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总规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总规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总体情况评估报告该报告旨在对总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总规的实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的规划蓝图和指导方针。
本报告将评估总规实施的成果、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总体情况评估总规实施情况总体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城市发展按照总规的规划方向进行,各项建设项目得到了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总规的实施对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成果评估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总规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功能区和城市发展节点等措施,城市功能更加均衡,人口分布更加合理。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2. 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总规的实施促进了各项重要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产业结构调整:总规的实施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通过优化经济发展布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这为城市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生态环境保护:总规的实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推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问题和挑战1. 规划与实际不符:总规的实施中存在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一些规划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导向,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2. 城市功能区划分不够明确:总规的实施中,城市功能区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城市功能的布局不合理。
一些城市功能区之间交通拥堵严重,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等问题存在。
3. 保障机制不完善:总规的实施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导致一些政策措施无法有效执行。
缺乏监管和评估机制,可能出现政策漏洞和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的情况。
四、建议1. 加强规划和实际的衔接:总规的实施应该更加注重与实际情况的衔接,对规划进行科学的前瞻性预测和分析,提升规划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以了解规划实施的效果、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推动规划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进行700字的介绍。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估。
对于定量指标,可以采用统计数据和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比如城市人口增长率、建设投资、地区生产总值等,以了解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定性指标,可以采用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分析,以了解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民众意见。
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对规划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可以评估规划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是规划方案的实施情况。
通过对规划方案的执行进度、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的评估,可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面情况。
再次是规划实施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诊断,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
最后是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可以了解规划实施对社会的改善和发展的带动作用。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还需要注重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结合。
过程评估是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实施情况的评价,结果评估是对规划实施效果和影响的评价。
过程评估可以帮助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和不足,结果评估可以帮助了解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规划实施的改进和提升。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需要随着规划实施的推进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
评估结果应该成为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依据和参考,用于指导规划实施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的评估和优化,可以确保规划实施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之,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于推动规划实施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关注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规划方案的实施情况、规划实施的问题和不足、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规划实施的情况和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推动规划的健康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其实施效果的评估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价。
这就像是对一份“计划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复盘”,看看当初设定的目标有没有实现,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这主要是看规划设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如耕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用地比例等,是否已经实现或者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二是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评估。
评估土地的用途是否按照规划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各类土地的空间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是土地利用效益评估。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
比如,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是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等。
四是土地利用管理措施评估。
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供应政策、土地执法监察等。
五是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估。
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评估规划实施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时,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是资料收集和分析。
收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相关的各种资料,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审批文件、规划实施的政策法规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其次是实地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勘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土地利用信息,核实规划的执行情况。
此外,还会运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指标计算等,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城市总体规划是指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出具有发展战略性、综合性、长远性的城市规划方案,并确定相应的规划实施措施和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是指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价。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对规划目标和理念的评估。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理念是指规划的目标定位和规划的基本原则。
评估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评估规划的目标是否与城市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是否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是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
评估要考察规划实施的总体进展、规划编制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规划的组织管理是否协调高效、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是否到位等方面。
同时,还要评估规划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公众参与和民意表达,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和合理反映。
再次是对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
评估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评估经济效益主要考虑规划实施后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等问题;评估社会效益主要考虑规划实施后的人居环境、社会服务、公共设施等问题;评估环境效益主要考虑规划实施后的空气质量、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
评估后还可以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完善措施。
最后是对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的评估。
规划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评估要从政策环境、人力资源、资金保障等方面考虑。
评估还要分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总体来说,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充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评价。
评估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开展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每隔一定期限,或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的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价,分析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盘点”规划“家底”的需要,是规划修改的需要,也是完成上级任务的需要。
通过规划评估,分析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战略规划实施,对当地土地规划实施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标签:土地利用;规划;分析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意义1.1 “盘点”规划“家底”的需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已过半,主观上需要对各自行政辖区内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就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规模、布局、使用、剩余情况,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任务完成情况,土地供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果,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生态用地保护,以及规划实施措施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盘点与评价,掌握基本情况。
1.2 规划修改的需要随着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政策的逐步落实,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启,各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环境保护的也压力进一步加大,客观上需要对规划进行适度调整与修改[1]。
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4]117号)、《关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的指导意见》(晋国土资发[2014]117号)文件精神,对规划修改有强烈要求的市、县(市、区),必须对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规划修改打好基础。
1.3 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文件,其中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第三条工作任务第一款指出:在已经形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完善规划中期评估成果,进一步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措施[2]。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求

一、评估重点内容(一)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对评估时段内建设用地的使用,是否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与范围进行评估,并与规划起始年数据、近期与远期规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对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远期目标及建设用地平衡表的用地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
对于工业用地的使用情况宜进行经济绩效分析。
(二)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主要对以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经济社会指标、城市人口规模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人均居住面积指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人均广场用地指标等。
(三)重大项目实施评估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重大产业项目及重大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的实施进行评估,将重大项目实施进展、用地布局及规模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整理分析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已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实施的项目用地情况,结合现状建成区的用地情况,对城市建设永达发展态势进行评估。
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情况以及列入近期建设计划的重大项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和分析对近期新确定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重大产业项目及重大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是否会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造成影响进行评估,重点判断其是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城市主导产业、城市性质、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
(六)评估结果与建议根据以上评估内容,提出总体评价、明确规划实施的绩效及存在的问题,尤其要对用地的经济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同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分为三种情形:继续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并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或年度实施计划;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修改(包括对技术性内容的修改完善和不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修改);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重大修改和重新编制。
在以上重点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可对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机预留发展空间提出规划设想,对区县政府的相关规划实施工作提出建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地区、城市等级的土地利用规划,在一定时间内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规范和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研究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旨在检验规划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后续的规划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规划目标达成程度评价:主要是对规划预期目标与实际达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规划目标和实际情况的差异,评估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
2.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通过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环境评价等方法,综合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
3. 规划措施有效性评价:评价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的有效性,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资源保障等方面。
通过对规划措施的分析和评价,探讨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规划决策的合理性评价:评价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包括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专家论证、决策过程等方面。
通过对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判断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中,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实地调研、模型模拟等方法。
还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案例,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

15.紧凑度 16.市政公用设施 17.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18.居住用地 19.工业用地
空间组织与布局情况 (40%)
城市建设用地调整情况(20%)
20.公共设施用地 21.绿地 22.道路广场用地 23.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24.对城市规划了解的满意程度
公众对规划的满意程度 (20%)
公众满意程度(20%) 合计
法律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的; (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田莉等
总体吻合度评价 用地规划与实施的吻合度 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实施评价 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吻合度 不同类型用地的吻合度评价 用地吻合度在不同区域的空间 分布
学术探讨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 价
城市人口政策评价 城市产业政策评价 城市总体规划的政策实施评价 城市空间政策评价 城市住房政策评价 政策因素 市场因素 体制因素 投资因素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建设时序 。。。。。。 结构布局
第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 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
第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 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 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研究(2011—2030年)专题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070411单瑞琦目录第一章概述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特别是那些规划未能也不可能全部预计的发展背景及发展因素改变而带来的影响。
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回顾评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实施评估,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各项主要安排,特别是强制性规定的实施落实情况,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将是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的有效性,以及决策是否重新组织修订或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有关规定的必须环节。
宣威市正在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为2004年7月完成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上版规划)。
上版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对城市宏观管理、促进宣威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宣威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定位的转换以及宏观趋势上的变化等原因,上版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进一步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而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颁布,特别是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又对城市总体的编制内容及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规划实施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按照新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中对于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如重大发展定位与原则,以及重要强制性内容等,以及省市政府最新有关城市发展建设的政策规定,并对照现状发展进程特征,审视并评估上版规划的实施,为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为此,以下从城市发展定位、市域城镇体系、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区用地布局、重大公共设施、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强制性内容等几个方面对于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现状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其与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现有政策法规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发展要求对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及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分析等方面。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评估上版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要求在上版规划中,对市域总人口的预测情况是:预测宣威市域总常住人口近期2007年为万人,中期2010年为万人,远期2020年为万人。
在上版规划中,规划预测宣威近期2007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万人;中期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万人;远期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万人。
其他趋势:根据宣威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文件,继1994年宣威撤县设市,2003年撤榕峰镇成立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之后,2006年宣威市又撤靖外镇划归西宁街道。
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背景之一。
2003年《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的通知》中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
我市退耕还林重点布局在各县(市)区及乡(镇)周围面山;昆曲、曲陆、曲胜、天宣等公路和铁道两侧;南北盘江及河流两岸;大中型水库和生态脆弱的地区。
”同时,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中,将宣威定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山坝利用比例控制的四类地区,即平坝利用比例40%、山地利用比例60%。
这个政策文件意味着宣威市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开发建设成本上升,可利用土地条件变化,原规划中可建设用地特征,大部分不符合政策要求,因此成为重大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版规划中针对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宣威市域近期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8%左右,国内生产总值为50-60亿元左右,市域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43:23:34调整为30:30:40左右;市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7%左右,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138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左右。
远期2020年:GDP增长率达到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为120-150亿元左右,市域一、二、三产业比重大致为20:40:40;市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左右,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150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左右。
现状发展情况全市域城镇化水平: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末宣威市城镇化率为%,较之规划预测的%,城镇化率速度较快。
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宣威城镇化率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如图1,在05年城镇化率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图1、2002年到2010年宣威市城镇化率变化图2010年宣威市域现状人口规模:市域户籍人口为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较之规划预测的人口万人,相差10万人,说明规划预测的市域人口速度偏低,实际的市域常住人口增长率较快。
2010年宣威市域现状城镇化率:城镇人口为480569人,据此测算的城镇化率为%。
较之规划预测的%,城镇化率速度较快。
现状中市域主导产业是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六大主导产业,但这些并不是城区的主导产业,目前宣威城区缺少较合理的产业定位,同时高污染的能源工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区的生态环境。
近五年来,宣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
与2005年相比,市内生产总值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人均GDP 由5158元增加到10800元,年均增长%。
三次产业比重由24:45:31调整为22:45:33,已形成“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
表历年(2005-2010年)宣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值实施情况评述由于在上版规划实施之后,有新的政策出台,所以应在新一轮总规中及时调整。
特别是中心城区集聚度不高的现象,应该加以重视,注重城市边缘的发展,并同时注重该现象对实现城市战略目标存在较大的影响。
应在新一轮的总规中明确城区的主要产业定位,城市与园区可以分工发展,这样既可以使得产业更加合理发展,同时还能实现高品质城市的目标。
第三章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发展定位,对于城市的功能、发展方向,甚至用地布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上版规划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进行概述,对比现状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及省市的有关战略要求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上版规划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上版规划中确定宣威市的城市性质为:宣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能源、化工、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地区的工业商贸城市。
此外,《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昆曲玉楚城市群规划——协调持续发展研究》(1996年)》、《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等相关规划也对宣威市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要求。
表相关规划对于宣威城市发展定位的有关要求资料来源:根据上述相关规划整理现状实际发展情况从上版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定位来看,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宣威市性质和职能的现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描述。
(1)宣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实施现状宣威市中心城区历来都是宣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4年撤县设市、2003年撤榕峰镇成立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以后,中心城区的这一地位更加显着。
从整个宣威市来看,根据相关的专题研究,宣威的城市综合规模已经高于昭通市区、毕节地区驻地毕节市以及黔西南州驻地兴义市,仅低于曲靖市区和六盘水市区,与自身接壤的威宁、会泽、水城等县市相比具备了明显的规模优势,从而可以判断:在滇东北、黔西南区域,宣威初步具备了成长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竞争力。
这点没有任何异议,城区仍然承担着市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服务中心。
(2)能源、化工及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定位实施现状市域层面上,根据《宣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宣威市目前的主导产业包括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六大部分。
其中,电力、煤炭、化工为重点支柱行业,其产值分别占整个地区工业总产值的%,%以及%。
图2010年宣威市主导产业产值对比(左)及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右)资料来源:《宣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2006-2010年宣威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可以发现,电力、煤炭等能源产业和化工工业始终占据着工业总产值的较大比重,而建材工业与食品工业的产值比重近年来也呈平稳的上升趋势。
由于2008年炼铁企业全部拆除,锌价的低位运行使企业全部停产,导致冶金工业自2008年起有明显的负增长趋势。
图2006-2010年宣威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资料来源:《宣威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06-2010年)》此外,宣威市目前以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强市为目标,正在大力建设宣威特色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三基地”的工业发展格局,其中“一区”指总部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指宣威市区西北部以居住、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花椒组团和东部的以工业和仓储为主的龙文组团片区,成立于1992年12月,为省级综合性开发区;“三基地”分别指羊场磷化一体化工业基地、虹桥食品工业基地和凤凰山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基地。
表宣威市“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资料来源:《宣威经济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中心城区层面上,宣威市四个街道目前的主导产业分别是:宛水街道——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西宁街道——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火腿制造等农副食品加工业;双龙街道——塑料制造为主的化学原料及化工制品制造业;虹桥街道——以宣泰火腿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表2010年宣威市各街道主导产业及规模以上企业一览表资料来源:根据宣威市工信局《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目标》整理(3)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地区的工业商贸城市的发展定位实施现状工业方面,近年来宣威市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从2006年的亿元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亿元。
然而,在区域比较中,2009年宣威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滇东北-黔西南地区城市中位列第十,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图2006-2010年宣威市工业总产值(亿元)资料来源:《宣威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06-2010年)》图2009年宣威周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较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10》、《贵州省统计年鉴2010》、《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0》绘制商业贸易方面,近年来宣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由2005年的亿元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亿元(见图3),其增长速度与曲靖市、云南省基本持平,略低于全国水平。
2009年,宣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次于昆明、贵阳、宜宾、六盘水市区及兴义市,位列滇东北城市第六,明显高于与其接壤的会泽、沾益、盘县、威宁等县,甚至高于曲靖市区,表现出较强的规模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