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历代农民起义

——0703102
农民起义含义:
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 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 历史上大多数的龙民起义都是发 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 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 最底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 义运动.
中国是世界上封建主义社会延续 时间最长的国家,其间经历十数代, 几百位皇帝,
三千年时间,更有数不清的农 民起义,在全世界称之为冠。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 最早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 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 的大泽乡起义.
● ●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项羽、刘 农农 民民 起起 义义 战战 争争
东汉
黄 巾 农 民 起 义 战 争
*杜弢起义 *孙恩起义 *卢循起义
*赵广起义 *盖吴起义 *破六韩拔陵起义 *莫折大提起义 *杜洛周起义 *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唐
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袁晁起义 方清、陈庄起义 裘甫起义 天补均平 庞勋起义 王仙芝起义 黄巢农民起义 阡能起义
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
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 黄巢 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 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 一场空 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 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 击了 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 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 割 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 相互之间的均势。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 八字军抗金起义 红巾军抗金起义 邵兴抗金起义 钟相、杨幺起义 魏胜抗金起义 红袄巾抗金起义
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刘六、刘七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
明
古州苗民起义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暴动 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历代农民起义

秦朝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①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沛县(今属江苏)②起义军进攻荥阳及关中,直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
秦将章邯率几十万大军反扑。
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项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会稽(今属苏州市)③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德起义军在巨鹿消灭秦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德起义军攻占咸阳,灭秦。
经四年楚汉战争,项羽战败自杀。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
西汉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王匡、王凤公元17年(天凤五年)绿林山(今属湖北大洪山)①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起义;18年,樊崇领导赤眉军在山东成昌大败王莽军。
②23年,绿林军在昆阳以八九千人击溃号称百万的王莽军。
并乘胜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樊崇公元18年(天凤五年)莒县(今属山东)③ 25年,豪强地主刘秀夺取农民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政权。
东汉黄巾军起义张角184年(灵帝中平元年)2月洛阳①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
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
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
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
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②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
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
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
③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
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
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综合所学,以表格形式整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综合所学,以表格形式整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核心提示: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这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农民起义(民变)古代中国,朝代更迭,民变不断!或遇战乱,或逢灾年,生活在最底层的,被压迫的伟大的中国农民,从未停止过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的斗争。
由于种种原因,在著名的一些起义中,过程很残酷,结局也各不相同,美好的憧憬,只在期中昙花一现,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罗列下大家耳熟能详的的九个农民起义。
一、大泽乡农民起义——秦朝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土木大兴,民不聊生,为了对抗秦朝末年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维持了仅六个月就被镇压,但却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占有着重要地位。
二、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新莽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发生于王莽篡汉时期,公元17年(天凤四年),荆州一带发生饥荒,由樊崇、王匡、王凤组织饥民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发起的农名起义。
公元22年,起义军兵分两路,西进的称“下江兵”,与刘秀、刘縯领导的反王莽力量联合;北上的称“新市兵”,新市兵在攻打随县时,获得一支有生力量,称“平林兵”;同年,琅琊人樊崇起义,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称“赤眉军”。
23年,绿林军为扩大影响,立平林兵的汉朝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的国号,改年号“更始”,更始政权排斥赤眉军。
24年,赤眉军讨伐刘玄,同年攻陷长安,处死刘玄,但因补给问题被迫撤离长安,在东进途中受到刘秀军队的伏击,全军覆没,至此,绿林赤眉起义失败,起义推翻了腐朽的王莽政权,成为了东汉改朝换代的工具。
中国古代主要农民起义简表

郭子兴
朱元璋
1352~1368年
(至正十二年至二十八年)
濠州
安徽凤阳
大明
洪武
南京
江苏南京
元璋称帝
明末农民起义
高迎祥
李自成
1628~1645年
(崇祯元年至顺治二年)
安塞
陕西安塞
大顺
永昌
北京
北京
自成自称闯王
张献忠
1630~1646年
(崇祯三年至顺治三年)
米脂
陕西米脂
大西
大顺
成都
四川成都
称大西王
清代农民起义
高鸡泊
山东恩县
夏
丁丑
五凤
乐寿
河北献县
称长乐王、夏王
翟让、
李密
公元615~618年
(大业十一年至十四年)
瓦岗
河南滑县南
永平
杜伏威、
辅公祏
公元613年~624年
(大业九年至武德七年)
长白山
山东邹平、章丘
天明
伏威称楚王
公祏(shí)称宋帝
唐末农民
大起义
裘甫
公元859~860年
(大中十三年至咸通元年)
浙东
罗平(天平)
公元524年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
沃野镇
内蒙古五原东北
真王
杜洛周
公元525年
(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
上谷
河北怀来西安大古城
鲜于修礼、
葛荣、韩楼
公元526~529年
(孝昌二年至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
定州左人城
河北唐县西北
齐
鲁兴广安
葛荣自称天子
刑杲
公元528~529年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历史学考研资料)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
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
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
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
当周文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离首都咸阳仅百余里),秦二世才慌忙令少府章邯将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
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
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
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
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
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赤眉、绿林起义:赤眉绿林起义是爆发于西汉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有的成为地主豪强的佃农,更多的则完全被排挤出生产领域,成为辗转沟壑的流民,甚至沦为奴婢。
中国所有起义军顺序记载(全录)

中国所有起义军顺序记载(全录)秦朝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01:秦朝------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约公元前209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
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
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密云)。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
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南)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阻隔在这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
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
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掉,接着对大家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
即使不杀我们,而戍守边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
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们的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
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
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
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起义军乘胜前进,分三路攻秦。
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有兵车千辆。
起义军的一路人马由周文率领的农民军很快进抵关中的戏地(今陕西临潼境),逼近咸阳。
秦二世见起义军打到都城附近,十分惊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迎击起义军。
同时,又从边塞调军队30万人,与起义军对抗。
中国历史上各年代农民起义

“天地会”的“反清复明”运动,古州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暴动,捻军起义,王伦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宋朝
宋江聚众梁山泊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八字军抗金起义、红巾军抗金起义、邵兴抗金起义、钟相、杨幺起义、魏胜抗金起义、红袄巾抗金起义、范汝为起义、李金起义、江西建昌佃户起义、李接起义、赖文正起义
陈峒起义、姜大老起义、张福起义、晏梦彪起义、陈三枪起义
元朝
元末农民起义
明朝
唐赛儿起义,,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刘六刘七起义,明末农民起义
郝孝德在起义刘元进起义朱燮起义彭孝才起义向海明起义
杜伏威、辅公祏起义苗海潮起义窦建德起义尉文通起义
王万昌起义张金称起义刘元进起义杜伏威起义郭子和起义
韩相国起义宋子贤起义杜彦冰起义李德逸起义李通德起义
韩进洛、甄宝车起义白瑜娑起义郭方预起义郝孝德起义
格谦起义陈填、梁慧尚、李三儿起义朱燮起义管崇起义
吕明星起义唐弼起义张大彪、宗世模起义刘迦论起义
朝代
起义名称
秦朝末年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汉朝
绿林农民起义,赤眉农民起义,黄巾农民起义
晋朝
杜弢起义,孙恩起义,卢循起义
南北朝
赵广起义,盖吴起义,破六韩拔陵起义,莫折大提起义,杜洛周起义,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隋朝:
王薄长白山起义、瓦岗农民起义、孙安祖高鸡泊起义、张金称起义
高士达起义、刘霸道起义、孟海公起义、孟让起义、郭方预起义
郑文雅、林宝护起义杨公卿起义司马长安宣政起义杨仲绪起义
王须拔、魏刀儿起义张起绪起义李子通起义魏骐驎起义
敬盘陀、柴保昌起义朱粲起义翟松柏起义卢公暹起义
孙华起义赵万海起义操师乞、林士弘起义荔非世雄起义
古代七大农民起义简介及影响

七大古代农民起义一、大泽乡起义(秦末)简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
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相关典故: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篝火狐鸣、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云集响应、伙涉为王。
影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年)简介: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是由王匡、王凤组织起来的。
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
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
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相关典故:绿林好汉影响:推翻了王莽的复古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的腐朽势力。
但最后刘秀窃取了起义军的胜利果实。
三、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简介: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
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相关典故: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影响: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616年,瓦岗军在荥阳大败隋军,第二年,占领兴洛 仓,开仓散粮,扩大队伍。
③ 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杀死,隋灭
唐 唐末农 民起义
朝
北 北宋农 宋 民起义
南 南宋农 宋 民起义
苏州
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1628年(崇祯元 年)
陕西 安塞 苏州
亡。 ④ 618年5月,李渊夺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在长安建立
唐朝。
① 859年,浙江裘甫领导起义,起义军以剡县为中心,建 立农民政权,历时8个月,起义失败。
② 868年,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兵起义,队伍发展到20万 人。胜利的形势使庞勋骄傲起来,影响了军心,削弱 了力量,再加上唐军三面进攻和内部将领叛变投唐, 庞勋壮烈战死,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①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 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 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 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 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③ 1120年10月,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 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 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 败。
〖上一表〗
〖返回〗
〖下一表〗
刘邦
公元前209年(秦 沛县(今属江 二世元年)8月 苏)
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 会稽(今属苏州 二世元年)9月 市)
王匡、王凤
公元17年(天凤 五年)
绿林山(今属湖 北大洪山)
樊崇
公元18年(天凤 莒县(今属山
五年)
东)
张角
184年(灵帝中平 元年)2月
洛阳
李特 张昌
301年(惠帝永宁 绵竹(今属四
南)
993年(太宗淳化 四年)12月
青城
1119年(宣和元 梁山泊(今山东
年)
梁山)
方腊
1120年(徽宗宣 睦州青溪(今浙 和二年)10月9日 江淳安)
钟相、杨幺
1130年(高宗建 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带
刘福通 韩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顺帝至 颍州(今安徽阜 正十一年)1月 阳)
葛贤
1601年(万历二 十九年)6月初
① 流民推举巴氐人李特为首领,在四川绵竹起义,屡败 官兵,各地流民起义纷纷响应。
② 李特牺牲后,各地流民起义延续了几十年,这些起义 先后被镇压。但西晋统治阶级也在流民起义打击下摇 摇欲坠。
① 孙恩在海岛领导起义,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杀 县令,声势大振。八郡农民纷纷响应。孙恩自称征东 大将军,率起义三次渡海登陆,与东晋军作战,最后 一次不幸失利,孙恩投海自杀。
元 元末农 朝 民起义
葛贤抗 税起义 明
明末农 朝 民起义
窦建德
杜伏威 裘甫
庞勋
王仙芝
859年(宣宗大中 十三年)
浙东
868年(懿宗咸通 九年)
桂林
875年(僖宗乾符 长垣(今属河
元年)初
南)
黄巢
875年(僖宗乾符 冤句(今属山东
元年)6月
曹县)
王小波 李顺 宋江
993年(太宗淳化 青城(四川灌县
四年)春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起义,878年2月王仙芝兵 败被杀。
④ 875年6月,黄巢率众在冤句响应起义,起义军采取 “避实击虚”的方针,展开流动作战,入安徽、浙 江,攻占广州。后又渡过长江、淮河,转战各地,攻 占洛阳,长安建立“大齐”国,镇压大贵族、大官 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残军和地方武装反扑。黄巢部 将投敌,884年6月,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余部继续 战斗多年后,才最后失败。
白莲教 起义
天理教 起义
小刀会 起义 清
天地会 起义
捻军起 义
朝 苗民起 义
太平天 国革命 运动
王聪儿
1796年(嘉庆元 年)正月
湖北荆州
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庆十 八年)
河北大兴县 河南滑县
刘丽川
1853年(咸丰三 年)9月
上海
陈开 李文茂
1854年(咸丰四 年)7月
广东佛山镇
张乐行
1855年(咸丰五 年)8月
元年)
川)
303年(惠帝太安 安陆石岩山(今
二年)
属湖北安陆)
孙恩
399年(东晋安帝 隆安三年)
海岛
卢循
403年(东晋安帝 元兴二年)
海岛
破六韩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 沃野镇(今内蒙
光四年)
古五原东北)
葛荣
525年(孝明帝孝 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王薄 翟让 李密
611年(隋炀帝大 长白山(今山东 业七年) 章丘境内)
② 1628年陕西北部(安塞)农民起义,各地响应,涌现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领袖。1635年,起义 军十三家七十二营的首领在河南荥阳开会。打破官兵 围剿计划。
③ 1636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为闯王。转战陕西、 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一带。张献忠活动于湖北、 四川一带。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受到城乡 人民的拥护。1643年,在襄阳建立政权,第二年初, 定国号为“大顺”。
历代农民起义简表
朝 农民起 代 义名称
秦 秦末农 朝 民起义
西 汉西汉末 年农民 起义东黄巾军 起义汉
西 晋
西晋末 年流民 起义
东 东晋农 晋 民起义
南 北 朝
北魏北 方各族 人民大 起义
隋 隋末农 朝 民起义
起义领导人 起义时间
起义地点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秦 大泽乡(今安徽 二世元年)7月 宿县东南)
② 朱元璋利用农民战争的力量,消灭了割据势力,统一 长江中下游,于1368年灭元朝,建立了明朝。
① 为了抗议苛捐杂税,在明朝后期,有几十个城市爆发 了城市人民反税监的斗争,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 上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1601年初,苏州 机工在葛贤的领导下,包围税署,打死税吏,吓得税 监逃跑。由于许多城市人民的斗争,明政府被迫撤回 全部税监。
1854年7月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率众在佛山起义,李文 茂响应。在短短二三个月内,起义军就攻克府、县、 州城四十余座,并围攻广州城长达半年之久,使中外 反动势力十分惊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浔州府(今桂 平)建立“大成”国。其后大成国起义军攻占府州县 城数十座,发展到数十万人,一度控制了大半个广 西。1861年,由于兵力分散,缺乏统一领导,起义失 败。
① 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北部边镇军民在沃野镇起义, 屡败官军。两年后,由于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庆)起义。 528年后,逐渐集中在葛荣领导下,发展到几十万人, 由于领导轻敌,兵力分散,起义惨遭失败,葛荣被俘 牺牲。但起义沉重打击了鲜卑贵族,扫荡了汉族地主 势力,动摇了北魏统治,在战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 解,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钟相、杨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 “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 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① 刘福通、韩山童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酝酿起 义。由于泄密,韩山童遇害,刘福通于1351年5月在安 徽颍州起义。徐寿辉、郭子兴及张士诚等起义响应。 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因 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 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宋”。徐寿辉建立天 完农民政权。各地起义军摧毁元的地方政权,捕杀官 僚地主,废除租税徭役,开仓救济贫民。但在官兵和 地主武装联合进攻下,由于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力 量分散。1363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失败。
1813年,在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白莲教起义失败 后不久,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领导人林清、李文 全,同河北、山东其他天理教首领约定在嘉庆十八年 (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时起义,攻占北京,不久 起义机密泄露,起义军与清军战斗,因势力单薄,退 出皇宫,起义失败。
上海小刀会于1853年9月在刘丽川领导下起义,占领上 海县及附近各县,到1855年2月,在清军和英法侵略武 装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② 孙恩起义失败后,余众数千人由其妹夫卢循率领继续 战斗。攻占番禺,自称平西将军,建立农民政权。
③ 起义军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分两路北伐,打败晋 军,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刘裕灭燕后,急速回援 建康,后卢循为刘裕所败,赴水而死,农民起义失 败,这次起义坚持斗争12年,遍及东晋全境,基本上 动摇了东晋统治。
捻军是有北方农民秘密组织发展而来的,活跃在安 徽、河南、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一带,以破产农民、 游民等为主要成份。1853年捻党首领会集于安徽蒙城 雉河集(今涡阳)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 挥领导,称捻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成为北方农 民反清斗争的主力。捻军和太平军余部联合作战,一 直坚持到1868年。
1855年,贵州苗民在张秀眉领导下起义,汉、布依、 侗等族人民纷纷参加。1856年,云南哀牢山区彝族人 民在李文学领导下起义。同年,杜文秀领导回民起 义,攻克大理,建立政权。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 争,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结果在清军残酷镇压下, 先后失败。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 村起义,9月占领永安,分封诸王。1853年3月占领南 京,改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发动北伐、 西征。捻军、小刀会起义响应,形成第一次革命高 潮。 1856年9月1日杨韦事变,韦昌辉叛乱,石达开分裂, 力量削弱。后期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与湘军战 斗,1861年安庆失陷。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