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填空题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3.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史学之父”的殊荣;4.欧洲中世纪的史学观主要是基督史观;5.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神学历史思想基础;6.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7.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8.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的不可跨越性和可跨越性的描述精辟地阐明了客观限定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10.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法则式归纳方式又称实证归纳;13.归纳性方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14.演绎性方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二、多选题1.历史学与下面哪些学科间有着既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a)哲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地理学2.移情式领悟方法也被称作()a)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个别描述式的表现方法艺术式的表现方法3.“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倡导者有()a)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4.国内史学界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a)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关系各种因素的合力5.历史文献学科包括哪几个部分()a)经史子集档案文献地方志甲骨和金石铭类外国人著述6.人本主义思潮中的某些代表人物()a)萨特尼采叔本华7.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为科学经历了那些阶段()a)天命史观人性-理性史观唯物史观神学史官8.中国古代持有历史循环论观点的是()a)孟子邹衍9.古代希伯来哲学大致上由哪些关键概念确立起来()a)对唯一神的信仰受神恩赐或被神“选择”的观念神授法律的重要性10.孔德的实证主义主要包括哪些方法()a)观察比较11.史学功能有()a)资鉴史观垂训史观经世史观史学无用论12.史实的考证中常用到的方法有()a)求源法反证法旁证法理政法13.新史学的方法有()a)比较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三、名词解释1.汤比因2.历史本体论3.人本主义历史学本体论4.马克斯·韦伯5.历史相对主义6.历史客观主义四、简答题1.简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2.简述古史辩派;3.简述什么是史学研究中的导向性方法;五、论述题1.论述历史与信息技术相互关系;2.我对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历史分期的认识;。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历史学基本概念、历史文化方法和历史学发展的学科。

复习史学概论需了解其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历史观念。

以下是史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史学的定义与特点1.史学的定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科学.2.史学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科学性、文化性和地域性。

二、历史的基本属性和历史事实的本质1.历史的基本属性:客观性、独特性、继续性、发展性、多元性、选择性、相对性。

2.历史事实的本质:历史事实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表象性。

三、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

2.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历史比较方法。

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历史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传统、历史文化的血脉、历史文化的继承。

2.历史文化的创新:历史文化的现代性、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历史文化的拓展。

五、历史学的学科分类1.大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全局、全球和全历史的历史学。

2.普遍历史学: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学。

3.科学史:以历史的方法和观念,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学。

4.文化史:研究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学。

5.经济史: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学。

6.政治史: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历史学。

7.军事史:研究战争和军事制度的历史学。

8.社会史:研究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历史学。

9.思想史:研究人类思想和思想体系的历史学。

六、历史观念的演变与历史主义的争议1.历史观念的演变:宇宙观、人类观、历史观和社会观的演变过程。

2.历史主义的争议:历史主义的发展、历史主义的局限和历史主义的批判。

七、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的功能1.历史的价值: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相对性和历史的意义。

2.历史的功能:历史的警示功能、历史的反省功能和历史的启迪功能。

八、史学研究的发展与趋势1.史学研究的发展:古代史学、近代史学和现代史学的发展概况。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着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着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史学概论重点资料复习

史学概论重点资料复习

史学概论重点资料复习史学概论复习资料辑要1、史学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在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体系中,长期存在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分歧和斗争。

2、史学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研究的问题诸如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否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等3、史学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和理论,研究的问题例如历史研究方法是否存在着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区别?历史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何异同等。

4、《史学要论》:李大钊著。

《史学要论》是他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理论的成果,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

他阐述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历史学的科学地位、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研究的任务等问题,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理论,批判地主资产阶级旧史学,并倡导史学革命,提出要以唯物史观“改作”、“重作”全部历史。

5、合力英雄史观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英雄史观:代表人物卡莱尔,尼采等。

认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历史发展取决于伟大人物的活动。

6、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历史本身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人类历史是以往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有自己独特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

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可以被认识,只是它被认识的途径、特点、方法与其它学科有差别罢了。

7、人类社会历史有无规律?如果有,如何正确理解?有。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宝典]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宝典]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历史史学历史理论史学理论良史书法不隐史才三长直书曲笔信史史法撰述记注史意史德新史学正统论二重证据法历史演进法中国文化二周说《史学要论》五朵金花史学革命厚今薄古历史主义东方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欧洲中心论让步政策打破王朝体系影射史学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主体意识结构校法四例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2、简析孔子和《春秋》在史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3、简析孟子的事、文、义。

4、简评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简析唐初政治家的史学意识。

6、简析《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价值。

7、简述《隋书•经籍志》的史书分类。

8、简述《史通》的史学成就。

9、简析郑樵的“会通之义”。

10、简述王世贞对国史、野史和家史的评论。

11、简述乾嘉考据三大家。

12、简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

13、简述晚清史学格局的变化。

14、简述晚清史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15、简述新史学的理论体系。

16、简述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

17、简述梁启超的英雄观。

18、简述梁启超对历史发展中地理因素的认识。

19、简述王国维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20、简析胡适的史学贡献。

21、简述顾颉刚“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说”的基本观点。

22、简述新历史考证学的主要特点。

23、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24、简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三次转变。

25、简评何炳松。

26、简评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二周说。

27、简评钱穆的“史有生命”说。

28、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

29、简评李大钊的史学思想。

30、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31、简评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32、简述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其各自特点。

33、简述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与过程。

34、简述史料的基本类型。

35、简述史料产生讹误的主要方式。

36、简述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

37、简述辨伪的基本方法。

38、简述选题的基本类型。

39、简述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试题库一、填空题:1、《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2、意大利史学家贝奈戴▪克罗齐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3、史的初意是官职和任这种官的人4、历史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5、实证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6、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基础。

7、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

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天命史观、五德史观、圣人史观。

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梁启超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1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1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三个部分。

1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

13、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14、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15、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

16、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17、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复古与反神学为主题。

18、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理性和进步为主题。

19、十九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前期的西方史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 -自由主义史学,中后期是兰克学派,下半叶是实证主义史学。

20、1845-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

21、当代西方新史学各流派大多是在年鉴学派学派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2、汤因比认为挑战与应战是文明起源的规律。

23、斯宾格勒的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

24、记言、记事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书体裁。

25、史书的体例包括史书序言的设置、标题的设计、引文、附录、注释的编纂方式和记时、记地的惯例等在内。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着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着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撰工作。

史学概论 复习资料(一)2024

史学概论 复习资料(一)2024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研究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发展与变迁的学问。

作为历史学的入门课程,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史学概论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历史学基本概念、方法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历史学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历史学基本概念1. 历史:介绍历史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2. 历史学:探讨历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史料:介绍史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4. 事件与过程:阐述事件与过程在历史研究中的区别和重要性。

5. 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讨论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以及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论1. 归纳与演绎:介绍归纳和演绎作为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应用。

2. 文献分析:探讨文献分析作为重要研究方法的使用技巧。

3. 田野调查和考古学:讲解田野调查和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方法。

4. 时间与空间:阐述时间与空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5. 比较研究:介绍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历史学的研究对象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2. 国家与政治制度:探讨国家与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相关的研究议题。

3. 经济与贸易:阐述经济与贸易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社会与文化:讲解社会与文化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相关的研究领域。

5. 科技与环境:介绍科技与环境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四、历史学的研究领域1. 古代史研究:介绍古代史研究的范畴和重要性。

2. 中世纪史研究:探讨中世纪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3. 近代史研究:阐述近代史研究的内容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现代史研究:讲解现代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5. 当代史研究:介绍当代史研究的对象和对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五、历史学的意义与价值1. 历史的记忆与认知:探讨历史研究对于个体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如何看待个人与群众的历史作用?
• ������ ������
• 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资料生 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的 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 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 的重要作用,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四、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研究
• 合理性分析: • 如果我们忽略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和 对客观主义史学的破坏性。那么…。应当说,后 现代主义也有其合理的、值得现代史学家反思的理 论资源。 • ������ 其一、重视对历史研究中主体作用的认识, 强调历史认识主体在历史创造、史料记载、历史认 识、历史编纂中的作用; • ������ 其二、打破传统一元化的思维方式,重建历 史解释的多元性话语,提倡写另一种历史,注意以 往被多数史学家忽视或认为不重要的方面,增强了 历史的多样性、丰富性。
• 类型: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
三、《史学概论》课程特点
• 1、基础性。有关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属于历史学中“元史 学”研究的问题。 • 2、思辨性。与其它注重“实证”研究的历 史分支学科比较������ 则更注重历史认识的 抽象思维、逻辑阐释、理论概括。
• 3、开放性。包容量大、内容不断变化、 十分开放的学科体系。
—、《史学概论》课程介绍
2、与历史学的关系
• 1、 联系:对历史学科的研究与反思
• 2 、区别: ������ 研究对象 历史学 客观历史 目的任务 重建历史 学科特性 实证性
史学概论
历史学
如何重建
理论性
历史学的结构与史学概论的内容
二、《史学概论》课程内容
• 1、历史本体论 • 2、史学方法论 • 3、史学认识论
• ������ 历史规律论:肯定历史发展存在客观规 律性,这种规律是从重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 归纳出来的某种社会结构模式。
第一讲(下)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历史学研究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1、后现代主义的起源 2、后现代社会 3、后现代主义 4、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流派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2、后现代社会
二、历史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 ������
3、历史规律论
������ 1、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 ������ 有、没有? ������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
������ • ������ ������
偶然性、必然性������
• ������ ������
二者的关系������
• 现代社会:17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工业 社会。 • 后现代社会:1875 年以来的全球化时代。汤因比 《历史研究》。 • 后工业社会: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的后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 化逻辑》
四、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研究
• 史学方法类型:史料学方法、历史分析方法 、历史编纂方法。
二、《史学概论》课程内容 3、史学认识论
3、史学认识论
• 概念:关于历史认识性质与特点的理论。也称“史 学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认识的 形式有哪些?历史认识的特点是什么?历史认识 的性质如何?历史认识如何进行检验?历史认识 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怎样?等等。
二、历史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 ������
2、历史运动论
������ 1、历史的变与不变������ 天不变������ 道亦不变;三世之因革������ 古今 之嬗变;世变势异……������
• ������
������ 2、历史如何变������ 倒退论、朴素进化论、历史循环论、历史进 化论������ 直线式、渐进式������ ;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波浪式前进、螺旋 式上升������ 。
四、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研究 • 2、史料观:
2、史料观
• ������ ������ 1)历史材料是一种文本,文本是由语 言符号体系组成的话语集群。历史文本就是一个 镜子之宫������ 只是彼此交互反射,并没有对“真 理”投射出任何光明来。
• ������ ������ 2)“文本的自立性”:历史文本一旦 形成,便独立于作者之外而存在,与作者的思想 及意图无关,文本的信息都可以用无数的方式加 以阅读。
二、《史学概论》课程内容
1、历史本体论
1、历史本体论 ������ 概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性质、特点及规 律的理论 。也称“历史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如何 发展变化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历史的规律 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决定历史发展变 化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认识个人、英雄、人民群众 的历史作用?等等。
四、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研究 • 5、对历史学的挑战:
5、对历史学的挑战
• 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否定历史的客观性,认为 不可能再有“真实”的历史存在了,也不可能再有宏 观的叙述赋予历史以始终一贯性和意义了。历史与神 话、历史与小说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历史学不过是 一种对历史解读的话语游戏而已。 • 历史学的终结。后现代史家一再宣称,我们生活在一 个后历史的时代,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学已经终结了。 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是巨大的。无论是历史 观、史料观、史学观等都作了重新的认识,挑战既存 的一切史学观念及理论和具体历史研究的结论,是对 现代性史学话语的破坏,其杀伤力是巨大的,因而也 受到现代主义史学家的反击。
二、历史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1、历史主体论 2、历史运动论 3、历史规律论 4、历史动力论
二、历史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 ������
1、历史主体论
������ 1、神创造历史。 基督教的“上帝造世界、人”说 中国传说中“女娲造人”说、神人创造历史 的传说。
• ������
������ 2、人创造历史。 每一个人、人民群众、英雄创造历史。 尼采“超人”、民粹派的“英雄”、黑格尔 “精神人格者”。
• 历史著作: • 马克思:《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481850 年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等。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兰克 时代》、《德国农民战争》、《历史学笔记》等。
• 唯物史观是历史观,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唯物 主义的历史理念。按其本意来说,唯物史观并非 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它只是遵循唯物主义哲学的 基本原则观察和理解历史的结果。唯物史观属于 科学范畴。 •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是历史领域的唯物主 义。作为一种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纯粹的 部门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运用和推广 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属于哲学 范畴 。
第二讲 唯物史观������ 科学的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 史观 2、唯物史观对历史观的变革 3、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研究的 指导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 • 19 世纪40 年代:唯物史观初步形成时期。 • 1844 年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初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 些理论。 • 1846 年马、恩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 观形成的标志。 • 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贫困》(1847)、 《共产党宣言》(1848)、《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9)、《资本论》(1867)将其理论不断完善。
一、什么是历史本体论
• ������ 1、历史本体论? 也称为历史理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性质 及发展过程的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 观。
• ������ 2、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首先,历 史观是一种对历史总体运动的观点;其次,历史观是一种 理论化的历史观点;最后,历史观是对历史运动的本质的 认识。 • ������ 3、历史意识? 属于直觉的、粗浅的、表层现象的、非系统的社会历史认 识。
四、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研究 • 3、史学观������
3、史学观
• ������ 历史学是解释学,史学研究是史家“介入往 昔”的过程。即史家参与或卷入历史创造的过程, 历史研究就是要揭示出,历史认识主体如何参与历 史的创造及再创造过程发现与之对应的话语权力。 历史学不是重建客观历史过程,而是“解释”的学 问。即说明历史文本生成的过程。
四、培养目标与学习方法
• 培养目标: ������ • 1、引导学习者进入历史学科的殿堂。 ������ • 2、引导学习者跨进史学研究的大门。 • 3、开阔学习者视野,培养合格的史学人才。 • 学习原因? 学科独立后反思自身的需要 (1)概念、范畴、原理、方法的产生。 (2)史学观念的独特性。
第一讲 历史本体论的探索
3、历史发展规律是什么?������ ������ 自然演变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五种社会形态演进 文化形态史观 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 历史进化规律……������ 。
二、历史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 ������
4、历史动力论
������ 1、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从社会结构而言:有政治、经济、文化、军 事、外交等因素������ 从人性论而言:人的欲望、财富、性欲、爱 欲、人的本性:善、恶 从生存环境而言:地理环境决定论������ 陆 地、海洋气候、土壤等������ 、社会环境������ 风俗 习惯、文化传统、社会物质条件������ 。
• ������
������ 2、历史动力因素的作用如何? 历史发展动力是唯一的?还是多元的? 各种因素的作用如何? 有没有最终的动力? ……
五、近现代科学主义历史理论
• 3、科学主义本体论特点: ������ • ������ 社会结构论:人类历史是由多重因素构 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社会有机体,研究历 史主要是进行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