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三首

合集下载

革命英雄的古诗20首

革命英雄的古诗20首

革命英雄的古诗20首嘿呀!以下就是为您带来的20 首革命英雄的古诗哟!1. 《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哎呀呀,这诗多么坚定,多么英勇啊!夏明翰烈士为了心中的真理,连死都不怕呢!2. 《囚歌》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那一天——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哇塞!叶挺将军的这首诗,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呀!3. 《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哎呀呀,陈毅元帅的这组诗,充满了战斗的豪情与坚定的信念呢!4. 《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哇,恽代英烈士的这首诗,尽显豪迈呀!5.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的这首诗,是不是让您感受到了那强烈的爱国之情呀!6. 《满江红·小住京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这位女英雄的诗词,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呢!7.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这首诗,那视死如归的气魄,太震撼啦!8.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坚贞不屈,太了不起啦!9.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这首诗,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与赞美呢!10.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 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 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 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酷刑,仍坚 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 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 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囚歌
叶挺
第一个“自由”是躯体的自由,是国民党反动派给予的所谓的“自 由”;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6.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 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7.叶挺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想一想:句中的“怎能”可以换成“不能”吗?
不能,反问的语气更能表明叶挺将军不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的决心。
4.“地下的烈火”指什么?“活棺材”指什么? “永生”的含义是什 么地?下的烈火------革命的烈火; 活棺材-----监狱; 永生----革命精神永存 5.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
人,/ 不能低下/ 高贵的头, 只有/ 怕死鬼/ 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kǎo)打/ 算得了什么? 死亡/ 也无法/ 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 / 我/ 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 在笑声中/ 动摇; 这/ 就是我 ━━ 一个共产.党.员的/ 自白, 高唱凯(kǎi ) 歌/ 埋葬(zàng) / 蒋家王朝.。.
朗读
合作探究第1节
1、“沉重、带血的刺刀”体现了敌人 的什么特点?这节中 的“任、不需要、
哪怕”体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质?
敌人的凶残,对陈然是严刑拷打。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品质

革命烈士诗两首

革命烈士诗两首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 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 节投降充当叛徒。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这一小节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 的厌恶和痛恨。
我渴望 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渴望”表现了革命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 “自由”指真正的自由。 “深深地知道”指彻底地、真正地懂得。 “躯体”指身体。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这节诗的意思:就是革命者为了坚守
革命气节,宁愿献出生命,让革命的烈火
把这样的牢狱连同自己一起烧毁!
表达了诗人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 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 和壮志豪情!
囚 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囚歌

囚歌

原文版:该文收录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

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相同。

收录这首诗收录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该文是第18课《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

同时收录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里,是第7课第一篇课文。

[3]也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在该册回顾·拓展三的第64页至65页。

写作背景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

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作品赏析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

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

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

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背诵三首诗。

三、教学难点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革命者写的书信、报告文学、小说,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一颗颗革命者的赤子之心,下面我们学习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简要了解革命者的事迹:叶挺(1896-1946),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广东惠阳人。

保定军校毕业。

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

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

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英勇作战,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获得“北伐名将”的声誉,并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

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总司令。

起义失败后出国,同党失去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新四军军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扣押,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严正交涉,1946年3月出狱,并重新入党。

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吉鸿昌(1895-193),河南扶沟人。

早年参加西北军,以英勇善战升为旅、师长。

1928年入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

1929年起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十军军长、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

1930年所部被蒋介石调驻河南,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被强令出国。

“一二八事变”后回国。

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出师抗日,收复多伦等地,使全国抗日士气大振。

革命烈士诗二首——《囚歌》《我的自白书》[大全5篇]

革命烈士诗二首——《囚歌》《我的自白书》[大全5篇]

革命烈士诗二首——《囚歌》《我的自白书》[大全5篇]第一篇:革命烈士诗二首——《囚歌》《我的自白书》刘万军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革命灵魂,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甘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后题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投影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革命烈士诗二首》是革命烈士叶挺将军和陈然同志在狱中写的。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忠心耿耿,英勇顽强,坚定机智,最后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在狱中面对死亡,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这两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囚歌》。

㈠揭题、解题:《囚歌》是叶挺同志1942年11月21日写的。

(出示《囚歌》)“囚”是什么意思?“囚歌”是什么意思?(囚,被囚禁的人。

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叶挺:广东惠阳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因负伤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

同年4月8日自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㈢录音范读。

㈣讲读《囚歌》。

1.讲读第1节。

①指名读第1节。

划出一组对比句。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两句用什么和什么对比?(用“人”与“狗”、“门”与“洞”、“紧锁”与“敞开”作对比)“门”和“狗”各自比喻什么?“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人进出的门”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为狗爬出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②敌人对待革命者和叛徒各持什么态度?从诗句中哪两个词语中年看出来?(对待革命者是监禁迫害,对待叛徒是给予所谓的自由。

关于革命诗歌的六首

关于革命诗歌的六首

关于革命诗歌的六首一、《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是叶挺将军被囚禁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时所作。

当时的他面临着敌人的威逼利诱,敌人企图用所谓的“自由”来诱使他叛变革命。

但叶挺将军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信仰的忠诚。

从诗句中“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走的洞”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他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对革命气节的坚守。

据记载,叶挺将军在那样恶劣的囚禁环境下,始终不曾动摇,用这首诗展现了革命者伟大的灵魂。

二、《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革命力量遭受着残酷的镇压。

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妄图从他口中得到共产党员的名单等机密信息,但他宁死不屈。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体现出他对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信念。

他深知革命会有牺牲,但他相信革命的火种不会熄灭,会有更多的后来者继续革命事业。

据统计,在当时像夏明翰这样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的牺牲激励了无数人投身革命。

三、《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当时面对的是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和严峻的民族危机。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展现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

下阕通过对古代帝王的评价,最后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者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将主宰新中国的命运。

红色经典古诗大全

红色经典古诗大全

红色经典古诗大全红色经典古诗大全: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xùn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

2.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xuè。

【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4.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赏析】《大江歌罢掉头东》是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文本解读: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国民党的血腥迫害,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的英雄写照,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这三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富含深情,表达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一腔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1.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3.初步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相关课程标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认识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2.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体会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价任务:1、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结合诗句作品中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回顾革命英雄: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伏契克的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就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的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学习几位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认识革命英雄:学生介绍:★学生1: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

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学生2: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34年11月9日,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时年39岁。

★学生3:陈然(1923--1949),河北人。

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四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

三、朗读诗歌——感受英雄气质:1、诵读指导、标注节奏。

明确朗读要求: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感情的把握、节奏的划分等。

(选择一首诗歌,用“/”表示节奏,着重号表示重音朗读,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教师板示:(1)《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2)《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3)《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由,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蒋家王朝。

..../.埋葬2、跟读: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体会诗歌情感。

3、自由朗读:(注重语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充满与敌人斗争到底的无畏气概。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根据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懂、读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及时指导评议。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比较阅读——感受英雄思想:1、这三首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有什么相似之处?2、批注相关诗句,讨论这三首诗歌共同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五、自主小结——倾听英雄心声:这三首诗都是作者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国民党的血腥迫害,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六、布置作业: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背诵三首诗歌。

二、合作学习《囚歌》、《我的“自白”书》,探究诗句丰富意蕴:1、结合《囚歌》,解释下列词语。

①囚歌:②永生:③人:④狗:⑤地下的烈火:⑥活棺材:2、①、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②、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明确:1、①、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②、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

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③、人:坚定的革命者。

④、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⑤、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⑥、活棺材:监牢。

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2、①、第一个“自由”是躯体的自由,是国民党反动派给予的所谓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②、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③、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自己连活棺材一齐烧掉,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3、结合《我的“自白”书》,回答下列问题:①、敌人要的“自白”是什么?诗题的“自白”为什么要加上引号?②、革命者与“怕死鬼”是截然不同的,革命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③、在死亡面前还“放声大笑”、“高唱凯歌”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明确:①、敌人要的自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要陈然同志出卖战友,出卖革命。

而陈然同志的自白,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宣判书。

②、怕死鬼用牺牲自己的人格来换取自由。

而革命者的态度是“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表现了革命者蔑视敌人,甘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浩然正气。

③、作者对胜利充满信心,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

4、自学《就义诗》三、合作探究——走进英雄灵魂:你更欣赏那位英雄人物?请从诗歌的写作意象、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认识革命英雄思想。

学生畅谈各自心目中的英雄。

参考:《囚歌》作者先从门和洞两个意象写起,又通过两种自由的对比,充满想象,直抒胸臆,作者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就义诗》作者以头颅为意象,“恨、羞、惜”直抒胸臆,希望为抗日而死,表达了未能“死得其所”的痛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的“自白”书》以“铁镣、皮鞭”下的“我放声大笑”“高唱凯歌”为意象,直抒胸臆,表现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凶残的敌人,面对种种酷刑坚贞不屈,表达了矢志不移、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感受英雄胆识:1、你学过的或了解的诗歌中,有没有和这三首诗歌相类似的?★学生1:夏明翰《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学生2:陈毅《梅岭三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学生3:《自由与爱情》匈牙利桑多尔.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学生4: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5: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宋·欧阳修《纵囚论》2、下面是几则经典遗言,请认真解读人物精神境界,然后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宋代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革命领袖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宋代爱国名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革命烈士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探究结果:1、2、答案提示:探究结果:1、为了国家利益乐于牺牲;2、生命的价值在爱国牺牲中得到了延伸。

五、当堂训练:1、填空:《囚歌》的作者是( );《就义诗》的作者是( ) ;《我的“自白”书》的作者是( ) 。

这三首诗都选自( ) 。

2、默写:(1)《囚歌》一诗中表达作者对埋葬旧世界的热烈期望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决心的诗句是(2)《就义诗》表现作者为抗日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诗句是:(3)《我的“自白”书》一诗中表现作者面对死亡,矢志不渝,对胜利充满信心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3、思考:《囚歌》中诗人说“我渴望自由”而《我的“自白”书》中诗人却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这矛盾吗?怎样理解这两个“自由”?六、布置作业:在学了革命烈士诗三首后,我们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不禁想对他们说……写不少于200字的感言。

学生感言示例:★学生1:烈士的身躯倒下了,可我们仍然好像听到了他的放声大笑,他的共产党员的自白,他那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大声朗读背诵,来表达我们对千千万万位陈然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学生2:革命烈士们虽然英勇就义,但是革命的鲜血没有白流。

红旗就是千千万万个革命者的鲜血染成的。

他们没有死,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英勇的中国人民前进。

教学反思:亮点:1、首先学生的预习非常充分,其次引领学生慷慨激昂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这对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这三篇课文是拓展篇目,所以在教学中没有对文本内容作过多的引导和分析,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以及写作的运用,这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借助拓展阅读、相关作品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深刻认识作品思想内涵,加深文本的理解,学生对此反映比较好。

不足:1、课堂上应关注全体学生,程度差点的学生,自觉性不太高,预习做得不够到位,忽视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一部分学生在探究感知诗歌的思想内涵环节中,不愿意借助诗句思考探究,忙于在自己的资料书中去找答案,不利于诗歌欣赏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