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_简介共15页文档

合集下载

威廉·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

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
时间性是现代人的视界,“现代”使时间的意识空前
强化。 萨特认为作品中突出强调的是现在。
海德格尔和萨特都强调人的未来性:“人不是他所有
的一切的总和,而是他还没有而可以有的一切的综 合。”
“杰生的部分”发生在1928年4月6日,这部分写杰生当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康普生家的情况,他是典型的恶棍,从恨的角度讲述凯 蒂和她的私生子小昆丁,认为姐姐的遭遇影响了自己的 前程。
“迪尔西的部分”,则是发生在1928年4月8日(复活节),
它纯粹写当前的事:小昆丁的出走、杰生的狂怒与追寻, 以及象征着涤罪与净化的黑人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迪尔 西从小生活在康普生家,目睹了这个家族的盛衰。“我 看见了始,我看见了终。”
品中不断寻找的(失落的南方)。
“班吉的部分”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4月7日。通过他,福克
纳渲染了康普生家颓败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班吉脑中 的印象,反映了康普生家那些孩子的童年。班吉33岁,却 只有3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昆丁的部分”发生在1910年6月2日,这部分交代昆丁当
天的所见所闻和他的活动,同时又通过他的思想活动,写 凯蒂的沉沦与昆丁自己的绝望。于是投河自尽。
《押沙龙,押沙龙!》书名取自《圣经》,本是大卫王
对阴谋篡位被杀身死的爱子押沙龙发出的哀叹,福克纳 借此表达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命运不可违的悲剧主题。 具有史诗结构和悲剧气氛。
小说表现了庄园主托马斯· 萨德本的盛衰史。他本是乡野
贫穷家庭的一个农家子,因受人歧视感叹命运的不公, 立志奋斗。在白手起家的过程中,他摈弃了一切道德法 规,变成一个毫无人性的“妖魔”。最后,萨德本不仅 自己死于非命,而且也残害了自己的后裔。

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William Faulkner was born on September 25, 1897 and was died on July 6, 1962. He was an American writer and Nobel Prize laureate from Oxford, Mississippi.
• 威廉· 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 卡 斯伯特· 福克纳。支配这个家族想象力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 廉· 克拉科· 福克纳老上校。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 政治家。他 • 威廉· 福克纳 • 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牛津小 镇留下老上校鲜明的痕迹。老上校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 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讲老上校的传奇故事成为人人参与的一 项仪式。州内一个镇也是以他的名字福克纳来命名。他还著有几 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 萨托里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 上创作而来的。
但是威廉· 福克纳的父亲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
不肖子孙,他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永 远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但福克纳为 他的母亲自豪,她意志坚定,自尊心强。屡 屡失败的父亲与坚强自尊的母亲势不两立。
Works
• • • • • • • • • • • • • • • • • • • • 《士兵的报酬》 (Soldiers' Pay)(1926) 《蚊群》(Mosquitoes)(1927) 《萨托里斯》(Sartoris)(1929)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 《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1930) 《圣殿》(Sanctuary)(1931) 《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 《塔门》(Pylon)(1935) 《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1936) 《不败者》(The Unvanquished)(1938) 《野棕榈》 (The Wild Palms))(1939) 《村子》(The Hamlet)(1940) 《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1942) 《闯入坟墓的人》(Intruder in the Dust)(1948) 《修女安魂曲》(Requiem for a Nun)(1951) 《寓言》(A Fable )(1954) 《镇》(The Town)(1957) 《大宅》(The Mansion)(1959) 《掠夺者》(The Reivers)(1962) 《坟墓里的旗帜》( Flags in the Dust ) (1973)

威廉·福克纳简介

威廉·福克纳简介

威廉·福克纳简介威廉·福克纳姓名: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性别:男出生年月:1897-1962国籍:美国所获奖项: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后家道中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

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

《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镖。

《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斯。

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伤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等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后期的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

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

福克纳虽是南方重要作家,但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选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又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之后,福克纳才在文坛上引起重视。

特别是、马尔洛等人的赏识,使福克纳名声大噪。

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影响,大胆地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对位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威廉·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

• 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 穿插其中。他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结构极为繁复的 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他一生多产,令很多 美国作家羡艳不已,不过也有很多人对其持批评态度。他和风格 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一般认为他是1930 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与欧洲文学试验 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 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 支配这个家族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 科·福克纳老上校。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 作家、政治家。
• Dominate the this family is the old Colonel Faulkner's great-grandfather William Krakow Faulkner. He is both a planter, soldier, writer, statesman.
•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are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At first he follow the British poet Algernon Swinburne from the French Symbolism poet. His first works are the poems "The Marble Faun" (1924). Publication of the novel "The Soldier's reward" (1926), Faulkner found that this form more suitable for them, and later he motivate yourself proficient novel this form, write a self-contained many of the works to create a York County of Napa Ta France.

威廉·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l897-1962)小说家。

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

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

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

1925年在新奥尔良结识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

第二部小说题为《蚊群》(1927)。

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

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

这部小说被称为“站在门槛上”的书,从它可以看出福克纳B后的重要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主调、题材、情绪与艺术手法。

福克纳自称从此开始,他发现他的“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部世系主要写这个县及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

小说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关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纳帕塔法县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轮廓。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29至1936年是福克纳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除了《声音与疯狂》,还写了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

福克纳后朗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镇》(1957)与《大宅》(1959)。

《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

如《老人》(1939)与《熊》(1942)。

人物介绍: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人物介绍: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2
YOUNGER YEARS
Faulkner was born in New Albany, Mississippi, on S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ember 25, 1897. Then he moved to Ripley Mississippi with his famliy. After his father's failure of inheritance his grandfather's railroad business, the Faulkner moved to Oxford, Mississippi, where Faulkner's father could find job easily. "Old Colonel"——Faulkner's grandfather: He was one of the people producing great effects on Faulkner's works in couple of years. Maud Butler & Caroline Barr—— the most important two women in Faulkner's early life: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GENERAL IMPRESSION
William Faulkner was a Nobel Prize–winning novelist of the American South who wrote challenging prose and created the fictional Yoknapatawpha County. He is best known for such novels a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and As I Lay Dying.

A ROSE FOR EMILY作者介绍

A ROSE FOR EMILY作者介绍

1910 年昆丁自杀的那个日子,刚好是“圣体节”的 第 八天。作品与原型既有对应关系、又有反讽关系。福 克纳在这里的影射是非常明显的:耶稣竟像白痴一样 只 会发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声音而别无他法,福克纳借助 “耶稣”的无奈,揭示了代表着南方旧传统体制的康 普生家族的没落,即使是上帝的超自然力也是无可挽 回的。作品的主题由于宗教文化的渲染得到进一步深 化。
在福克纳的神话王国中,有各
种各样的人, 白人、黑人、城里人、乡下人、佃户、店主、 家庭妇女、孩子,都是福克纳陛下的臣民, 都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大故事里,扮演者各自 的角色。我们可以想象福克纳是多陶醉于自 己 的王国,他的王国与19世纪法国幻想小说 家凡尔纳所创造出来的“神秘岛”相媲美。
福克纳与他的“南方意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怪诞现象
“怪诞”恐怕是南方文学中最具传统特点的一种文化 现象。南方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一些精神变态者或是 一些宗教狂人和病态的暴徒。这样一群“怪人”组成 一个“怪异”的群体在南方社会中演绎出一幕又一幕 怪诞的悲剧,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 人生如痴人说梦,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这就是《喧哗与骚动》的由来。
威廉·福克纳把自己看作是曾祖父的孩
子,从儿童时代就模仿老上校生活。他 拒绝用父亲的名字卡斯伯特,而把家族 巨人的名字威廉看成是自己真正的名字。 9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说,“我要像曾祖 爷爷那样当个作家”——这句话他一再 重复,变成一句口头禅。
福克纳生性散漫,嗜酒,是个出名的酒
鬼,27岁时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职业,还 没有一个明确的生活方向,也还未建立 应有的家庭。福克纳的启蒙教育来自两 个人,一个是他祖父,他祖父也是一位 稍有名气的小说家,代表作是《孟菲斯 苍白的玫瑰花》,他祖父的图书室里兼 收并蓄,科目齐全,有很多五花八门的 书籍,这些书籍就成了福克纳的老师。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鲜明的痕迹。

老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特点意识流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

他的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

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

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他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的创造性使用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传统的叙事结构构成变革性的挑战,给读者的传统文学审美价值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让-保罗;萨特曾评价《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意识流是福克纳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

比如《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思绪在手表齿轮的声音、耶稣在海上行走、华盛顿的诚实、小物件上的红迹、自己手指的血之间自由跳跃,却显得十分自然。

自由联想往往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意识,由过去与父亲的对话,联想到现在教授学生的烦恼,再到将来的安眠,过去、现在和未来就通过意识流串了起来。

除了意识的自然跳跃,潜意识的沉淀、积累、扩展也是福克纳艺术手法的表现内容,比如昆丁自杀前一天,他对过去的记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全部汇集成关于凯蒂贞操的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