增幅,这说明, 这个一向被业内自许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现在这柱 子的地位慢慢在松动。 第二个上涨的数据更让人灰心,是库存量。数据显示, 2014 年 12 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 62169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 26.1% 。据查询资料得知,这个增长率跟 2013年末的待售面积增长率比,增了不到0.1%,可以忽 略不计,但面积却是结结实实涨了一大块。 其中,住宅待售面积比11月末增加 1352万平方米,办公 楼待售面积增加 202 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 增加361万平方米。
(一)收入水平与房价存在巨大差距
国际上公认的房价“合理价格水平”,应该是 相当于每户居民3-6年的平均收入。根据目前全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买一套 90 平 方米的普通居民住宅,全国的均价应该在2481.48 元,每平方米为2757.2元 而现在全国平均房价为 每平方米 5000 元左右,远远超出了我国城镇居民 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了供给过度与有效需求不 足的矛盾。
我国房地产供求失衡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