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设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分析,具备基础工程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基础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基础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影响,培养对基础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2.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包括基础工程的受力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基础工程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
3.基础工程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和基础防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各种基础工程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比较。
4.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基础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基础工程领域的创新和研究成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实际工作原理和性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基础工程知识。
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

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础工程设计的相关说明和细节,以确保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本设计说明书的目标是为施工人员和相关工程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2. 项目概述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支撑结构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地基和基础。
本项目的基础工程设计旨在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3. 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 - 提供建筑物稳定的基础支撑结构; - 符合相关建筑标准和规范要求; - 通过合适的地基处理,减少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 - 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4. 设计步骤4.1 地质勘察在进行基础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以确定地下地质情况。
地质勘察包括地质调查、岩土力学参数测试、水文地质勘测等。
4.2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地质勘察结果,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
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如扩展基础、连续基础)、深基础(如桩基础、墙基础)等。
4.3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基础类型选择,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可以包括土方开挖、土壤加固、基坑支护等。
4.4 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包括基础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5. 监控和质量控制5.1 监测控制点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监测控制点,监测基础的沉降、变形等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法和方案。
5.2 质量控制对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可进行材料抽样检测、现场施工质量检查等。
6. 安全措施6.1 施工安全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安装施工围挡、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等。
6.2 灾害风险控制考虑到地震、洪水等灾害风险因素,设计和构建基础工程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根据地质勘察和相关灾害风险评估,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7. 结论通过本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可以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基础工程(道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道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城市高架花瓶式桥墩桩基础设计时间:月日至月日共 1 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高架桥花瓶式桥墩下桩基础设计,包括基桩设计和承台设计。
一、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及荷载资料上部结构为等跨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标准跨径为35m,公路-Ⅱ级汽车荷载,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纵桥向的荷载如下:2.地质资料桥位地形平坦,位于已有道路上,墩基处地层成层较规律。
地下水埋置较深,对工程建设无不良影响,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存在。
地层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桥位地层及参数二、设计内容及要求按给定的条件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
具体要求如下:1.按给定的桥墩底面尺寸拟定承台平面尺寸;2.分析桥墩处地基土层情况确定承台埋深,初步拟定承台厚度;3.初步拟定桩径,及施工方式;4.根据荷载情况初步拟定桩长;5.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6.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7.基桩水平承载力计算8.基桩截面强度设计计算9.承台受弯、受剪、受冲切计算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编制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用A4纸手写。
整个说明书应满足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楚、文字简明、符号、绘图规范和版面美观的要求。
2.图纸部分:绘制3号配筋图一张。
图纸应用AutoCAD制作或手工绘制,而且应该表达正确、布局合理和尺寸齐全。
按说明书在前,图纸在后的顺序装订成册,交给指导老师评阅。
四、进程安排1.星期一:布置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完成设计内容的1-5项工作2.星期二:查阅资料,理解掌握考虑承台、基桩协同工作的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弹性多排桩内力和变为计算方法),进行6-8项设计计算3.星期三:完成6-8项设计计算4.星期四:完成设计内容第9项工作5.星期五:绘图6.整理、上交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2,F1=(7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2=(14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1=(20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
F2F3F2F3(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无腐蚀性。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1.选择持力层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4. 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5.设计基础剖面,并计算配筋6.绘制施工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2,F1=(7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2=(14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3=(20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
(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无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方案二:柱下条形基础或桩基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1.选择持力层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4. 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5.设计基础剖面,并计算配筋6.绘制施工图。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 1.选择持力层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和剖面尺寸(软弱层强度验算及沉降量验算可不做)4.计算基础内力(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或文克勒地基法)5.计算配筋6.绘制施工图。
桩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1.选择桩的类型(预制桩)及截面尺寸(方桩400*400mm 2)2.选择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从而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3.确定桩数、间距及平面布置4.桩身结构设计(省)5.承台设计6.绘制施工图柱下独立基础1. 持力层的选择地基持力层选在第2层,粉土上。
取基础埋深2.0m2. 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按规范承载力确定,由表可知,标准贯数为12,由《基础工程》表2—4得,对于粉砂,fak(N=10)=140Kpa, fak(N=15)=180Kpa,由内插法得:fak(N=12)=(180-140)×(12-10)/(15-10)+140=156kpa由于d=2m>0.5m,则进行修正,由表2—5得,b η=0.5 、d η=2.0 , 承载力计算公式:)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1) 深度修正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156+2.0*20.2*(2.0−0.5)=216.6kpab 为基础底面宽度当小于3m 时按3m 取值;3. 确定基础尺寸(1)对于A1、A4、C1、C4四个柱子基础为第一类 1.基础取方形,边长为b1 b1hWrW d rG fa Fk **1+-≥=0.2*2.206.21674.0*725-=1.74m则取b=2.0m<3.0m ,所以不需要进行承载力修正 2. 承载力验算K F =Fk+Gk=725⨯0.74+2.0×2.0×2.0×20.2=696.8KNK P =AF K=696.8/4=174.2KPa<fa=216.6KP 满足要求; 3. 软卧层强度验算由Es1/Es2=8/5.6=1.5,z/b=3/2=1.5>0.50查表2—7得,运用内插法得:θ=21.5,则tan θ=0.394 (1)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δz=)tan 2)(tan 2()(θθδz b z l cd pk lb ++-=)394.0322()394.0320.2()0.22.202.174(0.20.2⨯⨯+⋅⨯⨯+⨯-⨯⨯=28.1kpa(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δcz=5×20.2=101kpa (3)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由表2—4得,fak=-40×1/5×(10-6.6)+140=112.8kpa 由于d=5.0>0.5m, d η=2.0则faz=112.8+20.2×(5-0.5)×2.0=294.6kpa则δz+δcz=28.1+101=129.6kpa<294.6kpa=faz,满足软卧层强度要求 (2)对于A2、A3、C2、C3、B1、B4六个柱子基础为第二类 1.基础取方形,边长为b2 B2hWrW d rG fa Fk **2+-≥=0.2*2.206.21674.0*1425-=2.44m则取b=2.44m<3.0m ,所以不需要进行承载力修正 2. 承载力验算竖向力 K F =Fk+Gk=1425+2.0×2.5×2.5×20.2=1307KNK P =AF K=1307/(2.5×2.5)=208.72KPa<fa=216.6KPa 满足要求; 3. 软卧层强度验算由Es1/Es2=8/5.6=1.5,z/b=3/2.5=1.2>0.5查表2—7得,运用内插法得:θ=21.5,则tan θ=0.394 (1)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δz=)tan 2)(tan 2()(θθδz b z l cd pk lb ++-=)394.0325.2()394.0325.2()5.22.207.208(5.25.2⨯⨯+⋅⨯⨯+⨯-⨯⨯=41.8kpa(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δcz=5×20.2=101kpa (3)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由表2—4得,fak=-40×1/5×(10-6.6)+140=112.8kpa 由于d=5.0>0.5m, d η=2.0则faz=112.8+20.2×(5-0.5)×2.0=294.6kpa则δz+δcz=41.8+101=142.8kpa<294.6kpa=faz,满足软卧层强度要求(3)对于B2、B3二个柱子基础为第三类 1.基础取方形,边长为b3 b1hWrW d rG fa Fk **3+-≥=0.2*2.206.21674.0*2025-=2.91m则取b=3.0m=3.0m ,所以不需要进行承载力修正 2. 承载力验算竖向力 K F =Fk+Gk=2025⨯0.74+2.0×3.0×3.0×20.2=1858.5KNK P =AF K=1858.5/9=206.5KPa<fa=216.6KPa 满足要求; 3. 软卧层强度验算由Es1/Es2=8/5.6=1.5,z/b=3/2=1.5>0.50查表2—7得,运用内插法得:θ=21.5,则tan θ=0.394 (1)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δz=)tan 2)(tan 2()(θθδz b z l cd pk lb ++-=)394.0320.3()394.0320.3()0.32.205.206(0.30.3⨯⨯+⋅⨯⨯+⨯-⨯⨯=45.6kpa(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δcz=5×20.2=101kpa (3)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由表2—4得,fak=-40×1/5×(10-6.6)+140=112.8kpa 由于d=5.0>0.5m, d η=2.0则faz=112.8+20.2×(5-0.5)×2.0=294.6kpa则δz+δcz=45.6+101=146.6kpa<294.6kpa=faz,满足软卧层强度要求 4.沉降验算0462.088.00.284.01E -120211=⨯⨯-==r b ωμδ,0370.088.05.284.01E -120222=⨯⨯-==r b ωμδ0308.088.00.384.01E -120233=⨯⨯-==r b ωμδ,0056.088.0684.01E -1202=⨯⨯-==r kj r ωμδmm F F S 3.490056.0142527250462.0221111=⨯⨯+⨯=⨯∙+∙=δδmm F F F S 2.720056.020257252(14250370.02312222=⨯+⨯+⨯=∙+⨯∙+∙=)δδδ mm F F F F S 1.760056.014252025725(14250370.02312222=⨯+++⨯=∙+∙+⨯∙+∙=')δδδδmm F F F S 7.970056.020*******(20250308.03323333=⨯+⨯+⨯=∙+⨯∙+∙=)δδδ则mm mm S S 1223-1212>==∆,mm mm S S 1227-1212>='='∆,mm mm S S 1225-2323>==∆,则基础均需要进行调整。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0级桥梁桩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0级(桥梁桩基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一、设计题目某公路桥多排桩基础设计 二、设计资料1.地质及水文河床土质:从地面至标高32.5m 为软塑粘土,以下为密实粗砂,深度达30m 。
水文:地面(河床)标高为40.5m ,一般冲刷线标高为38.5m ,最大冲刷线标高为35.2m ,常水位标高42.5m 。
2.土质指标软塑粘土:地基系数m=843/10m kN ⨯,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kPa 40=τ,土的内摩擦角o 20=φ,土的容重3/12m kN =γ(已扣除浮力)。
密实粗砂:地基系数m=2543/10m kN ⨯,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kPa 120=τ,土的内摩擦角o 38=φ,土的容重3/12m kN =γ(已扣除浮力)。
3.荷载上部为等跨25m 的预应力梁桥,砼桥墩,承台顶面上纵桥向荷载为: 恒载及一孔活载时:∑=kN N 4.5659∑=kN H 8.298(制动力及风力)∑⋅=m kN M 7.3847(竖直力偏心、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距)恒载及二孔活载时:∑=kN N 2.6498 三、设计要求承台及桩的材料均为C20砼,承台尺寸:m m m 0.25.40.7⨯⨯,拟定采用四根桩,设计直径1.0m ,平面布置如下图。
要求:1、23、最大弯距M max及最大弯距位置Z max的计算;4、桩身截面配筋的计算;5、桩顶位移验算;6、桩基整体验算。
四、时间安排时间上午下午周一集中教室,布置设计内容单桩承载力计算周二桩顶荷载计算周三桩身内力计算周四配筋制图周五制图计算机出图五、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A4纸)。
2、设计图A3图纸一张(计算机出图)。
图纸要求:(1)平面图、立面图、承台及桩身配筋图。
(2)结构尺寸单位:除钢筋为mm外,其余均为cm。
(3)有关工程数量表(包括钢筋kg、砼m3、钻孔m)。
(4)有关说明。
六、参考资料1、《基础工程》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4、《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桥涵设计规范》5、《结构设计原理》教材详 细 计 算 书修改后荷载:上部为等跨的25m 的预应力桥梁,砼桥墩,承台底面上纵桥向荷载为: 恒载及一孔活载时:kN kN kN N 4.7234)0.25.40.7(254.5659=⨯⨯⨯+=∑∑=kN H 8.298(制动力及风力)m kN mkN m kN M .3.4445.)0.28.298(7.3847=⨯+⋅=∑(竖直力偏心、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距)恒载及二孔活载时:kN kN kN N 2.807325)0.25.40.7(2.6498=⨯⨯⨯+=∑ 桩基础采用冲抓锥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资料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地下水位在天然地表下8.5m,水质良好,无侵蚀性。
室外设计地面-0.6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梁L-1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伸入墙内240 mm,梁间距为3.3 m,外墙及山墙的厚度为370 mm,双面粉刷。
基础采用两种方案:(1) 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2) 采用水泥砂浆M5,砌MU10砖基础。
标准冻深为1.20m。
荷载及土层参数如表1。
图1 教学楼建筑平面图表1 荷载及土层参数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2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地下水位在-7.5m处,无侵蚀性,标准冻深为1.0m(根据地区而定)。
荷载参数表如表2。
传来轴心荷载为680kN,弯矩值为80kN·m,水平荷载为10kN。
表2 柱下独立基础荷载参数表组号柱截面尺寸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标准值轴力kN 弯矩kN.m 剪力KN1 350mm×500mm 680 80 102 300mm×450mm 678 89 123 400mm×500mm 658 88 114 350mm×550mm 655 75 155 350mm×500mm 687 78 146 300mm×450mm 654 89 137 400mm×500mm 638 88 158 350mm×550mm 689 80 169 350mm×500mm 656 83 1210 300mm×450mm 632 84 11设计内容:(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4)确定基础的高度(5)基础底板配筋计算(6)绘制施工图(基础的平面布置图及基础配筋图)三、桩基础设计任务书:某多层建筑一框架结构,柱所采用的混凝土等级为C30,建筑场地位于市区,地势平坦。
(建筑工程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 设计资料1、地址及水文河床土质:从地面(河床)至标高32.5m 为软塑粘土,以下为密实粗砂,深度达30m ;河床标高为40.5m ,一般冲刷线标高为38.5m ,最大冲刷线为35.2m ,常水位42.5m 。
2、土质指标承台尺寸:7.0m ×4.5m ×2.0m 。
拟定采用四根桩,设计直径 1.0m 。
桩身混凝土用20号,其受压弹性模量MPa E h 4106.2⨯=。
4、荷载情况上部为等跨25m 的预应力梁桥,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上纵桥向荷载为: 恒载及一孔活载时:、风力等引起的弯矩)(竖直力偏心、制动力(制动力及风力)m KN M KN H KNN ·7.38478.2984.5659000=∑=∑=∑恒载及二孔活载时: KN N 2.64980=∑桩(直径1.0m )自重每延米为:(已扣除浮力)m KN q /78.111540.12=⨯⨯=π故,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力为:mKN M KN H KN N ·3.44450.28.2987.38478.2984.7234)250.25.40.7(4.5659=⨯+=∑=∑=⨯⨯⨯+=∑恒载及二孔活载时: KN N 2.8073250.25.40.72.6498=⨯⨯⨯+=∑)(。
桩基础采用冲抓锥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二、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的长度,设该桩埋入最大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3。
则,}3]{[21][22200)(-++∑==h k A m l U P N i i h γσλτ 当两跨活载时:)(KN h N h 78.112178.113.342.8073⨯+⨯+= 计算[P]时取以下数据:桩的设计桩径 1.0m ,冲抓锥成孔直径为 1.15m ,桩周长mh N h h P KPa KPa m KN KPa K m m A m U h 78.889.517.2057)]33.3(120.6550[785.09.070.0]120)7.2(407.2[61.321][12040/12550][0.69.070.0485.04161.315.1212202022=∴+==-+⨯⨯+⨯⨯⨯+⨯-+⨯⨯⨯=========⨯==⨯=。
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设计说明书一、 设计资料1、地址及水文河床土质:从地面(河床)至标高32.5m 为软塑粘土,以下为密实粗砂,深度达30m ;河床标高为40.5m ,一般冲刷线标高为38.5m ,最大冲刷线为35.2m ,常水位42.5m 。
2、土质指标承台尺寸:7.0m ×4.5m ×2.0m 。
拟定采用四根桩,设计直径 1.0m 。
桩身混凝土用20号,其受压弹性模量MPa E h 4106.2⨯=。
4、荷载情况上部为等跨25m 的预应力梁桥,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上纵桥向荷载为: 恒载及一孔活载时:、风力等引起的弯矩)(竖直力偏心、制动力(制动力及风力)m KN M KN H KNN ·7.38478.2984.5659000=∑=∑=∑恒载及二孔活载时: KN N 2.64980=∑桩(直径1.0m )自重每延米为:(已扣除浮力)m KN q /78.111540.12=⨯⨯=π故,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力为:mKN M KN H KNN ·3.44450.28.2987.38478.2984.7234)250.25.40.7(4.5659=⨯+=∑=∑=⨯⨯⨯+=∑恒载及二孔活载时:KN N 2.8073250.25.40.72.6498=⨯⨯⨯+=∑)(。
桩基础采用冲抓锥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二、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的长度,设该桩埋入最大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3。
则,}3]{[21][22200)(-++∑==h k A m l U P N i i h γσλτ 当两跨活载时:)(KN h N h 78.112178.113.342.8073⨯+⨯+= 计算[P]时取以下数据:桩的设计桩径 1.0m ,冲抓锥成孔直径为 1.15m ,桩周长mh N h h P K P a K P a m KN KPa K m m A m U h 78.889.517.2057)]33.3(120.6550[785.09.070.0]120)7.2(407.2[61.321][12040/12550][0.69.070.0485.04161.315.12122020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及课程目标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设计让学生可以更加切合实际地和灵活地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理论体系,加深对基础工程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任务书提供的设计资料为主,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方式是在教学周内安排1周独立进行课程设计,安排指导老师专门指导。
2 课程设计资料
(一)浅基础设计资料
某桥梁采用刚性扩大基础,基底中心作用效应如下表。
基础埋深 2.5m,宽度3.0m,长10m,高2m。
地基第一层为中密中砂,厚度7.5米,重度20.5kn/m3;下卧层粘土,重度19.5 kn/m3,孔隙比e=0.8,液限指数1.0。
根据已有资料按最不利作用效应组合完成以下设计任务(要有详细过程,依据来源):
(1)地基承载力验算:持力层承载力验算、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2)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
(3)稳定性验算(施工和使用两个方面):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基底中心作用效应标准值组合
括号内为考虑浮力后的数据(请将红色字体的数据改为各自学号的末两位)
基础简图
(二)桩基础设计资料
某小桥位于直线区段,桥下无水,该桥采用单排桩的排架式桥墩,每个桥墩基础由两根设计直径1米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成,桩身混凝土为C20。
地层情况如图,其中黏土的侧摩阻力q ik =72kpa ;桩端卵石的[f a0]=1200kpa 。
该桥墩的
受力情况如下:N=5017kN,H=117kN,M=317kN.m 。
其余设计资料如图。
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以下设计计算(要有详细过程及依据来源):
(请将红色字体的数据改为各自学号的末两位)
(1)验算桩的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符合按设计资料完成以下工作,不符合重新设计桩直径或埋深,按设计资料完成以下计算;
(2)完成桩身弯矩的计算并绘制弯矩分布图;
(3)完成桩侧的剪力计算并绘制分布图;
(4)计算冲刷线处位移及转角;
(5)计算桩顶的横向位移及转角;
(6)按照完成配筋验算;
(7)该桩基施工要点。
r=19.5 kn/m 3
e=0.8
I L =1.0 2.5m
5.0m
3 课程组织形式
第一步,根据设计题目,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专业资料,如设计规范、教材等;第二步,根据设计指导书及老师的现场答疑指导进行各部分的设计计算;
第三步,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并将其提交给指导老师检查认可;
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内容上要求条理清晰,尽量采用简图和表格形式;外观上要求字体工整,纸张和封面统一。
4考核内容与方法
5.1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成绩以设计成果的质量为主,结合平时的考差进行评定。
凡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平时考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等几方面。
设计成果的检查,着重检查设计图纸和计算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4.2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1)优
①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②设计方案合理,设计计算正确,数据可靠;
③图面质量整洁,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
④计算书表达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2)良
①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完成设计任务;
②设计方案合理,设计计算基本正确,;
③图面质量整洁,能够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
④计算书表达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3)中
①能运用所学知识,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②能基本掌握设计与计算方法;
③图面质量一般,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
④计算书表达一般,有多处不够确切。
(4)及格
①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②设计与计算没有原则性错误;
③图面质量不够完整,基本能表达设计意图;
④计算书表达一般,有多处错误存在。
(5)不及格
①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差,不能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②设计与计算有严重错误;
③图面不整洁,不能表达设计意图;
③计算书不完整,有多处错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