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一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与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哲学的不断丰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哲学的发展也制约和影响着科学的发展,两者具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关键词:科学;哲学;辩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哲学呈现出分离的发展状态:哲学家认为具体的科学家总是被限制在某项具体的技术研究范围内,研究总是限于很小的领域内,而哲学则是统筹整个世界;而具体的科学家则认为哲学家无所事事,一直局限于某种空想的理论当中,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具体的某一项科学技术则能够直接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两种思想对于科学家和哲学家无疑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握科学与哲学的内在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科学与哲学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哲学与科学分别什么1、哲学是什么“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
哲学即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西方的哲学最早始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判断依据是其区别于迷信,并且以理性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进一步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他们提出了形而上学、知识论和伦理学问题,一直沿用至今。
“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哲”或“哲人”是指善于思辨以及学问精深者。
我国的哲学起源于东周时期,代表人物为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还有法家,然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易经》一书中易经讨论了诸多的哲学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篇一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内容提要】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
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包括三条原则:倡导科学和技术是人的事业,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哲学资源,提倡综合创新的方法。
科学文化哲学将成为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关键词】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巴伯在其名著《科学与社会秩序》的导言中指出,“我们需要一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我们需要一种把科学本质的这种多样性与其内在的整合性和统一性联系起来的方法,科学并不是要素与活动的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一个具有凝聚性的结构,其各部分在功能上有互相存在的关系。
简言之,我们需要对科学本身有一个更科学的理解。
获得这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的一种方式,一种显而易见的但有点被忽视的方式,就是首先从根本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
[1]对科学本身或科学本质的认识正在越来越深化。
科学真是一个万花筒,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科学,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
例如:科学作为人类精神的成果,表现为知识体系;科学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表现为科学活动;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表现为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实践,在现代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表现为科学方法;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为科学文化实践[2]和科学文化;科学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表现为科学对话,等等。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doc

通信改变世界科学技术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改变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与过去崇拜的未知力量不同,它不但真实,还有着严密的数学逻辑。
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一些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事物也变得不那么坚不可摧,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等等概念已经将人摆上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固然是人类的骄傲。
但不幸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科学技术的强力干预下,人类社会一日千里,却也埋下了深深的危机—足以断绝人类前途的重大危机。
为了使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更加稳定而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唯有正面面对,详细讨论并研究对策。
科学技术哲学便应运而生。
它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哲学的层面探讨和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为人类社会安全稳定的快速发展拟订航程,指明方向。
下面就让我么载一个特定的时空即信息化时代的全球背景下讨论一种为人类带来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科学技术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思想源于交流,通信改变世界。
当蒸汽机首先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时,没有人认识到这种新发明是发生全面历史性变革的一部分,这个变革现在被称之为“工业革命”。
然而,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新的变革,人们不仅没有什么怀疑,而且认定它将比蒸汽机对人类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这种变革被称之为“信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
事实上,信息革命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交流、联系、沟通、协调的手段,已经成为加速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发展的技术基础近30年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计算机和网络”。
计算机和网络像一个魔力大师,迅速将世界带入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几乎是梦幻的社会。
世界某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几秒钟就可以传遍全球。
在决策和行动上,管理者开始以“秒”来计划,形象地说“以光的速度行事”。
不但规划和行事的时间单位在发生变化,而且同一时间单位里,信息交流总量急剧膨胀,随之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规模也在急剧扩张。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技术背后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它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科学方法的原理、科学论证的有效性等。
科学技术哲学的目的是探索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性和观察来理解自然界。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提出了自然哲学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是由四个元素组成的,并且有自然的目的和原因。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并且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科学方法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
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和培根提出了实证主义的观点,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在科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哲学不仅仅关注科学方法,还关注科学论证的有效性。
科学论证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来实现。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则到特殊情况的推理过程,而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情况到一般原则的推理过程。
科学家通过这些推理方法来验证和证明他们的理论。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的价值和伦理。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道德问题的出现。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提出了一些伦理原则和价值观,旨在引导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整体利益。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
例如,工业革命的出现引发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试图研究这些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总之,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和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科学方法的原则、科学论证的有效性、科学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等。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科学技术哲学旨在加深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需求。
科技技术哲学论文

哲学的历史
姓名:李明杭学号:2320150459
摘要:本文主要简介了科学技术哲学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并针对其中哲学的内容展开描述,介绍了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针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哲学家进行了简介,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陈述,并加入了部分关于哲学有趣的故事,方便理解哲学家们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哲学的起源,著名哲学家,哲学的基本形态。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
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
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
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关于哲学的由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第一个用“哲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英文是Philosophy(菲罗索菲):Philo (菲罗)+ Sophia(索菲亚)= Philosophy。
这个希腊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爱”(音译为菲罗)和“智”(音译为索菲亚),合起来即是“爱智”。
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哲学”即使人聪慧之学。
下面主要介绍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篇一科学的哲学反思: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摘要]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为科学辩护与批判科学的倾向往往在激烈较量中趋向极端,这种畸形的局面终于导致向所谓审度立场的转换。
审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科学提供了一条恰当路径;尤其对那些易于在两极间摇摆、迫切需要真正树立科学精神的国人,这种清醒的科学反思是当下极为合适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2826(2010)02-0005-08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人们与科学技术之间,已经形成须臾不可离的亲密关系。
然而,究竟怎样看待科学和技术,并无太多的共识。
哲学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充满了误解和斗争,不仅如迦达默尔所说:“直到黑格尔和谢林去世的整整两个世纪中,哲学实际上是在对科学的自卫中被建构起来的”;[1](P5)而且在他们之后的近两个世纪,关于科学的攻防也一刻未曾停息。
怎样看待科学,或者说“关于科学的哲学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
第一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辩护。
这是科学哲学对科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态势,也是传统的主流观点。
何谓辩护?就是试图说明为什么科学是合理的,为什么科学知识有精确性、可预见性等优点。
举例来说,发射神州飞船,事先就能预计到飞船什么时候进入什么轨道,这是只有科学知识才能给与的。
科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正是科学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社会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对待科学和科学主义,对那些批判科学、指责科学、怀疑科学的观点,这种辩护的取向将义无反顾地与之斗争,会挺身而出捍卫科学,对它们进行驳斥。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2)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2)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二简述哲学与宗教、科学的关系摘要:我们认为最初的哲学、宗教和科学是一个统一体,随着哲学、科学和宗教的分支,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方向,但是哲学、科学和宗教在发展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哲学科学宗教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2-0000-01关于哲学的产生和起源东西方的哲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西方哲学家很早就形成了哲学起源于惊异和惊讶的看法,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认为,哲学最初是产生于人类的一种惊异或好奇心,哲学也是一个不断追思存在的过程,就人的视域而言,对存在的追问涉及“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问题,探讨存在本身,世界本源,世界对人的意义等等。
而中国古代哲学家则更多的从忧患的角度来把握和认识世界,《易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之一,主要被理解为忧患意识的产物,“忧患”相对于“惊异”来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现实、对人生的关切,以“忧患”为哲学之源,主要从人类现实的需要、现实的关切这个角度来探讨哲学的起源,尽管东西方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哲学它不是个别的思辨的产物,它源于人的现实存在的过程,根源于社会的现实的需要,对现实的理解。
可以说哲学是人类源于对自然、科学和人自身的困惑,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人自身的思考。
宗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它伴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生活的极端困苦,大自然变化莫测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生存,人类把一切力量用来对付自然天灾、疾病、部落之间的争夺,面对各种困境,人类陷入一个又一个难自救的苦恼中,迷惑中,人类未能认识自我的能动作用,而将自己看成了被自然奴役的对象。
因而人在思想上从来没想到运用人为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既然不尽人力,一旦遇到祸福就自然要把其因推到人类范围以内”。
[1]于是,这种寻索答案的最初形式,便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在当时的原始社会,人类从无宗教到形成宗教是人类的一个进步,它是人类思维能力向前发展,人类与动物界分离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一篇:科学技术哲学概览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及哲学的各个方面。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特性、科学与技术的伦理问题等。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旨在深化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揭示科学技术发展背后的规律,探究科学技术所涉及的哲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科技社会。
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
这里的“科学的发展”指的是科学理论的演进、实验结果的推广等方面,而“技术的发展”则包括科技产品的创新、生产工艺的提高等方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科学技术对环境的破坏,对生命伦理的挑战等都是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与技术的特性科学与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性。
科学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是客观的,即科学理论的真假可以通过事实来验证;二是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会随着新的实验结果而不断修正。
技术的特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是实用性的,即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人类需求;二是技术是社会性的,即技术不仅受技术本身的发展影响,还受到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特性,并通过这些特性的分析,揭示科技发展的内在机理。
三、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其中不乏伦理问题。
比如,人类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的发展、生命延长等都存在着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和权益。
此外,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以下是精心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的哲学反思: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摘要]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为科学辩护与批判科学的倾向往往在激烈较量中趋向极端,这种畸形的局面终于导致向所谓审度立场的转换。
审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科学提供了一条恰当路径;尤其对那些易于在两极间摇摆、迫切需要真正树立科学精神的国人,这种清醒的科学反思是当下极为合适的选择。
?[] B81 [] A [] 0257-2826(xx)02-0005-08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人们与科学技术之间,已经形成须臾不可离的亲密关系。
然而,究竟怎样看待科学和技术,并无太多的共识。
哲学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充满了误解和斗争,不仅如迦达默尔所说:“直到 __和谢林去世的整整两个世纪中,哲学实际上是在对科学的自卫中被建构起来的”;[1](P5)而且在他们之后的近两个世纪,关于科学的攻防也一刻未曾停息。
怎样看待科学,或者说“关于科学的哲学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
第一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辩护。
这是科学哲学对科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态势,也是传统的主流观点。
何谓辩护?就是试图说明为什么科学是合理的,为什么科学知识有精确性、可预见性等优点。
举例来说,发射神州飞船,事先就能预计到飞船什么时候进入什么轨道,这是只有科学知识才能给与的。
科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正是科学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社会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对待科学和科学主义,对那些批判科学、指责科学、怀疑科学的观点,这种辩护的取向将义无反顾地与之斗争,会挺身而出捍卫科学,对它们进行驳斥。
第二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批判。
几百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日益显示其重要和伟大。
科学技术成了当代社会的支柱,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撑,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但在社会对科学满是赞叹和赞扬的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批判声音。
这正是当今科学哲学里若干重要流派(所谓另类科学哲学)所大声疾呼的。
它们有感于人类发展到现在的许多问题,尖锐地认为,这是科学带来的后果。
大家开始可能觉得错愕,然而面对现实与那些思想家对科学的质疑和批判,发现这种批判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当今哲学前沿中很多论述就是走的这条路,即把现在的很多问题的根源归咎于科学。
第三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审度。
这是近年来历经辩护与批判的较量,在科学哲学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新取向,本文把它名之为“审度”。
这个概括,最初是在xx年提出来的。
其基本观点是:单纯的辩护和单纯的批判都是有局限的,应该对科学采取一种审度的态度,用多元、理性、宽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
当今对科学的反思,应该实现“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
这对于亟需科学、科学精神的滋养,又要防止工具理性主宰的国人来讲更显得重要,因为中国传统思维既具有“整体论”的优长,又具有“重直觉而轻知解”[2](P106)的偏向。
一、对科学的辩护——捍卫科学标准的或者说正统科学哲学的主旨就是试图说明或证明科学的合理性。
为什么科学是合理的?一些著名科学哲学家如卡尔纳普、亨普尔等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科学家也为证明科学合理性提供了许多证据。
但基本的理由不外乎科学知识具有如下一些特点,正是它们构成科学合理可靠的根据。
一是客观性,或者说非主观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
例如,一种药物有没有疗效,要经过多次试验。
一个人用过觉得有效并 __明问题,其他人用过均有预期疗效才能说明问题,这就是客观性。
二是普遍性,或者说抽象性、非地方性、无国界性。
例如物理学,我们说牛顿是物理学的开创者,但我们 __物理学是英国的。
中国的物理学和英国的物理学就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最初美国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是尖顶的,英国的避雷针在18世纪是圆顶的,英国国王以爱国主义为由宣称说美国的尖顶避雷针不行,只许用圆顶的。
但结果呢,用圆顶的会发生危险,用尖顶的在雷雨天却能安全地避雷,所以,尽管美国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最后英国用的避雷针还是富兰克林发明的尖顶避雷针,这就是科学的无国界性。
三是构造性,或者说逻辑性、数学性。
所谓构造性,即科学知识的各个部分是有逻辑关联的,是用数学联系起来的,是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的。
例如伽利略提出的自由落体定律,表明落体的下落高度与质量无关,只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是可以用数学关系来表达的。
而在伽利略之前,亚里士多德也做过关于自由落体的解释,他论证,落体的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大权威,但今天人们认识到这不是科学知识,因为他的解释没有经验支持,也不是构造性的。
上述几点是科学辩护的基本观点。
这里介绍得很简单,实际上却是许多学者花了上百年的功夫才说清楚的。
但是,科学合理性问题的疑虑并没有终结。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了各种具有反科学,或者批判科学倾向的另类科学哲学,它们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竟然成为思想界不可忽视的潮流。
在另类思潮看来,科学不再是对真理的无私而神圣的追寻,而是与政治共谋的权力,是依靠金钱运转的游戏,是听命于赞助人的工具和残酷统治自然的帮凶。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正统科学观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感到不安。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一场捍卫科学、批判另类科学哲学思潮的争论引起了普遍关注。
1987年,《自然》杂志发表的关于科学理性的评论指出,如果否定了科学的真理性和实在性,科学将失去目标,而没有目标的科学将不复存在。
同年,《自然》杂志还发表题为《科学在哪里出错了》的文章,对费耶阿本德等著名科学哲学家进行批评,称他们为真理的背叛者和科学的敌人。
1993年,柯林斯和平奇的《有生命的机器人:人人所应该知道的科学》一书出版,该书提出的观点是:科学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它受到自然的绝对制约,而是因为我们使它按照我们的方式运作,即科学是科学共同体建构出来的。
科学家对此普遍表示强烈反对,《科学》、《今日物理学》、《自然》和《新科学家》等科学杂志纷纷发文进行反驳。
1994年,美国科学史家霍尔顿的《科学与反科学》一书,用专章对“反科学现象”进行批评,认为科学家应该对诋毁科学和理性的思潮进行反击。
同年,美国生物学家格罗斯与数学家莱维特发表了《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一书,对科学反对派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责对手是“社会建构论者的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者的幼稚的怀疑论,女权主义批评家的初级阶段李森科主义,激进环保主义者的千禧年主义”。
[3](P10)他们指出,另类科学观的“学院左派”是一些不学无术的空想家,而以前自然科学家太懦弱以至于不敢反抗这些空想家的批评。
1996年,美国著名“左”派文化批评先锋刊物《社会文本》(Social Text)准备推出一份“科学大论战”的专刊,试图对“科学卫士”予以还击。
有趣的是,纽约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nlan Sokal)在专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超越边界:迈向量子引力的变革性诠释学》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索卡尔故意模仿和迎合科学社会与文化研究学者的观点,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微分拓扑学等自然科学最新成果毫无根据地与科学反对派的观点相联系,并有意留下一些科学中的常识错误,以证明后现代主义者对科学的“无知”。
用索卡尔的话来说,该文“在文字上带有明显的胡说八道”、“抛弃了客观实在性观念的判断”,“不是思维的逻辑结果”,而是“权威的引言、诙谐的双关语、牵强附会的类比和毫无根据的大胆断言”的诈文。
[4](P51)在这篇文章发表的同时,索卡尔又在另一家刊物《大众语言》上发表谈话《曝光: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究实验》,表示这篇文章不过是一篇模仿嘲弄后现代派的游戏文章,其中论断大部分既无逻辑前提,又无经验根据或概念论证,不过是一派胡言。
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或“索卡尔诈文”。
索卡尔声称,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的政治“左”派历来都是自然科学的盟友,用科学反对蒙昧主义,但是当代许多政治“左”派却被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所俘获,抛弃了启蒙的思想遗产,从进步的理性主义立场堕落到诋毁科学的相对主义立场。
因此,他的诈文就是要把“左”派从相对主义思潮中解放出来。
“索卡尔事件”引起了双方的大争论,直接引发了所谓“科学大战”,科学辩护者和科学批判者进行了深入的较量,各种观点层出不穷。
这个较量在科学哲学界甚至在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究竟应当怎么看待科学,引起了人们新的思考。
科学大战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本质上说,索卡尔事件不光是一个科学家开的玩笑。
玩笑只是事件的缘起,重要的是人们所持有的辩护科学和批判科学的本质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论证。
这些论证把对科学的哲学反思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对科学的批判——质疑科学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引起了强烈的反省,出现了所谓另类科学哲学。
另类虽非主流,但另类很吸引眼球,社会影响也很大。
大体上说,另类科学哲学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渗透到科学哲学领域的欧陆反科学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福柯和利奥塔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流派的科学哲学思想;(2)从分析哲学传统内部 __走向正统科学哲学反面的叛逆,主要以费耶阿本德、罗蒂等为代表;(3)借鉴另类思想反叛科学社会学(STS)传统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研究,包括借以为新兴政治运动辩护的激进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生态主义科学哲学。
称之为另类科学哲学的思潮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许多异质性的科学反思。
它们更多地关注科学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共同点在于批判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态度,传达了对科技价值的质疑,在科学观中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谨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为例,剖析另类科学哲学的思想倾向和特点。
SSK的基本观点是把科学看作和其他文化传统一样,是各种因素建构的;科学尽管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与其他知识没有根本的不同;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等一样都具有社会性,社会在科学家那里打上的烙印并不比在其他人身上的烙印浅,所以不能把科学看作是纯粹的客观真理的发现过程。
知识,包括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
例如,人们研究一个课题,要做的事不仅在于探求研究对象的真假,还要做很多其他的“杂”事,像申请课题、评审等,这些事情也影响研究过程和结果,影响着知识的生产,这就是社会建构的过程。
SSK认为,社会性可以用来解释知识的生产过程,而且社会性是知识生产最重要的特点。
SSK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进行研究,把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的人来讨论,而不是把他们看作特殊的纯洁的群体。
(注解:(1)关于案例研究困境的分析,可以参见史蒂夫?富勒:《观望镜下的科学的社会与文化研究——一种知识的进路》,载舍格斯特尔编:《超越科学大战——科学与 __中迷失了的话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