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及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

【临床症状】

(1)发热: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平均为2-3周。本文来自平凉热线

(2)多汗:多汗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平凉热线

(3)乏力:大多数布病患者均有乏力症状,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

(4)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急性期疼痛多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慢性期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也以大关节为多见,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

(5)头痛:为急性期的常见症状之一,个别头痛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临床体征】

(1)淋巴结肿大:由于局限性或多发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多发生肿大。

(2)肝、脾肿大:由于肝脏损坏,患者可出现黄疸。经过治疗肿大的肝、脾常恢复正常,这可作为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慢性布病患者的肝、脾肿大,往住较难恢复。

【临床分期】

(1)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发热和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期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2)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3)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平凉热线

(4)残余期: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定或功能障碍,往往因气候变化、劳

累过度而加重者。

【护理问题】

①神经痛与神经干涸神经根的损伤有关,出现腰痛、臀部疼痛、腿痛等。

②尿黄、巩膜黄染、肝区不适、食欲减退与急性期病人个别因肝脏损害较重有关

③睾丸疼痛及小腹痛与男性患者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有关。

④咳嗽与部分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有关。

【护理措施】

①休息。急性期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除上厕所外,一般不宜下床活动;间歇期可在室内活动,也不宜过多。

②饮食。应增加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

③出汗要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一次。

④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也可用退热剂;中毒症状重、睾丸肿痛者可用皮质激素;关节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湿敷;头痛失眠者用阿斯匹林、苯巴比妥等。

⑤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树立信心。

【健康教育】

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②做好个人防护。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在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所有奶类及其制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在工作时要按规定着装,戴好口罩,严禁赤手作业,防止经皮肤和粘膜、呼吸道感染。

③进行免疫接种。对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杆菌疫苗接种。该菌苗不能年年复种。

④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免疫力度。发现病畜要及时彻底淘汰,对健康的幼畜要接种疫苗。

⑤出现布病患者应按传染病管理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间及程序进行报告,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对周围人群进行布病检疫,发现可疑者应及时处理;对查出的可疑畜及乳肉制品等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 Bu lu shijunbing Huoyimiao(S2 Zhu) Brucellosis Vaccine,Live(Strain S2) 本品系用猪种布鲁氏菌S2株(CVCC 70502)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用于预防羊、猪和牛布鲁氏菌病。 【性状】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纯粹检验】按附录3306纯粹检验法进行检验,应纯粹。 【变异检验】将疫苗适当稀释后接种胰蛋白?琼脂平板,置37℃培养至少72小时,用布鲁氏菌菌落结晶紫染色法(附录3301)检查,粗糙型菌落应不超过5.0%。 【活菌计数】按瓶签注明头份,将疫苗用蛋白胨水稀释,接种胰蛋白?琼脂平板进行活菌计数(附录3405),每头份含活菌数应不少于1.0×1010 CFU。 【安全检验】将疫苗稀释成每1.0 ml含0.1头份,皮下注射体重18~20 g小鼠5只,各0.25 ml,观察6日,应全部健活。 【剩余水分测定】按附录3204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真空度测定】按附录3103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羊、猪和牛布鲁氏菌病。免疫期:羊为36个月,牛为24个月,猪为12个月。 【用法与用量】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接种。 口服羊,每只1头份;牛,每头5头份;猪,每头2头份,间隔1个月,再口服1次。怀孕母畜口服后不受影响。畜群每年口服接种1次,长期使用,不会导致血清学的持续阳性反应。 皮下或肌肉注射山羊,每只0.25头份;绵羊,每只0.5头份;猪,接种2次,每次每头2头份,间隔1个月。 【注意事项】(1)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畜、牛和小尾寒羊。 (2)疫苗开启后,限当日用完。 (3)拌水饮服或灌服时,应注意用凉水。若拌入饲料中,应避免使用含有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动物在接种前、后3日,应停止使用含有抗生素添加剂饲料和发酵饲料。 (4)采用注射途径接种时,应作局部消毒处理。 (5)本品对人有一定的致病力,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6)用过的疫苗瓶、器具和未用完的疫苗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用过的木槽可以用日光消毒。 【规格】(1)10头份/瓶(2)20头份/瓶(3)40头份/瓶(4)80头份/瓶(5)160头份/瓶(6)240头份/瓶(7)320头份/瓶(8)480头份/瓶(9)640头份/瓶【贮藏与有效期】2~8℃冷藏或–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布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2017年×××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为贯彻落实县疾控中心《关于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的通知》精神,全面做好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和养殖户对“布病”的防控能力,确保人畜安全。我院积极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等,×××乡卫生院在2017年×月×日开展此次关于布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此次讲座做了了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首先安排符合我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讲座内容,如根据我们乡实际情况,具体安排这次健康讲座活动。卫生院健康教育活动小组积极参与,有的打印宣传材料、制作张贴宣传海报。大家以高涨热情为活动做准备,为前来听讲的村民热忱的服务,并发放宣传手册。整个活动准备十分充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组长:×××(总体部署) 副组长:×××(具体安排) 组员:×××(组织会场、发放宣传单、)×××(精心授课)×××(影像拍照、监督签到)×××(临时指导、监督会场秩序) 一、讲座时间:2017年×月×日上午9:00:00-10:00 二、讲座地点:×××卫生院健教室 三、讲座内容:布病的防控知识 四、授课人:××× 五、参加人员:×××村民 六、讲座会序

1、参加人员签到 2、讲解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 3、讲解讲座内容 ××××卫生 二零一七年×月×日

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的通知 通知: 生命无价,健康第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观念和防病意识,提高村民自我保健意识,倡导科学合理的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我院为了让我乡村民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丰富他们的身体保健知识将举办一场“《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蔫吧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本次讲座内容有布病的防控工作,普及布病预防知识等。具体安排如下: 一、讲座时间:2017年×月×日上午9:00:00-10:00 二、讲座方式:采取集中方式进行 三、讲座对象:全体村民 四、讲座内容:布病的防控知识 五、讲座地点:×××卫生院健教室 六、授课人:××× 七、讲座期间注意事项 1、讲座参加人员签到 2、讲解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 3、讲解讲座内容 4、参加人员在听课期间手机调入震动状态,严禁吸烟 ×××卫生院 二零一七年六月九日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在一般情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他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播途径 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 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五、布病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㈠潜伏期:在一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一年之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㈡发病及前驱期症状: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病发病较为急骤。在发病缓慢者中,有些布病患者可以看到所谓的前驱期症状。一般诉说全身不适,乏力感,有时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痛、多汗。与一般感冒有类似。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痛,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体征可以发现患者有微热,傍晚为重;淋巴结轻度肿大。偶见肝脾和扁桃体肿大。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甚大,短者几天长者数周。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或者易被忽略,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期症状。 ㈢主要症状和体征: 1、主要症状 ⑴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观察体温傍晚升高。根据我国布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驰张热型。而稽留热罕见。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发热曾被认为是典型的热型,因此,曾把布氏菌病称为“波状热”。热波的数量、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差异很大。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短者3~5天,长者数周。波状发热多见于羊种布氏菌感染。近年来,波状热型已属少见。 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仍然是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在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

布鲁氏杆菌病防控知识知识

布鲁氏杆菌的防控知识 一、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及患布病的啮齿类动物,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二、传播途径 1、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传染:未采取防护措施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娩出物等。如羊羔接产人员,饲养、放牧及贩运牲畜人员、兽医、皮毛加工、挤奶、屠宰及从事布病工作的医生、检验人员等。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体内,比如生拌或未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经呼吸道传播:人吸入了被布鲁氏杆菌污染的飞沫、尘埃,比如皮毛加工、打扫畜圈卫生等。 三、临床表现 1、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 2、出汗:在晚上较多,出现盗汗,汗比较粘稠。 3、关节肌肉痛:主要是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也只有

大关节。 4、其他症状及体征有乏力、皮疹、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四、得了布病怎么办? 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所以,为防止布病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影响身体健康,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抗菌为主,联合、规范、全程用药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五、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勤洗手,不吃生拌或未煮熟的牛、羊肉,吃涮火锅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爆炒牛羊肉时,也要炒熟才能吃。 2、在畜牧的接产、饲养、剪毛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3、定期对屠宰及圈养场所用漂白粉或石灰乳消毒。宰杀处理后的污水、污染物集中处理达到无害化排放,同时皮毛消毒、奶制品消毒及流产物消毒处理等。 4、检疫淘汰病畜、隔离病畜、培养健康畜以及进行畜群免疫接种。 5、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多汗、关节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世界上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近几年有急骤回升的势头。笔者叙述布病现阶段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展,以期对防控有所帮助。 关键词:布病;诊断;防控 布鲁氏菌病(Bucellosis)由布鲁氏菌(Bucella,俗称布氏菌)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羊、牛、猪多发,其他动物也有感染,患羊对人威胁最大。据中国CDC报告,2005-2008年全国布病新发病人分别为18416、19013、21901、30002例,人布病感染严重,形势严峻[1]。国际上将该病列为B 类生物恐怖战剂和农业生物恐怖战剂。中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布病主要在畜间传播,也可以传染人。 1.病原学 1.1布鲁氏菌的发现史 1860年,英国医生马斯登(Marston)首次提出“热病”的报告,起名为“地中海热”。1887年Bruce又在马耳他岛的病人脾脏分离出此菌,证明患本病的小羊是本菌宿主,主要传染绵羊,山羊;人称马尔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我国称羊种布鲁氏菌。此后不久,1897年Bang分离出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主要传染牛。1914年Jraum分离到猪种布鲁氏菌(B.suis),主要传染猪。1953年Buddle分离出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1956年Stoenner分离出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1966年Carmichael发现犬种布鲁氏菌(B.canis)。1994年Foster发现不同于上述6个种的布鲁氏菌称为海洋哺乳动物种布氏菌(B.maris)。最近又鉴定到3个新种型,田鼠型(B.microti),鳍型(B.pinnipediae),鲸型(B.ceti) [3]。2008年和2009年先后又报道了一类新的布氏菌种B.inopinata sp.nov.这个种目前发现两株感染人(典型菌株BO1和不典型株Brucella-like strain BO2)[4-5],但关于这个种地位还未得到布氏菌分类小组委员会的承认。 1.2布氏菌的特征 根据《伯吉氏系统细菌手册》,布氏菌属于古生菌域,变形杆菌门,根瘤菌目,布氏菌科,布氏菌属。布氏菌属于兼性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不运动,但是除了趋化系统外他们却带有所有的与鞭毛合成相关的基因[6]。大小在0.3~1.5微米,宽0.5~0.7微米。本菌姬姆萨染色呈紫色。2.布病新流行趋势 布病分布广泛,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布病疫情。我国畜间布病地区分布明显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即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阳性率高,华东、中原地区阳性率次之,南方省份阳性率较低。据任洪林等统计,中国在1952-1981年,动物布病阳性率检出率高达41.27%;1982-1990年检出率为0.55%;1991-1998年检出率为0.06%~0.9%;2001-2004年,每年有24-28个省份报告检出阳性牲畜,平均血检阳性率为0.4%[7]。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报告畜间布病疫点1178个,报告发病7123头[8]。羊和奶牛为主要传染源。由于牛羊饲养量增加,导致发病风险加大。犬数量激增,而且布病疫苗免疫率低(农村犬尤为突出),成为导致传播的危险因素。 2006年全国人间布病报告19013例,远远超过历史(1963年的最多发病数12097例),截至2007年9月低全国报告18116例,较2006年同期上升了2.68%[7]。据中国疾控中心疾控应急办统计,全国人间布病2008-2009年报告发病数、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部分地区呈现流行之

布鲁氏菌病宣传资料

布鲁氏菌病宣传资料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传染源是什么?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是由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传染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传染。 2、人们是怎么被传染的? 1)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直接接触病畜或其他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 2)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3)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3、那些人容易患布病? 人类对布病普遍易感。但畜牧业、屠宰业、养殖业、皮毛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群,是布病的高危人群。 4、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现? 布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人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周身不适、易疲劳、盗汗、倦怠、体力下降,可伴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民间亦称布病为“懒汉病”。 5、布病能否彻底治愈? 发现可疑症状后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急性发病期(一般为患病3个月以内),只要经过系统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若不按疗程规范治疗,容易转成慢性,治愈难度加大。 6、个人如何预防布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不买病死和腐败的畜禽肉,不喝未经消毒的生奶,切忌食生拌肉或未熟透的肉,少去或不去街头小摊点吃烧烤,接触牛、羊后要洗手,不要在牛、羊圈舍内吃食物。 2)搞好环境卫生,牲畜栖息地或圈舍,生活环境定期严格消毒处理。 3)从事牛羊接生、屠宰、清理圈舍和加工皮毛等工作时,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

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自1887年(Bruce)首次从因布病死亡士兵脾中分到布氏菌迄今已百余年。据80年代末的报告,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於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这个状况明显好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 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关于防治布病的宣传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感染布病是来自于染疫的家畜,尤其是羊、牛、猪等。主要传播因子是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2)布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自愈和治愈的,增强信心。(3)宣传 对象主要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4)宣传教育应与畜牧业发展及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2.免疫接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主张给人预防接种,我国是其中之一。人用菌苗系104M(B.abortus)冻干弱毒活菌苗,以皮上划痕进行接种,剂量为40~50亿

布鲁氏菌病治疗指南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 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

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二)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

布鲁氏菌病健康宣传

布鲁氏菌病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答: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乙类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该病也叫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 2、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染源: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次之。传播途径:(一)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在接触病畜、污染物等过程容易经皮肤黏膜感染。(二)经消化道感染。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未熟的肉、生奶及奶制品等。(三)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3、布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动物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是流产、不孕、睾丸肿大等。人感染后表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低热)、多汗、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失眠、头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4、哪些人容易患布病,人与人之间能传染吗? 人类对布病普遍易感,养殖、屠宰、皮毛加工、兽医等与动物直接接触的人群是布病的高危人群。布病一般通过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的传染罕见。 5、布病的病程和愈后如何? 动物感染后,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人感染后病程长短不一,一般病程3-12个月者居多。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愈后良好。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形成隐性病灶,反复发作,持续数十年,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降低劳动能力。布病患者可重复感染。 6、怎样预防布病? (一)杜绝传染源的输入。购买有畜牧兽医部门检疫合格证的动物进行养殖。(二)加强管理,健康养殖。定期对圈舍消毒,动物饲养过程中饲喂健康的饲料和饮水。(三)加强检疫检测。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开展的布病检测工作,发现阳性动物按现行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四)健康饮食。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五)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加强个人防护。

布鲁氏菌病

正文: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胞内寄生菌,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急性和慢急性感染,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表现为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症状。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之一。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特别是从事密切接触布鲁氏菌的相关职业,如兽医、畜牧、屠宰、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及从事布鲁氏菌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动物科研人员等是感染该病的高危人群。 布鲁氏菌分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和绵羊附睾型,前4种可引起人类疾病。 去年冬天的一天,贵州遵义农户陈桂芳(化名)家的一只母羊快要临盆了,陈桂芳和丈夫连忙给母羊接生,一切都像以前给其他母羊接生一样,没有什么异常。今年6月,陈桂芳突然感到身体很不舒服,不仅腰疼,还发起了高烧。她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后没诊断出是什么病。前段时间,她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她的丈夫也患上了此病,目前两人正在省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介绍说,陈桂芳夫妇应该是在给母羊接生时感染了布鲁氏菌。 手上有伤口 染上布鲁氏菌 昨日上午,记者在省医院感染科的病房里见到了陈桂芳。“我家里养了50多只羊。”陈桂芳告诉记者,“今年6月,我突然感到很不舒服,腰很痛,还发烧、出汗。”随后,她去了当地县医院检查,县医院针对她的腰疼进行了针灸和拔火罐治疗。陈桂芳的病情没得到好转,她的丈夫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参考答案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 一、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1、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不包括() C、隔离 2、不同疫区具有不同的流行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牛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牛,牛种菌毒力较弱,但有较强侵袭力,易造成牛发生布病暴发流行,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发病率低,散在发病,症状不典型,病程短 3、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具有() A、空间分布 4、下列关于布鲁氏菌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布病是甲类传染病 5、我国人畜间布病疫情,在20世纪50-60年代较重,70年代下降,90年代初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但在()全国布病疫情又快速上升 D、90年代后期

二、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治 1、下列临床表现中属于布病的临床表现的是() A、布病急性期的患者,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2周 2、布病的主要体征的不包括() B、呼吸过缓 3、布病是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下列治疗方案中,选取不恰当的是() A、急性期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4、下列疗效中属于好转的是() D、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正常;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劳动能力基本恢复 5、关于布病的主要症状说法中错误的是() C、无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三、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 1、语言教育不包括() D、标语 2、下列选项中关于布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B、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3、布病急性期首选抗生素治疗,WHO推荐的是()并用多西环素 A、利福平 4、下列核心信息中只属于面向领导及关键人物的是() C、当前布病防控策略及措施 5、布病健康教育中存在诸多困难比如() E、以上都是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2.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2.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 皮肤过敏试验: 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 凡有新病人发生,或有疫畜检出的自然村(屯)或畜牧场(队)均视为布病疫区。 检疫: 用特异性的血清学,皮肤试验,分离细菌等方法对人畜布病的检查。 淘汰: 对查出的阳性畜进行屠宰处理。 3 布病诊断 布病是一种严重地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1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3.2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 4.0cm(上标始)2(上标终)以上)。 3.4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3.5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疑似病例:具备3.1、3.2和3.3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或3.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 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个月再检一次。凡检出的阳性家畜均应立即屠宰(或隔离饲养)。至少在一年内停止向外调运牛、羊、猪。畜产品均应在原地存放和消毒,暂不外运。 4.3 消毒:被病畜的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及尚未食用的奶制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4.4 免疫:经两次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区周围村受威害的畜群,应连续3年以畜用菌苗进行免疫,每年免疫覆盖率不应低于90%。 4.5 临床监测及治疗:对疫区内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人员进行血清学及皮肤过敏试验,查明人群感染情况,凡确诊的病人均应进行系统治疗。 4.6 宣传教育:对疫区的居民及职业人群进行布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4.7 疫区处理效果验证:在疫区处理后的第二年始,连续三年对疫区及疫区周围地区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按照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布病疫区控制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 附录A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技术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主要传染源来自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为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但经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飞沫、尘埃感染也时有发生,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布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同时也严重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布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31个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一、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羊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3,牛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7和9,猪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5及绵羊附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布鲁氏菌各1个生物型,共6个种19个生物型。此外,也有海洋种、田鼠种等新报道的种类。 二、临床表现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潜伏期长短与机体的免疫状态、侵入人体细菌的菌种不同、感染的菌量、毒力的大小及感染的途径等各种因素有关。如羊种布鲁氏菌毒力强,感染后临床症状较重,潜伏期短。牛种布鲁氏菌相对毒力较弱,潜

伏期较长,发病也较缓和。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剧烈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大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残疾,俗称“懒汉病”。临床分期包括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病程在3-6个月以内)和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 三、诊断原则 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某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布病的诊断,应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诊断》(WS269-2019)。 四、治疗原则 布病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具体参照原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https://www.360docs.net/doc/466121542.html,/gzdt/2012-10/23/content_2249087.htm (一)急性期患者治疗 1.急性期无合并症患者治疗 1.1.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 1.2二线药物 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1.3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2020年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试卷及答案

2020年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试卷及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题3分,计30分) 1、布鲁氏菌病是由()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一种()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 2、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指()。 3、目前布氏杆菌分为六个生物种:包括()、()、()、犬种、绵羊附睾种和沙林鼠种菌。这几种菌属致病力最强的是(),()次之,其它种属少见。 二、判断对错(每题3分,计30分) 1、布病急性期是指在发病3个月内的患者。() 2、疑似病人分离到布氏菌或有一项血清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3、羊奶或牛奶煮沸2分钟以上食用可有效预防布病。() 4、吃未熟透的牛羊肉串也能感染布病。() 5、布病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 6、牛羊猪三型布氏菌,以牛型对人的致病力最强。() 7、布氏杆菌不能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眼结膜进入机体。() 8、开展布病筛查,血清初筛实验多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9、区疾控中心负责确诊布病的流调。() 10、布病健康教育一类人群也叫布病高危人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计40分) 1、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2、布氏菌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一、填空:1布鲁氏菌属、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乙类 2患布病的家畜及野生动物 3牛种、羊种、猪种、羊种菌、牛种 二、判断对错(每题3分,计3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三、简答 1、(1)经皮肤粘膜感染(2)经消化道感染(3)经呼吸道感染 2、(1)发热(2)多汗(3)乏力(4)关节和肌肉疼痛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121542.html,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作者:王勤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8年第04期 摘要:对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为实验室检测不同动物群体选择相应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室;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4-0025-0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雌性动物流产、生育力下降,雄性动物睾丸炎,甚至不育,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1 病原学方法 从疑似感染布病的个体中提取血液或其他样本,对样本处理后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如有菌落生长则通过细菌染色、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别是否为布鲁氏菌,该方法准确性高,但危险性高、操作难度大、分离时间长,对试验环境要求严格,需在特定试验条件下进行。 2 PCR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通过 PCR、荧光定量PCR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技术对布病进行诊断。其中PCR技术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好、操作较简单等优点,可用于鉴别不同种属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 技术相较于传统 PCR 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高通量和方便快捷等优势,但由于其引物和探针设计较为困难,且限制较多,对专业技术有较高要求。LAMP可用于对奶、组织等样本的检测,具有操作方便、可视性强、特异性高和试验条件要求低等优点,其灵敏性可达10 pg/反应,且可以在普通水浴下完成反应,适于基层检测使用。但是LAMP存在多重扩增较为困难,样本污染等问题,且对引物设计要求很高限 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使用。 3 血清学检测方法 3.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BRPT是在平板上将30 μL抗原与30 μL血清样品混合,4 min内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来判定阴阳性,该法使用方便、结果判定简单、价格低廉,适用于各种家畜布病的田间筛选,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但是特异性较差,易出现假阳性。

布鲁氏杆菌病试题及答案

布鲁氏菌病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病列为()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均不是 2、对布病的种型说法正确的是()。 A、4个种16个生物型 B、5个种18个生物型 C、6个种19个生物型 D、7个种20个生物型 3、对于布鲁氏菌病的人群易感性说法正确的是( )。 A、老人和儿童易感染 B、男性易感染 C、身体衰弱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易感染 D、人群对布鲁氏菌病普遍易感 4、试管凝集实验对人的阳性判定标准是大于或等于 ( )。 A、1:50+ B、1:50++ C、1:100+ D、 1:100++ 5、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5% 6、关于布鲁氏菌感染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呼吸道吸入传播 B、可通过消化道食入传播 C、可以经过体表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D、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 7、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 A、试管凝集实验 B、虎红凝集实验 C、荧光定量 PCR 方法 D、分离培养布氏菌 8、关于布病的治疗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中药对慢性布病患者几乎没有作用 B、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C、合理选用药物即用药途径 D、采用综合疗法 9、下列关于对布鲁氏菌病临床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发热并伴有寒颤 B、血压高 C、关节、肌肉疼痛 D、乏力、多汗,多为疲劳不堪 10、发病达到(),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的者定为慢性布病患者。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11、自治区每年几月定为布病宣传月()。 A、9月 B、10月 C、11月 D、12月 12、到2015年重点人群和和医务人员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以旗县为单位达到()以上。 A、60%和70% B、70%和80% C、80%和90% D、85%和95%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布鲁氏菌按传统分类学共分为 6 个种。 ( ) 2、布鲁氏菌病在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传播。 ( ) 3、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对人侵袭力、致病力最强的是犬种菌。() 4、遇到急性传染病时,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直接镜检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和及时治疗,不必等待培养结果。() 5、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的人兽共患病。 ( ) 答案: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我国乙类传染病。布病主要侵害机体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家畜患病后可以发生胎膜发炎、不孕、不育、流产、睾丸炎、乳腺炎以及各种组织病变为特征;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波状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关节变形等,病程较长并易复发,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我省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河南省是我国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区之一,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共2144例,主要传染源是羊只。目前我省采取监测、检疫、免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河南省属于布病感染的一类地区,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和《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在布鲁氏菌病一类地区,除种畜和奶畜外,对牛羊实行全面免疫,做到应免尽免。《河南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也规定种畜禁止免疫,实施监测净化;奶畜原则上不免疫,实施检测和扑杀为主的措施;对其它牛羊采取以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策略。 由于布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研发具有良好安全性和保护性的疫苗已成为科学家的共识。由于布鲁氏

菌为胞内寄生菌,不会被吞噬细胞分泌的消化酶消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保护布鲁氏菌免受机体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和其他抗菌物质攻击,所以细胞免疫在清除体内布鲁氏菌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高、便于储存运输等优点,但是无法提供持久的保护力。目前国内针对牛羊免疫使用的活疫苗,主要有A19和S2。A19疫苗具有免疫力持久,免疫效果好,OIE认可的布病参考疫苗。我国实际使用的A19株疫苗应该是1956年前被国外广泛使用的S19株,该疫苗可以引起1%~2.5%的怀孕的母牛流产,而且能够通过接触疫苗传染人;尽管S19疫苗的毒力通过传代弱化,但其仍然有一定的毒力,因此S19疫苗不能在人身上使用,近年来也有不少疫苗生产或者疫苗接种过程中造成人员感染的报道。S2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和优越的安全性,S2比S19疫苗的毒力弱,它不仅能对猪、牛和羊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且口服免疫也不会引起怀孕母畜流产,但对人有一定的致病力,曾有甘肃省天祝县防疫员免疫接种后造成感染的报道。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不规范会造成免疫失败,甚至人员感染。布病免疫有效的疫苗为弱毒活疫苗,具有致病性,相关从业者具有很高感染风险。从业者接种布病疫苗时引起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报告时有发生。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一些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员及机构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缺乏和对规范防护的不重视,从而造成人员感染。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为保障布鲁氏菌病有效防控,从业者安全防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有必要制定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在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从业者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不强或缺乏有效的规范指导,疫苗免疫接种造成人员感染或不知如何开展免疫,造成疫苗免疫推进缓慢,不能有效防控

布鲁氏菌病培训考核试题(答案)

布鲁氏菌病培训考核试题 科(所)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6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病列为()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均不是 2、对布病的种型说法正确的是()。 A、4个种16个生物型 B、5个种18个生物型 C、6个种19个生物型 D、7个种20个生物型 3、对于布鲁氏菌病的人群易感性说法正确的是( )。 A、老人和儿童易感染 B、男性易感染 C、身体衰弱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易感染 D、人群对布鲁氏菌病普遍易感 4、试管凝集实验对人的阳性判定标准是大于或等于 ( )。 A、1:50+ B、1:50++ C、1:100+ D、 1:100++ 5、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5% 6、关于布鲁氏菌感染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呼吸道吸入传播 B、可通过消化道食入传播 C、可以经过体表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D、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布病 7、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 A、试管凝集实验 B、虎红凝集实验 C、荧光定量PCR 方法 D、分离培养布氏菌 8、关于布病的治疗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中药对慢性布病患者几乎没有作用 B、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C、合理选用药物即用药途径 D、采用综合疗法 9、下列关于对布鲁氏菌病临床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发热并伴有寒颤 B、血压高 C、关节、肌肉疼痛 D、乏力、多汗,多为疲劳不堪 10、发病达到(),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的者定为慢性布病患者。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布鲁氏菌按传统分类学共分为6 个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