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意大利歌剧起源于17世纪,经历了18世纪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歌剧成为了欧洲音乐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并对欧洲音乐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探析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和背景需要被考虑。
17世纪初,意大利的歌剧开始蓬勃发展,以弗洛伦萨为中心向整个意大利传播。
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兼具音乐表现力和文学情节,有很强的叙述性和戏剧性。
蒙特威尔第是17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奥菲欧》是意大利歌剧史上的里程碑。
其次,对于意大利歌剧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以其独特的旋律性和表达力而著称。
它们包含丰富的咏叹调和华丽的威尼斯狂欢曲,通过声乐技巧和表现力来传递情感和情节。
意大利歌剧还发展起了咏叹调体式,即以单独的旋律形式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此外,意大利歌剧中的配器也十分精致,力求表现情绪的丰富性和紧张度。
另外,意大利歌剧的剧本和情节结构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通常选取历史或神话的主题,并运用三幕式剧本结构。
这些剧本注重情节的发展和推进,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示剧情的冲突和发展。
此外,意大利歌剧还注重舞台设备的运用和舞美效果的表现,以增强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到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歌剧扮演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的角色。
贵族、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们会聚集在歌剧院,欣赏歌剧,并且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
歌剧院也成为由各种社会阶层组成的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意大利歌剧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在音乐、情节和社会背景方面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它们不仅对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欧洲音乐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歌剧的发展

引言在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歌剧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从最初的意大利歌剧到后来的德国和法国歌剧,不断演变和丰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历史、文化和音乐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主题,以期对西方歌剧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一、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和发展1. 奠基:意大利歌剧的诞生17世纪初,意大利的新威尼斯剧院为歌剧提供了舞台,莫札特的《多妮朵利嘉儿》等作品拉开了歌剧创作的序幕。
意大利歌剧以激情、表演和旋律为特点,为后世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发展: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里戈莱托》等作品在此时期涌现,对歌剧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期的歌剧注重音乐和舞台效果的结合,呈现出极致的艺术表现力。
二、18世纪:法国和德国歌剧的崛起1. 法国歌剧的独特魅力18世纪,法国歌剧开始崭露头角,以其优雅的舞台设计和丰富的剧情著称。
作曲家朗基耶等人的作品,使法国歌剧逐渐成为欧洲歌剧界的一颗耀眼明珠。
2. 德国歌剧的探索与创新与法国歌剧相比,德国歌剧在18世纪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索与创新。
莫扎特和韦伯等作曲家的作品,为德国歌剧注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音乐性,将歌剧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繁荣1. 情感表达的浪漫主义歌剧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戏剧性,作曲家梅耶贝尔等人的作品,将歌剧的音乐和剧情进一步结合,呈现出更为细腻和深刻的艺术表现。
2. 意大利歌剧的复兴:威尔第和普契尼在19世纪,意大利歌剧经历了一次复兴,威尔第的《茶花女》和普契尼的《图兰朵》等作品,使意大利歌剧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戏剧性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四、20世纪:现代主义的歌剧创作1. 探索新领域: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兴起。
其作品的题材更加多元化,音乐风格更加大胆前卫,对传统歌剧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诠释。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目录绪论........................................................................................................................... (1)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 (2)(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2)(二)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 (2)1. 蒙特威尔第与威尼斯乐派 (2)2. 卡瓦利和切斯蒂 (3)二、意大利歌剧的成熟 (3)(一)斯卡拉蒂与拿波里乐派 (3)(二)喜歌剧的诞生 (3)三、意大利歌剧走下坡路以及20世纪人们重新对他感兴趣 (4)(一)阉人歌手的兴起与意大利歌剧的衰落 (4)(二)意大利歌剧的复兴 (5)1. 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复兴的启航 (5)2. 威尔第与意大利歌剧革新 (5)3. 普契尼与真实主义歌剧 (6)结论........................................................................................................................... (7)参考文献........................................................................................................................... ......... . (7).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摘要: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过程中人文思想发展的结果。
1597年,里努契尼和佩利合作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随后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将歌剧艺术带给了欧洲,经斯卡拉蒂的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走向成熟;18世纪末期,因守旧和“形式至上”等原因,意大利歌剧开始衰落,但经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以及普契尼为代表的剧作家们的努力创作和革新,意大利歌剧在20世纪重新走向辉煌。
西方歌剧发展史研究

西方歌剧发展史研究西方歌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历程也别具一格。
从意大利的歌剧时期开始,到现代音乐剧的兴起,西方歌剧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方歌剧发展史,并对其重要阶段进行分析。
1. 意大利歌剧时期歌剧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在16世纪,科米迪亚德拉特雷剧院开始表演一些有音乐伴奏的小型剧目,随后,这些小剧目逐渐演变成了较为完整的歌剧作品。
意大利歌剧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蒙特威尔第,他的作品包括《茶花女》、《修道院与女妖》等经典之作,这些歌剧作品的主题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和意大利文学。
2. 德国歌剧时期18世纪,歌剧艺术开始向德国传播。
德国作曲家格卢克和莫扎特开创了德国歌剧时期,他们的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在表现人物内心的描写上更具深度。
此外,德国歌剧中的可塑性更强,更具有现代性。
3. 法国歌剧时期19世纪中叶,法国歌剧时期开始兴盛。
这一时期的歌剧作品在音乐上更为浪漫主义,旋律优美,情感热烈。
同时,法国歌剧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巴黎歌剧院成为了法国歌剧的代表性舞台,瓦格纳的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在这里首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4. 现代音乐剧时期20世纪,随着音乐和爵士乐的发展,音乐剧开始进化成为新的艺术形式。
现代音乐剧包括了音乐、歌曲、舞蹈和剧本,它创新性地将同一场景中的对话和歌曲进行混合,通过舞台表演和视觉效果,将观众引入心灵世界。
5. 当今西方歌剧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歌剧的演变仍在不断进行。
当今西方歌剧注重艺术表达的多元化,有的作品注重新颖的舞台效果,有的作品强调情感和人性的表现。
例如,《寻梦环游记》是一部现在备受瞩目的现代音乐剧,它通过中国古代神话,表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性问题。
总之,西方歌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从意大利的歌剧时期开始,到现代音乐剧的兴起,不断探索艺术创新。
当今西方歌剧及其代表作品的呈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欣赏艺术、探究文化的机会。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
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
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
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
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的表现方式。
唐尼采蒂和贝里尼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唐尼采蒂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贝里尼《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
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威尔第的出现真正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有了起色,并将它发展到极致。
威尔第一生共创作26部歌剧,较著名的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卡洛斯》《奥赛罗》。
威尔第创造出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歌剧,他使意大利歌剧传统在欧洲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
到19世纪晚期,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是马斯卡尼创作的《乡村骑士》,这部歌剧开真实主义歌剧的先河,并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丑角》是列昂卡瓦洛的杰作。
普契尼创作了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经典作品,如《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等。
普契尼歌剧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只重人声不重器乐的状况,他在继承威尔第等大师传统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浅析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歌剧 发展 ,歌剧 的创作 和演 唱 出现 了极 其繁荣 的局 面 。这 时期 的歌 剧也体 现 出了极高 的人文 内涵 和精神 追求 。
一
罗 西尼 乔 阿 基 ・ 罗 西尼 他 就是 这 个过渡 时 期 的主 要代 表作 曲家 。《 意大 利少 女在阿 尔及尔 》到 《 塞维利 亚 的理发师 》两 部喜歌 剧都体 现 了作 曲家 天生 的喜 剧效 果 。其 中 《 塞 维利 亚 的理 发师 》
浅析 1 9世纪意大利 歌剧 的发展
张慧莹 聊 城 大 学 音 乐 学院
摘 要 :意大利古 典声 乐 曲在 音乐艺术 领域 中具有举 足轻 重的地位 ,它无与伦 比的 艺术魅 力感染着 一代又 一代声 乐 演唱者 和欣 赏者。所 以 ,对 它的研 究探讨 不是 以上千 字小文所 能够讲 清的 ,人们只 有在演 唱和欣 赏的 实践 中才 有可 能对 其理解 得更深入 、更客观 。 关键词 :意大利 ;歌 剧 ;发展
三 、普 契 尼 在2 O 世 纪 的 意大 利作 曲家 中,最 卓越 的 作 曲家 要算 是贾 科莫 ・ 普契 尼 ,普 契尼 的真 实主 义首 先表 现在他 对歌 剧题 材的选 择上 。从平 常 的、毫无 虚饰 的生活 中 ,他 能找 到深 深 打动 人 心 的戏 剧素 材 ,如他 的 三大 名歌 剧 :《 艺术 家生 涯》 、《 托斯 卡》 、《 蝴蝶 夫人 》 。他 以流 畅生动 的旋律 、 巧妙 的和 声和 丰富 的配器 ,塑造 了一 系列动 人的形 象 。普
意大利 是歌剧 的故 乡,它 的歌剧 发展 史可 以称为 意大 旋律、和声及管弦乐的表达服从于戏剧的构思。他的创作 利的音乐史,在欧洲的音乐史中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1 9 超 过 了 自己所处 的时代 ,对后 来 的歌剧发展 产 生 了深远 的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2019年文档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一、意大利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首先,从政治经济上来看,自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意大利地区一直是欧洲各国中音乐发展突出的地区,同时也是整个欧洲最具音乐影响力的地区。
彼时,意大利半岛并未形成独立国家,其分裂为分别由西班牙和奥地利统治的地区,以及部分独立的城邦。
虽然此时意大利政治上显得较为软弱,但是相比于欧洲大陆上其他主要的国家,如刚经历过三十年宗教战争的英、法、西、德等国家,意大利有较为安定与舒适的政治背景。
同时,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海上贸易较为繁荣的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利于文化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政治平稳的地区,歌剧艺术的兴起有了充足的政治经济条件。
其次,从文化上来看,在经历过文化复兴洗礼之后,意大利逐渐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
艺术与文化的接受不仅仅是贵族的专利,而是形成了一种全民对艺术与文化的接受与追求的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极大地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及艺术家与极富创造精神的探险家等,正因此,意大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明。
如新大陆的发现,日心说的提出等等。
此时的意大利是一个文化艺术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喜爱音乐的普通群众,为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此时,普通大众十分重视音乐生活,音乐家们因此也经常进行音乐表演,共同探讨交流音乐感想,组织建立小型音乐团体。
后来大名鼎鼎的乐社“卡默拉卡”就是产生于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之下。
最后,从音乐审美上来看,注重旋律一直以来是意大利音乐的一大特色。
从中世纪开始,意大利的音乐就极其注重旋律的优美这一特点,当时出现的格雷高利圣咏,它的旋律就极具特色,尤其是花唱式格雷高利圣咏是其最具艺术性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文艺复兴时期,主旋律在高声部的牧歌的出现突出体现了注重旋律的优美这一特点。
牧歌一般优美婉转,气息宽广,具有极强的抒情性。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作为一种融合了音乐、舞台表演和剧情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歌剧发展的简要历程: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最早的歌剧被认为是在意大利的弗洛伦萨诞生的。
这一时期的歌剧以其对话、独白和合唱的混合形式为特征。
巴洛克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歌剧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起来,成为贵族与上流社会的盛大娱乐活动。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以其华丽的音乐、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为歌剧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个性化的音乐风格。
同时,歌剧的剧情也更加着重于人性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作品充满了激情、英雄主义和戏剧性,例如威尔第和普契尼等作曲家的作品广受欢迎。
现代歌剧(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歌剧的创作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主题,同时舞台表演和技术的发展也为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歌剧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从意大利的小型表演到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其影响力和魅力仍然持续至今。
希望这份简要的历史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歌剧的发展轨迹。
如果你对这方面还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继续探讨。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1)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 (2)(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2)(二)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 (2)1. 蒙特威尔第与威尼斯乐派 (2)2. 卡瓦利和切斯蒂 (3)二、意大利歌剧的成熟 (3)(一)斯卡拉蒂与拿波里乐派 (3)(二)喜歌剧的诞生 (3)三、意大利歌剧走下坡路以及20世纪人们重新对他感兴趣 (4)(一)阉人歌手的兴起与意大利歌剧的衰落 (4)(二)意大利歌剧的复兴 (5)1. 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复兴的启航 (5)2. 威尔第与意大利歌剧革新 (5)3. 普契尼与真实主义歌剧 (6)结论 (7)参考文献 (7)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摘要: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过程中人文思想发展的结果。
1597年,里努契尼和佩利合作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随后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将歌剧艺术带给了欧洲,经斯卡拉蒂的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走向成熟;18世纪末期,因守旧和“形式至上”等原因,意大利歌剧开始衰落,但经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以及普契尼为代表的剧作家们的努力创作和革新,意大利歌剧在20世纪重新走向辉煌。
本文考察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兴衰以及对文艺发展的做出的贡献,试图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歌剧、欣赏歌剧。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发展Abstract: Opera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art form contained poetry, music and dance, which is born in Italy in the 16th century, and th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thought during renaissance. In 1597, Rinuccini and Pelly created “Daphne”—the first opera in the world, and then Venetian School, represented by Monteverdi, took opera to Europe. After Scarlatti’s development, Italian opera drove to maturity; In the end of 18th century, due to the reason of conservatism, formalism and so on, Italian opera sank into a decline. But for the efforts of new dramatist, represented by Rossini, Verdi and Puccini, Italian opera go back to glor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evolu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talian opera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ried to help audiences understanding and enjoying opera.Keywords: Italian; opera; development绪论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 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和戏剧特点的艺术形式。
对歌剧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带音乐的戏剧”。
在乐队伴奏、场景、和服装共同构成的舞台效果中,通过演唱表现情节,传达感情。
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1]。
歌剧的诞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产物。
为了真实地表达人的感情,人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富戏剧力量的形式,于是在总结了艺术实践的各方面的经验,在新的美学理论指导下创作出了音乐艺术的新体裁——歌剧。
歌剧虽然于16-17世纪之交才诞生,但其的源头可以追溯蒙昧时期的西欧宗教剧,在政治经历了神权到人权的演变,与其息息相关的音乐文化经历着从膜拜神明到歌颂人性过程。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歌剧发源于古代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剧中人物对白逐渐改变为演唱,文学比重减少,音乐比重增加,于是,戏剧就变成了歌剧。
正式的歌剧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
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使意大利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庶的地区,文艺复兴在这里兴起与传播。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启发和鼓励下,早期的艺术家们想通过古希腊那样的综合艺术形式,达到真实地、戏剧性地表达人的情感的目的,而不是使音乐成为宗教的附庸。
到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赞助人巴尔第和柯尔西的“卡梅拉塔”会社组织中聚集这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力图恢复古希腊的戏剧。
他们认为复调音乐容易把声乐中的歌词搅得混淆不清,深信古希腊的单音音乐比复调音乐更具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
他们一边讨论,一边写诗,一边作曲,完了之后还自己化妆演出。
1597年,佩里根据诗人里努契尼的剧本,写出第一步歌剧《达芙妮》。
1600年俩个人再次合作,完成《优丽狄茜》,并于当年的于10月16日上演,成为第一部留传下来的歌剧。
尽管佛罗伦萨的音乐家们创作的这些初期歌剧还很不成熟,但是他们为这种重要的音乐戏剧体裁开拓了道路,这两部歌剧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的时代的开始[2,3]。
(二)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1. 蒙特威尔第与威尼斯乐派早期意大利歌剧最有成就的作曲家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是威尼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被称作是从文艺复兴晚期通往巴洛克时代的一座重要桥梁。
1590年至1612年,蒙特威尔第分别创作了两部歌剧《奥菲欧》与《阿丽安娜》,堪称早期歌剧的典范之作。
尤其是于1607年完成的《奥菲欧》是一部真正的音乐戏剧,使欧洲歌剧音乐形式初具轮廓。
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不再像佛罗伦萨时期的歌剧那样注重田园式抒情,而将如何发挥故事中的戏剧力量作为创作的核心,他用音乐渲染了气氛和人物的情感,独唱富于技巧性,重唱写作带有牧歌遗风。
同时它对剧中每个角色都以恰当的音乐表现其性格,重视人的情感和心理体验的真实表现,强调音乐要拨动人的心弦,其人文主义倾向很明显[4]。
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上,不仅在很多方面有创新之处,而且在其影响下,上至王宫主教,下至市民商贾,都热衷于歌剧的写作、演唱和观赏,威尼斯乐派迅速发展成为影响意大利歌剧发展的重要乐派。
尤其是在当时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在欧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成为当时欧洲歌剧乐坛的一面旗帜,甚至影响了一百年后莫扎特时期的歌剧创作。
2. 卡瓦利和切斯蒂继蒙特威尔第之后,活跃于歌剧创作舞台有他的学生卡瓦利和切斯蒂,他们的歌剧仍然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在继承蒙特维尔蒂创作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咏叹调的段落,旋律更加抒情性,更着意追求抒情性和装饰性。
他们试图恢复和发展意大利原有的纯音乐因素,讲究旋律的优美流畅,对作品精雕细刻,主要作品有《奥龙太阿》,《金苹果》等。
二、意大利歌剧的成熟(一)斯卡拉蒂与拿波里乐派18世纪初,欧洲的音乐迎来了其最为繁荣的历史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中心从威尼斯转到拿波里,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也让位于以阿历桑德罗·斯卡拉蒂为代表的拿波里乐派。
斯卡拉蒂是这一时期意大利最为令人瞩目歌剧作曲家,一生写过25部歌剧及500部清唱剧。
由于他创作的歌剧数量之多,并引导了拿波里歌剧的发展,使歌剧的写法定型化,故享有“歌剧之父”的美称。
斯卡拉蒂的歌剧一般多以生活风俗喜剧、历史传奇为代表,他确立了丰富旋律的咏叹调在各歌剧中的中心地位;斯卡拉蒂在卡瓦利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给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
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
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
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
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5]。
总之,在1600年以后诞生的意大利歌剧经过蒙特威尔第、卡瓦里、切斯蒂等人的努力,在斯卡拉蒂的作品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喜歌剧的诞生在18世纪的欧洲,经济上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也发展壮大,在思想上启蒙学者对面向宫廷的传统正歌剧越来越明显呈现出的形式主义的尖锐批评。
鉴于这种社会背景下,取材于日常生活,形式活泼,富于民族和地方色彩的这种新型歌剧在各个歌剧院的相继建立并上演,并受到观众的喜爱和重视,逐渐形成一种独立发展的音乐戏剧体裁——喜歌剧。
喜歌剧内容与正歌剧等形式不同,不再是神话或者历史英雄事迹,反而着重表现日常生活场景或者普通人的小事,以表现中、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为主,剧情常在街道、花园或市场上展开。
剧情相对短小。
往往运用团圆或胜利的结尾。
采用轻松幽默的主题内容,剧情大众化。
这也体现了喜歌剧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宫廷贵族的大歌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歌剧体裁,某种意义上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反叛。
喜歌剧这一新的歌剧形式为歌剧体裁增添了新的元素,使艺术进一步丰富且多元化发展。
它的集中体现出18世纪音乐通俗化、世俗化的趋势,意味着对传统审美意识的挑战,是浪漫主义时期突出地位的音乐民族主义运动的早期主要渠道。
进一步呼应启蒙运动所提倡的“回归自然”。
它鲜明地体现了当时所产生发展的启蒙主义的思想。
作为一种轻松谐谑的新艺术,它不仅活跃了当时的音乐气氛,也预示了百年后欧洲各国音乐所强调的民族性内涵与大众精神。
三、意大利歌剧走下坡路以及20世纪人们重新对他感兴趣(一)阉人歌手的兴起与意大利歌剧的衰落18世纪是作为音乐中心的意大利最后的辉煌。
慧极必伤,盛极必衰,这条规则适用于任何领域。
17至18世纪初在以A·斯卡拉蒂这位多产的作曲家为主的努力下歌剧不断定型化、程式化。
他们采用ABA的曲式结构,强调咏叹调的作用,在A段的反复部分可由演唱者即兴增添炫耀声乐技巧的插段,加以华彩性的表现。
正歌剧的全部演出主要靠演员的独唱技巧、华丽的舞台装饰来娱乐观众耳目,这对演员的歌唱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时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就凭借自身独特的生理条件、天籁般的声音和高超的声乐技巧,一跃占据了整个歌剧舞台,包揽了剧中的男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