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手工业方面: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 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 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合作生产的道路。 第一步,办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小组 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和包销 产品。虽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但已把 个体手动业者组织起来,脱离了资本主义 工商业道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坚持用和平 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 进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 完成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 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这场变 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 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当然,社会主义改造最大的历史功绩就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简介社会主义改造内容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简介社会主义改造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 改造。概括为“三大改造”,是“一 化三改”中的“三改”。
1、农业的社会主改造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 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互助组 由几户或十几 户农民自愿组 成,生产资料 私有,但生产 方面组织起来、 互帮互助,具 有社会主义萌 芽性质
第二三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我从不因 被曲解改变初 衷,不因冷落 而怀疑信念, 亦不因年迈而 放慢脚步。
2020/8/9
2020/8/9
荣毅仁简介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 岁
Ø国际国内条件十分有利 Ø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Ø党有能力领导好农业合作化
2020/8/9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2020/8/9
2、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
A、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土改后,党对农民的政策: 一方面保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保持和提高农民互助合作 的积极性,鼓励和提倡互助合作的 方式。
创办者乐显扬是浙江宁波
人。三子乐凤鸣在书中写
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成为同仁堂日后
的最高准则。
2020/8/9
解放后经理乐松生奉公守法,1954年 在北京带头申请公私合营。1956年1月15 日,他代表北京市工商联在天安门城楼上 向毛主席递交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喜报。他 后来曾任北京市副市长。
2020/8/9
入社手工业产值93%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其中心内容。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式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020/8/9
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 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赎买≠购买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 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 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主义 国家不如美国等资本主义 国家发达?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发展手段不同。 第三,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不 如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发达?
第四,发展环境不同。 第五,包括前苏联、中国等在内的社会主义 国家,在共产党执政以后,对于什么是社 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相当长时期内 没有完全弄清楚,在发展道路、发展战略 和具体政策上有过失误,因而对经济和经 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委托加工 由国营企业通过合同提供主要原 材料或半成品, 材料或半成品,委托私营工厂按照规 定的质量、数量、期限、 定的质量、数量、期限、规格进行加 工生产。 工生产。国营企业付给私营工厂加工 费。加工费包括工资加工产品应缴纳 的营业税和合理的利润。 的营业税和合理的利润。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1952年全国手工业者有736.4万 人,加上农民兼营手工业者1200 多万人,合计约为2000万人。 从产值上看,全国手工业总产值 1949年为2.37亿元,1952年增为 73.17亿元,分别占全国工农业总 产值的6.9%和8.8%,占工业总值 的23.09%和21.36%。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委托代销
国营商业把自己的商品委托私人零 售店经销, 售店经销,代销店不以现款向国营商业 进货, 进货,而是把货卖出去后将全部货款交 给国营商业,再从国营商业领取利润。 给国营商业,再从国营商业领取利润。 代销店要交一定的保证金。 代销店要交一定的保证金。代销店也不 能从自由市场进货。 能从自由市场进货。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5.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 现实可能性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

“穷棒子社”从三条驴腿起家, 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 难,赢得了第一个丰收年,用 事实对那些散布合作社要“穷 散架”的人,做出了强有力地 回答。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 254斤,超过互助组上年平均 产量将近一倍,粮食总产量 45800多斤,扣除集体留粮以 后,平均每户分配的收入达 190多元。老贫农王生摸着那 些几乎没地方盛的粮食,激动 得热泪盈眶,他说:“这是走毛 主席、共产党指引的路才得到 的,这条路我是走定了”!
20多天的战斗,凭着19双勤劳 的手,打回4万多斤柴,卖得430 多元。打柴换来的钱,全部用在了 添置生产资料上面,根据社内的迫 切需要,买了一头骡子、一头牛、 19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部 分零星农具。从此,长峪山下出现 了一派前所未有的大搞生产的动人 景象:社干部劳动干在前头,活计 专拣重的干,社员你追我赶,紧紧 跟上。送粪缺车,扁担结队挑上山; 耕地缺人,人拉耠子翻开地;春播 缺种,求亲靠友来凑集,合作社终 于适时种上了地。
1956年社员们利用工余时间评分记 分
农业社女社员正在选种
3、高级社
2、初级社
(1955.10.—1956.底)
1、互助组
(1953.底—1955.9.)
(195l.12.—1953.底)
第三步:高级社
第一步:互助组
三阶段
第二步:初级社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 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
第一阶段:
初级形式的 国家资本主义
第三阶段: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第二阶段: 单个企业 公私合营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 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毛概_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概_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验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_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验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积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丰富经验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
❖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毛概_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验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上的一些失误与 偏差
❖
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 ❖ 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 ❖ 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毛概_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验
手工业改造的步骤
❖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毛概_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化。 ❖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
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其自愿地走合作化的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式。 ❖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改造成为自食其力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2. 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通过农村集体化运动,逐步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和剥削农民的封建关系,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国有化和企业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进行国有化,将私营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
通过对企业的规模扩大、科学管理和经营改进,实现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
4. 拜占庭式职能和权力下放: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大量的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为了解决拜占庭式职能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需要进行权力下放和行政体制改革。
这样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现象。
5. 人民民主和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通过普选和代议制度,确保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得到充分代表。
同时,倡导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政策和决策更贴近人民。
6. 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阶段,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
这包括加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增加民生投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以上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还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进行不同的实践和探索。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及意义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及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及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
基本经验主要是:(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实现的。
合作化分为三个步骤:互助组、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
互助组是劳动协作组织;初级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高级合作社基本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分为三个步骤: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7.8%,入社手工业者占从业人数的91.7%。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T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进入了社 会主义新时代,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的历 史性巨变。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 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1
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
义社会的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 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3
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 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 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 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 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的巨大发展。
•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 ⑸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形成了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失误和偏差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高 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认真总结,指出了改 造中存在的问题所在:在一九五五年夏季 以后,……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 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 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这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进行的深刻社会变 革,呈现出两个罕见的事实
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
1
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
独具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考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这就使农业合作化进程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级社(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三个发展阶段。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考点: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第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办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办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建立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
第三,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自愿地组织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第四,毛泽东规定了手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服从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
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考点: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资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获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
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考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考点: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对抗性的矛盾。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能够以不流血的、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进行的必要条件,党和政府引导和迫使资产阶级接受改造的重要条件。
我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靠。
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考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考点:什么是“四马分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高潮。
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即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是人的改造,即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识记;易考选择题)
1.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三,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客观辩证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
第一,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第二,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一大二公,纯而又纯”)。
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
第三,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所作出的伟大创造。
【考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