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教案苏教版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一. 教学目标1.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了解酸碱盐的定义,以及知道酸碱盐之间的转化3.知道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与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重点)4.熟悉溶液、胶体、浊液的定义,并能清楚的分出着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5.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定义,能熟练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重难点)二.教学内容Ⅰ: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㈠: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2、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㈡: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㈢:无机化合物1.氧化物的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且显现负价,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A.氧化物按照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的类型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B. 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C.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练习:1、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A.水银、硬水、水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C .氨气、空气、消石灰D .黄铜、醋酸、干冰2、关于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2.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3.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4. 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D )3.纯净物根据其组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纯碱 硝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序号) B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2)以H、O、S、N、Na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HNO3NaOH Na2SO4SO2(3)从上表酸及碱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NO3 + NaOH ===NaNO3 + H2OⅡ: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得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气体或水等物质生成。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 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H )2=Z n O +H2O〔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01物质的分类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自学目标]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学会从相同角度对常用物质展开分类。
[前检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碰触至以下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恳请你将上述物质展开分类,并表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探讨。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2根据导电性能够分类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4根据共同组成清澈物与否为同种元素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情景设计]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情景设计1]先行写下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cuo+h2so4------go+hcl------so2+ca(oh)2-------co2+naoh------[概念形成]1、碱性氧化物:能够与____反应分解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2、酸性氧化物:能与____反应生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友情提示信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科学知识开拓]1、两性氧化物:2、未成盐氧化物:3、酸酐:含氧酸失水后的生成物,如h2co3的酸酐是co2[情景设计2]hcl、h2so4、h3po4、h2s、hf、hno3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情景设计3]naoh、ca(oh)2、fe(oh)3、ba(oh)2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新标第一网[情景设计4]nacl、nahco3、cu2(oh)2co3、al(so4)2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典型例题]以下每组物质中都存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在分类方法上相同,先行分析每组中物质的共同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到,用横线划。
a、hclo3、clo3、cl2、naclo3b、空气、n2、hcl、cuso4c、铜、金、汞、钠d、h3po4、hno3、hcl、h2so4[当堂训练]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他们进行分类。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最全版)

高一化学必修I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共课时●教学方法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举例表示式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高温高温高温高温 点燃高温[板书][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
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2)1.1物质的分类 (2)1.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6)2.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1)2.2气体摩尔体积 (16)3.1常见的分散系胶体 (21)3.2电解质溶液 (25)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9)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29)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32)2.1物质的量浓度 (36)2.2化学反应的计算 (41)3.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45)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8)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53)1.1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53)1.2氯气的性质与应用 (56)1.3氧化还原反应 (60)2.1钠的性质与制备 (64)2.2碳酸钠碳酸氢钠 (67)2.3离子反应 (71)3.1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75)3.2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79)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 (83)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83)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87)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1)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95)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00)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104)1.1元素周期律 (104)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09)2.1离子键 (115)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119)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123)3.2晶体非晶体 (127)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1.1物质的分类本课时是必修一第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初中知识,也能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让学生感受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新课标

�点特和质性些哪备具应还外另剂擦摩为认你 小较粒颗⑥ 大较粒颗⑤ 软柔④ 硬坚③ 水于溶难② 水于溶易 ① 。 �条几哪的中质性列下备具应剂擦摩 �测推的你据根 �1� �题问关相列下答回试�剂擦摩的量定一有含都面里膏牙的用使中活生常日.6 。 � �步二第 �步一第 �式程方学化 的应反步两述上出写试。品产副的硫化氧二度浓高含到得时同�钠酸硫亚成生新重之 使�液溶热加是步二第�钠氢酸硫亚成生硫化氧二收吸液溶钠酸硫亚用是步一第。法 方新种一的染污硫化氧二理治为作法收吸�3OS2aN�钠酸硫亚用究研在正本日和国美.5 .F .E .D .C .B
〕标目习学〔
化转和类分的质物 1 时课
质物学化的彩多富丰
元单一第
界世质物的中眼家学化
1 题专
xisot
XOB XISOT
�
�是的性通酸于属不中质性列下。质性的同相些某有具往往质物的型类种同 .2
3OlCH.D 3OCHaN.C 4HC.B 3HN.A
�
�是的酸于属中其断判识知学已照按�素元氢有含都中质物列下 .1
�式学化的求要列下合符出写素元种几或种一的中其用�1� �白空列下写填们它于关试�素元种四硫、氧、氢、钠有.01 。 � � � 应反解分复)4( 应反解分)2( �式程方学化个 1 写各型类应 应反合化)1( 应反换置)3(
xisot
XOB XISOT
。
、
、
是
次依别类质物的属所们它�硅化氧二和钙酸碳、铝化氧氢是次 依剂擦摩的用使所中膏牙明透华中和膏牙臭防王珠珍、膏牙童儿针面两�查调据�2�
�式应反出写可此据�盐的应相成生应反�盐或�酸与可�属金泼活于属锌�如 。 �件条的 生发应反解分复意注�式程方学化的应相出写�质性的有具所质物型类此据根再�型类 质物属所质物述上确明先可�律规化转的定一有间之盐、碱、酸、物化氧、质单�2� 等等�物溶难为质物种三另�物溶易是都 酸硫和镁酸硫�看上质性从。体固为质物种四另�体液为酸硫�看上态状从。物合化为 �物净纯的素元上以种两或种两含是都质物种四另�质单为�物净纯的素元种一含只是 条镁�看上成组从。果结类分的同不出得据依的同不对针再后然�据依的类分确明�同 不的面方等态状、质性、成组在们它据根应先首�类分行进质物给所对�1� �析 解 。式程方学化的化 转间之们它出写�2� 。类大两成分们它把�同不的质性或成组们它据根)1(�题问列下答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基础训练〕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A.NH 3B.CH 4C.NaHCO 3D.HClO 3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通性的是()A.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 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①金属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非金属⑤酸性氧化物⑥酸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⑥C.只有②⑤⑥D.全部4.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食盐是纯净物B.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C.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D.加碘食盐难溶与水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NaOH + HCl == NaCl + H2O D.H2CO3 == H2O + CO2加热点燃C. H2+CuO == Cu + H2O B.2CO + O2 == 2CO26.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氧化钠③二氧化硅④铁⑤氧气⑥氢氧化钙⑦硫酸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2)按溶解性分类,属于易溶物的是,属于难溶物的是属于微溶物的是。
(3)按常温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7.在一氧化碳、碳单质、氢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不同于其它三种物质的特点(任写两种,并说明依据)8.试以氢氧化钠为例,说明碱具有哪些通性,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9.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1种或2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类型各写1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10.有钠、氢、氧、硫四种元素,试关于它们填写下列空白:(1)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2)写出上述物质间相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单质与酸;酸与氧化物;碱与氧化物;酸与碱;单质与单质。
(3)又知潜水艇中需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利用过氧化钠(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力拓展〕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是()A.氢氧化钠B.氧化钠C.碳酸钠D.碳酸氢钠2.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C和H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3.下图是某厂生产的某种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标签上钙含量中,钙是指;(2)为了检验此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在家庭厨房里可选用的物质是;(3)为了测定此盐的钙元素含量,取10克此盐溶于Array水,加入足量盐酸,生成0.132克二氧化碳。
请计算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4.A是废铁屑表面上红色固体的主要成分,B、C、F都是单质,D、F都是无色无味的气试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F.5.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亚硫酸钠(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一种新方法。
第一步是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第二步是加热溶液,使之重新生成亚硫酸钠,同时得到含高浓度二氧化硫的副产品。
试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第二步:。
6.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剂,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根据你的推测,摩擦剂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条?。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坚硬④柔软⑤颗粒较大⑥颗粒较小你认为摩擦剂另外还应具备哪些性质和特点?(2)据调查,两面针儿童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和中华透明牙膏中所使用的摩擦剂依次是氢氧化铝、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依次是 、 、 。
(3)作牙膏摩擦剂的粉末状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张华同学为工厂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生产方案,其流程图为:① 高温请你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
(4)请你也用石灰石为原料,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生产方案(其它试剂任选),画出生产的流程图:你设计的方案与张华的方案比较,优点是 ,缺点是 。
(5)检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否为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 。
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进行分析。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1)请认真分析数据,判断哪位同学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并说明根据。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课时2.物质的量〔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知识梳理〕1.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它以物质所含基本粒子的多少来衡量物质的多少。
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的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2. 国际上规定,质量为kg 12C原子所含碳原子数为1摩尔,这个数称为常数,常用表示,其近似值为。
3.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表示,单位为,数值上等于。
4.现有一定量某种物质,若其分子数为N, 物质的量为n,则N与n的关系是(用代数式表示)。
若其质量为m,物质的量为n,摩尔质量为M,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用代数式表示)。
5.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代表分子或原子数,也可以代表物质的物质的量,2H2O可以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如此,则2H2+O2 点燃==〔例题解析〕例1. 现有硫酸铝和硫酸锌两种盐,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0.5摩尔硫酸铝中所含铝离子的个数是多少?(2)1摩尔硫酸铝的质量和硫酸铝的摩尔质量各是多少?(3)在一定量硫酸铝和硫酸锌组成的混合物中,SO42-的物质的量共2 mol,若铝离子和锌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此混合物中硫酸锌的质量为多少?解析:(1)物质的化学式可直观地显示出所含各离子的个数关系,可首先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Al2(SO4)3,这样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摩尔Al2(SO4)3中含2摩尔Al3+,进而求出0.5摩尔硫酸铝中Al3+的物质的量和其个数: N(Al3+)=0.5 mol×2×6.02×1023 mol-1=6.02×1023 .(2)1摩尔硫酸铝的质量和硫酸铝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硫酸铝的式量342,但单位不同,前者是质量单位为g,后者是物质的量单位为g/mol .(3)由Al2(SO4)3和ZnSO4的化学式可知,当Al3+和Zn2+物质的量之比为2∶3时,表明Al2(SO4)3和ZnSO4物质的量之比为1∶3 ,Al2(SO4)3中的SO42-和ZnSO4中的SO42-之比为1∶1,即混合物总共2摩尔SO42-中有1摩尔来自ZnSO4,故ZnSO4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质量为160克。
例2.将5.6g铁投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求所生成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和所生成铜的质量。
解析:这道题目是关于化学反应的计算,已知反应物的量求生成物的量.可首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与初中不同的是,若求某物质的质量,其基准值可设为质量;若求某物质的物质的量,其基准值可设为物质的量,从而直接列比例计算。
同时要注意,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单位要左右呼应,同一种物质的单位要上下相同。
Fe + CuSO4 == FeSO4+ Cu56 g 1 mol64 g5.6 g n(FeSO4) m(Cu)56g / 5.6g = 1mol / n(FeSO4)n(FeSO4) = 5.6 g ×1mol / 56g = 0.1mol56g / 5.6g = 64g / m(Cu)m(Cu) = 5.6g ×64g / 56g = 6.4g[基础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B.摩尔是一种基本物理量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D.摩尔是数的一种很大的单位2.下列有关摩尔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摩尔氧原子B.1摩尔氧分子C.1摩尔氧气D.1摩尔氧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SO4的质量为98 g·mol-1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C.9.8 g H2SO4含有N A个H2SO4分子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 g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为53克的碳酸钠,其物质的量为0.5摩尔B.等质量的氢气和氧气比较,氢气所含的分子数较少C.与1.8克水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98克D. 对于水而言,36克等于2摩尔5.在0.25摩尔硫酸钠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A. 1B. 0.25C.6.02×1023D.5×10236.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 CH4B. O2C. NH3D. CO27.对于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来说,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B.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C.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5D.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8.填写下列表格:9. 等物质的量O2和臭氧(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其分子量之比为,其质量之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