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中语言艺术性重要性论文

化学教学中语言艺术性的重要性【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语体属性。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既要注重化学教学语言的专业化,又要加强化学语言的口语化和规范化,注重化学教学的美感和艺术性。
应尽量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
【关键词】准确精练生动趣味抑扬顿挫语言艺术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教学是一门科学。
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富于艺术性的语言,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语体属性。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既要注重化学教学语言的专业化,又要加强化学语言的口语化和规范化,注重化学教学的美感和艺术性。
应尽量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
一、语言准确精练化学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符合科学性,是对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教学语言不准确,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
如把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加”,“=”读作“等于”;又如电解质的定义是“凡是在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中“或”字若误为“和”字,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若是非电解质,则应用“和”字而不能用“或”字。
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务必清楚、准确,要有字斟句酌的细功。
这样就能使学生得到严格锻炼,养成一丝不苟的学风。
反之,讲课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养成马马虎虎的习惯。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化学术语是非常精炼的。
因为它对教学语言要求突出重点用词恰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啰嗦,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和要求。
如讲“离子共存”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最后归纳为“一等、二性、三特、四反应”来突破难点;阐述“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就要扣住四个环节,条件(标准状况)、物质的量(1摩尔)、物质状态(气体)、数值及单位(22.4升);而对于化学平衡则用“逆、等、动、定、变”五字特征来分析讲述。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是语言艺术,而语言艺术的精髓是将趣味性引入课堂教学。
渗透到各个环节,使师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之所以既受成绩较好的学生爱戴,也受成绩较差的学生欢迎,就是由于他们有高超的教学风格和艺术特点来吸引每一位学生。
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对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一、咬文嚼宇,准确精炼化学学科有自己的定义、定律、化学用语等内容。
化学教学科学性强,用词严谨。
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这样才能锻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
反之,教师讲课时用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会让学生养成马马虎虎的不良习惯。
科学语言,往往一字之差已使定义面目全非。
如单质的定义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若是写成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意义完全不同。
因为“物质”包括混合物,混合物也可以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不能称之为“单质”。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教学语言必须做到咬文嚼字,仔细推敲,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教师的语言若是生动形象,能使学生感到亲切, 易于接受。
反之,教师讲课时如果老板着面孔,道貌岸然,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要想语言生动。
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如果言之无物,纵使说得天花乱坠,也达不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做到胸有成竹,讲课时才能有血有肉。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精通,而且要善于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必要时还要辅之以肢体语言或以实物来辅助语言,这样才能达到融会贯通驾驭自如的境界。
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能使学生听课听得津津有味、易于消化。
反之,教师讲课时平铺直叙,照本宣科,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枯燥厌烦。
教师借助于通俗的语言,阐明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和学生拥有共同语言,便于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建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巧用语言艺术优化化学教学

“ 先通气体 防爆炸 , 继续通 气防氧 化” 的 韵语 。 或“ 一氧 化碳早 出晚归 . 酒 精 灯 迟
到早退 ” 的 俗 语 。又 如 , 在 教 学 怎 样 爱 护
与另一种 化合物 的反应” 较 难 理 解 。此
时 . 如 果 我 们 把 置 换 反 应 的 定 义 换 成 “ A + B C = B + A C ” 的形式 , 学生就很容易 内
涂 在 出 栏 后 的畜 禽 圈 内 能 有 效 地 起 到
杀毒 作 用 。某 农 民把 生 石 灰 没 有 用 水 调 制成石灰乳 , 而 是 把 生 石 灰 直 接 撒 在 猪
闻乐 见的韵 语 、 顺 口溜 , 多 借 鉴 对 中 学
生 有 强 烈 吸 引 力 的语 言 . 尽 量 不 用 生 疏 冷僻的 书面语来表达 , 这 样 就 会 把 理 论
至铜冷 却。实验后 , 师 生 共 同 总 结 得 出
种 反 应 物 生 成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其 他
物 质 的反 应 ” 体会 “ 分 解” 的 含 义 。 但 对
课 本 中“ 置换反应 ” 的定义为 “ 由 一 种 单 质与一种化合 物反应 . 生 成 另 一 种 单 质
言, 可 以让 化学课 堂变得 有趣 味 , 充 满
一
四、 巧 用 时 尚生 活 用 语 , 把
化 学 现象 表述 得 逼 真
教 师 在 课 堂 中 运 用 贴 近 学 生 现 实 生活的语言来 表达 . 不 仅 具 有 强 烈 的 时
代感, 而 且 还 能 深 深 地 打 动 学 生 。因此 , 化 学教 师要 关心 时事 、 关 注媒 体 , 平 时 多收集这方 面的知识 , 在 教 学 中运 用 大 众 化的谚语 或俗语 . 多 组 织 一 些 学 生 喜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前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如高明,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反之,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没有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便无法进行。
课堂教学语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独有的语言,因此,具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师生双方代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活动而发生的言语现象。
化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语言和化学学科本身特点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具有本学科的特点、通常表现在以下个方面:1.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化学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系统性上面。
化学教学内容是严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词上要准确、贴切,尤其是持有的化学术语、基本概念、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表达应符合科学性。
例如,在表达仪器名称时不能将试管称为“管子”,将试剂瓶称为“瓶子”等;在表达实验操作及物质性质时要用化学术语,如过滤、蒸发、结晶、还原性、吸附件、风化等;在读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将“十”读做“加”,将“一”读做“等于”,读化学式时不读名称,而读英文字母等。
这样,在教师规范、难确的教学语言影响下,学生可以从开始简单模仿到灵活准确地用化学术语来表达具体的化学现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把学习情况更加直观地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地判断学生学习的情况。
2.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的教育理念,意思是学生只有通过积极思维和自觉学习,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就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内学能力、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学习“溶解度”这一节中有关溶解度的概念时,因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围绕概念中的四要素进行举例,化解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如四要素中有一条:“一定量的溶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随和食盐,你能判断糠和食盐哪个溶解得多吗?”让学生思考和判断,从而得出“溶剂量要一定”的结论。
化学语言教学的十性

化学语言教学的“十性”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互相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今天,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基本工具仍然是语言,化学教师亦不例外。
教师语言表达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堂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的实践也表明,尽管语言’表达技能强的教师教学效果未必都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然语言表达技能强。
化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开头语言的鼓动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言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经过激情满怀的语言鼓动后,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兴趣最浓,在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之时,转入新课的导人。
通过课堂教学的导人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收拢学生思维,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讲解语言的准确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既要符合化学科学的原理及规定,还要明白、确切、合乎逻辑,既不能含混不清,更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因此,在讲解化学知识时,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不滥用语言,不夸夸其谈。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由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
准确地表达每一个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地剖析概念中重要的字、词涵义,是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标志,例如,化学上近义词:“烟”和“雾”的本质区别;同一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从初中至高中不同阶段,其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定义的正确描述语言亦不同;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准确描述出“电解质”的概念,要着重讲清“或”“化合物”等重点字词;帮助学生分析有些概念、定义中添加“一般”或“通常”的用意等等。
在不影响化学概念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必须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接受能力。
化学教学的课堂艺术

学 小常识开始, 从学生的生活开始。让学生从课堂导言中
教 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形成愉悦的心理环境, 以良
育 好的心态接受新知识。
课
如 讲“ 铁 的 性 质 ”可 以 这 样 开 始 : 你 想 用 菜 刀 切 菜
堂 时, 却发现刀上锈迹斑斑, 很是烦恼, 你知道为什么会
生锈吗? 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才能防止钢铁制品生
科学教育研究 2007.1
化学教学的课堂艺术
■ 翟俊红
( 江苏省东台市后港镇中学, 江苏 东台 224213)
课堂教学是依靠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 通过传
授、设问、自学、启发、释疑、探索、练习等手段, 完成教学
任务的复杂过程。如何轻巧、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 激发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以轻
《空气》一节可这样给学生明确自学目标: 1.识 记 : 空 气
的成分及氮气、氧气、在空气中体积百分含量 ; 2.了 解 :
氮气的性质; 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空气的主要用
途; 3.理解: 怎样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 1/5 体积。从以下
46
几个方面探究:( 1) 选择何种物质在盛有 空 气 的 密 闭 容 器中燃烧, 选择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 2) 该 实 验 成 功 的关键是什么?( 3) 哪些因素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 你还能设计其他方法来证明吗?
又恰到好处的比喻, 有利于牵动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
思考闸门, 抽象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语言表达, 要
考虑其简洁性和有效性。如讲述组成物质的分子时, 我
就 把 一 般 头 发 直 径 7 ×10-5m 与 分 子 直 径 数 量 级
10-10m 作比 较 , 要 大 几 十 万 倍 , 这 一 对 比 数 字 , 干 脆 利
试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案 例 3 在 讲 解 有 关 氮 的 氧 化 物 与 H。 02 应 生 成 硝 0、 反
酸 的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时 , 以 用 “ N ) 可 当 (2和 0z的 体 积 比 是 4: 时 , 水恰 好 完 全 反应 . 成 硝 酸 , 集 到 的 气 体 呢 , 是 1 与 生 收 真 ‘ 花 谢 了春 红 , 匆 匆 ’谁 知 ‘ 篮 打 水 一 场 空 这 样 的 语 桃 太 , 竹 句, 能够说明问题的实质 , 既 又能 够 用 文 学 的 、 俗 的 、 象 的 通 形 语 言使 学 生 陶 醉在 语 言 营 造 的 思 维 空 间 里 , 深 学 生 对 知 识 ‘ 加
一
、
新 课 导 入 过 程 中 的 语 言 艺 术
案例 1 气 体 摩 尔 体 积 —— 新 课 导人
C + O2 一 C O2
微观
宏观
1
l l mo
1
l [ mo
1
1 [ mo
宏观
1g 2
3g 2
4g 4
下 , 果 没 有 化 肥 , 有 化 学 工 业 给农 业 生 产 带 来 的 巨 大 帮 如 没
助 , 们 怎 么 能够 大 面 积提 高农 业 的产 量 , 怎 么 能 够 以 占全 我 又 世 界 耕 地 总 面 积 7 的 耕地 养 活 占全 世 界 2 % 的 人 口呢 ? 因 2 此 , 希 望 大 家从 现在 开 始 认 真 的学 习化 学 知 识 。 后 续 学 习 我 为
白在 人 间 . 此 时 应 注 意 教 学 时 的 语 气 和 语 调 , 平 缓 而 又 激 ” 用
学 中 的情 感 因素 、 堂 教 学 中 的 机智 、 堂 中组 织 学 生 活 动 的 课 课 语 言 艺 术 等 角 度 阐述 如 何 通 过 提 高 化 学 课 堂 中 的语 言 艺 术 提
课堂语言艺术的新视界——化学教学中课堂语言运用艺术新谈

现 出漂亮的红色;而高锰酸钾 作为 我们 高中化学常见 的一种试剂 ,它
最 主要 的 用途 是 ——
生 :强氧 化 剂 !
红色复现 ,被我们评价为化学用语
简洁 和形 象的典范 。而从 “ 准确 ” 到 “ 象” 形 ,也对教师 课堂语 言的 锤炼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
三 、严 谨论 证 的 逻 辑 美
红褪 色才表 现 了漂 白性 。
分的时候 ,理解难点之一便是 “ 原
子半 径 的大小 呈现 周期 性 变化 ” ,
在 教学 过程 中进 行 了如 下 的设 计 :
位教育前辈 曾说过 :最美的
师 :很 好 ,设 想 一 下 ,我 们 可
以 怎样 验 证 我 们 的 结 论 呢 ?
教学语言 ,应该是从嘴中说出如驼 铃 叮 当 ,落 实 到黑板 上 如 层峦 叠 嶂 。有人可能认为化学科缺乏最基 本的美学素材 ,无法像语 文课那样 引导学 生畅想 “ 乱石穿空 、惊 涛拍 岸” ,也不能像 音乐课那 样直接用
不应该是文科教师的专利 , 更应该是
理科教师在内所有教师的毕生追求 。
一
《 中国石拱桥 》中的描绘津津乐道 ,
“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 ,就像虹 ”认 , 为这是最简洁、 最形象的比喻。
、
准 确 表 述 的 精 当 美
记得大学刚毕业时 ,有 一次观 看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授课 录 像 ,这位老师在课 堂上这样 说 “ 钠
生 ( 整合所 学知识 ) O: :S 的
漂 白是 暂 时性 漂 白 ,加 热后 红 色 重
师 ( 出示钠镁铝等第三周期 先 元素的原予结构示意 图) :同学们 ,
我 们 来 看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大 家 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能准确严谨地表达出所要教授的化学规律和内容。
并且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生动形象。
作者认为,中学化学老师必须全面掌握化学教学语言的特性,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散学生思维,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现在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
显然,传统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
笔者认为,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我们要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为不久的将来我国教育模式的完全转变做好准备。
但是,基于我国目前的情况,一下子彻底地转变过来,教师、家长及社会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具有有素质教育的观念,行动上有序地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就是一种体现。
一堂化学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化学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化学的难、抽象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弛有序。
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听得轻松,学得自然。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化学教师的亲切感。
1.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科学是严谨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化学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
所以,化学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搬到课堂,如将化学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
2.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是音量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
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
实现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
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时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但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原
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
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强化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言艺术方面,还应包括必要的形体语言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它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3.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
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物,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苯的结构和性质”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苯环的结构,给他们讲凯库勒做梦的故事;在讲到我国率先合成具有生物流行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并完成了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时,应该面带微笑和充满自豪感。
一位教育专家说:“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
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
”特级教师们精彩的课堂语言,既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
业和对学生的深厚的爱。
总之,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化学教学语言的特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散学生思维,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