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完整版)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完整版)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实施评估报告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4)

一、总则 (5)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

(二)评估范围 (5)

(三)评估对象 (6)

(四)评估期限 (6)

(五)评估依据 (6)

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8)

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0)

(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

1、城市性质 (10)

2、城市规模 (10)

3、城市结构 (10)

(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1)

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1)

2、调整的要点 (12)

四、评估主要内容 (14)

(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4)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4)

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7)

3、小结 (18)

(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8)

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8)

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20)

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20)

4、小结 (27)

(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8)

1、重大产业项目 (28)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3)

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

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4)

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4)

6、小结 (34)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5)

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5)

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6)

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7)

4、小结 (39)

(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9)

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0)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41)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2)

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42)

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42)

6、小结 (43)

(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3)

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4)

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4)

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5)

五、实施绩效分析 (47)

(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7)

1、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47)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明显加强 (47)

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47)

4、指导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8)

(二)总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48)

1、城市拓展速度较慢 (48)

2、经济发展优势不明显 (49)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分布不均 (49)

4、城市整体风貌特色不突出 (49)

六、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需求 (51)

(一)当前的发展机遇与形势 (51)

1、万州正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 (51)

2、万州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1)

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52)

4、万州在重庆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52)

5、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为万州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52)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53)

七、评估结果与实施建议 (55)

(一)评估结果 (55)

(二)实施建议 (55)

1、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完善措施 (55)

2、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56)

前言

万州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东与云阳相连,南邻石柱和湖北利川,西连梁平、忠县,北倚开县和四川省开江县。行政辖区包括28个建制镇、14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为3457平方公里。距重庆水路327公里,陆路328公里,位于三峡库区中部,是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万州区为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5年7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编制单位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万州区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调整方案于2007年12约获得万州区人民政府批准,编制单位为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规划确定万州的城市性质为: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万州区的招商引资、整体环境的打造、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目前,万州江南新区的建设已颇具规模,三峡库区第一大城市架构基本成型。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和今年重庆市政府与万州区人民政府签订的“2009年城乡规划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为更好地实施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受万州区规划局委托,特编制2009年《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一、总则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分析评估区域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引导更好地实施总体规划,促进万州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通过编制《总规实施评估报告》,有利于《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有效实施。万州区总规实施时限较长,不可能与纷繁复杂的客观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总规的实施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总规实施评估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万州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找出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的根源与机制,有效地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实施。

通过编制《总规实施评估报告》,有助于构建万州区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库。相比重庆主城区,万州区目前在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库方面建设较为欠缺。积极开展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有助于其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库与主城区的同步建设,进而方便市级和万州区层面规划

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编制《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有助于对规划编制进行有效的反馈。

万州区总规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

少的会产生一些问题。部分问题的产

生,有可能是规划编制产生的。通过

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的开展,有助于对万州区总规编制进

行有效的反馈,并从客观的角度对规

划编制和规划编制办法进行合理的

评判。

(二)评估范围

图1-1 评估范围示意图根据《重庆市规划局关于2009

年区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要求,评估的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蓝线范围),重点是主城区,约81平方公里。

(三)评估对象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主城区城市规模、主城区建设用地构成、主城区重点项目实施评估、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新确定的重点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评估结果与建议等内容。

(四)评估期限

评估的期限为现行总体规划2005年批复以来的时段,其中,重点为2007年局部调整后的时段。

(五)评估依据

1、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年)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

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2、国家、重庆市关于城乡规划的重要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

3、评估涉及的相关重要规划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07)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2006)

《万州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6)

《万州区“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2009)

《重庆市万州区特色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2007-2020年)》(2007)

《重庆市万州区特色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1年实施方案》(2007)《重庆市万州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2008)

《万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08)

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首次位列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74亿元,增长7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99亿元,增长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增长5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增长29.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0.2亿元和11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5%和9.7%,不良贷款率由年初的9.2%下降到7.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6元,增长1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98元,增长19.9%。在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内经济困难增大的情况下,万州区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成效明显。为更好的实施《总体规划》,先后开展了塘坊片区控规、观音岩片区控规、枇杷坪片区控规、城区控规标准分区及控规单元导则、百安坝、周家坝、高笋塘旧城片区控规等编制工作。实现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完成滨水区和江南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二是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大力推动旧城改造,积极拓展城市发展格局,江南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大城市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三是交通枢纽建设扎实推进。万州被确定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全面启动“畅通工程”建设。万云高速公路通车,万利、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速。宜万铁路开始铺轨,渝万城际铁路和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预可研报告通过铁道部专家组评审。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港口码头秩序进一步规范。完成万州机场安全设施Ⅱ类工程,新开通万州至温州航线。

移民工作扎实推进:万州实际搬迁移民26.3万人,淹没工矿企业370家,淹没各类房屋面积839万平方米,移民包干静态投资73.3亿元。累计完成四期生产安置农村移民12264人,搬迁城乡移民59204人。迁建及关破工矿企业90个,复建房屋212万平方米,复建码头停靠点22处。175米水位线下淹没实物全部搬迁,库底清理全部完成,移民档案基本归卷,环境整治全部完成,四期移民通过国家三峡办阶段性终验。认真落实国家移民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切实解决移民就业安置。大力开展移民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培训后就业率达50%以上。目前,已解决城镇移民就业4.2万人,674户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和1252

户农村移民“零转移”家庭全部实现1人以上就业或转移就业。不断完善移民新区和集镇功能,城乡移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逐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建设良好:完成“森林工程”总体规划,六大专项工程规划通过评审。全面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完成库周绿化带总体工程13.5万亩,并通过重庆市验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重点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完成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37个。完成秋冬植树造林8.3万亩。天然林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通过市级复查验收和国家阶段验收。森林覆盖率达到35.8%。万元GDP能耗下降4.6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组建百人招商团,实行小分队招商。创新招商机制,开展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成功承办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51个,到位资金52.5亿元,增长20%。到位对口支援无偿援助资金901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928.7万美元,增长29%。进出口总额9800万美元,增长192%。万开云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宝山区结为友好区,与巫溪县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乌克兰切尔卡塞市、法国热尔省保持友好联系,与美国韦恩斯伯勒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万州区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为《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于2005年7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简称03版总规),2007年万州区对03版总规进行了局部调整,并于2007年7月通过万州区政府审批(简称07版总规)。

总体规划确定万州城市性质为:川渝经济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渝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城,万州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

(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03版总规由2003年3月开始编制,2005年7月经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编制单位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城市性质

总体规划确定万州的城市性质为: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

主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近期2007年62.5万人;中期2010年70万人;远期2020年90万人。

远期5个近郊组团的人口规模分别为:高峰镇5万人,高梁镇2万人,熊家镇3万人,长岭镇2万人,新田镇3万人。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近期2007年城市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人均80平方米;

中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60平方公里,人均8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81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万州中心城市(主城区加5个近郊组团)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3、城市结构

总规确定城市用地结构形态为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由3大片区(龙宝、天城、五桥)、8大组团构成。龙宝片区包括高笋塘、龙宝、山顶三个组团;天城片区包括周家坝、申明坝、枇杷坪3个组团;五桥片区包括百安坝、江南新区2个组团。

图3-3 2005版主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二) 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03版总规对万州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万州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用地局部已不能适应。2007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局部调整方案于2007年12月通过万州区政府审批。

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重庆市关于万州盐气化工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中(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100)将万州盐气化工园区升格为市级综合化工园区,现有规划范围已不适应盐

图4-7 工业用地实施情况分布图

图3-1 2003版主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3-2 2005版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图

气化工产业经济发展要求,需进行用地调整。

(2)快速建设的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根据选址及建设的具体需要,对03版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布局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同时涉及到周边用地布局的变化。

(3)总规对于城市一些分散建设的现状和涉及移民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调研有一定疏漏,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需对总规进行局部调整。

(4)在03年总规编制期间因地灾问题尚未选择的部分用地,已通过地灾评估,具备了建设条件,考虑到万州城市地形复杂,用地条件差,城市用地紧张的现实状况,局部调整用地集约利用土地,符合万州市的实际情况。

2、调整的要点

在城市总体规模、总体结构和路网框架不变,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总体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万州实际地形特征及建设条件,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调整共涉及25宗用地,通过调整要达到疏理城市主要交通骨架、整合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居住分布、明晰城市发展方向的目的,为万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调整规划不替代原规划(《重庆市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与原规划共同使用,涉及局部调整用地以调整后为依据。

表3-1 现行总体规划调整前后的用地平衡对比表

四、评估主要内容

(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2008年现势情况: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6778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7亿元,增长7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增长5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增长29.4%;城镇化率达到51%,比上年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6元,增长1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98元,增长19.9%。

(2)2010年规划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56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到16300元以上(以常住人口测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45.3:46.1;工业增加值达到76.5亿元,年均增长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4%;城镇化率达到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00元,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年均增长9%。

(3)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实施完成情况对比:

表4-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实施完成情况对比

(备注:GDP数据对比采用现价口径)

从实施完成情况来看,GDP总量、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经突破了2010年的规划指标值。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

(4)近4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对比:

表4-2 近5年万州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对比表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万州统计年鉴2009》,GDP数据对比采用现价和可比价两种口径对比)从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来看,2008年万州区各项经济社会数据均呈现大幅增长。从近5年的增长态势来看,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原因得益于城市土地收益和税收的增长较快;其次增长较快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除了2006年之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较高增长势头,说明万州区近几年在城市建设投资方面投入力度较大。

15

(5)综合社会经济指标实施完成情况对比: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将2008年具体指标实施情况,与编制起始年限2003年的现状以及2010年规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4-18所示。

表4-3 综合社会经济指标实施完成情况对比表

“提前完成”表示2008年的现势数据已经超过总规确定的2010年近期规划目标值;“基本实现”表示现势的发展情况符合总规确定的预期发展速度,能够在规划期限内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值;“实施较慢”表示当前的发展态势慢于规划确定的预期速度;“——”表示无法用定性的标准来判断实施完成的情况,仅对现

状、现势、规划目标值进行量化的比较。

从表4-3的实施对比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指标方面执行较好,超出规划的预期;社会发展指标基本符合规划的预期;而在城乡建设指标方面,除了城市人口的增长符合规划预期速度外,其他各项指标实施情况均滞后于规划预期的目标。

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2008年现势情况:

2008年万州主城区城市人口64.7万人,已建成建设用地面积41.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63.5平方米。

(2)2010年规划目标:

规划至201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70.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5.5平方米。

(3)2020年规划目标:

规划至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9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1.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0.0平方米。

(4)实施效果评价:

人口指标完成近期目标的92.2%,完成远期目标的71.9,基本符合总体规划的预期目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1.1平方公里,离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目标60.0平方公里相差18.9平方公里,实施完成率为68.5%;离2020年的目标81.0平方公里相差39.9平方公里,实施完成率为50.7%。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较差。

表4-4 主城区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实施对比表

3、小结

自03版总规编制以来,万州区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均超出规划的预期。在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上有明显的体现;工业增加值增长尤其迅速。

但是,城乡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较差,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较缓,距离近远期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全区常住人口总量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城镇化进程发展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好。

(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根据2008年卫星遥感解译分析和近几年发件情况统计,万州现状已建成建设用地面积4113.60平方公里(统计口径采取重庆市规划局《区县城市总体规划遥感解译及总规评估建设用地遥感分类准则》的有关标准,以下简称《遥感分类标准》)。

表4-5 2008年万州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实施情况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

规划项目名称: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项目设计编号:规设2009—01—02 规划委托单位:敦化市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张晓艳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师 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总规划师:王斯伟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所长: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规划师:李冬雪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工程师:鞠慧岩研究员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王伟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参编人员:鞠慧岩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闫瑾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袁野工程师硕士 张伟工程师硕士 柳秋英工程师硕士 陆春雷工程师 张子峥工程师 芦麒元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三章规划区规划 (23)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7) 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28) 第六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30)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0) 第八章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32) 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3) 第十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7)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52)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3) 第十七章附则 (54) 附表 (55)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实现敦化市经济和 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 动,促进敦化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指导《敦化市城市总体 规划(2010—2030年)》的成果编制,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2条适用范围 在敦化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审批建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进行 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在敦化市城市规划区范 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 规定执行本规划纲要。 第3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 《延边州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敦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敦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4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包括敦化市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东部至大石头镇规划区边界; 南部经珲乌高速公路向西,以东兴隆河村、西吉祥村、山头村、万福村、江沿 村南边界为界,到达牡丹江后向西以西黄泥河为界; 西部至鹤大高速公路; 北部经车站村、太平岭村、站北村、中石村北边界后向东以珲乌高速公路为界; 总面积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 包括三个部分: 老城区:东至302绕越线、物流大街和302国道;南至南边道、滨江一路和3305 厂南边界;西至铁西五街和铁西三街;北至北山公园北边界和小石河南岸护堤; 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做好征地 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 万州府发〔2008〕95号 江南新区管委会,各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8〕2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土地补偿费不分地类,按被征收土地面积计算。城市规划区(2003版万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81平方公里范围,下同)内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每亩13000元,城市规划区外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每亩12000元。安置补助费按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个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26000元(附表1)。 土地补偿费为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获得的补偿,土地补偿费总额的80%首先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划拨到劳动保障部门;其余20%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安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生活。 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按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不同年龄确定。对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安置补助费全额支付给个人;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应缴纳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总额的50%,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从其安置补助费中代为划拨到劳动保障部门,专项用于该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安置补助费的其余部分支付给个人,用于安排其生产、生活。 土地补偿费80%部分和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之和尚不能满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需要的,其差额部分由征地单位补足。 二、征地农转非人数的确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全部征收的,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全部由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简称农转非);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部分征收的,农转非人员的人数按被征收耕地面积(园地、牧草地、农业灌溉水面和养殖水面面积按耕地面积计算,下同)与0.5倍其它非耕地面积之和除以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均耕地面积计算确定。人均耕地面积为征地时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面积(同上,不含已被征收的耕地面积)除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人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部分征收时,被征地农户的承包耕地被征收后,其剩余的耕地面积以户为单位计算人平不足0.5亩的,除按照上述规定计算农转非人数外,被征地农户可以户为单位另行申请增加农转非人数,直至该户剩余耕地面积达到人平0.5亩及以上为止。被征地农户未申请农转非,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备条件的,应调整其承包耕地。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重庆市万州区房地产市场调研

万州区住宅房地产市场调研 第一章万州区分析 一、万州区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地理位置 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东北边缘,位于东经107°55’22~108 53 25 ,北纬30°24 25~31°14 58 。东与云阳,南与石柱和湖北利川,西与忠县和梁平,北与开江和开县接壤,东西广97.25 公里,南北袤67.25公里,面积34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 万亩,其中田58.49 万亩;大于25 度坡地50.14 万亩,其中旱地32.49 万亩),城市面积32.5 平方公里,直线距离重庆市228 公里。 万州区内山丘起伏,最高点普子乡沙坪峰,海拔1762 米,最低点黄柏乡处长江边,海拔106 米,西北部高升乡凤山材肖垭口,海拔高度为1373.3 米,境内相对高差分别为184.5 米、1266.8 米,低山、丘陵面积约占四分之一,低中山和山间平地面积约占四分

之一,极少平坝和台地,且零星散布。 (1)地理位置优越 万州位于重庆“一圈两翼”的渝东北翼,是渝东北翼的经济中心。万州同时也是重庆的第二大城市,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距重庆水路327公里,陆路328公里,位于三峡库区中部,是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区位独特,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长江上游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2)环境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 万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以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霜雪稀少。 小结:区域位置极其优越,主城区以长江沿岸发展及独特的山地地貌,导致主城内形成几大板块式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 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式征求张店区政府意见。 (四)2015年10月14日,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2015年11月12日,通过了市规委会第5次项目审议会。 二、《淄博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规划情况 (一)规划范围:东起世纪路,西至滨博高速,南起昌国路,北至济青高速,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本项目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即片区层次及街坊层次。(二)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层面:梳理各片区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在此基础上,对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根据新标准要求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设施不同,提出相应的落实方式。 2、街坊层面:踏勘现状、根据新标准更改用地性质、对未建设地块和更新改造地块重新分析确定控制指标、落实专项规划内容、更新竖向管线等内容。 3、主要指标: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面积(hm2) 百分比(%)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R22 服务设施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 行政办公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A3 教育科研用地A4 体育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A6 社会福利用地A9 宗教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 商业用地 B2 商务用地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 城市道路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S3 交通枢纽用地 S4 交通场站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U1 供应设施用地U2 环境设施用地U3 安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1 公园绿地 G2 防护绿地 G3 广场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地H H2 H21 铁路用地 E E1 水域

重庆市万州区特色效益农业规划(8.15)

万州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17) (征求意见稿) 特色效益农业是指具有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特征,高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市场特征,高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的集约经营特征,以及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组织特征;形成完整产业链、安全生态链、灵敏需求链、快捷供应链的现代农业。立足万州实际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促进万州农业科学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要。 为促进万州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依照《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万州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区委四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好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总任务,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重点、形成体系的原则,按照“扩果蔬、攻草畜、突特色、强标准、拓功能”的总体发展思路,

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把万州建成渝东北地区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 ——优化区域布局。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形成“一圈二园三带”的产业空间格局。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主导优势产业,选择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引领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对大宗优势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健全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大力培育营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 ——拓展产业功能。大力发展景观农业、农事节庆、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欣赏等多种形式的城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和高山避暑胜地。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引进、示范和推广,用现代科技支撑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现“816”目标。到201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突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2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3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4 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4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 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5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6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8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2 第十章“五线”控制12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3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15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8 第十六章附则19 附表19 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19 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20 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1 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2 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22 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26 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6 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27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 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 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 (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 (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 (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11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实施建设的,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 临时建设、城镇房屋解危等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在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并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1 ―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用地分类)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其详细规划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一)和远郊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二)的规定。 第五条(用地功能混合)鼓励居住用地(R)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功能混合布局。用地性质编号排在首位的为主要用地性质,其后的为次要用地性质。 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非居住用地不得用作住宅功能; (二)居住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其他性质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70%; (三)商业服务业设施(B)等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居住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40%。 第六条(零星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应当符合集约利用、整体实施的原则。零星用地应当与周边用地整合使用。不具备整合条件的零星用地,禁止实施经营性居住、公建项目,可以实施解危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实施绿地、广场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实施其他建设项目的,应当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依据―2 ―

长春市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1-2020)

概要: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756.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40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 (2010年5月17日) 在全市经济进入全面加速和三峡库区进入后续发展的新阶段,为更好发挥万州在全市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和在三峡库区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特作出以下决定。 一、深入认识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重要意义 万州是我市规划建设的第二大城市,是渝东北和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经济中心,是三峡库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万州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胜利完成移民搬迁安臵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渝东北地区“一马当先”,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总体上看,目前万州经济规模还不够大、财政实力不够强、金融支撑较弱,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形成,集聚辐射能力亟待提升,与市委、市政府对万州的定位和万州应发挥的功能作用还有较大差距。 在新形势下,加快把万州建成全市第二大城市,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构建起多级支撑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城镇体系;有利于强 1

化万州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辐射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直辖市的区域影响力;有利于增强三峡库区自我“造血”功能,带动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加快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有利于发挥万州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其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优化库区空间开发结构,减轻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地区的承载压力,从根本上保障库区生态环境安全。 市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把万州建成全市第二大城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依靠万州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万州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 二、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把万州建成全市第二大城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市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主线,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把万州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渝东北地区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和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到2012年,努力建成特大中心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一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峡库区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主城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力争城市 2

淄博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综合研究和确定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及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稀薄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第3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五区行政辖区范围。 第4条立足淄博市组群式城市的特点,对市域的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区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进行通盘考虑,统一安排。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第12条提高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强度,协调和促进五个城区的共同发展。以一个中心(张店城区)、四个副中心(其它四个城区)共同形成淄博市城镇体系的复合中心。 第13条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发展主轴以市域内主要联系道路为依托呈"十"字型。确立优先发展的重点城镇,适当分担城区部分专业职能,控制城区无限蔓延趋势,并形成小区域范围次级中心,带动区域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第14条增强现有城镇经济实力,小城镇集中发展。规划期末,条件较优的现有乡改为建制镇,辖区过小、镇驻地相距较近的乡镇进行撤并集中发展。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一节城市性质 第34条淄博市城市性质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中心城市之一,鲁中地区经济、科技、信息中心。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41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所辖五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分为城区、近郊区、沿路控制区、建制镇驻地、风景文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和远郊区七个层次。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 一、铁路交通 第49条为加强淄博对外客货运输,规划将博南铁路与辛泰铁路相连接,并利用省规划的德烟铁路与淄东铁路相连接,为本市对外开放"借港出海"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50条新建博山北站、东站和货场,根据客货运量增长和城市发展需要,扩建淄博站、淄川站站场设施,提高周村站等级。 二、公路交通 第51条在新建公路的同时,加快公路的改建,重点提高技术等级,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中枢、一级公路为骨架,二、三级公路为支线的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 第52条修建南北向贯穿的滨莱高速公路,在张店、淄川、博山城区西侧通过,该路在张店与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相交处,在淄川与胶王路相交处,在博山与北山路相交处,在桓台与章索路相交处,在高青与广路相交处,各规划建设一个互通式立交桥。 第53条改造市内公路干线,国道205线、309线及省道胶王路、湖南路、庆淄路、张田路、博沂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章索路、泉王路、博临路、济青路、仲临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在东南部山区建设一条北接博临路、南接仲临路的二级公路。 第54条为保障中心城区的交通畅通,规划修建205、309国道的绕城线,红线宽100米。第55条至2010年全市共设长途客运站9个,总用地40公顷左右。其中张店城区3个,博山城区2个,淄川城区2个,临淄城区1个,周村城区1个。 第57条淄博市系内陆城市,为加强对外贸易往来,应积极创造条件借用青岛港、烟台港、石臼港。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总体布局原则 第64条城市布局为"组群式"城市结构,加强城区间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各城区的合理分工、协作。 第65条强化中心城区张店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强并完善其市级商务、服务职能,提高整个城市的对外辐射力。 第66条经济、合理利用土地,保持城区间田园、绿化空间,控制城区无限制蔓延趋势,既充分保持组群式城市特点,又为未来城市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第67条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强化城区间快速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及先进的水、电、通信等设施。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目 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752.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0.8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8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1.9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8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376.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为长春市在区域协调、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职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伴随东北地区和吉林省中部地区合作的不断增强,必将对长春市的城市结构、交通及基础设施布局等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从经济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春市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1995-2008年间,长春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4.9%,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时接近1/2。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产

淄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第三条各项建设项目的选址、用地和建设,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条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详见附录B附表B1)。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附录B附表B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附录B附表B2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第八条建设用地规划范围的确定: 1、凡沿城市道路的,皆应规划到道路红线;沿小区及小区以下道路的,应规划到道路中心线;周围已有建成单位的,应与已有单位用地边界相连接。 2、其它情况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以上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第十条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确实无法调整、合并,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 2、邻接土地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 3、受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的情况。 表1 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解读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9年9月25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就条例相关规定作如下解读: 一、《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出台背景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属性。温家宝总理指出,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镇和乡村规划工作,我市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推动城乡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两个地方性法规制定时间较早,诸多内容已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强调了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和村庄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作了很多新规定,亟需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落实,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的一些授权性和原则性规定进行细化。 此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加快建设“五个重庆”,对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直辖以来,我市根据特殊市情实施的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

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经验,也迫切需要在地方性法规中作进一步规范。 重庆市规划局作为《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起草部门,从2005年开始进行相关调研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经全国人大批准公布后,于2008年6月起草完成了《条例》(送审稿)并上报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法制办主持下,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论证、修改,《条例》于2009年5月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09年5月、7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分别对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2009年9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并于9月25日审议通过。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包括总则、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城乡规划的实施、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七章八十一条。 (一)第一章总则 1、紧扣城乡规划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的本质,突出体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先规划后建设等原则,凸显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城乡规划体系,以城乡总体规划统揽全局,各层次、各类别规划层层落实、逐步深化。明确了在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必须纳入规划管理。实现宏观把握、中观控制、微观管理。涉及条款: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