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记 沈既济

合集下载

黄粱美梦的典故的原文

黄粱美梦的典故的原文

黄粱美梦的典故的原文
黄粱美梦的典故出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原文如下:
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道士吕翁。

卢生自叹贫困,吕翁乃取囊中青瓷枕给卢生枕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意。

”卢生梦中入枕,枕中有一洞,累卵石层迭而进,前有水池、花卉、金石、林木之属,后有宫室连延数十间。

其主如京师,妻、妾皆美貌。

梦毕,出洞而醒。

吕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

”生抚枕叹曰:“荣适如意,固亦当然。

”翁曰:“得此足矣,物非益生者。

”生乃醒,不知身之在客店也。

吕翁遂去。

卢生把梦中的遭遇告诉了主人。

店主人说,那些黄梁还是我煮的熟的。

卢生怅然良久,悟黄梁熟而复生的原因,是因为吕翁口吹之故。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教学文稿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教学文稿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唐传奇之枕中记沈既济PPT课件

唐传奇之枕中记沈既济PPT课件

“黄粱梦”——人生如梦
黄粱梦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能在梦中实现的荣华富贵之梦。
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的 另外两篇传奇《樱桃青衣》和《南柯太守传》,元朝马致远作《邯郸 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 粱》,黄粱一梦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上演着......
黄粱梦的梦前、梦中与梦后
梦前:多为举人,功名未就(屌丝一个)
《枕中记》的卢生、《樱桃青衣》赴科场的卢生、《邯郸道省 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续黄粱》 中的曾孝廉......
梦中:白日梦终于“成真”了!!(屌丝逆袭高富帅)
大富大贵,人生得意,出将入相,但也历经诸多风波,宦海浮沉。
宋玉《高唐》《神女》赋中“神女梦”
楚王在梦中与巫山高唐神女相遇之事,梦中的巫山神女是一位美丽圣洁的仙女, 温婉娴雅,举止高贵,美艳无双。巫山神女也从此成为了古代士子们所向往和 倾慕的对象,也成了绝世美女诗人江淹。《南史·江淹传》中记载,传说 江淹少时,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采俊发,后来经此笔归还 后,文采大不如前,从此江郎才尽。
古代的社会等级:士农工商
古人认为:士为第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古代的读书人都极其渴望通过科 举考试可以成为社会的最高阶层。
现代人对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古代读书人极其看重科举,除了“士”这一阶层 地位很高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梦后:恍然大悟,怆然良久(梦碎,还是屌丝....)
《枕中记》的卢生怆然良久,悟透人间宠辱之道。 《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悟人事之倏忽,栖心道门。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跟随东华仙君修道去了 《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最后也随吕洞宾到蓬莱仙山扫花去了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最后入山不知所终.......

枕中记-沈既济(最佳ppt)

枕中记-沈既济(最佳ppt)
孟郊(50岁时考上进士)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古代的社会等级:士农工商
古人认为:士为第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古代的读书人都极其渴望通过科举 考试可以成为社会的最高阶层。
-
梦后:恍然大悟,怆然良久(梦碎,还是屌丝....)
《枕中记》的卢生怆然良久,悟透人间宠辱之道。 《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悟人事之倏忽,栖心道门。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的书生吕岩跟随东华仙君修道去了 《邯郸记》中的书生卢生最后也随吕洞宾到蓬莱仙山扫花去了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最后入山不知所终.......
现代人对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
古代读书人极其看重科举,除了“士”这一阶层 地位很高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在古代,在和平统一时期,绝大多数读书人的 出路只有科举一条路,所以科举考试成为读书 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
大家了解的古代读书人热衷于科举的故事吗?
古代参加科举的高龄考生: 广东103岁的陆云丛,佛山102 岁的黄章,广西102岁莫如
-
“黄粱梦”——人生如梦
黄粱梦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能在梦中实现的荣华富贵之梦。 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的 另外两篇传奇《樱桃青衣》和《南柯太守传》,元朝马致远作《邯郸 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 粱》,黄粱一梦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上演着......
-
儒家思想:“仁”“礼”治国,主张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思想:自然和谐,道法自然,清净无为,讲的是出世
找出文中体现儒家、道家思想的地方。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讲课讲稿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讲课讲稿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枕中记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枕中记
3
3.1.
小说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设定在盛唐时期,主人公在幻想的世界中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当欲望被压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便会寻找一种“替代的满足”,正如沈既济,正是因为作者自己在现实中受挫碰壁,政治道路的坎坷不平,造成其内心政治愿望的压抑,从而在作品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得到了实现和满足,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发泄。
2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局面,而强盛的唐朝及其科举制度的确立,使知识分子有机会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故而在盛唐时期文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多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乐观自信的态度。“安史之乱”后,这种政治热情及理想又重新破灭。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各种社会弊端纷纷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党争不断,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已然危机四伏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也逐渐退去。中唐时期社会环境和士人心态的转变,也影响到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此时文人所面对的是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他们已经失去了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社会环境,这促使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政治热情与抱负都寄托笔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XXXXXXXXXX》
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班级:指导教师:
重庆大学xxxxxxx学院
评分







《枕中记》赏析
1.
《枕中记》沈既济作,故事的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பைடு நூலகம்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

枕中记-沈既济

枕中记-沈既济

写作背景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唐代总体上说来, 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 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 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对社会 对人生都不再那么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 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 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 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沈既济的 《枕中记》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卢生啊卢生,你把计划生育放哪里了!!!
卢生老了,多次告老辞官,皇帝都没有允许。病了,皇 帝送最好的药给他。临死前,卢生写了奏折以表感谢。
卢生说:“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 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内外,锦历 岁时。有忝天恩,无裨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 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 留沈顿,待时益尽,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 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枕中记-沈既济
内容
作者何许人 梦境何许事 谈美与知美 我思故我在
沈既济
沈既济(约750--800)字不详,吴县(今苏州)人。唐代小 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传称 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在世。 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 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又 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他与萧颖士之子萧存及许孟容友善, 都以文辞知名;又与著名史学家杜佑友好。他博通群籍,尤 工史笔,撰《建中实录》10卷,为时 所称;又撰有《选举志》 10卷;二书今皆不传。《全唐文》录其文六篇。文中主张选 拔有用人才、反对官吏冗滥。传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 氏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中记 沈既济
内容
作者何许人
梦境何许事
谈美与知美 我思故我在
沈既济
沈既济(约750--800)字不详,吴县(今苏州)人。唐代小 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传称 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在世。 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 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又 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他与萧颖士之子萧存及许孟容友善, 都以文辞知名;又与著名史学家杜佑友好。他博通群籍,尤 工史笔,撰《建中实录》10卷,为时 所称;又撰有《选举志》 10卷;二书今皆不传。《全唐文》录其文六篇。文中主张选 拔有用人才、反对官吏冗滥。传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 氏传》。
“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 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 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 不可得也!”
《枕中记》的框架受到南朝志怪小 说的影响,梦中岁月长达六十年更属 虚妄而纯粹出于假象,但梦中的一些 具体内容却直接取材与当时现实。 既反映了当时以小说见“史才”的 风尚,又通过虚与实的强烈比照加 强了揭露官场凶险的力度,突出了 功名富贵实如过眼云烟的劝诫意味。
卢生被宦官求情免了死罪,但是被流放驩州
几年后,皇帝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于是召他回 京
再次当上宰相,被册封燕国公~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卢生有五个儿子分别叫俭、传、位、倜、倚, 都很有才能„„
卢生啊卢生,你把计划生育放哪里了!!!
卢生老了,多次告老辞官,皇帝都没有允许。病了,皇 帝送最好的药给他。临死前,卢生写了奏折以表感谢。
皇帝下诏把他关进监狱,官吏带着随从到 他家抓他
卢生:难道我的下半生要这样度过?!!!!T T
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卢生自刎(ps:男主死了?不要不要!!!)
莫非卢生就这么死掉了?
NO!要知道,男主角是不会死掉的!!!
但是,被牵连的人都死了„„
Oh,No!!我的小伙伴们!!!
皇帝说:“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 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疾疹,日谓痊平。岂斯沈痼,良用 悯恻。今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石,为予 自爱,犹冀无妄,期于有瘳。”
当天晚上,燕国公卢生就死了„„
梦中的燕国公卢生死了,邯郸道旁小客店 里的卢生正伸腿欠腰苏醒过来~
宠辱之道 穷达之运 得丧之理
娶清河崔氏女
举进士, 任秘校官
当县尉
出掌同州当地方长 官,升迁到陕当牧
居舍人知制诰
监察御史
到河南道当采访使
到京城当京兆尹
御史中丞、河西节度勋,官职 升为吏部侍郎
迁升为户部尚书 并兼任御史大夫
当上了宰相
卢生被同朝的官僚陷害,诬陷他和边疆将领勾结, 图谋不轨。
流放驩州
写作背景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唐代总体上说来, 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 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 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对社会 对人生都不再那么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 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 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 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沈既济的 《枕中记》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Thank you!
这种安于淡泊的 思想在当时是起 了积极作用的。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竞 争也随之激烈,因此人 们需要积极地充实自己, 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 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 求。如果一直保持那种 淡泊自适的态度,就会 导致安于现状,不思进 取 ,最终无法适应社会 的发展。
宦海沉浮,人生富 贵皆空幻,追逐功 利就如同黄粱一梦 那般虚无缥缈,唯 有这种淡泊自适, 无欲无求的人生态 度才能给失意之人 一种心里补偿与心 态平衡。
卢生说:“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 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内外,锦历 岁时。有忝天恩,无裨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 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 留沈顿,待时益尽,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 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死生之情
卢生从梦中明白的,只是各种 各样的为人之道,换言之,是 应对万事的一种泰然自若的气 度;而不是对荣华富贵的轻视。
“适”
行邯郸道中, 衣短褐,乘青 驹,将适于 田· · · · · · 生曰: “吾此苟生耳, 何适之谓?”
“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 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 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 然后可以言适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