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质量评定标准)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质量评定标准)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隧道总体检验项目表
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坑开挖质量标准
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版安装质量标准
洞门混凝土端墙、翼墙和挡土墙质量标准
明洞回填及防水层
平均和最大允许超挖值(mm)
混凝土拌制用水标准
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质量标准
钢筋网支护施工质量标准
钢架支护施工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施工质量标准
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标准
衬砌钢筋施工质量标准
中岩墙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洞口排水沟施工质量标准
洞内排水沟断面尺寸质量标准
防水混凝土质量标准
防寒泄水洞质量标准
检查井施工质量标准
防水板施工质量标准
止水带施工质量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mg/m3)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mg/m3)
超前锚杆施工质量标准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质量标准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制值及超限处理措施
光面爆破参数
预裂爆破参数
贯通误差调整调线参数示例表
辅助工程措施及其使用条件。

版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

版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

版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一、工程概况这条隧道,它穿越山岭,横跨两地,全长5.2公里,堪称版公路的重要枢纽。

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多变,地下水流丰富,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都相当高。

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我们制定了这套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二、监控量测目的监控量测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实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如围岩稳定性、地表沉降、地下水位等,从而确保施工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三、监控量测内容1.围岩稳定性监测:通过在隧道内布设位移计、收敛计等设备,实时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判断其稳定性。

2.地表沉降监测:在隧道上方地表布设水准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掌握地表沉降情况。

3.地下水位监测:在隧道周边布设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预防涌水事故。

4.支撑结构监测:对隧道内的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支撑结构进行应力、位移等参数的监测,确保其受力合理、稳定可靠。

5.环境监测:对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确保施工环境达标。

四、监控量测方法1.仪器监测:采用高精度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水准仪、位移计等,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人工监测:在仪器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人工巡查,对隧道内外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力学等分析方法,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五、监控量测流程1.施工前准备:布设监测点,安装监测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2.施工过程中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预警。

3.数据反馈: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施工方,指导施工调整。

4.应急处置: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进行应急处置,确保施工安全。

六、监控量测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培训专业人才:对监控量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控量测管理制度,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附条文说明)1994—11——30发布199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关于发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4]1134号(不另行文)部批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编号为JTJ042—94)作为行业标准,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该规范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希各单位在执行中注意积累资料,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

该规范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十日目录1 总则 ·································································································2 施工准备······························3 施工测量······························一般规定·····························洞内施工测量···························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竣工测量 ··························································································辅助坑道测量 ····················································································4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洞口工程·····························明洞工程·····························浅埋段工程····························5 开挖································一般规定·····························开挖方法·····························超欠挖控制····························钻爆设计·····························钻爆作业·····························掘进机开挖····························6 出渣与运输·····························装渣与卸渣····························运输·······························7 施工支护······························一般规定·····························喷射混凝土····························锚喷支护的质量要求························构件支护·····························构件支护的架设··························8衬砌································一般规定·····························拱(墙)架与模板··························模筑衬砌·····························二次衬砌·····························9 监控量测一般规定·····························量测内容与方法··························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量测管理·····························10防水和排水····························一般规定·····························施工防排水····························结构防排水施工··························11 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供风和供水····························供电与照明····························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12辅助坑道·····························一般规定·····························余井·······························坚井·······························横洞与平行导坑··························13辅助施工方法···························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稳定开挖面的方法·························涌水的处理方法··························14 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一般规定·····························膨胀性围岩····························黄土·······························溶洞·······························塌方·······························流沙·······························瓦斯地层·····························15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一般规定·····························路基·······························路面基层·····························16附属设施工程···························设备洞、横通道及其它·······················装饰工程·····························营运管理设施···························附录A 开挖方法及开挖、支护顺序图………………………………………………附录B 爆破成缝试验方法……………………………………………………………附录C 锚喷支护施工记录………………………………………………………附录D 锚喷支护的试验和测定方法……………………………………………附录E 量测记录表……………………………………………………………………附录F 施工通风方式…………………………………………………………………附录G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9条文说明…………………………………编制说明………………………………………………………………………………1总……………………………………………………………………………2 施工准备…………………………………………………………………………3 施工测量…………………………………………………………………………3.1一般规定………………………………………………………………………3.2洞内施工测量…………………………………………………………………3.3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辅助坑道测量…………………………………………………………………4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4.1洞口工程………………………………………………………………………4.2明洞工程………………………………………………………………………4.3浅埋段工程……………………………………………………………………5 开挖………………………………………………………………………………5.1一般规定………………………………………………………………………5.2开挖方法………………………………………………………………………5.3超欠挖控制……………………………………………………………………5.4钻爆设计………………………………………………………………………5.5钻爆作业………………………………………………………………………5.6掘进机开挖……………………………………………………………………6 出渣与运输………………………………………………………………………装渣与卸渣……………………………………………………………………运输……………………………………………………………………………7 施工支护…………………………………………………………………………7.1一般规定………………………………………………………………………7.2锚杆施工………………………………………………………………………7.3喷射混凝土……………………………………………………………………7.4锚喷支护的质量检查…………………………………………………………7.5构件支护………………………………………………………………………7.6构件支护的架设………………………………………………………………8 衬砌………………………………………………………………………………8.1一般规定………………………………………………………………………8.2拱(墙)架与模板………………………………………………………………8.3模筑衬砌………………………………………………………………………8.4二次衬砌………………………………………………………………………9 监控量测…………………………………………………………………………9.1一般规定………………………………………………………………………9.2量测内容与方法………………………………………………………………9.3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9.4量测管理………………………………………………………………………10 防水和排水………………………………………………………………………10.1一般规定……………………………………………………………………10.2施工防排水…………………………………………………………………10.3结构防排水施工……………………………………………………………11 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11.1供风和供水…………………………………………………………………11.2供电与照明…………………………………………………………………11.3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12 辅助坑道…………………………………………………………………………12.1一般规定……………………………………………………………………12.2斜井…………………………………………………………………………12.3竖井…………………………………………………………………………12.4横洞与平行导坑……………………………………………………………13 辅助施工方法……………………………………………………………………13.1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13.2稳定开挖面的方法…………………………………………………………13.3涌水的处理方法……………………………………………………………14 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14.1一般规定……………………………………………………………………14.2膨胀性围岩…………………………………………………………………14.3黄土…………………………………………………………………………14.4溶洞…………………………………………………………………………14.5塌方…………………………………………………………………………14.6流沙…………………………………………………………………………14.7瓦斯地层……………………………………………………………………15 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15.1一般规定……………………………………………………………………15.2路基…………………………………………………………………………15.3路面基层……………………………………………………………………15.4路面…………………………………………………………………………16 附属设施工程……………………………………………………………………16.1设备洞、横通道及其他………………………………………………………16.2装饰工程……………………………………………………………………16.3营运管理设施………………………………………………………………1 总则1.0.1为给公路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特制订本规范。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

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建筑工程,其施工测量与监控是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过程。

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测量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选择和布置等。

其次,需要确定测量控制的基准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现场进行调查和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以便合理确定测量方案。

2.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包括纵向测量、横断面测量、隧道轴线测量和管片安装测量等。

其中,纵向测量主要是对隧道的纵向坡度、纵断面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横断面测量主要是对隧道断面的几何形状进行测量;隧道轴线测量主要是测量隧道的轴线位置和曲线半径等参数;管片安装测量主要是对管片的安装位置、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和测量尺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激光测量仪器、GNSS定位系统等。

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进行施工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如隧道的几何尺寸、轴线位置等。

最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以确定施工的合格性和进展情况。

4. 施工监控的方法和技术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需要进行施工监控。

施工监控主要包括沉降监测、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等。

沉降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或周围地面的沉降量,来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的影响;应力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内部的应力变化,来评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变形监测是通过测量隧道断面的变形量,来确定隧道的形变情况。

为了实现施工监控,可以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法,如人工测量和离散点监测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全站仪监测、激光扫描监测和遥感监测等。

DB35_T 1067-2010隧道监控量测地方规程

DB35_T 1067-2010隧道监控量测地方规程
2
DB35/T 1067—2010
测点 observation points (survey points)
设置在观测体上(或内部),能反映其特征,作为变形、位移、应力或应变测量用的固定物。
3.1.12
测线 survey lines
隧道周边收敛量测时,设在洞周壁上两测点之间的连线。
3.1.13
监测断面 monitoring sections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21-2000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22-2000 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 GB/T 18204.23-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T D70-201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TB 10121-2007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0版 煤矿安全规程
3.2 符号
H——隧道埋深; B——隧道跨度; U——允许位移值; 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Jv——岩体体积节理数; u——位移; v——位移速率; l——掌子面与监测断面距离; K——锚杆安全系数。

浙江省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指南

浙江省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指南

前 言
为指导公路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使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的要求,在总结近年来浙江省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由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绍兴市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绍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指南于 2017 年 8 月 1 日发布。
为了满足隧道设计、施工以及科研等特殊需要,在特定桩号里程或区域进行的具有代表性意义 的监控量测项目。 3.1.6 监测断面 the monitoring section
第 1 页 共 57 页
测点或测线所在的隧道横断面。 3.1.7 周边收敛 the convergence displacement 隧道周边上两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化量称收敛值,定义正值为隧道内缩,负值为外扩。 3.1.8 拱顶下沉 vault settlement 隧道顶部测点的绝对沉降(量),定义正值为隧道下沉,负值为上扬。。 3.1.9 地表沉降(或隆起) the surface settlement 隧道开挖影响区地表沉降,定义正值为地表下沉,负值地表隆起。。 3.1.10 控制基准 control values 保证隧道围岩及结构稳定规定容许位移值及力学指标。 3.1.11 信息反馈 information feedback 将监控量测中采集到的真实可靠、有效的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及施工单位,让参建各方及时掌握数据、管理施工风险、做到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3.2 符号 H——隧道埋深; B——隧道跨度; U——允许位移值; 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Jv——岩体体积节理数; u——位移; v——位移速率; l——掌子面与监测断面距离; K——安全系数。 4 一般规定 4.1 总体要求 4.1.1 建设管理、设计、施工及监测单位要各司其职,明确管理流程和各自职责,由建设单位牵头 建立公路隧道动态反馈设计及信息化施工、监测体系。 4.1.2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独立开展监控量测工作。 4.1.3 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并明确监测项目、监测断面、监测频率及控制基准。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地下工程的代表之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监测和量测工作。

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需要合理选择监测与量测手段和技术方案,做到科学管理、全面监控,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二、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手段在隧道施工中,要实现对于隧道内部和周围环境的监控和量测,需要用到各种手段。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与量测手段。

1. GPS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是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能够实现地面控制点的精确定位,以及隧道中、上、下部分的变形监测。

2. 传感器监测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挠度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对隧道中、上、下部位的变形和应力进行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进行影像、光学和遥感测量,获取隧道周边区域的信息,进行隧道周围环境的监测。

三、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隧道的具体情况和所处地环境,采用合理的监控与量测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进行全面监控。

1. 预报警报系统预报警报系统是针对隧道内部、周边环境的变形和应力,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实现预警和警报的系统。

通过对于隧道的监控和预测,及时发现隧道工程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 数据监控系统数据监控系统是指将各种监测和量测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数据监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及时获得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以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全面监控。

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报警的功能。

3. 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实时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隧道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变形,提供实时数据信息。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目录一、工作目标和范围 (1)1.1概述 (1)1.2监测工作目标 (1)1.3监测工作范围 (2)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2)2.1设计思路 (2)2.1.1第三方监控量测的依据 (3)2.1.2第三方监控量测的重点 (3)2.1.3第三方监控量测的实施 (4)2.2隧道隧址区工程概况 (4)2.3隧道施工第三方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7)2.3.1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原则 (8)2.3.2监控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8)2.3.3监测原理及方法 (47)2.3.4监测频率 (52)2.3.5测读技术要求 (52)2.3.6监测项目的控制基准及管理基准 (53)2.3.7监测结果的处理 (55)2.3.8监测过程组织管理 (56)三、主要分项监控量测工艺框图 (57)四、监控量测总体计划 (59)4.1监控量测工作的进度计划 (59)4.2质量保证措施 (60)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和范围1.1概述隧道起点位于北碚区静观镇西山村,终点位于合川区清平镇桃李园村。

隧道沿线存有煤矿采空区、瓦斯、瓦斯段落的腐蚀性地下水、岩溶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因此为确保隧道安全施工,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监控量测措施。

隧道的施工过程具有工序多、内容复杂、相互交叉、隐蔽性强等特点,所以如何加强现场监控量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已成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此,施工各阶段的监控量测也就成为了隧道施工过程的核心问题。

从设计思路上讲,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把“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隐患,预测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主线,从监测围岩与支护的变形和应力、了解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受力状态与变形特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这四方面着手,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

1.2监测工作目标通过施工现场巡查和监控量测,迅速准确地获得第一手实际观察和量测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和对现场施工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和施工技术咨询,提供可靠、准确的安全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在内的“三控”技术咨询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技术规范
1.1 一般规定
1.1.1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1.1.2 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

同时应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1.1.3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1.1.4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1.2 量测内容与方法
1.2.1 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应按表1.2.1选择量测项目。

表1.2.1中的1~4项为必测项目;5~11项为选测项目,应根据围岩条件、地表沉降要求等确定。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表1.2.1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1.2.2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

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量测记录表见附录E。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1.2.3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安设锚杆后,应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

当围岩差、段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严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
量测和其它量测。

位于Ⅲ~Ⅰ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 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1.2.4 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1.2.5 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1.2.6 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

现场量测手段,应根据量测项目及国内量测仪器 1.2.7
的现状来选用。

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可靠、耐久、成本低、稳定性能好,被测量的物理概念明确,有足够大的量程,便于进行分析和反馈的测试仪具。

1.3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3.1 应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

1.3.2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1.3.3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1.3.4 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
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表1.3.4所列的数值。

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该表所列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表1.3.4
注:①相对位移是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
宽度之比。

②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③Ⅰ、Ⅴ、Ⅵ类围岩可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值范围。

④本表所列数值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
作适当修正。

1.3.5 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1.4 量测管理
1.4.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由施工单位或委托其单位承担量测任务。

1.4.2 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1.4.3 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

1.4.4 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

1.4.5 竣工文件中应包括下列量测资料:
(1)现场监控量测计划;
(2)实际测点布置图;
(3)围岩和支护的位移-时间曲线图、空间关系曲线图以及量测记录汇总表;
(4)经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5)现场监控量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