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繁殖与发育分析
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鱼类的性成熟鱼类性成熟的年龄

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第一节鱼类的性成熟◆鱼类性成熟的年龄及其变动1、鱼类经生长发育达到初次生殖,即标志其进入性成熟期。
香鱼(初次性成熟)2、在性别上,通常雄鱼比雌鱼的性成熟年龄要早,个体小。
虹鳟鱼(上:雌鱼,下:雄鱼)3、鱼类的性成熟年龄是种的特性之一,和种生长特性以及对于生活环境条件的适应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低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为l龄或1龄以下。
例如洄游性的香鱼为1龄性成熟。
*高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在10龄左右或更高。
如大型鲨鱼。
鲨鱼*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大多数鱼类属这类型,性成熟年龄为2—3龄或4—5龄。
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外界因子很多,主要有水温、光照、盐度和水流等。
▲ 水温生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同种鱼,达到性成熟所需时间不同。
例如鲢以华南地区为最短,最小为2—3龄,黑龙江地区则需5—6龄。
▲ 光照大部分鱼类性腺的发育需要光照。
▲ 盐度盐度对于洄游性鱼类和咸淡水鱼类的性成熟有重大影响。
例如鲻鱼的性成熟也必需经过海水过渡的阶段。
◆鱼类的性周期鱼类达到性成熟后,性腺周期发育,此发育周期就是性周期。
其实质是指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按鱼类性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种类型:1、性周期为一年的类型大多数鱼类的性周期为一年,性腺由排出性产物后至下一批性产物的成熟,大体要经历一年时间。
例如草、青、鲢、鳙在自然条件下,性周期大多为一年。
2、短性周期类型此类型的性周期远不足一年,大多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
例如罗非鱼的性周期为45—60d左右;食蚊鱼两次生殖相隔数月。
食蚊鱼3、性周期为二年的类型大部分鲟形目鱼类的性周期长达二年,甚至更长,即性腺隔年成熟一次。
◆ 鱼类性腺发育程度的测定1、成熟系数成熟系数是指性腺重量和鱼体重量(或去内脏后的体重)的百分比,是衡量性腺发育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成熟系数=性腺重/体重(去内脏后的体重)*100%如梁子湖青梢红鮊的性腺从3月下旬开始发育,至5月下旬其成熟系数达到最大值,雌鱼为16.7%左右,雄鱼为6.5%左右,这时正是青梢红鮊的生殖季节。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产卵与繁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产卵与繁殖技术水产养殖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其中鱼类的产卵和繁殖技术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鱼类产卵和繁殖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一、鱼类产卵的生物学特点在鱼类的产卵过程中,雌鱼通过排卵将卵子释放到水中,然后雄鱼通过精子的释放来使卵子受精,最终完成受精与着床的过程。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于产卵的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因此在饲养时需要了解每个种类独特的需求。
二、水质控制与产卵技术1. 温度控制:鱼类产卵的温度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来说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根据鱼类的要求来调整水温,以创造出适宜的产卵环境。
2. 光照控制:光照对于鱼类的产卵和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
适宜的光照可以刺激鱼类的产卵行为,提高受精和着床的成功率。
因此,在鱼类产卵的过程中,合理控制光照是非常重要的。
3. 水质控制:良好的水质环境对于鱼类的产卵和繁殖至关重要。
控制水质的酸碱度、溶氧、氨氮等指标,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可以提高鱼类的产卵成功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鱼类繁殖技术1. 人工授精:对于某些鱼类来说,人工授精可以提高受精率和繁殖成功率。
在进行人工授精时,需要选择健康的雄鱼和雌鱼,并且将雌鱼的卵子和雄鱼的精子进行人工混合。
2. 孵化技术:鱼类的卵子在孵化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
通常情况下,将受精的卵子放置在孵化箱中,控制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等待卵子孵化成仔鱼。
3. 仔鱼的饲养:孵化后的仔鱼需要特殊的饲养环境和饲料。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养殖条件,帮助仔鱼良好地成长。
四、常见的鱼类养殖技术1. 鲤鱼养殖:鲤鱼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在养殖鲤鱼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供给、合理的密度控制以及疾病的防治等问题。
2. 鳜鱼养殖:鳜鱼是一种高档的食用鱼,饲养难度相对较高。
在鳜鱼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水质、提供优质饲料,并且合理的养殖密度,为鳜鱼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
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温度:鱼类生长适宜的水温范 围因种类而异
食物:鱼类通过摄取食物获得 所需的营养物质
生长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 鱼类生长的内在 因素,决定了个 体生长潜力和速 度
环境因素:包括 水温、水质、食 物供应等,影响 鱼类生长的速率 和健康状况
营养因素:提供 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等 营养物质,促进 鱼类生长
养殖业中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 践案例
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践应用有助于保护濒危鱼类, 通过人工繁殖和养殖,增加种群数量,缓解野生 资源的压力。
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改善水域生态 环境,通过合理投放鱼苗和养殖管理,提高水体 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鱼类生长与繁殖的实践应用有助于发展可 持续的水产养殖业,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 和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满足 市场需求。
营养因素:鱼类的繁殖需要充足的营养,营养不良会影响繁殖。
鱼类的繁殖与生长 的关系
繁殖对生长的影响
繁殖频率:繁殖频率对鱼类生长的 影响,高繁殖频率可能导致鱼类生 长缓慢。
繁殖方式:不同繁殖方式对鱼类生 长的影响,如卵生或胎生等,可能 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繁殖周期:繁殖周期的长短对鱼类 生长的影响,较短的繁殖周期可能 促进鱼类生长。
通过研究鱼类生长与繁殖的规律,可以预测未来水域生态系统的变 化趋势,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鱼类生长与繁 殖研究有助于 保护濒危物种
和生态平衡
鱼类生长与繁 殖研究有助于 提高养殖业产 量和经济效益
鱼类生长与繁 殖研究有助于 探索生物进化 机制和生物多
样性
养殖鱼类的繁殖行为与繁殖方式

养殖鱼类的繁殖行为与繁殖方式鱼类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脊椎动物之一,其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也非常丰富多样。
在养殖鱼类的过程中,了解鱼类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保持种群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殖鱼类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一、繁殖行为1. 抱卵行为许多鱼类都会进行抱卵行为,即雄鱼和雌鱼为了孵化卵子而进行特定的行为。
例如,部分观赏鱼,如孔雀鱼和剑尾鱼,通常是雄性鱼负责孵化卵子。
在抱卵行为中,雄性鱼会将雌性鱼产下的卵子收集到自己的嘴里,并将其保护起来,直到卵子孵化出幼鱼。
2. 繁殖舞蹈一些鱼类在繁殖期会进行特殊的舞蹈来吸引异性。
这些舞蹈通常包括摆动身体、扇动鳍片、变换颜色等动作。
例如,鲑鱼在洄游期间会进行美丽壮观的跳跃,以吸引雌鱼注意。
3. 灌溉巢穴一些鱼类在繁殖季节会挖掘巢穴,并通过灌溉巢穴来提供更适宜卵的孵化环境。
例如,康吉鳗会挖掘大约1米深的巢穴,并用嘴巴将水灌入巢穴中,保持卵子的湿润维持卵的健康发育。
二、繁殖方式1. 卵生卵生是鱼类最常见的繁殖方式之一。
在这种方式中,雌鱼会将卵子产到水中,然后雄鱼会释放精子进行受精。
卵子随后会漂浮在水中,直到孵化成幼鱼。
这种方式适用于许多养殖鱼类,如金鱼和七彩神仙鱼。
2. 胎生胎生是一种少数鱼类的繁殖方式,其中雌性鱼会将卵子连同虫卵一起孵化在体内,并产下幼鱼。
这种方式在雷电鱼和鲨鱼等一些物种中很常见。
胎生方式使幼鱼得到更多的保护和营养,提高了存活率。
3. 子宫孵化子宫孵化是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只存在于一些特定的鱼类中,如卡路里鱼和口孵型鱼。
在这种方式中,雌性鱼会将卵子产到体内,并在子宫中孵化,直到孵化出幼鱼。
子宫孵化方式使幼鱼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照顾。
总结:在养殖鱼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鱼类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鱼类的繁殖行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养殖环境,创造更适宜的繁殖条件。
同时,根据鱼类的繁殖方式,我们可以在养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幼鱼的存活率和饲养效率。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由于海水鱼类的捕捞数量逐渐减少,以及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繁育成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海水鱼类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并探讨其对海洋生态和经济的作用。
1.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意义
1.2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1.3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案例
2. 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重要性与挑战
2.1 海水鱼类繁育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2 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挑战与难点
2.3 如何提高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可持续性
3. 海水鱼类繁殖对海洋保护和经济的作用
3.1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3.2 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
3.3 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4. 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前景与建议
4.1 未来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4.2 加强海洋保护与科研合作
4.3 增加海水鱼类繁育科研投入
结语:
海水鱼类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海洋资源的更加深入了解,我们可以预见海水鱼类繁殖技术将发展得更加成熟,对海洋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人工繁殖技术的挑战与难点,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技术可行性,并加大对海水鱼类繁育科研的投入力度。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海水鱼类的可持续繁育,保护海洋生态,并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行为与繁殖特点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行为与繁殖特点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其中鱼类养殖是最为常见和广泛的一种方式。
了解鱼类行为和繁殖特点对于养殖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鱼类行为和繁殖特点的相关知识。
一、鱼类行为特点1. 生活习性鱼类的生活习性十分多样化。
有些鱼类喜欢群居,如鲤鱼、鳜鱼等;而有些鱼类则更喜欢单独生活,如鲈鱼、黄鳍鱼等。
此外,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淡水或海水中生存,有些鱼类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水域间迁徙。
2. 运动方式鱼类以游动为主要运动方式,通过尾鳍的摆动来前进。
不同鱼类的游动速度和方式各异,如迅猛的鲨鱼、灵活的盲鳗等。
并且,某些鱼类还具备跳跃能力,如大马哈鱼、鲈鱼等。
3. 食性习惯鱼类的食性习惯因鱼种不同而异。
有些鱼类是杂食动物,如鲤鱼、鳜鱼,它们可以食用植物和动物性饵料;而有些鱼类则以肉食为主,如鲈鱼、泥鳅。
养殖者需要根据鱼类的食性进行科学的饲养,以满足鱼类的需求。
二、鱼类繁殖特点1. 性别大多数鱼类是雌雄异体生物,即具有明显的两性别。
雌鱼具备生殖腺和卵子,而雄鱼则具备生殖腺和精子。
然而,也有些鱼类是雌雄同体生物,即具备两种性腺,可以进行自体受精。
2. 繁殖季节鱼类的繁殖季节因鱼种不同而异,有些鱼类具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如鲤鱼、鳜鱼等;而有些鱼类则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如鳗鱼等。
养殖者需要了解鱼类的繁殖季节,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繁殖。
3. 繁殖方式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
常见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和胎生。
卵生鱼类通过产卵后孵化出小鱼的方式进行繁殖,如草鱼、鲫鱼等;而胎生鱼类则将卵子在体内孵化,直接产下幼鱼,如鲨鱼、孔雀鱼等。
此外,有些鱼类还具备产卵后受精的能力,如鲈鱼、鲨鱼等。
4. 孵化条件鱼类的卵子需在特定的孵化条件下才能孵化成小鱼。
孵化条件包括适宜的水温、适宜的水质等。
养殖者需要提供适宜的孵化环境,以保证卵子的孵化成功。
总结:水产养殖中的鱼类行为和繁殖特点对于养殖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鱼类的生活史与繁殖

鱼类的生活史与繁殖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为广泛分布的群体之一,其生活史与繁殖方式多样而丰富。
本文将探讨鱼类的生活史和繁殖特点,从浮游期到成熟期,详细介绍它们在不同阶段的生存策略和繁殖方式。
1. 浮游期浮游期是鱼类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它是指从鱼卵孵化出来到幼鱼具有自主游动能力之间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鱼类通常呈现出小而透明的状态,身体结构相对简单。
它们依赖于水流和浮游生物来寻找营养,并通过融合周围环境中的色彩以逃避天敌。
此阶段的鱼类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只有极少数幸存下来并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这个阶段的最后一部分,幼小鱼类会逐渐开始发育鱼鳍,并且开始摄取固态食物。
2. 幼鱼期幼鱼期是浮游期之后的发育阶段,此时鱼类开始摄取固态食物并逐渐增长体型。
幼鱼期的鱼类往往是食物链的底层,它们靠捕食小型浮游生物或其他小型底栖生物为生。
这个阶段的鱼类会寻找适合生存的栖息地,如河流、湖泊或海洋。
它们拥有更为完整的鱼体结构,并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
幼鱼期的鱼类还面临着来自捕食者的威胁,因此需要有效的避难和伪装策略以提高生存率。
3. 成体期成体期是鱼类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其生殖能力得以发挥的阶段。
成体鱼类拥有完整的鱼体结构和发达的繁殖器官。
它们通常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或行为上存在明显区别。
成体鱼类主要通过繁殖来延续种群,并参与各种不同的繁殖行为。
有些鱼类会选择寻找配偶,建立巢穴或寄生于其他鱼类身上,而另一些鱼类会进行外部受精或内部受精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在成体期,鱼类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调节,以满足繁殖的需要。
这其中包括生殖器官发育、产卵或孕育仔鱼等过程。
成体鱼类在生殖季节会迁徙到特定的繁殖场所,寻找最适合繁殖的环境。
总结:鱼类的生活史与繁殖过程充满了奇妙和多样化。
从幼小的浮游期开始,它们在各个发育阶段面临不同的生存压力和环境适应性的挑战。
通过适应性的进化,鱼类才能在各自的生活史中取得繁衍后代的成功。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水草丰茂的水域。
求偶行为
02
部分鱼类会通过特定的求偶行为吸引异性,如展示鲜艳的色彩
、发出特定的声音等。
繁殖季节
03
鱼类的繁殖季节通常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亲代抚育行为及其意义
亲代保护
部分鱼类在产卵后会留在产卵场保护卵和幼鱼,避免其受到天敌 的捕食。
营养供给
有些鱼类在幼鱼孵化后,亲鱼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营养供给,如分泌 乳汁等。
提供营养和氧气。
繁殖优势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方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
下进行繁殖。
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繁殖效率
卵生鱼类的繁殖效率较高,一次可产大量卵;胎生鱼类和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受精方式
卵生鱼类采用体外受精方式;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采用 体内受精方式。
仔鱼成活率
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的仔鱼成活率较高;而卵生鱼类的 仔鱼成活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水质净化
部分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有助于净化水质。
生物多样性维护
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命周期的影响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种群 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 绝,破坏生态平衡。
水域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 等污染物排入水域,对 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 重影响。
产卵场所
多选择水流较缓、水草茂盛或石砾、树根较多的地方 作为产卵场所。
卵的性质
卵黄含量丰富,呈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粘性或附着 性,可附着在水草、石砾等物体上。
胎生鱼类繁殖方式
体内受精
雌鱼在体内与雄鱼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发育成仔鱼后产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繁殖季节、产卵时间、产卵类型
㈠繁殖季节:不同种类和产卵类型不同
鱼类一般总在一年中能使其繁殖后代的时间延至最 长、并使其后代的早期发育获得最佳环境条件, 特别是食饵条件的季节繁殖→与内源性的繁殖周 期相关
鱼类通过内源繁殖周期和外源环境提示(温度、光 周期和水流等)的同步反应,便可准确地在特定 季节开始产卵
2018/10/27 13
三、鱼类性周期
性周期:已成熟个体的性腺发育按一定规律周期 性地变化 鱼类性腺发育有严格的周期性 →长期的适应性, 精巢和卵巢发育过程基本相同,但雌雄性细胞 发育有不同处,表现在: 各期出现的时间和所经历的时间不同 → 一般♂ 发育快,先成熟(比♀提前成熟15d左右) 成熟系数的绝对值:♂(10%)<♀(20-30%) 性周期延续的时间:种类不同,延续时间有异
2018/10/27
5
一、性 腺 -卵巢
☆ 大小:成对→对称(大小、体积、位置。多数) 不对称:香鱼→左大右小,左前右后 不成对:七鳃鳗→体腔前端;黄鳝→左卵巢,右膀胱? ☆ 形状:棒状→多(梭鱼、鲤);分叶→香鱼;长袋状→ 七鳃鳗;皱长、方形→鳗鲡;无固定形状
☆ 颜色
• 与卵粒有关→卵粒一般黄 • 与食物有关→香鱼:自然、硅藻→棕黄 人工饲料、鱼粉→淡黄 • 与发育有关 → 香鱼:无色透明 → 肉红 → 淡黄(与卵黄沉 积率及其血管丰富程度有关)
3.成熟系数法
成熟系数=性腺重/体重(去内脏)×100%
• 不同种类→最大成熟系数不同 • 同种类→雌>雄;年龄大>年龄小;一次产卵>分批 • 季节→产卵后成熟系数低,春季↑,产卵期达高峰值 成熟指数:某阶段成熟系数与最大成熟系数的比值 4.卵径测定法:(一般不用福尔马林固定) 椭圆卵:(长轴+短轴)/2 成熟指数=某一时间卵径/最大卵径 常用:第1和第3种方法综合应用
2018/10/27 3
繁殖活动与环境因素、感觉器官、内分泌器官 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眼、松果腺、温度感受 器、中枢神经系统
环境因素 感觉机制 下丘脑
垂体促性腺细胞
光周期与温度
精巢
促性腺激素
卵巢
雌激素Biblioteka 雄激素第二性征 繁殖行为与活动
2018/10/27
4
14.1 性腺及其发育
一、性腺 二、性腺发育与分期 三、鱼类性周期
2018/10/27 29
产卵类型
㈣产卵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1.产卵类型: ⑴依一年内产卵的次数划分: ①一次产卵类型:一年产卵一次(一个生殖季节中, 卵同时成熟排出,有间隔也很短)。产卵期限短 →四大家鱼 特征:-卵母细胞由III时相→IV时相,同步 - 第 IV 期卵巢中,大部分卵粒大小相近,主 要为第IV时相卵母细胞组成 -成熟系数只出现一次高峰
同纬度的同种鱼,产卵时间不同
时间虽不同,但要求的水温一致
2018/10/27
26
3.鱼类繁殖季节不同的意义:
◇繁殖季节的不同可保证幼鱼获得食物 春季产卵:产出后,随季节水温↑→饵料↑,保证幼 鱼有食物; 秋季产卵:孵化时间长,消耗卵黄的速度慢,靠卵 黄营养的时间也长→大马哈鱼:孵化时间2~3个 月,依靠内源性营养的时间长2个月 ◇繁殖季节的不同,对敌害有防御作用
2018/10/27 17
⑶草上产卵亚型:卵产在专一或非专一的水生植物的茎叶
上发育。卵粘性→鲤、鲫、鲂、花鱼骨等 ⑷喜贝性产卵亚型:卵产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发育→鳑鲏类 ⑸洞穴产卵亚型:卵产在天然洞穴内掩藏发育
2.亲体护卫型:卵(仔鱼)在亲体护卫下发育
⑴基质亚型:卵产在自然基质上,如岩石、植物或水层中。 亲鱼在旁侧守护,直至仔鱼孵出 ⑵营巢亚型:产卵前先筑巢,在巢中产卵,由亲体之一守 护并伴随对巢的修补、通气 营巢材料→石砾、砂土、植物茎叶、鱼类自己吹成的气泡 等,或利用天然洞穴和其他动物体
2018/10/27
2
繁 殖
繁殖 (reproduction) :是鱼类生活史的重要的 一环,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 到精卵结合的全过程 保证了种群的生存和增殖,关系到后代的质量和 数量 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表现在:
授精方式:大多数是体外授精
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要求一定的生殖条件和 发育条件→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精巢→圆杆状,粉红色或淡黄白色,挤压腹部 或剪开精巢都无精液流出
2018/10/27
12
性成熟等级
IV 期 : 卵巢→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有时挤压
腹部可流出少量卵粒
精巢→乳白色,早期阶段挤压腹部无精液流 出,晚期则能挤出白色精液
V期: 卵巢→提起时卵粒能从生殖孔流出
精巢→提起或轻按腹部能从生殖孔涌出 VI 期 : 卵巢→当年已产过卵者,体积大为缩小,表 面充血,外表呈紫红色,内残留少数卵粒,退化呈 半透明、桔黄色的不规则结构 精巢→体积缩小,淡黄色或淡红色
2018/10/27 21
夏季产卵型:晚春和夏季→翘嘴鲌
◇性腺发育在秋季和冬季极缓慢,直到春季才快速
生长
◇产卵季节为5~7月,高峰为6~7月;最低水温>
20℃
2018/10/27
22
秋季产卵型:秋季和冬初→多为冷水性鱼类和部分海 水鱼类(鲑科、香鱼、鲻、中华鲟)
△性腺在春末、夏初发育,秋季成熟。需光照时间长 △产卵季节为9~ 2月,盛期为9~ 11月;最低水温为 4 ~ 9℃
2018/10/27 20
1.依生殖季节划分生态类群(型):
⑴定期:产卵季节较稳定 春季产卵型:春季和夏初→种类特多,以温水性鱼 类为主(鲤、鲫、四大家鱼、狗鱼)。 ☆性腺发育在秋季和整个冬季。需光照时间长
☆产卵季节为 4 ~ 6月,高峰为 5 月;最低水温 10 ~ 20℃
☆雌鱼在较短时间产完全部卵,产卵延续时间短 (不分批产卵型) ☆水温适宜时仔鱼仅 1 ~ 2d 便可孵出。仔鱼摄食期 与水域浮游生物丰盛期相配合
广东东部和广西西部族群→主要在秋季(10~12)
③相同水域繁殖生态习性不同,产卵季节不同: 大麻哈鱼→夏大麻哈鱼(7~8月)和秋大麻哈鱼(9~10月) 太湖新银鱼→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产卵群
2018/10/27
24
⑵不定期:产卵季节不稳定。常年产卵→罗非鱼
2018/10/27
25
2.水温: 决定生殖季节最主要的因素→不
2018/10/27 30
产卵类型
② 多次产卵类型 ( 分批产卵类型 ) : 一年中卵母细 胞分几批成熟和产出→先成熟先产出。
鲤:几天至一周便产卵一次,一般2批; 香鱼:一般3批, 10月上旬开始,10~ 15d产一批,条件好, 人工养殖时,还可产4次 特征:-卵母细胞由IV时相→IV时相,不同步 -第IV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大小不同,有的已充满卵黄, 有的开始沉积卵黄。即IV期卵巢中具各种时相的卵母细胞。 - 成熟系数具几个高峰,但第一批卵最多,最大,质 量最好
2018/10/27
14
多周期:一生可重复产卵、排精 一年产卵多次:性周期短→与季节变化关系小 一年产卵一次:性周期为一年→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 • 繁殖习性不同,性周期的季节节律不同。春季产卵性腺 在秋、冬进入第四期,秋季产卵7-9月进入第四期
• 不同种类,性周期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
2018/10/27 6
性腺 –常见鱼类卵巢的颜色
鳊→浅黄
香鱼→橘黄、棕黄 红鳍原鲌→灰色 鲇→草绿 南方大口鲇→黄 鳗鲡→白色 鳇→灰黑色
2018/10/27 7
二、性腺发育与分期
阶段→卵巢、精巢。时期(相)→性细胞本身发育 性成熟等级: 1.目测法: 外形:细线状→棒状(成熟)→空袋状(产出)
第14章 繁殖与发育
重点和难点
☆ 掌握鱼类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的关系 ☆ 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 产卵场形成和变动的原因 ☆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大量死亡的原因
2018/10/27
1
研究意义
理论上:阐明鱼类的繁殖特性→性腺发育规律、
产卵生态、产卵类型等 实践上:了解鱼类繁殖和发育特点→对鱼类资 源的繁殖保护、合理捕捞、经济鱼类的人工 繁殖、杂交育种等都具有较大意义
2018/10/27
18
3.亲体型:卵在亲鱼体表或体内发育。
⑴体表亚型 : 卵挂附在亲鱼体表、皮肤、额前或口腔、鳃 腔、孵卵囊内发育 青鳉 → 依靠卵膜上的长丝状物集成束,挂在母体生殖孔后 发育 钩鱼→卵块挂在雄性前额的一钩状突起上孵化 丽鱼科 → 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亲鱼在泥底挖坑 筑巢,在巢中产卵、排精,雌鱼将精、卵吸入口中受精 和孵化 海马 → 雄鱼腹部皮肤褶连成一个孵卵囊,仔鱼在孵卵囊中 发育完善后才离开 ⑵体内亚型 : 卵的受精、发育均在母体生殖道内完成 →卵 胎生、胎生
2018/10/27
16
一、繁殖方式
E. K. Balon(1975)三大类32个生殖集团(Reproductive guilds)
1.无亲体护卫型:卵在体外受精,独立发育而无亲体护卫。
部分软骨鱼类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分5个亚型:
⑴水层产卵亚型:卵产在水层中并在水层中随波逐流发育而 不受底质类型的影响。卵浮性或半浮性→海产经济鱼类和 四大家鱼 ⑵水底产卵亚型:卵产在水底部并在水底部的岩石、石砾、 或沙砾上暴露发育,或掩藏在石砾或沙砾内发育。卵沉性 或沉粘性→大麻哈鱼
2018/10/27 9
性腺成熟度等级划分标准
原则:-能正确反映性细胞发育过程的变化
-按鱼类生物学特性考虑→外部形态等 -估计肉眼能见到的外部特征和不能见 到的内部特征 -等级不应多→以利操作
欧美:8级;前苏联:6级;日本:5级
我国:试行6级
2018/10/27
10
性腺成熟度等级划分-6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