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

合集下载

怎样理解地方政府学及其意义

怎样理解地方政府学及其意义

地方政府学是研究地方地府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把地方政府作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地方政府学研究的内容可归结为:1、地方政府原理研究,包括对地方政府的界定和对地方政府基本性质、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2、地方政府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认识地方政府活动所受到的制约与影响。

3、地方政府的内部环境,这些研究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地方政府活动的内部机制。

4、地方政府的活动5、地方政府的比较。

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1)、地方政府的地位:在维护地方统治秩序中具有不可代替性。

地方政府的设置具有必然性的必要性。

(2)、地方政府在基本特点上具有非主权性、局部性和地方性。

(3)、地方政府的作用:①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②地方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③地方政府是沟通联络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④地方政府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开展地方政府学的研究,既出自于地方政府在人类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性,也出于地方政府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开展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更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1)、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活动的特点,探索其活动的规律性,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2)、从当代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古今中外地方政府的比较,在寻求地方政府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认识地方政府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异同、特点和优点,从而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模式。

(3)、通过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学习,提高地方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水平,使之能更为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提高地方政府整体的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推动地方政府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

1.1 地方政府的界定中央政府是单一制国家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

在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都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政府。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即不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政府不是联邦成员政府的中央政府。

国家中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政府,则是一种区域性政府(区域政府),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成员政府是区域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是单一制国家内的区域政府,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区域政府。

●联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

联邦政府通常出现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掌控力较低的国家,或出现在地方意识强的国家。

和中央集权制相对,联邦制为一种地方分权制,其宪法将绝大多数的政府权力划分给地方,而中央政府只能负责有限的事务,但是中央通常都保留有对于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

●地方政府:是中央管辖下,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

●地方政府的构成:●由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组成。

●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地方政府的基本性质:●(1)权力的非主权性●(2)治理的局部性●(3)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1.2 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1)就经济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的组织者、调控者和服务者,承担着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

●(2)就政治层面来说,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3)就社会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更能够有效地了解和把握本地方民众的偏好和需求,从而比中央政府更能有效地提供地方公共物品。

1.3 地方政府学研究●地方政府学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从规律上对地方政府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2)有利于将国际经验本土化;●(3)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第2章中央—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国家权力横向配置是国家权力按照功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之间进行的分配。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60分第一章绪论一、地方政府学的含义(P4)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二、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特点(P8)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2、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3、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三、地方政府学的分类1、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三种类型: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1)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它不存在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地方权力机关,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由地方自治社团成员(即当地居民)选出的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自治事务范围内,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

(3)混合体地方政府也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

将这类政府称为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因为:从这类地方政府的产生看,它相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但从它的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看,它又相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

2、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地方政府;特殊性地方政府。

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其他特殊型(1)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于:第一,它是纯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对它不存在其他特定需要;第二,它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都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即便出现为城镇地区专设的地方政府后,除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大多数高层地方政府仍然是兼辖城乡的地域性政府;第三,这类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划单位,设置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要求,如关于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这不同于城镇地方政府),或关于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

一,1、地方政府的界定。

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内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通常由地方权力(议决或立法)机关和地方权力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组成,不包括地方司法机关和军队。

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性。

1、权力的非主权性。

主权是指对国家权力的行使,拥有最高、最后的决定权。

2、权限的局部性3、职责的社会管理性3、地方政府设置的必然性分析。

地方政府设置的必然性由三个维度决定:外在因素: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内在因素:中央政府能力的有限性。

根本目的:实现国家的政治统治的需要。

二,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县”是全新的地域性政治实体?县的长官由国王委派,县成为国王设置的地方政府,它与国君的关系主要是行政隶属关系。

正式的地方政府由此发端。

2、近现代中国地方政府的演变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1北京政府时期,仿效西方三权分立模式设置的地方机构,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纯属形式,地方政府的实权完全掌握在地方军阀及其部下手中。

2南京政府时期,出现重大变化,市乡镇的设置形成基层城乡分治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人民政府委员会时期2人民委员会时期,混合体提放政府3革命委员会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三,1、概念解释:地方制度:地方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行政关系做出的制度安排,它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以及它同中央政府的关系。

行政体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任命产生,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服从其指挥,对其负责。

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权,本身无独立的人格。

不设有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可设立地方咨询机关,但是不拥有实际的权力。

自治体地方政府: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它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与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居民负责。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

1,行政体地方政府 • 基本特征: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 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 机关。其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中央或上级政府 任命,是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它依据中央政 府的意志,秉承中央政府的命令,在中央和上级 政府的指挥下,在当地执行中央和上级政府交办 的任务,维护中央政府的统治。地方政府本身无 独立的人格。它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并隶属 于中央政府。它仅以代表中央政府的资格 ,在当 地行使这种权力。 • 实质:集政治统治权、行政管理权于一身的实体。
• 权限: (1)组织权 (2)财政权 (3)公务执行权 (4)地方立法权 (5)制裁权
• 优点: (1)能较为广泛地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当地地方事务 的管理,从而增进地方政治民主的发扬,能有效 地监督政府的行为。 (2)能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地办好本地的各项事务,可以 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益。 (3)地方事务的经费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经费 使用是否得当,其效果是否有利于居民,居民最 易切身体受,从而增加对政府费用使用的监督。
四、层级体制形成 一国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形成,是一国 国情的客观产物,取决于一系列复杂 的因 素:人口、地域面积、民族、历史、权力 体制安排、社会发展水平等等。
国 名 国家结构 日本 单一制 菲律宾 单一制 土耳其 单一制 泰国 单一制 越南 单一制 比利时 单一制 丹麦 单一制 芬兰 单一制 法国 单一制 意大利 单一制 英国 单一制 挪威 单一制 西班牙 单一制 阿根廷 联邦制 德国 联邦制 美国 联邦制 奥地利 联邦制 印度 联邦制
层级 2 3 4 4 3 3 2 2 3 3 2 2 3 3 3 3 3 4
面积万平方公里 37.78 29.97 76.93 51.31 32.95 3.05 4.31 33.81 55.16 30.13 24.25 38.70 50.59 277.69 35.70 937.26 8.38 297.47

地方政府学全书课件整套电子教案

地方政府学全书课件整套电子教案
地方制度安排:国家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行政关系做出 的制度安排,反映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反映国家对所设置的地方政府应有作用的基本要求, 也是评判该地方政府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
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较高层级/较低层级
• 传统国家的特点及地方政府的产生 土地为地主阶层占有 政治权力支配财富 国家统治的地域范围和人口大大扩展 地方封闭性较强,形成较为独立的组织实体
亚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
秦朝:郡县体制 中央政府具有绝对权威,授予地方政府权力 皇帝通过官僚体制行使地方管辖权 地方政府一般不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欧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单位:国家按照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 地域的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内涵: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政府单位由国家设置 地方政府单位必须实施对所辖地域的治理 地方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存在于浓厚帝制色彩政治体制的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国家中的部 分高层级地方政府和联邦制国家中由联邦直接管理的地区的政府。
“议行合一”体制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英国的议会委员制 美国的委员会制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美国的议会经理制 德国的市行政主任制
“议行分立”体制 绝对议行分立体制——日本的市长议会制 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
相对议行分立体制——法国的市议会-市长制
“双轨”体制
同一区域内存在两个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一个是经由行 政区域地方政府议决机关选举产生的行政机关,另一个是由国家在该行 政区域设置的国家行政机关。
• 特殊型地方政府 包括除了民族区域型和城镇型两类地方政府以外的所有其他特殊型

(完整word版)地方政府学

(完整word版)地方政府学

题型:一、名词解释(5×4')二、简答(5×6’)三、论述(2×15’)四、案例分析(20',3小问,4’6’10'分布)一、关键术语1。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3。

政府职能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4.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5。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职能关系、方式等进行的调整与转移。

6。

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也就是政府间关系,顾名思义,指的是各个政府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府际关系指国内各个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还要涉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国家政府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等.7.职责同构职责同构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

8.机关事务管理机关事务指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具体的、一般性的综合事务。

9。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其辖域内公民的需要,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对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控制和改进,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管理方式.10。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2、行政体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是集政治统治权、行政管理权于一身的实体。

3、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

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从事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而不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

4、指令指定城市:是市中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即具有50万人口以上的市,经批准可叫作“政令指定城市”,在组织上、职能上与其他市不一样,类似我国的计划单列市。

现在实际要达到100万人口的,可以被批准为“政令指定城市”,目前已有11个城市。

5、大行政区:大行政区(简称大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

它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也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构,领导着大行政区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建国初期全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分别是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

6、大区:法国新的地方领土单位和行政建制。

法国的第一级行政划分,下分为省。

目前法国共有26个大区,其中22个位于法国本土,其余4个则位于海外。

7、封建制:古代的帝王将自己开拓的疆土,分封给自己的同姓和有功的臣民,让他们在分封的疆土上建立诸侯国,以屏天子,也称“封土建国”,并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的等级世袭爵位的一种政治制度。

8、市长一内阁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由市长和内阁组成:市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市长从议会中任命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议员组成内阁。

市长-内阁制执行机关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10人。

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议会应由直接选出的市长、议会主席和议员组成。

8、市议会经理制:又称市经理制,市议会作为市的权力机关和决策机关,同时“聘请”1名行政管理专家为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出勤考核:占全部成绩的10%。 出勤考核:占全部成绩的10%。 出勤考核 10%
•如果全勤将无条件得到10分,可允许3次因故缺课 如果全勤将无条件得到10分 可允许3 如果全勤将无条件得到10 如因病事先或委托请假); (如因病事先或委托请假); •无故缺课将影响成绩,超过3次将视为自动放弃出 无故缺课将影响成绩, 无故缺课将影响成绩 超过3 勤成绩。 勤成绩。
•田穗生主编:《县级市政府职能及机构设置探讨》,武汉,湖北人民 田穗生主编: 县级市政府职能及机构设置探讨》 武汉, 田穗生主编 出版社1989年版; 1989年版 出版社1989年版; •刘尚希、于国安主编:《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北 刘尚希、 刘尚希 于国安主编: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002年版 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陈嘉陵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陈嘉陵著: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陈嘉陵著 年版; 年版; •李醉吾主编:《经济特区行政体制》,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 李醉吾主编: 经济特区行政体制》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 1992年版 李醉吾主编 •陈潮等主编:《中国县市政区资料手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陈潮等主编: 中国县市政区资料手册》 北京, 陈潮等主编 1986年版 年版; 1986年版; •潘小娟主编:《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 潘小娟主编: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北京, 潘小娟主编 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998年版 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刘君德、汪宇明著:《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 刘君德、 刘君德 汪宇明著: 制度与创新: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00年版 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翼之、黄华文、郑邦兴著:《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成 张翼之、 张翼之 黄华文、郑邦兴著: 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992年版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马小泉著:《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开封,河南 马小泉著: 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 开封, 马小泉著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年版;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萧斌主编:《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与政府体制》,北京,中国政法大 萧斌主编: 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与政府体制》 北京, 萧斌主编 学出版社,1993年版 年版; 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北京,中 施坚雅主编: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叶光庭等译,北京, [ 华书局,2000年 华书局,2000年。
主讲: 主讲:郑柏琼
2010年 201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小结 地方政府的界定 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政府研究 地方政府学科建设与发展
关于这门课程: 关于这门课程:
学习目的与意义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选用教材 参考书
学习目的与意义: 学习目的与意义: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埃里克 阿尔贝克等《北欧地方政府:战后 埃里克·阿尔贝克等 北欧地方政府: 埃里克 阿尔贝克等《 发展趋势与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005年 发展趋势与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罗纳德 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 罗纳德·J 奥克森 罗纳德 奥克森: 治理地方公共经济》 京大学出版社2005 2005年 月版。 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任进:《比较地方政府与制度》,北京,北 任进: 比较地方政府与制度》 北京, 任进 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08年版 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任进:《中外地方政府体制比较》,北京, 任进: 中外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北京, 任进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2009年版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平时表现考核:占全部成绩的30%。主要包 平时表现考核:占全部成绩的30%。 平时表现考核 30% 括平时课堂发言、练习和课后的提问及讨论。 括平时课堂发言、练习和课后的提问及讨论。 •期末考试:占全部成绩的60%。 期末考试: 60%。 期末考试 占全部成绩的60%
选用教材: 选用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普通高等教育 •徐勇 高秉雄 主编,《地方政府学》, 徐勇 主编, 地方政府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005年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讨论+自学指导+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讨论+自学指导+…… 教学宗旨:原理与案例的结合; 教学宗旨:原理与案例的结合;希望同学们能 够理论联系实际。 够理论联系实际。 练习、讨论及自学等: 练习、讨论及自学等: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为行政管理专业课 认识和把握地方政府及其活动特点,探索其活动规律, 认识和把握地方政府及其活动特点,探索其活动规律, 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地方政治体制改 加强地方政府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革,加强地方政府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正确 的理论指导 从当代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中国国情, 从当代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中国国情,通过中外 地方政府的比较研究, 地方政府的比较研究,认识地方政府发展的规律性以及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异同、特点与优点,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异同、特点与优点,为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 提供地方政府各级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理论水平, 提供地方政府各级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 地方政府整体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 地方政府整体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推动 地方政府改革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陈嘉陵主编:《各国地方政府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出 陈嘉陵主编: 各国地方政府比较研究》 武汉, 陈嘉陵主编 版社1991年版; 1991年版 版社1991年版; •[孟加拉]凯末尔 斯迪克著:《南亚地方政府比较研究》, 斯迪克著: 南亚地方政府比较研究》 [孟加拉]凯末尔·斯迪克著 王振耀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 年版; 王振耀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 •罗孟浩著:《各国地方政府》,台湾,台湾正中书局1959 罗孟浩著: 各国地方政府》 台湾,台湾正中书局1959 罗孟浩著 年版; 年版; •许崇德主编:《各国地方制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许崇德主编: 各国地方制度》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许崇德主编 1993年版 年版; 1993年版; •刘德、冯春萍、华林甫、范今朝著:《中外行政区划比较 刘德、 刘德 冯春萍、华林甫、范今朝著: 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02年版 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项继权:《外国农村基层建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 项继权: 外国农村基层建制》 武汉, 项继权 版社1995 1995年 版社1995年; •薄贵利著:《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北京,光明日报出 薄贵利著: 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 北京, 薄贵利著 版社1988年版; 1988年版 版社1988年版;
参考书: 参考书:
原理: 原理: •胡盛仪、苏祖勤、李广平、王立京、凌新著:《地方政府原理》, 胡盛仪、 胡盛仪 苏祖勤、李广平、王立京、凌新著: 地方政府原理》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2003年版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龙朝双、谢昕主编:《地方政府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龙朝双、 龙朝双 谢昕主编: 地方政府学》 武汉, 2000年版 年版; 社2000年版; •陈嘉陵、田穗生主编:《地方政府手册》,武汉,武汉工业大学 陈嘉陵、田穗生主编: 地方政府手册》 武汉, 陈嘉陵 出版社1989年版; 1989年版 出版社1989年版; •田穗生、罗斌主编:《地方政府知识大全》,北京,中国档案出 田穗生、 田穗生 罗斌主编: 地方政府知识大全》 北京, 版社1994年版; 1994年版 版社1994年版; •迈克尔 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 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 迈克尔 麦金尼斯主编: 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2000年版 •李文星:《地方政府战略管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李文星: 地方政府战略管理》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003年 李文星 版; •胡象明著:《地方政策分析:体制、文化与过程》,武汉,武汉 胡象明著: 地方政策分析:体制、文化与过程》 武汉, 胡象明著 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94年版 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钟晓敏主编:《地方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钟晓敏主编: 地方财政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钟晓敏主编 年版; 年版; •许崇德主编:《城市政治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许崇德主编: 城市政治学》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1988年版 许崇德主编
•中国地方政府: 中国地方政府
•沈荣华编著:《中国地方政府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沈荣华编著: 中国地方政府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沈荣华编著 2006年版 •刘君德主编:《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君德主编: 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 刘君德主编 1996年版 年版; 1996年版; •刁田丁主编:《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刁田丁主编: 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1989年版 刁田丁主编 •陈小京、伏宁、黄福高:《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北京,中国广播电视 陈小京、 陈小京 伏宁、黄福高: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 北京, 出版社2001年版; 2001年版 出版社2001年版; •林尚立著:《国内政府间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林尚立著: 国内政府间关系》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98年版 林尚立著 •俞可平主编:《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治: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俞可平主编: 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治:案例研究》 北京, 俞可平主编 版社2003年版; 2003年版 版社2003年版; •徐仁璋、陈小京主编:《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01 徐仁璋、 2001——地方政府 徐仁璋 陈小京主编: 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01 地方政府 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002年版 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黄卫平、邹树彬主编:《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 黄卫平、 黄卫平 邹树彬主编: 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案例研究》 北京, 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003年版 •沈荣华、周传铭:《中国地方政府规章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沈荣华、周传铭: 中国地方政府规章研究》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沈荣华 1998 版; •曹启瑞等:《地方人大是怎样开展工作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曹启瑞等: 地方人大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1996年版 曹启瑞等 •[美]罗伊 鲍尔著:《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 罗伊•鲍尔著 鲍尔著: 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 [ 许善达等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2000年版 许善达等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