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小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浅析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古代文学论文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t1、阅读能力: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
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
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歧路”“儿女”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
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
譬如有时须了解等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要有相应的对策:如果针对考研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外找一些相关的历年考研试题,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使部分想考研的同学复习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偏重点。
还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以便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的研究著作,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面对部分未来要教中学的同学,因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模式存在问题,如何胜任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及如何适应并改变中学的教学,在教学中也可渗透并涉猎到相关的内容。
还有很多同学毕业要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文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室治理文员、秘书工作,那教学时鉴赏作品的思维训练及领会精神内涵的层面训练、讲解作品中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层面都对其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帮助。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教学目的的现代性,除了以上所言,体现的更多的是审美体验和现实意义。
ZG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策的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断的在教学中反思、总结经验,并回馈到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需要全体教育者以科学合理的现代性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完善丰富的现代教学方法和内容为依托,运用到实际授课当中,使这门课程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古代汉语毕业论文

古代汉语毕业论文古代汉语毕业论文古代汉语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当代社会,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更是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古代汉语的特点、演变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汉语的字词使用较为繁琐。
古代汉语在字词的使用上,注重形象生动,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例如,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古人常常使用象形字来表示,使得古代文献中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动词的变化形式多样,语序较为灵活等方面。
这种复杂的语法结构也使得古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另外,古代汉语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大特点,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增加语言的表现力,还能使古代文献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古代汉语的演变古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再到现代汉语,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古汉语时期,主要指的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汉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汉语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系统。
古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使用古文的形式,注重诗歌和韵文的创作,以及对音韵的重视。
中古汉语时期,主要指的是公元3世纪至14世纪的时间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汉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古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法结构的简化、词汇的丰富以及对韵律的重视。
到了现代汉语时期,汉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法结构的简化、词汇的扩大以及对口语的重视。
现代汉语的发展离不开古代汉语的积累和演变,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古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一、急求古代汉语学年论文题目学年论文这种东西挺坑人的你是想写一篇敷衍一下想毕业论文也写先关内容呢?以下的内容就是字和语法的讨论要想写有新意的讨论材料少建议选择语法方面的举例能举出新意来也不错!古代汉语“其”字结构讨论古代汉语“所”字结构讨论古代汉语“者”字结构讨论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讨论论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论古代汉语推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推断词“是”的语法联系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进展变化古今汉语的语序比较古今表疑问的表达形式异同下面是百度自考教材《古代汉语》正文商榷古汉语讨论 1994 01 2 语文版《古代汉语》正文商榷古汉语讨论 1994 03 3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古汉语讨论 1994 04 4 评《新文化古代汉语》的理论更新汉字文化 1994 04 5 从《蒙古秘史》语言看东乡语民族语文 1994 01 6 古代汉语文献中的藏缅语词拾零民族语文 1994 05 7 让传统学科再现辉煌——第三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纪要南昌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4 8 《古代汉语》(修订本)若干正文的商榷山东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2 9 喜读《古代汉语貌词通释》西北师高校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2 10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词义正文指瑕新疆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3 11 复旦高校旧事学院1994年硕士讨论生入学试题(续完)旧事高校 1994 04 12 回忆叶圣陶先生对《古代汉语》的批阅新文学史料 1994 03 13 《古代汉语》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再讨论现代远距离训练 1994 03 14 就许编《古代汉语》谈高师古汉语教材教法语文建设 1994 11 15 关于汉语姓、名、字、号的英译中国翻译 1994 01 16 茶事探源中国农史 1994 02 17 汉语讨论的再开辟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2 18 一把阅读古书的钥匙——《古书文字易解》评介中国图书评论 1994 01 19 略谈汉语中的突厥语借词中心民族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2 20 海南临高话中的汉语借词中心民族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2 21 “莫须有”传统诠释质疑北方工业高校学报 1994 04 22 语音是助词的核心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1 23 对“之”“其”第一、其次人称说的否定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1 24 试论词类“活用”与“兼类”的界定问题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1 25 对“之”、“其”第一、其次人称说的否定(续)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3 26 《古代汉语》(修订本)指暇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4 27 古代汉语带补语的叙述句型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4 28 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略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4 Z1 29 《古代汉语》文选部分词语释义的管窥锥指丹东师专学报 1994 04 30 枷的演化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 03 31 南诏语考说大理学院学报 1994 02 32 高师古代汉语融合式教学法浅谈广西高教讨论 1994 02 33 “上流”与“下流”——对教材中一处注解的辨证河北师范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04 34 《古代汉语》文选词语札记(三则)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4 35 智者千虑——再谈新编《古代汉语》河北自学考试 1994 01 36 一九九四年上半年河北省高等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河北自学考试 1994 11 37 古代汉语综合练习题(上)河北自学考试 1994 12 38 古代汉语教学必需注意比较辩析河池师专学报 1994 01 39 古汉语词义商榷十例怀化师专学报 1994 03 40 《孟子》的“而”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 04 41 “何所+动词”刍议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3 42 谈古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佳木斯高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4 02 43 《离骚》中若干词语新释嘉应高校学报 1994 01 44 释“贰”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01 45 古代西域汉语文训练述论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4 04 46 古代汉语中的几个代词内蒙古自治区古电高校刊 1994 06 47 古汉语课教学改革尝试辽宁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2 48 齿音二、四等的真假和内转、外转——兼论黄季刚先生的古本音说不行抹宰兰州训练学院学报 1994 01 49 闽东方言与一般话词汇在词形词义上的差异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1 50 再论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缘由内蒙古自治区古师范高校学报(训练科学版) 1994 Z1的答案。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古代文学论文(一): 我的论文是古代汉语,不是古代文学.是具体的字,结构的分析.字体结构中,最原始的是“形”,象形,如甲骨文与金文(钟鼎文);其次是“音”,象声,后世所创的篆隶楷行草大都有其影子,隋唐之时才有“平上去入”的音声变化划分,之前能用而不能分,是一个难点;还有,“义”,古文学中讲的是本有义和象征义,不像现代文学里明朗区分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但又几乎随处可见其应用之处……希望能帮到你!古代文学论文(二): 什么叫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到了现当代,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古代文学论文(三): 中国古代文学家文集.像《唐宋八大家文集》之类的.具有收藏意义的.附1:1.《楚辞学论文集》姜亮夫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2.《唐诗论文集续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3.《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4.《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961.65.《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6.《乐府诗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957.6,7.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8.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莫砺锋编 2023.7,9.两小山斋论文集罗〓烈著北京:中华书局,1982.710.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11.楚辞论文集蒋天枢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712.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3.诗经研究丛刊: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十三辑中国诗经学会,河北师范大学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014.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5.切问切.1981-2023:复旦诗派理论文集许德民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916.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7.东坡词论丛素轼研究论文集第一辑苏轼研究学会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科研究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519.词学研究论文集 (1949-197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古典文学研究室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20.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新1版北京:中华书局,2023.921.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编.-1 中华书局/1964.4附2:1、《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8.2、《中国文学论丛》钱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83、《中国文学:古代与现代》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54、《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45、《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6、《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80.127、《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8、《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5古代文学论文(四):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有哪些【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年《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是在四卷本基础上精选编辑而成,共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批评论文(含论诗诗)66种,其中先秦5种,两汉4种,魏晋南北朝5种,唐8种,宋10种,金1种,元2种,明9种,清11种,近代11种.书中按作者时代编次选录,入选各篇,其与文学理论无关部分,采取节录方式,并有注明.凡入选文字,均兼采各种版本加以校勘,正文以一本为主,于篇末注明版本出处.在每篇正文之后,有注释与说明文字.全书选目精审得体,注释重字词训释,浅易明晰;说明既能阐发文本大意,又能明其渊源流变,于初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者,最为便利.文心雕龙注(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书,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包括25篇.上编前5篇带有导论性质,后20篇分述各文体特征与流变;下篇25篇主要讨论文学创作风格与批评的原则、方法,以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末篇《序志》为全书序言.范注以清人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为底本,参以孙仲容手录顾千里、黄荛圃合校本,谭复堂校本,日本铃木虎雄校勘记和赵万里校唐人残写本,并吸收了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等研究成果,进行校勘与注释.范注不限于疏通文句,凡与理解文本有关的文献,均详细引录,故与各种注本比较,最为详赡.书前附有铃木虎雄《黄叔琳文心雕龙校勘记》的“绪言”和“校勘所用书目”亦便于学者参考.诗品注 (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钟嵘《诗品》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及其诗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作者选择从汉到齐梁间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评第,并在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钟嵘提倡“自然”与“真美”的诗歌理论批评风格.陈注参照多种版本,进行整理,并作注释,清通简要,便于初学.书后附录“诗选”,系注者所辑录钟嵘《诗品》论及的作品,尤便于读者检核、参考.书末缀有注者跋语,对钟嵘选诗、评第略有论及,亦具启发意义.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探讨诗歌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郭氏此书以明嘉靖本为底本,参考《诗人玉屑》所引加以校订,注释于胡鉴《沧浪诗话注》、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颇多节取,并兼采陶明《诗说杂记》中有关解释沧浪的论点.书前有“校释说明”,于沧浪之版本、观点作出简要的梳理与评价.书中依据原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顺序,分作“校”“注”“释”,校文多为考异,有纠谬之功;注文重在词语典故的出处,简要清明;释文在渊源探究与理论发明,兼具导读作用.书后附录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有助读者对严氏诗学观的了解.该书为目前和研究《沧浪诗话》最为详明的著述.原诗(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叶燮《原诗》是一部推究诗歌创作本原、以反对文学复古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分为“内篇”“外篇”,其中关于“正”与“变”、“识”“才”“胆”与“理”“事”“情”诸端探讨,均多真知灼见.霍氏校注,以《清诗话》为底本,用叶燮《已畦集》本校勘,对《原诗》进行校正、分段、标点、笺注.书前冠有“前言”,对《原诗》理论思想与风格作简要介绍与评价,书中笺注着重于引语的出处和有参考意义的材料,词语一般未作解析.艺概 (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刘熙载《艺概》是一部谈文论艺的理论批评著作.作者讨论文艺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全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刘氏在《叙》中自谓其评论方法是“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即用简炼的语言,作突出重点的评论,通过“触类引伸”,来显示复杂的内容.综观全书,尤其是论文、诗、词、赋的部分,其对作家作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对艺术特征的阐发等,时有卓见确论.该版《艺概》,系王国安依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原刊本整理,加以标点,对原本个别错字,亦予纠正.书前有王国安所撰“前言”,对原书有条分缕析的介绍.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系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氏零星论词言论.全书有“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其它版本(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作比较)文字重要不同之处,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献的精审态度.“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其引文亦能注明出处,使人一目了然.书前有周振甫《序》和滕咸惠自撰的论文《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其中滕文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以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论述较详,可供读者参考. 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 1984年《谈艺录》系钱钟书的一部以探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思想为主的说诗谈艺著作.本书为1984 年开明书店初版的修订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原书旧貌,仅稍有删改润色,计91条;下编乃对旧作进行逐处修订与增益,是为“补遗”,计18条.作者在新版《引言》中说:“上下编册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可见此书堪称集作者一生谈艺之精髓.钱著对中国古代诗歌之本事、考据、风格、理论多有涉及,然综观其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因小见大,如作者采用古代诗论评点方法,从细微入手,却能于中阐发诸如唐、宋诗之分类的重要理论问题.二是博中取精,亦即作者立条极为博杂,然对所及问题的认识,如“诗乐离合”“桐城诗派”等,皆极为深透.三是中西合壁,这于书中引录文献与理论思想,均可见作者融会中西文化艺术的学养.该书知识丰厚,论析精辟,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必读佳作.古代文学论文(五): 国学经典读后感论文500字以内《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古代文学论文(六): 古典文学有哪些?(加作者)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古代汉语论文

古代汉语论文引言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它包含了汉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丰富信息。
研究古代汉语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古代汉语的特点、演变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字义丰富: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几千年的演变使得其字义更加丰富精确。
2.音节简单: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发音相对容易。
3.文字表达:古代汉语的文字表达方式多样,包括象形文字、会意文字和假借文字等,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语法灵活: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词序和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实现不同的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的演变古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形式。
主要的演变过程包括:1.上古汉语:上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最早形式,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
上古汉语主要使用双音节词和重音式词汇,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2.中古汉语:中古汉语出现在公元3至9世纪之间,是古代汉语的中期形式。
中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丰富,出现了更多的多音字和多音词。
3.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从明朝后期到清末民初的汉语形式。
近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方言词汇和书面词汇。
4.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指20世纪以后的汉语形式,汇集了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成为了中国的官方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古代汉语的影响古代汉语对中国历代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汉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成为了传统文化、哲学和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
1.文学作品:古代汉语的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为中国文学作品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人的诗词歌赋、散文和戏剧等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进行表达的,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2.历史记载:古代汉语为中国历史的记载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历代史书、编年体史书等都使用古代汉语进行编写,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古汉语论文

一、方言俗语的研究价值(一)方言俗语的定义什么叫“俗语”?“俗语是一种广泛流传在群众口头上,结构相对固定的通俗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愿望以及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俗语一词是汉语的固有词汇,具有自己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底蕴;其“俗”,不仅具有通俗的、大众的、约定俗成的、俚俗的等语意,尚含有民俗的意思。
事实上,俗语之所以是民俗语言的一个重要语类,主要在于它往往表现民俗,是一种语言民俗艺术形态。
俗语反映“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有些俗语就是直接反映民俗的。
(二)研究方言俗语的意义方言研究对于民俗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方言是一个地区民俗的载体,它是民俗文化留存、传承的媒介,它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内容。
方言研究对于了解民俗、对于真正把握各地人们的文化独特性的深层结构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地方文化结构深埋在方言结构之中。
中国的民俗学者也很早就把研究与方言俗语的调查结合起来,“五四”知识分子首次呼吁对一般民族民俗资料的调查与搜集,北京大学还曾成立方言调查会和风俗调查会,开展了一定范围内的风俗学活动。
然而从俗语着手来深入学习和研究方言却没有很长的历史,这是比较民俗研究比较大的遗憾。
方言俗语是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要素的载体,它是民俗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研究方言俗语对认识民间世俗生活,研究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著名民俗学家查。
索。
博尔尼在其《民俗学手册》中指出“有韵的俗语、俚语等,平时常挂在口头的人,虽然不会去理会它原来的涵义,但就采风者而言,却是颇具科学意义的。
”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也认为口头语言“是许多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民俗传承”,因而很值得研究。
二、以潮汕方言为例潮汕方言中有很多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而耐人寻味的俗语和谚语。
其中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远离今天的显示生活而被淘汰消失。
虽然现在的中老年人讲起来仍津津乐道,但年轻人却不知所云。
但它们是潮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潮汕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潮人先辈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富有诗意,琅琅上口,铿锵有力,长时间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古代汉语结课论文及封面3000字

古代汉语(Ⅱ)结课论文论文题目:论文字的意义与当代价值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学院:授课教师:完成时间:摘要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其发展贯穿古今。
文字和语言等其他工具一样,都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蕴含一定意义与审美价值,有渊源的历史沿革。
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关键词:文字的意义、汉字,文字的作用目录论文字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4)一、“文字”的解释 (4)二、汉字的产生 (4)三、文字的地位及作用 (5)四、文字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6)论文字的价值与当代意义一、“文字”的解释定义:文字是人类用表义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
现代文字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的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
文与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也就是说,“文”是独体字(包含象形字和指事字),而“字”是由独体字组合的合体字(包含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二、汉字的产生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汉语教学论文范文一:试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
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
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
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
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
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
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
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论文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上造就了一批著名的诗人,有很多的好诗。
学习古诗对小学生有多方面的提高和意义: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能从古诗中联想到诗所描绘的画面,能很好的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
学习古诗也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会给人一定的启迪或是情感的升华。
这样有助于学生精神价值的提高,而且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吸取古诗的精华,并发扬下去。
我选择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赠汪伦》运用所学的古代汉语知识进行一些分析。
我们知道古诗包括很多种类,《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
首先分析字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我就一些字进行分析。
题目中的“赠”字,这是个形声字。
左形“贝”,右声“曾”,古代贝壳是用来进行物品交换的,“贝”一般与钱货有关,“赠”在这里就是其本义是“赠送”之意。
由此可以理解题意:这首送别诗是赠送给汪伦的。
还有本诗中的“乘、将、欲”字,“乘”它有两种读音,不同读音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其本义是升登、上,在本诗中它的读音是“chéng”表示的是它的引申义乘船的意思。
它的另一读音是“shèng”,1.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来因此用于称一般的史书⒉量词,〈古〉兵车。
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乘、野乘。
接下来是“将”字,这个字是个表时间的副词,指出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将要,将来。
“欲”字,是个形声字,从欠谷声,通过古代汉语中“从字形探索字的本义”的学习,我们知道“欠”与张口或出气有关,可以表示打呵欠;另一部分是“谷”表示两山之间的低处流出来的水;合起来表示“我要,想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对于字的分析我只做这些简要的分析。
对于诗的意思若经过深入的字义分析就可以明白,其诗意:李白将要乘船离去,汪伦和村民边走边唱着歌前来送行,纵使桃花潭的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汪伦对我的情意。
通过对诗意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对于古诗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学习古代汉语知识。
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古诗中有许多美的东西,包含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历史的祖国,升华对祖国的情感,陶冶情操。
班级:08普(4)姓名:徐淑军学号: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