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发酵

合集下载

厌氧发酵工艺流程

厌氧发酵工艺流程

厌氧发酵工艺流程厌氧发酵是一种无氧环境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厌氧发酵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1. 原料处理:首先,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如粉碎、细碎等,以便于微生物可以更好地附着和分解。

2. 缓冲调节:为了保持反应液的酸碱平衡,需要添加缓冲剂来调节pH值。

一般常用的缓冲剂包括纯碱或石灰。

3. 接种菌种:将适宜的厌氧菌株注入反应器中,以启动发酵反应。

厌氧菌株通常可以从厌氧环境中分离得到,也可以通过预培养方法培养得到。

4. 发酵反应:在厌氧条件下,由菌株催化下的发酵反应开始进行。

菌株通过代谢有机废弃物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5. 混合搅拌:为了保持反应液的均匀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混合搅拌。

搅拌的频率和强度应适当,以避免过度破坏菌体和降低反应效率。

6. 沼气收集:沼气通过收集系统收集并存储起来,用于能源利用或其他用途。

收集系统通常包括沼气罐、气体管道和沼气处理设备。

7. 沉淀物处理:发酵反应的副产物是沉淀物,主要是菌纤维和废弃物的残渣。

这些沉淀物需要经过处理,如沉淀、固液分离等,以便于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

8. 控制和监测: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和控制关键参数,如温度、pH、气体产量等,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产能。

9. 清洗和维护:定期清洗反应器和管道,以防止厌氧菌株的污染和堵塞。

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厌氧发酵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以回收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在工程实践中,还需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所需产物的要求,进行工艺流程的调整和优化。

厌氧发酵

厌氧发酵

二、 厌氧直接参与甲烷形成的 微生物统称为不产甲烷菌,包括的种类繁多, 有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三大群。其中细菌 的种类最多,作用也最大。
(b)产甲烷细菌
产甲烷菌在原核生物中由于它们能厌氧代谢 产生甲烷而成为一个独特类群,在70年代后 期被分类学家确认。
(b)类脂化合物的分解代谢
这类化合物的主要水解产物是脂肪酸和甘油。 然后,甘油转变为磷酸甘油脂,进而生成丙酮 酸。在沼气菌的作用下,丙酮酸被分解成乙酸, 然后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c)蛋白质类的分解代谢
主要是含氮的蛋白质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 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其中的一部分氨基酸继 续水解成硫醇、胺、苯酚、硫化氢和氮;一部 分分解成有机酸、醇等其它化合物,最后生成 甲烷和二氧化碳;还有一些氨基酸作为产沼细 菌的养分形成菌体。
特点
(1)处理能力大。
蚯蚓吞食能力惊人,其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脂肪 分解酶、纤维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类,可分解易腐 性有机物,将其转化为自身或其它生物易于利用的 营养物质,分解转化率约为每条每天0.5克。在适 宜环境和充足的食料的条件下,蚯蚓的生长繁殖速 度极快,每年约为50倍。据专家介绍,蚯蚓大量吞 食垃圾中的有机物,如饭菜、纸张等,一个3口之 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成年蚯蚓可将其全 部“消耗”。
厌氧发酵: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厌氧 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将固体废物中大部分可生 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能源产品——沼气 的过程。
堆肥原料都可以作沼气发酵原料,目前,厌氧发酵所 处理的有机固体废物主要为城市生活垃圾。
沼气的成分: 主要为CH4, 55~70%
CO2, 25~40% 此外还有总量小于5%的CO、O2、H2、H2S、 N2、NH3、碳氢化合物(CmHn)等。 通常,沼气中由于含有一点H2S气体,会有臭 鸡蛋的气味。

厌氧发酵实验

厌氧发酵实验

厌氧发酵实验厌氧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研究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过程的实验方法。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模拟厌氧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观察其产物生成和生物过程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厌氧发酵实验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1.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厌氧菌培养液;- 用于菌液接种的培养基;- 发酵产物分析所需的试剂和设备。

2. 实验设备:- 厌氧培养罐;- 恒温恒湿箱;- 离心机;- pH计;- 显微镜等。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洗所有使用的玻璃器皿和设备,使其干净无菌;-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培养液。

2. 厌氧培养罐的准备:-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罐中,密封好;-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对培养罐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确保培养罐内无菌。

3. 厌氧发酵实验的进行:- 取出灭菌的培养罐,用无菌培养针将厌氧菌接种到培养基中;- 将培养罐放入恒温恒湿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培养罐进行样品采集,进行产物分析。

4. 产物分析:- 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离心分离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 对分离得到的细胞和发酵产物进行相应的化学检测和分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三、注意事项1. 实验条件的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厌氧培养罐的密封性很重要,确保无氧条件的维持。

2. 操作安全:-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戴好实验手套和口罩,注意个人安全;- 对于产生的废液和废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3. 数据记录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各项数据和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厌氧发酵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该实验可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微生物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厌氧发酵实验可以在工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厌氧发酵技术分析

厌氧发酵技术分析

厌氧发酵技术分析厌氧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过程产生能量的方法。

与厌氧发酵相对应的是有氧发酵,有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发酵。

厌氧发酵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如生物能源生产、有机废物处理和生物制药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厌氧发酵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的发展。

厌氧发酵的原理是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中通过代谢有机物来产生能量。

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将利用有机物作为气体电子受体来进行代谢,产生乳酸、醋酸、酒精、氢气等不同的有机物。

然而,厌氧发酵与有氧发酵相比具有较低的能量产率和产物选择性,这是由于无氧条件下微生物能够利用的气体电子受体有限。

厌氧发酵技术在生物能源生产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利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

沼气是一种由厌氧发酵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它具有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特点。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有机垃圾可以同时实现有机物的处理和能源的回收。

另外,厌氧发酵技术在有机废物处理中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有机废物如食品废弃物、污水和农业废水等都可以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有用的产物。

通过调控微生物种群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有机物降解和有害物质去除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解决废物处理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潜力。

此外,厌氧发酵技术还在生物制药和化学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厌氧发酵产物的多样性,可以利用不同的微生物和底物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例如,乳酸、丙酮和乙酸等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可以生产这些有机化合物,从而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化工过程,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尽管厌氧发酵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厌氧发酵过程的操作条件相对复杂,需要对微生物种群和环境参数进行精确控制。

其次,无氧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较慢,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产物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此外,厌氧发酵技术在生物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也面临一些限制。

厌氧发酵过程三阶段理论

厌氧发酵过程三阶段理论

厌氧发酵过程三阶段理论厌氧发酵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在缺氧状态下将有机物转化为产气和发酵产物的过程。

整个发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长阶段、代谢阶段和平衡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理论。

在生长阶段,微生物的数量迅速增加,达到一定的阈值。

此时,微生物开始与其他微生物产生竞争,如气溶胶传播,用于抑制其他菌株的生长。

此外,微生物也会释放一些抑制物质,以保持自己的生长优势。

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通常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的丰富程度。

第二个阶段是代谢阶段。

在这一阶段,微生物代谢速率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在缺氧条件下,一些代谢产物对微生物产生了抑制作用,使其无法继续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是有毒物质,如氨、硫化物或酚类物质。

微生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对抗这些有害物质,并继续满足自身的生长需求。

代谢阶段还涉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来提高自身的代谢能力。

例如,甲烷菌可以与醋酸菌相互作用,前者将对环境有害的醋酸转化为甲烷气体,并从中获得能量。

这种共生关系对延长代谢阶段和提高发酵效率至关重要。

第三个阶段是平衡阶段。

在这一阶段,微生物数量相对稳定,代谢速率和产气量趋于平衡。

由于缺氧条件下没有新的氧气或有机物质输入,微生物开始消耗自身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来维持自身的代谢活动。

在这一阶段,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较低,但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厌氧发酵过程可以分为生长阶段、代谢阶段和平衡阶段。

在生长阶段,微生物数量迅速增加,利用有机物产生能量和产气。

在代谢阶段,微生物的数量趋于稳定,但代谢速率下降,并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

最后,在平衡阶段,微生物数量和代谢速率都趋于稳定,微生物消耗自身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来维持生态平衡。

这一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总结起来,理解厌氧发酵过程的三个阶段对于预测和控制发酵过程的效率至关重要。

厌氧发酵_精品文档

厌氧发酵_精品文档

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一种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生物发酵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和环境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能源生产以及生物燃料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厌氧发酵的原理、应用和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类型发酵的对比。

厌氧发酵是通过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进行代谢过程来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在这种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物质作为底物进行分解,生成气体(如甲烷、氢气等)和有机酸(如醋酸、丙酸等)。

同时,还会产生能量和热量,用于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厌氧发酵在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通常采用好氧处理技术,但这种方法存在能源消耗大、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相比之下,厌氧发酵可以在较低的能源投入下实现高效处理,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废水处理方法。

在厌氧发酵中,有机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生成甲烷气体,可以作为能源使用或进一步转化为电能。

此外,厌氧发酵还可以减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降低运行成本。

厌氧发酵在有机废弃物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有机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食品废弃物等,由于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成为厌氧发酵的理想底物。

通过厌氧发酵处理这些有机废弃物,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获得有机肥料和沼气等有价值的产物。

厌氧发酵还在能源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甲烷发酵,也被称为沼气发酵。

沼气是一种由厌氧发酵微生物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通过在封闭的发酵容器中收集和利用这种沼气,可以用作燃料,供应家庭热水、灶具燃料,甚至发电。

这种利用厌氧发酵产生能源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为能源供应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厌氧发酵的效率和产物种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温度、底物种类和浓度、pH值等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厌氧发酵的进行。

不同微生物对这些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处理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控。

此外,良好的反应搅拌、充足的反应时间以及适当的起始菌种添加也是保证厌氧发酵效果的关键。

厌氧发酵

厌氧发酵
蛋白质+nH2O→氨基酸+脂肪酸+NH3+CO2+H2S
C 3 H 5 ( RCOO ) 3 + 3H 2 O → C 3 H 5 (OH ) 3 + 3RCOOH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甘油) (双糖) (脂肪酸) (单糖) 2(C 6 H 10 O5 )n + nH 2 O → nC12 H 22 O11 → 2nC 6 H 12 O6
液化阶段(Liquefaction a. 液化阶段(Liquefaction stage)
• 在这一阶段中复杂的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 在这一阶段中复杂的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在水解细菌产生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进行体外 酶分解,使固体物质变成可溶于水的简单有机物。 酶分解,使固体物质变成可溶于水的简单有机物。 • 高分子有机物的水解速度很慢,主要受物料的性质、微生 高分子有机物的水解速度很慢,主要受物料的性质、 物的浓度、温度和pH等条件的制约。 pH等条件的制约 物的浓度、温度和pH等条件的制约。 • 主要有机物的水解反应: 主要有机物的水解反应:
6.2厌氧发酵 6.2厌氧发酵
• • • • 概述 厌氧发酵的原理 厌氧发酵的原理 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 发酵工艺
• 发酵装置 • 城市污水污泥与粪便的厌氧发酵处理
6.3.1 概述 • 定义 • 主要特点
(1)厌氧发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m) (1)厌氧发酵( fermentationm) 厌氧发酵
• 厌氧发酵(或厌氧消化)是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控制地使废物 厌氧发酵(或厌氧消化)是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 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CH 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CH4、CO2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 由于厌氧发酵的产物是以 CH4 为主要成分的沼气, 故又称为甲烷发酵 由于厌氧发酵的产物是以CH 为主要成分的沼气,故又称为甲烷发酵 fermentation)。 (firedamp fermentation)。 • 厌氧发酵技术最初的工业化应用是作为粪便和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 的手段得以实施的。厌氧消化处理可以去除废物中10 50% 10~ 的手段得以实施的。厌氧消化处理可以去除废物中10~50%的有机物 ,并使之稳定化。 并使之稳定化。 • 70年代初,由于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上涨,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新的能 70年代初,由于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上涨, 年代初 发酵技术显示出其优势,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源,这时厌氧 发酵技术显示出其优势,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 近20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成了大型厌氧发酵设施,用来处理城 20年来 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成了大型厌氧发酵设施, 年来, 市污泥和粪便。 市污泥和粪便。

厌氧性发酵

厌氧性发酵
发酵 (fermentation

• 发酵作用:所谓的发酵,广义的讲就是利用微生
物或生物化学的手段,将各种物质加以改变,然 后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及代谢中间体,而得到各 种有用的物质。
发酵的类型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好氧性发酵、厌氧 性发酵和兼性发酵。 (1)好氧性发酵(aerobic fermentation):在发 酵过程中需要通入一定量的无菌空气,满足微生物呼吸需要。
1.2.1.2 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a.菌种。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菌种的杂醇油生成 量相差很大。酵母的杂醇油生成量与醇脱氢酶活 性关系密切,该酶活力高,杂醇油生成量大。 b.培养基组成。培养基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 亮氨酸、缬氨酸)的存在,可增加相应的高级醇 (异戊醇、活性戊醇和异丁醇 )的生成量。培养 基中氮水平高,形成杂醇油量少,杂醇油总形成 量因氮水平高而降低。 c.发酵条件。一般发酵温度高,高级醇生成量高, 通风有利于高级醇生成。高级醇的生成与乙醇的 生成是平行的,随乙醇的生成而生成。
由葡萄糖生成乙醇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 + 2ADP +2H3PO4
2CH3CH2OH + 2CO2 + 2ATP
则1mol葡萄糖生成2mol乙醇,理论转化率为 2×46.05/180.1×100%=51.1% 但是在生产中大约有5%的葡萄糖用于合成酵母细胞 和副产物,实际上乙醇生成量约为理论值的95%,则乙 醇对糖的实际转化率约为48.5%。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以上12步反应,1分子 G生成2分子的乙醇,2分子的CO2和 2分子ATP。整个 过程可用下面的简图表示。
CH3COCOOH -乙酰乳酸 + CH3CHO-TPP(活性乙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酒精发酵中副产物的形成
主产物(product) :乙醇(alcohol)
副产物(by product ):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甘油(glycerol) 乙醛(acetaldehyde) 瑚珀酸( succinic acid ) 乙酸(acetic acid) 酯(ester) 高级醇(higher alcohol) 双乙酰(diacetyl)
(2) 厌氧性发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 :在发酵 过程中不需要供给无菌空气。 e.g. lactic acid bacteria --------lactic acid Bacillus clostridium -------acetone-butanol (3)兼性发酵 (facultative fermentation) :
1.2.1.2 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a.菌种。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菌种的杂醇油生成 量相差很大。酵母的杂醇油生成量与醇脱氢酶活 性关系密切,该酶活力高,杂醇油生成量大。 b.培养基组成。培养基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 亮氨酸、缬氨酸)的存在,可增加相应的高级醇 (异戊醇、活性戊醇和异丁醇 )的生成量。培养 基中氮水平高,形成杂醇油量少,杂醇油总形成 量因氮水平高而降低。 c.发酵条件。一般发酵温度高,高级醇生成量高, 通风有利于高级醇生成。高级醇的生成与乙醇的 生成是平行的,随乙醇的生成而生成。
e.g.
Bacillus subtilis -----------amylase
Corynebacterium 265-----------inosinic acid Asp.niger Uv06---------citric acid C.glutamicum As1299---------glutamic acid
1.2.1 杂醇油的生成 杂醇油是碳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 主要由正丙醇、异丁醇、 异戊醇和活性戊醇组成, 这些高级醇是构成酒类风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当其过量时会影响产品质量,是酒类产品中质量 指标之一,应予以控制。 1.2.1.1酒精发酵中高级醇的形成途径 a.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 试验证明转氨基是在α -酮戊二酸间进行, 根 据此机制,由缬氨酸产生异丁醇,异亮氨酸产生 活性戊醇,酪氨酸产生酪醇,苯丙氨酸产生苯乙 醇等。 b.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在好氧发酵条件
丙酮酸进入TCA环,进行代谢,产生各种好
氧代谢产物或完全氧化获得能量。
B、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一定需要氧才能进行。在三羧
酸循环中脱下的氢,形成NADH 和 FADH2, 然后再逐步传递给氧。
生物体内氧化分步骤进行
淀粉
葡萄糖 丙酮酸 ATP
CO2+H2O
第四章
厌氧发酵机制
第一节 酒精发酵机制 1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在无氧条件下:
在乳酸菌中受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丙酮酸作为 受氢体而被还原为乳酸,即同型乳酸发酵; 在酵母菌中,丙酮酸受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生 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作为受氢体被还 原为乙醇,即酒精发酵; 在梭状芽孢杆菌中,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 ,然后经一系列变化生成丁酰COA、丁醛,两者作为 受氢体被还原生成丁醇,生成物中还有丙酮、乙醇, 所以称为丙酮-丁醇发酵。

当以其他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时,先通过少数几步反 应转化为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然后沿着糖酵解途径 进行降解。 丙酮酸的不同去路。反应中生成的NADH2不能积存, 必须被重新氧化为NAD后,才能继续不断地推动全部反 应,在不同的机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氧气的有无) ,氢的受体不同,丙酮酸的去路也不同。
由葡萄糖生成乙醇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 + 2ADP +2H3PO4
2CH3CH2OH + 2CO2 + 2ATP
则1mol葡萄糖生成2mol乙醇,理论转化率为 2×46.05/180.1×100%=51.1% 但是在生产中大约有5%的葡萄糖用于合成酵母细胞 和副产物,实际上乙醇生成量约为理论值的95%,则乙 醇对糖的实际转化率约为48.5%。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以上12步反应,1分子 G生成2分子的乙醇,2分子的CO2和 2分子ATP。整个 过程可用下面的简图表示。
发酵 (fermentation

• 发酵作用:所谓的发酵,广义的讲就是利用微生
物或生物化学的手段,将各种物质加以改变,然 后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及代谢中间体,而得到各 种有用的物质。
发酵的类型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好氧性发酵、厌氧 性发酵和兼性发酵。 (1)好氧性发酵(aerobic fermentation):在发 酵过程中需要通入一定量的无菌空气,满足微生物呼吸需要。
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活。如酒精酵母,在缺氧 条件下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条件下则进行 好氧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糖酵解途径及特点
EMP途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消耗2分子ATP; 1,6-二磷酸果糖降解为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经五步反应转化为丙酮酸,产生4分子 ATP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 途径。 EMP的每一步都是由酶催化的。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 酶(该酶受ATP、柠檬酸的抑制,为AMP所激活);丙酮酸 激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受碘乙酸抑制);烯醇化酶 (受氟化物抑制)。
1.1 酒精生成机制 (1 ) 葡萄糖(glucose) EMP
丙酮酸(pyruvic acid)
己糖磷酸化作用 EMP 六碳糖转变为三碳糖 磷酸丙糖 丙酮酸 (2) 丙酮酸 乙醇 丙酮酸(pyruvic acid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醛(acetaldehyde) 乙醛 乙醇脱氢酶 乙醇 (alcohol)
2CH3COCOOH
4ATP
2ATP 2CO2
Mg2+
2CH3CHO
NADH+H+ NAD+ C6H12O6 2C2H5OH
1、从G--乙醇,无氧气参与,是无氧呼吸过程。
2、有脱氢反应,脱下的氢由辅酶Ⅰ携带。还原型NADH+H+通 过与乙醛反应而重新被氧化的。 3、从G--乙醇,净得2ATP 。 4、发酵过程的某些反应需辅酶和辅助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