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合集下载

QC成果-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

QC成果-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

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发布人:XXX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南石高速公路A3 标项目部隧道QC 小组20xx 年8 月20 日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南石高速公路A3 标项目部隧道QC 小组一、工程概况一片寺隧道是拟建的泉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南安至石井段南安张坑枢纽互通至水头灯桐段的一座深埋长隧道。

隧道右线起止里程桩号YK14+737~YK17+115,长2378m,最大埋深约330 米,隧道净空(宽*高):14.50m*5.0m 。

洞轴线走向方位角约200°,左右线进出洞门均采用削竹式,电灯照明,机械通风。

二、小组简介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施工是经济、技术、质量、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甚至决定了项目管理的成败。

特别是对于长大隧道二次衬砌而言,其外观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一片寺隧道二次衬砌的外观质量,保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立南石高速公路A3 标项目部隧道QC 小组,进行技术攻关。

本小组成立于20xx 年8 月,由12 人组成,平均接受QC 教育26.7 小时,并全部通过了考评,小组概况表见表1。

小组成立后于每周末,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二衬外观质量控制的理论学习和二衬外观质量的现场检查。

小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长大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外观质量控制技术难题,保证了二次衬砌施工的外观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施工成本,赢得了福建省质监局、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赞扬。

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继续从事长大隧道二衬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小组概况表小组名称 南石高速公路 A3 标项 目部隧道 QC 小 组 活动时间 20xx.8.1~ 20xx.8.31 循环次数 两次课题名称 长 大隧道二衬 外 观质 量的控 制序号姓名年龄职务职称组内职务 TQC 教育时间( h )1 XXX XX XXXX XXX 组长 32 2 XXX XX XXXX XXX 副 组长 323 XXX XX XXXX XXX 组员 324 XXX XX XXXX XXX 组员 325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6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7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8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9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 10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 11XXXXXXXXXXXX组员24 12 XXX XX XXXX XXX 组员 24表1三、选题理由工期目标 一片寺隧道是南石高速公路的一座深埋长隧道,掘进速度决定了南石高速的通车目标 分项工程合格率 100%, 优良率 95%以上, 确保质量目标部优、争创国优,力争实现精品工程创建目标 安全目标 事故频率控制在 3‰以内, 事故费率在 1.5‰以下,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技术目标除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外,还需满足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的特别规定长大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施工现状福建省高速项目中的隧道内, 均不设置防火涂 料及外观装饰, 给二衬外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地影响隧道的耐久性,尤其是对于长大隧道而言,其二衬外观质量的控制更应格外关注。

运用QC方法提升隧道二衬钢筋保护层的合格率

运用QC方法提升隧道二衬钢筋保护层的合格率

I≤12″
1.9″
0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 I≤0.7″
0.4″
一测回竖直方向标准偏差 I≤1.0″
0.5″
照准误差(2C)
I≤6″
2.5″
横轴误差(i)
I≤10″
3.2″
徕卡全站仪TS02 2022年7月4日
竖盘指标差(I)
I≤12″
3.1″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 I≤0.7″
0.6″
一测回竖直方向标准偏差 I≤1.0″
为保证质量,确保验收结果,根据以上理由,项目决定成立QC小组,以“运用QC方法提升二次 衬砌钢筋保护层合格率”为题展开活动。
四、现状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收集本项目的施工情况,针对白崖山隧道二次衬砌进行了广泛、 深入的探讨和重点研究。小组成员对已施工的二次衬砌钢筋保护层进行了调查统计, 共检查4处,600个点,具体情况见表4.1:
制表:***
制定日期:2022年10月10日
通过上表可知,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最低为85%,均达到不低于目标值85%的 要求,达到了我们之前的预期,这说明我们制定的实施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QC小组活动效果图
85%
85%
52%
活动前
制图:***
目标值
活动后
制定日期:2022年10月10日
10.2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QC活动,大大提高了二次衬砌钢筋保护层合格率,为项目降低了成本,也 为今后二次衬砌施工过程控制打下基础,得到了项目领导的一致好评。
表8.1对策汇总表
序号 1
要因
对策序号
对策内容
垫块限位固定 偏差大
1
1.定制标准垫块 2.垫块固定牢靠
制表:***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背景隧道工程一般是由多个工序组成的,不同工序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

而其中二衬工序是相对较为重要的一个,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梧桐隧道二衬工程是一项高等级的公路建设项目,其外观质量对于隧道的整体评估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有一项严格的QC控制措施,确保二衬外观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和项目要求。

QC控制要点1. 施工前QC在二衬工程开始前,需要进行前期QC控制工作。

主要包括:•预埋件安装质量检查:检查预埋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牢固固定在隧道壁面上。

•粘结强度测试:检测喷涂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粘结强度,并记录测试结果。

•材料检查:检查各种材料的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查。

2. 施工中QC隧道二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QC控制点如下:•浇筑混凝土前的QC: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检查板面的水分是否合适,混凝土浇筑时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密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碾压后的QC:在混凝土碾压后,需要进行密度及均匀性检查。

•处理接口焊接过程及质量控制:对于二衬的焊接工作,需要进行焊缝外观和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

3. 施工后QC在施工结束后,对二衬工程进行终验。

主要有:•混凝土缺陷控制:检查二衬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缺陷、异物、空鼓和裂缝等缺陷。

•光洁度控制:检查二衬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喷淋质量控制:检查喷淋的沙浆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QC控制流程为了保证二衬外观质量的高标准,梧桐隧道二衬工程QC控制流程如下:1.施工前QC工作2.施工中QC工作:–混凝土浇筑前的QC–混凝土碾压后的QC–接口焊接和质量控制3.施工后QC工作:–混凝土缺陷控制–光洁度控制–喷淋质量控制以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处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操作。

这样,才能确保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和项目要求。

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控制策略浅探

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控制策略浅探

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控制策略浅探隧道二次衬砌是隧道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作用是保障隧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由于隧道二次衬砌的质量直接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策略,来确保隧道二次衬砌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在进行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前,必须进行细致的勘察和检查,确保原始衬砌质量良好,无明显的病害和缺陷。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复。

此外,还要对现场施工资质进行评估,并对施工方案、技术要求、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施工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

1.模板铺设及调整在进行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模板的搭设和安装。

模板必须细致、完整、坚固,并且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在搭设模板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模板具有准确的几何尺寸和位置,在安装完成后要进行检查,确保各部位符合偏差容许范围。

2.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隧道洞口的封闭、充分的振捣、对混凝土料配比的检查和调整、并确保混凝土以流动自如的状态进行浇筑,并进行振捣和养护。

此外,还要对单位体积重量、抗压强度、水泥用量、配合比和混凝土硬化时间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3.砖石砌筑在进行砖石砌筑前,必须进行尺寸检查、砖石的质量检测、砌头上墙垂直度检测、水平度检测以及砖石的压实程度检测等质量控制工作。

此外,还需要注意砌筑的楼层位置、砂浆比、施工工具的使用等问题,确保砖石砌筑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硬度检测和稳定性检测等,以确保隧道二次衬砌的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综上所述,隧道二次衬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从而实现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控制隧道二衬砼结构外观质量QC成果

控制隧道二衬砼结构外观质量QC成果

1
欠 振
2
漏 振
பைடு நூலகம்
3
过 振
4
迟 振
5
早 振
6
快 振
7
拼 缝
8
支 撑
9
分 层
1泵 0送
1下 1料
1振 2捣
1经 3验
确认 方法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原因确认
结 论
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及以往经验欠振会造成砼表面蜂窝 、麻面等缺陷
分统计如下表:
质量 评定 板次 数量
20
平整 度 平均 扣分
1
蜂窝 麻面 平均 扣分
0.5
环向施 工缝平 均扣分
线 型
平均 扣分
0.5 0.5
封头处 砼外观 平均分
1.0
总平 均 扣 分
3.5
由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控 制和施工现场管理,对砼衬砌施工的重、难点进行 攻关,是可以将砼的外观质量缺陷扣分控制在4分范 围之内的。

砼施工时使用有经验的工人,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培训 否
九、制定对策
在砼衬砌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不断 提高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保证砼的均匀密实性,确保 砼外观质量达到规范及业主要求,是我QC小组的活动 目标,为此针对末端因素逐一进行现场确认,找出七 个主要原因,并制定以下对策措施来保证砼的外观质 量:
二、小组简介
本小组由应雄任组长,tt任副组长,工程、 质检、测量、安全、物资设备、现场等相关部门任组 员,共有12名同志组成,成立时间2019年4月。小组基 本情况如下:

隧道二衬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隧道二衬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技术有保证 领导重视 施工经验丰富
目 标 可 行
1、我单位具有多年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经验,工地建有大型混凝土拌和站一座,混凝 土运输搅拌车四台;设有工地试验室,配备有先进的检测试验仪器和高素质的管理人 员。 2、在多年的混凝土施工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混凝土结构施工经验的技术干部与 技术工人。
3、施工前,组织QC小组成员学习并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编 制出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记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在开工前对个别班组 进行培训、交底,使其落实到一线工人,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了一切保 证。 4、QC小组成员素质高、责任心强、技术力量雄厚。
平整度 平均扣分 1.5
蜂窝麻面 平均扣分 0.5
环向施工缝 平均扣分 4.0
线 型 平均扣分 0.5
总平均 扣 分 7.5
由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对砼 衬砌施工的重、难点进行攻关,是可以将砼的外观质量缺陷扣分控制在4 分范围之内的。
七、原因分析
针对砼外观质量存在的缺陷,我们经过多次考察、讨论并反复 论证,采用头脑风暴法,从人、机、料、环几个方面原因进行了具 体分析,并制定了头脑风暴法。
隧道二衬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发 表人:杜欣荣
隧道砼施工QC小组 二0一一年八月十日 瑞金


一、工程概况 二、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确定目标 六、目标可行性分析 七、原因分析 八、要因确认 九、制定对策 十、对策实施 十一、活动效果 十二、巩固措施和标准化 十三、遗留问题和今后打算
5、小组成员来自相关部门,由项目总工统一协调、组织,参加过多 次QC小组教育活动,为实现目标提供了组织保证。 6、QC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为实现目标 提供了质量保证。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QC控制

福永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第十二合同段梧桐隧道二次衬砌砼外观质量控制中铁十七局六建公司福永A12项目部QC小组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梧桐隧道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控制一、工程概况:梧桐隧道全长664米左右洞呈分离布置,左洞全长638米,右洞全长690米,为中隧道。

隧道进口位于平面曲线范围内,左右线曲线半径均为R=1300米,出口位于直线段。

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右洞为-2%/89m和-1.275%/601m,左洞为-2%/89m和-1.374%/547m。

隧道进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63+401,左洞为ZK63+406;进口设计高程:右洞为137.358,左洞为137.163.隧道出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64+091,左洞为ZK64+044;出口设计高程:右洞为128.299m,左洞为128.407m。

隧址区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自然地形坡度20-45°,斜坡多为风化岩层出露,缓坡地带为薄层残坡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

隧道进口段地自然形成坡度约为40°,隧道出口处自然地形坡度约为38°。

隧道洞体围岩级别有Ⅲ、Ⅳ、Ⅴ级,衬砌类型及围岩级别详见表1-1 隧道围岩类别一览表。

表1-1 隧道围岩类别一览表质量目标:争创福建省“优质工程。

二、QC小组简介:福永A12项目经理部梧桐隧道二衬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成立于2011年04月12日。

1. QC攻关课题:梧桐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2. 小组名称:福永A12项目梧桐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3. 小组口号:精益求精4. 活动时间: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5. 活动次数:6次6. QC小组成员:(表1)小组成员按QC的要求学习活动。

三、选题理由:理由一: 梧桐隧道为全线的控制工程,为监理、业主、公司关注的焦点,二衬施工在进行隧道涂装之前暴露时间较长,所以二衬砼外观质量关系到我标段工程质量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我公司的质量信誉和市场进一步开拓的前景;理由二: 按照业主要求,打造绿色高速公路,保护生态,达到创优目标,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创精品,创信誉”;理由三: 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难以控制,在前面的施工中出现二衬砼表面有错台、漏浆、蜂窝麻面等不良现象,公司要求项目人员积极参与,通过此次QC活动探讨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运用QC控制隧道二次衬砌砼结构外观质量

运用QC控制隧道二次衬砌砼结构外观质量

运用QC控制隧道二次衬砌砼结构外观质量小组名称:渝湘高速公路洪上段H4合同段隧道砼施工QC小组作者:闫永杰单位: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工程处形成成果时间:二00八年十二月十日运用QC控制隧道二次衬砌砼结构外观质量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工程处一、工程概况:1.隧道工程描述(1)概况大董岭隧道为小净距(中心间距21.87m)隧道,左右分离式设计,进口左线位于曲线半径R=851.769m,右线位于曲线半径R=842.839m的曲线上,右线隧道起止桩号为K14+875~K15+715,隧道长840m,左线隧道起止桩号为ZK14+888.447~ZK15+740,隧道长851.553m;左右纵坡分别为3.750%上坡、-1.200%下坡和3.750%上坡、-1.200%下坡,属中隧道。

(2)隧道地理位置隧道通过段制高点在洞身段靠出口一侧的条形山脊上,高程约为568.9m,最底点在出口夜静沟底,高程约为440.2m,相对高差128.70m,地形起伏大,为单向坡地形。

隧址区地貌上属于丘陵岩溶槽谷地貌。

(3)隧道地质情况穿越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的钙质页岩及厚层状、巨厚层状钙质泥岩,有少量构造裂隙发育。

岩石呈厚层状及巨厚层状,岩层层间结合一般。

有少量地下水存在,主要为岩溶裂隙水。

2.气候、水文状况穿越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的钙质页岩及厚层状、巨厚层状钙质泥岩,有少量构造裂隙发育。

岩石呈厚层状及巨厚层状,岩层层间结合一般。

有少量地下水存在,主要为岩溶裂隙水。

(1)地形地貌地质隧址区属于丘陵岩溶槽谷地貌,为单向坡地形。

隧道进洞口位于岩溶洼地的边缘,进洞口前缘下部为槽谷平地,地形平缓;出口段为一小山湾,地形平缓。

山体基本稳定。

隧道依次穿越灰岩、钙质泥岩。

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呈14°角度相交,隧道区内岩层中裂隙、岩溶较发育,破坏了围岩的完整性,降低了围岩的强度。

(2)气象、水文、水文地质区内为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永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第十二合同段
梧桐隧道











中铁十七局六建公司福永A12项目部QC小组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梧桐隧道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梧桐隧道全长664米左右洞呈分离布置,左洞全长638米,右洞全长690米,为中隧道。

隧道进口位于平面曲线范围内,左右线曲线半径均为R=1300米,出口位于直线段。

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右洞为-2%/89m和-1.275%/601m,左洞为-2%/89m和-1.374%/547m。

隧道进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63+401,左洞为ZK63+406;进口设计高程:右洞为137.358,左洞为137.163.隧道出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64+091,左洞为ZK64+044;出口设计高程:右洞为128.299m,左洞为128.407m。

隧址区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自然地形坡度20-45°,斜坡多为风化岩层出露,缓坡地带为薄层残坡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

隧道进口段地自然形成坡度约为40°,隧道出口处自然地形坡度约为38°。

隧道洞体围岩级别有Ⅲ、Ⅳ、Ⅴ级,衬砌类型及围岩级别详见表1-1 隧道围岩类别一览表。

表1-1 隧道围岩类别一览表
质量目标:争创福建省“优质工程。

二、QC小组简介:
福永A12项目经理部梧桐隧道二衬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成立于2011年04月12日。

1. QC攻关课题:
梧桐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
2. 小组名称:福永A12项目梧桐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
3. 小组口号:精益求精
4. 活动时间: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
5. 活动次数:6次
6. QC小组成员:
(表1)
小组成员按QC的要求学习活动。

三、选题理由:
理由一: 梧桐隧道为全线的控制工程,为监理、业主、公司关注的焦点,二衬施工在进行隧道涂装之前暴露时间较长,所以二衬砼外观质量关系到我标段工程质量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我公司的质量信誉和市场进一步开拓的前景;
理由二: 按照业主要求,打造绿色高速公路,保护生态,达到创
优目标,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创精品,创信誉”;
理由三: 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难以控制,在前面的施工中出现二
衬砼表面有错台、漏浆、蜂窝麻面等不良现象,公司要求项目人员积
极参与,通过此次QC活动探讨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
质量保证措施。

四、质量控制目标:
1. 严格控制砼配合比,保证砼强度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外观色泽均匀一致、砼表面无蜂窝、麻面、气泡和漏捣现象,表面平整、光洁, 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施工缝平顺无错台现象;
2. 通过本次QC的成果更好的指导和优化施工;
3. 质量控制目标可行性分析:
(表2)
五、活动情况:
第一次PDCA循环
1. 二衬砼施工现状调查:
为了使梧桐隧道二衬外观质量尽可能满足优质工程要求,在使用整体式二衬台车和高频附着式振动器前,小组仔细研究了整体式二衬台车的操作方法和该振动器的使用说明,以便使整体式二衬台车能灵活操作、高频附着式振动器(以下简称振动器)性能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的要求。

该台车采用整体式钢模,液压系统调节。

其中标高用顶升油缸调节,拱顶轴线用平移油缸调节,侧模由侧模油缸调节,另外还有32个螺旋支撑对台车钢模进行加固。

振动器激振频率高(9000r/min)激振力11.7KN,振幅小(空载振幅0.8mm ),传递效率高。

振动器通过附着钢板与台车模板连接,附着钢板在模板上布置与焊接非常重要。

在参照厂家的建议方案结合二衬台车的结构特点而布置。

每一个振动器在焊接定位后均进行运行调试,以满足施工要求。

砼施工前对以下工作:1. 整体式二衬台车操作;2.振动器起动、停止的方法与间隔时间;3.砼坍落度与下料顺序;4.振动器的使用及
砼振捣效果;5.小边墙的浇筑等各项事宜反复仔细地交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法有感性认识。

我们找出第一阶段台车脱模后外观存在的问题
(表3) 2. 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排列图
(图表4)绘图:郭强
时间:20 年月日
结论:从图表可见,砼接缝不平顺、砼表面光泽度较差、模板边角泛砂是影响二衬砼外观质量的主要问题。

3. 要因分析
3.1原因分析
针对上面图表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统计的数据,我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对主要原因刨析如下:
(鱼刺型分析图5 )
3.2要因论证
(表6) 3.3 结论:
通过表6的要因论证及要因确认,我们确定了操作不熟练、塌落
度过大、台车模板与小边墙未密贴、模板缝隙未塞严等4项为二衬砼的外观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4. 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的4项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际,我QC小组制定了对应的措施方案。

措施方案一: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通过集训班和师带徒两种形式使二衬作业班组熟悉砼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常识;
措施方案二:实验人员现场监督,以实验为依据,以砼的设计强度为砝码,严格控制二衬砼的塌落度,消除拱顶”水印”,切实把好二衬砼的外观质量;
措施方案三:在隧道的曲线段严格控制小边墙的轴线位置,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隧道整体式模板台车的长度浇筑小边墙(即12m一档),以消除由于曲线而造成的不平顺;
措施方案四:模板边缘的缝隙采用土工布塞严,并用双面胶密封,防止漏浆、错台。

5. 确认效果:
通过本次QC课题攻关和上述措施方案的实施,梧桐隧道的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颜色均匀一致,模板边角仅有轻微泛砂,砼接缝不平顺问题已基本解决,平整度达到了规范要求,拱顶”水印”也很少出现,各项外观指标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组将后面中出现的其它问题在第二个PDCA循环中进一步进行论证改进。

第二次PDCA循环
1. 再次施工现状调查:
台车脱模后我们对砼外观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统计
(表7) 2. 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排列图
(图表8)绘图:郭强
时间:20 年月日
结论:从图表可见,第二次循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档之间砼有错台现象和结构轮廓线条不顺直美观二个方面。

3. 原因分析
经过小组几次认真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台车加固不到位、台车模板与上档二衬端头未密贴、砼浇筑之前未全面进行检查等三项为二衬砼的外观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的三项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际,我QC小组制定了对应的措施方案。

4. 措施方案:
措施方案一:加强监督管理,台车就位后,必须对台车模板的加固、拱顶的标高和轴线位置、台车模板与上档二衬端头是否密贴进行全面检查;
措施方案二: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措施方案三:每次脱模后的台车模板必须仔细打磨光滑,并且脱模剂要涂刷均匀。

5. 确认效果:
通过本次QC课题攻关和上述措施方案的实施,梧桐隧道的二次衬砌外观质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砼外观色泽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光洁,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砼表面错台最大已控制在5mm以内,各项外观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的,并且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 巩固措施
6.1将既有施工方法进行完善后整理成册,发给所有施工人员。

6.2对一些关健工序,定人定岗,不得随意调换,确保熟练操作的连续性。

6.3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对质量问题的反弹或新出现的问题运行QC 法分析解决。

6.4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奖优罚劣,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六、总结
通过本次QC活动的攻关成果,表明长期困扰隧道衬砌外观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非难以控制。

从而也使我们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乃至协作队伍的素质均得到明显的提高,使我们在今后的隧道施工圆圈内搏得了一席之地。

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还要继续QC小组活动,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来提高我们的团队凝聚力,进而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

中铁十七局六建公司福永高速项目部QC小组
20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