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然产物分离之柱层析
分析天然产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分析天然产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天然产物是指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保健或化妆品等用途的化合物。
由于天然产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分离和鉴定方法对于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分离和鉴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离方法1. 薄层色谱法(TLC)TLC是一种简单、快速且经济的分离方法,常用于初步筛选和纯化天然产物。
通过将待测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在薄层硅胶或薄层聚脂酰胺基质上涂布样品,再将其置于合适的溶剂系统中进行展开。
展开过程中,不同组分会在硅胶上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之后,可以使用紫外灯或化学试剂对分离的斑点进行检测和定性分析。
2.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根据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分离。
常见的柱层析方法包括正相层析和反相层析。
正相层析使用极性较大的固定相,适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反相层析则使用非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化合物。
柱层析法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流速和温度等参数来实现分离和纯化。
3. 液液萃取法液液萃取法是一种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转移到溶剂中的方法。
通常使用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将其与待测样品混合,通过摇床或离心机等设备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分离出有机相。
有机相中含有目标化合物,可以通过蒸发或浓缩等方法进行纯化。
二、鉴定方法1.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吸收峰和吸收强度,从而推测其结构和功能。
通过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情况。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
2. 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通过将样品转化为气态或溶液态,然后使用质谱仪对样品进行离子化和分析。
质谱仪可以根据离子的质荷比和相对丰度,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
3.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核磁共振波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柱层析的一般流程。

简述柱层析的一般流程。
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分析和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
它的一般流程包括样品制备、填充柱层析柱、样品进样、柱层析过程、洗脱和收集目标化合物等步骤。
样品制备是柱层析的第一步。
样品的制备通常包括溶解、过滤和浓缩等操作,以获得纯净的目标化合物。
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柱层析柱。
柱层析柱是由一种固定相填充在柱子中,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脱水醇、分子筛等。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以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然后,将样品进样到柱层析柱中。
样品通常以溶液的形式进样,可以通过注射器或注射针将样品均匀地注入柱层析柱中。
为了保证柱层析的有效进行,进样时应控制好进样量,避免过多的样品进入柱层析柱。
柱层析过程是柱层析的核心步骤。
在柱层析过程中,样品中的不同组分会根据它们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在柱层析柱中发生分离。
相互作用力较强的组分会在柱层析柱中停留时间较长,而相互作用力较弱的组分则会较快地通过柱层析柱。
通过这种分离机制,可以将混合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在柱层析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或流速来控制柱层析的分离效果。
当溶剂的极性或流速改变时,样品中的不同组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柱层析的分离效果。
当目标化合物被分离出来后,需要进行洗脱操作。
洗脱是将目标化合物从柱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过程。
洗脱通常使用洗脱剂,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洗脱剂的选择应使目标化合物溶解度较大,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目标化合物洗脱出来。
收集目标化合物。
洗脱出来的目标化合物可以通过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常用的收集装置有收集瓶或收集管。
收集到的目标化合物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或进一步处理。
总的来说,柱层析的一般流程包括样品制备、填充柱层析柱、样品进样、柱层析过程、洗脱和收集目标化合物等步骤。
这种色谱分离技术在化学分析和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不同组分间相互作用力的利用,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柱层析的分离原理

柱层析的分离原理
柱层析是一种基于分离原理的分析技术,常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
其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移动相(溶剂)和固定相(填充材料)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性实现的。
在柱层析中,固定相通常是一种高表面积的填充材料,如硅胶、氧化铝、聚合物或树脂。
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或疏水性,能够与待分离的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
移动相则是溶解了待分离混合物的溶剂,其选择与待分离的物质性质和分离效果有关。
柱层析分离的基本步骤是将待分离混合物通过固定相填充的柱子中,然后通过在柱子上施加适当的压力或利用重力作用,使混合物逐渐在固定相上流动。
在流动过程中,不同物质因其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在柱子中以不同速度移动。
这些物质分离出来的程度取决于其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强度以及移动相中的运动速度。
分离过程中,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停留时间长短与其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强弱有关。
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较强的物质会停留的时间较长,而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较弱的物质会迅速移动离开。
通过调整移动相的组成、流动速度以及固定相的属性,可以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总而言之,柱层析的分离原理是基于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移动相来实现不同化合物的分离。
柱层析原理

柱层析原理
柱层析原理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成分的方法。
它是建立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的基础上的。
柱层析实验中会使用一个柱子(通常是填充了固定相的管子)作为分离的媒介。
混合物会通过柱子,其中不同成分的分配系数会使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间隔时间到达柱子的另一端。
在柱层析实验中,流动相会经过固定相时,它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子。
因为不同成分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一些成分会相对于其他成分更容易与固定相结合,因此会在柱子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柱子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
这样,不同的成分就会逐渐被分离。
柱层析原理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化学分析、生物医学、食品和环境分析等。
它被广泛用于分离、纯化和分析物质成分。
不同的柱层析方法有不同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组合,以适应特定的分析需求。
总之,柱层析原理是一种基于分配系数差异实现混合物分离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让混合物的成分以不同速度通过柱子,从而实现分离。
柱层析分离纯化原理

柱层析分离纯化原理一、柱层析分离纯化原理概述柱层析分离纯化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在柱层析过程中,混合物溶液通过加压或重力作用,流经吸附剂填充的色谱柱。
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会以不同的速度在柱内移动,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二、吸附剂的种类与性质1.硅胶:硅胶是一种常见的柱层析吸附剂,其表面具有极性基团,可以与非极性物质产生相互作用。
硅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2.氧化铝:氧化铝是一种具有中强碱性的吸附剂,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
其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3.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发达孔隙结构的吸附剂,能够吸附多种有机物质。
其表面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可以通过与被吸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分离。
4.聚酰胺:聚酰胺是一种高分子吸附剂,能够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多种物质。
其优点是选择性高、吸附能力强,适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选择1.流动相:流动相是一种连续相,在柱层析过程中不断通过色谱柱。
选择适当的流动相有助于提高柱层析的分离效果。
常见的流动相包括有机溶剂和水溶液等。
2.固定相:固定相是色谱柱中的填料,是实现分离的关键因素。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可以提高分离的选择性和效率。
四、洗脱方式及其影响因素1.洗脱方式:洗脱是指将已吸附在固定相上的组分从固定相中转移至流动相的过程。
常见的洗脱方式包括线性梯度洗脱和阶跃式洗脱等。
选择适当的洗脱方式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和纯度。
2.影响因素:洗脱方式的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洗脱液的组成、流速、洗脱梯度等。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提高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和纯度。
五、柱层析分离纯化的应用领域1.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柱层析技术在生物分子分离纯化中应用广泛,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物质的分离纯化。
柱层层析法

柱层层析法1. 什么是柱层层析法柱层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的常用技术。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柱层)和移动相(溶剂)之间的不同亲和性,通过不同程度的分配来实现分离。
2. 柱层层析法的原理柱层层析法的原理基于化合物在柱层中的分配行为。
柱层通常由多孔性固体填充而成,填充物可以是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
移动相则是溶剂,可以是单一溶剂或溶剂混合物。
当样品溶液经过柱层时,不同的化合物会因其与固定相的亲和性不同而以不同速度移动。
较亲和固定相的化合物会被较牢固地吸附在柱层上,而较亲和移动相的化合物则会更快地通过柱层。
这样,化合物就会在柱层中被分离开来。
3. 柱层层析法的步骤柱层层析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准备柱层首先,选择合适的柱层填充物,并将其装填到柱层中。
填充物的选择应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需求进行,常用的填充物有硅胶和氧化铝。
3.2. 平衡柱层将柱层与移动相进行平衡,使填充物充分吸附溶剂。
3.3. 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化合物样品溶液加载到柱层的顶部。
注意,样品溶液应预先与移动相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溶解。
3.4. 洗脱化合物通过逐步改变移动相的组成或使用不同的移动相,将化合物从柱层中洗脱出来。
洗脱时应注意控制溶剂流速和溶剂比例,以保证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3.5. 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收集起来,通常使用试管或收集瓶。
根据需要,可以将收集的洗脱液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4. 柱层层析法的应用柱层层析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和制药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等多种化合物。
4.1.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纯化柱层层析法可以用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纯化目标化合物。
通过合理选择填充物和移动相,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目标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4.2. 合成化合物的纯化柱层层析法也常用于合成化合物的纯化。
通过柱层层析,可以将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副产物分离开来,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柱层析分离原理

柱层析分离原理柱层析分离原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它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在柱层析分离中,固定相是填充在柱子中的吸附剂或分配剂,而流动相是溶解有待分离物质的溶剂。
柱层析分离原理在化学、生物化学、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柱层析分离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两种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的。
当待分离混合物通过柱层析柱时,不同组分会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在柱子中以不同速度移动。
这样,不同组分就会在柱子中被逐渐分离开来。
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离、生物化学分离和制药工业中。
其次,柱层析分离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分析中,柱层析分离常被用于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在生物化学领域,柱层析分离被用于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和纯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在制药工业中,柱层析分离被用于制备纯净的药物原料。
除此之外,柱层析分离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柱层析分离的原理简单而有效,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固定相的选择,不同的分离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固定相。
其次是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分离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柱层析柱的填充均匀性、样品加载量等操作细节。
只有严格控制这些因素,才能保证柱层析分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柱层析分离原理简单而有效,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制药等领域。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以及操作细节的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柱层析分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研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柱层析

柱层析技术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
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蛋白质混合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蛋白组分逐一分离。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蛋白质的经典层析技术。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1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目前,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3种模式。
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并且有时在柱子外面会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2柱子规格的选择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分离就好。
目前市场上的柱子,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在实际使用时,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就可以减少填料量,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如 2 cm ×20 cm的柱子) ;如果Rf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增加填料量,比如用 3 cm内径的柱子。
3装柱柱层析色谱柱的填装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柱子底端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否则会被淋洗剂带到淋洗液中,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阀门。
干法和湿法装柱没什么实质性差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
装完的柱子应该有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流速太慢) ,并且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天然产物分离之柱层析
胡利红彭宣嘉
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主要手段是柱色谱,其中包括:吸附性柱色谱;分配性柱色谱;离子交换柱色谱;凝胶过滤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以及大孔吸附树脂。
一、吸附性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即是吸附性柱色谱。
本文重点介绍这种色谱方法。
一般而言,氧化铝用于分离脂溶性成分,在天然产物中包括生物碱,甾体和挥发油等。
而硅胶既可分离脂溶性成分,也可分离水溶性成分,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类型的硅胶,即正相硅胶或反相硅胶。
1、硅胶可以分为:正相色谱硅胶和键合相硅胶
正相色谱硅胶是我们在实验室经常接触的,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极性和非极性的化合物都可以用于分离。
硅胶的吸附能力取决于其结构中硅醇基的数目及含水量。
一般硅胶中的含水量若超出12%,则其吸附力极若,只可作为分配色谱的载体。
色谱硅胶应该是中性无色颗粒,由于在制备过程中接触强酸,常带有酸性,可用水洗至中性或用10%NaOH将其调至碱性,再在1100C下活化24小时用于来分离在酸性条件不稳定的化合物。
有时也可向其中掺入某种试剂,改良吸附性能,提高分离效率。
通常用硝酸银处理过的硅胶对不饱和烃类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在键合相硅胶中,以C-18反相硅胶应用最为广泛,实验室中基本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反相材料,一般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可减少分离这类化合物时用正相硅胶吸附太大的缺点。
在利用键合相硅胶进行反相色谱时,常用甲醇-水,乙醇-水或乙腈-水为洗脱剂。
2、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
中适用。
3、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一般经验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4、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
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
5、溶剂的选择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
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
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
甲醇,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
二、分配性柱层析
分配性柱层析主要是利用混合物在两相互不混溶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柱层析方法。
分配系数差异愈大,分离效果愈好。
支持剂包括硅胶、硅藻土、纤维粉等,像上文中提过的硅胶中含水量超出12%就可用于分配色谱了,这种柱层析在实验室中并不常用。
三、离子交换柱层析
离子交换柱层析的原理是利用大分子树脂网状结构内存在的交换基团而进行的交换性柱层析方法。
多用于分离植物中在水中具有一定溶解性的酸,碱及两性成分。
影响离子交换的因素包括pH值,欲交换化合物的性质,欲交换化合物的浓度,温度,交换溶剂,交换流速,树脂用量等。
四、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交联亲脂性羟丙基而制备,是同时具备吸附层析、分配色谱和分子筛功能的独特层析介质,溶剂系统没有限制,包括水相缓冲液、丙酮、乙酸乙脂、氯仿、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和各种混合溶剂,大量文献证明它非常适合于天然产物纯化,特别是中草药有效成分如甙类、生物碱、黄酮、蒽醌、内酯、帖类、甾类、多酚的分离。
其原理类似分子筛,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吸附层析,被分离化合物与凝胶间的氢键分配层析,被分离化合物在流动相(溶剂)和固定相(凝胶)之间的分配等对分离都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型号是Sephadex LH-20可用于植物成分的粗分或是最后产物的精制。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技巧。
在装柱时是洗脱剂溶胀后悬浮液搅拌装柱,而一般用于凝胶柱层析分离的柱子也是细长的,需特制,比一般硅胶柱所用的柱子要长,一般一米左右的长柱可分离的样品量为50mg。
上样时只需将要分离的样品溶于尽量少的适宜溶剂中湿法上样即可。
洗脱剂选择主要取决于化合物的溶解性,如水溶性好的可用水或电解质溶液;水溶性差的可选用醇水或丙酮水体系,而极性较小可用丙酮、氯仿等。
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就是丙酮、氯仿柱,若化合物在丙酮中溶解性好,就将样品溶于该溶剂中,上样后用丙酮常压洗脱即可。
例如,Sephadex LH-20层析成功了分离日本附子里的乌头碱,银杏黄酮甙,夏枯草中的夏枯草黄酮苷、皂苷,升麻中的酰胺苷,水蔓菁中的水蔓菁萜苷,鹿衔草中的鹿蹄草苷,淫羊霍中的羊霍苷,多种中草药中的芦丁芸香苷,红花中的槲皮素、芦丁、山柰酚、红色素等多种黄酮,麦冬中的麦冬黄酮,鹿蹄草中的儿茶素,紫草中的萘醌、多酚。
五、聚酰胺(Polyamide)柱色谱
聚酰胺柱色谱基本原理是氢键吸附原理,其是由酰胺键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
合物,可与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形成氢键而吸附,从而于不可形成氢键的化合物达到分离的效果。
一般酚羟基越多,吸附越强;芳香核和共轭双键多的吸附也强;而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则吸附弱。
一般洗脱剂是向水中递增甲醇或乙醇的含量。
在实验室中多用于黄酮及其苷类的分离。
六、大孔吸附树脂层析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是由苯乙烯、二乙烯或a-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网状孔穴结构。
大孔树脂吸附具有选择性好,机械强度高,再生处理方便,吸附速度快等优点,因此适合从水溶剂中分离低极性或非极性化合物,组分间极性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混合组分在大孔树脂吸附后,一般依次用水,含水甲醇、乙醇或丙酮10%含量递增洗脱。
一般植物有效成分分离的过程是先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将混合组分合理分段,然后再进行依次选择硅胶分离,反相色谱及凝胶柱层析等进行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