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分解

合集下载

初中成语典故加释义

初中成语典故加释义

初中成语典故加释义成语是汉语发展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沃土之中,音律和谐,形式简洁,寓意丰富,在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初中成语典故加释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中成语典故加释义篇一:拭目以待的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势力强大,严重威胁着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

孙权和刘备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

于是,诸葛亮带着刘备联合孙权的使命来到了东吴。

当时曹操给孙权发来了檄文,对东吴以武力相威胁。

孙权就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并且邀请诸葛亮一同参加。

孙权的谋士张昭主张向曹操投降,便首先跳出来向诸葛亮发难。

张昭说:“先生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而管仲作为齐桓公的相国,治国有方,称霸于诸侯;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刘备在没有得到先生相助的时候,尚且能纵横天下,割据城池;可是得了先生以后,却见曹兵一出,便弃甲抛戈,望风披靡,如今失地无数,连安身的处所也将没有了。

难道管仲乐毅,也是这样的吗?现在,那些朝廷大臣和山林隐士,对你帮助刘备复兴汉室、除去曹操都在拭(shì)目以待呀!” 诸葛亮听了,笑笑说:“大鹏一飞冲天,哪里是燕雀之类的小鸟所能了解的。

军事上的事,就如同给一个人治病一样,开始时只能用稀粥调养,用温和的药治疗;等到他身体好些的时候,才能用肉食进补,同时下猛药治疗。

目前刘备虽然还不够强大,却使夏侯惇(dūn)、曹仁等心惊胆战。

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解释】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拭:擦;待:等待。

初中成语典故加释义篇二: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

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公基 常识 成语典故

公基 常识 成语典故

公基 常识 成语典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
1.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该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了一个楚人在乘船时宝剑掉入水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后再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宝剑的故事。

2. 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为了激励士兵,命令士兵打破煮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以示必胜的决心。

3. 守株待兔:原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现用来比喻妄图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该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宋国人在田中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的故事。

4.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实意,一再邀请。

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5.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个成语典故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情节,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20个常见成语及其故事和解释: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瞬间龙焕发出生机。

解释:比喻在文章或艺术作品的关键处加以点染,使之更加生动深刻。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劝他不必多虑,他却认为这是大事。

解释:比喻无端地、不切实际地多虑多惧。

3. 指鹿为马故事:秦始皇时期,有人故意指着鹿说它是马,希望见风使舵,试探人心。

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杀鸡儆猴故事:一位官员为了警告众猴子,就杀了一只鸡,猴子们都吓得不敢再犯错。

解释:用严惩少数人的错误来警告其他人。

5. 鹤立鸡群故事:鹤本身高洁孤傲,站在鸡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解释:形容一个人在一群人中,因为过于出众而显得格格不入。

6.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7.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把铃藏在耳朵底下,自以为没人听见了。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不了真相。

8. 纸上谈兵故事:战场上没有实际经验,只是在纸上谈论兵法。

解释:比喻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9. 对牛弹琴故事:传说有个人对着牛弹琴,牛当然不会懂音乐。

解释:比喻对对方讲解、说明,而对方却不懂。

10. 狐假虎威故事: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1. 亡羊补牢故事:羊跑掉了,主人赶紧修牢,以防止更多的羊跑掉。

解释:比喻为了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12.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13. 守株待兔故事:有个农夫守着树根,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解释:比喻不做实际努力,只是幻想着奇迹出现。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篇一:负荆请罪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

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篇二: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初中语文143个常用成语及解释

初中语文143个常用成语及解释

初中语文143个常用成语及解释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

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

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

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

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

敝:破旧。

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成语典故及解释

成语典故及解释

成语典故及解释成语故事是语言中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筛选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能够从多个角度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及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一:百步穿杨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

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论语》,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01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古代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古代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成语典故⼤全及解释。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成语典故⼤全及解释【篇⼀】 1、⼀⿎作⽓(曹刿guì) 出⾃《左传·庄公⼗年》:“夫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 释义:第⼀次击⿎时⼠⽓振奋。

⽐喻趁劲头⼤的时候⿎起⼲劲,⼀⼝⽓把⼯作做完。

2、⼀字千⾦(吕不韦) 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其上,延诸侯游⼠宾客有能增损⼀字者予千⾦。

” 释义:增损⼀字,赏予千⾦。

称赞⽂辞精妙,不可更改。

3、⼀字之师(郑⾕) 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改僧齐⼰《早梅》诗:‘数枝开’作‘⼀枝开’。

齐⼰下拜,⼈以⾕为⼀字师。

” 释义:改正⼀个字的⽼师。

有些好诗⽂,经旁⼈改换⼀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为“⼀字师”或“⼀字之师”。

4、⼀饭千⾦(韩信) 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

”⼜:“信⾄国,如所从⾷漂母,赐千⾦。

” 释义:⽐喻厚厚地报答对⾃⼰有恩的⼈。

5、东⼭再起(谢安) 出⾃《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年逾四⼗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喻失势之后⼜重新得势。

6、图穷⼔见(荆轲) 出⾃《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见。

” 释义:⽐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败。

释义:在纸⾯上谈论打仗。

⽐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大全,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请求对方的宽恕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含义:天所宠爱的人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处:《国风》《离骚》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成语:舍生取义。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成语:望洋兴叹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

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

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蒹葭》《诗经楚风》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含义:做人的诀窍。

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出处:《庄子?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典故:盘根错节。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

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促织》作者:蒲松林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

出处:《庄子达生》作者:庄子含义:形容神貌呆笨《涉江》作者:屈原成语:阴阳易位。

出处:《楚辞集注》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

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典故:四面楚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成语:图穷匕现出处:《史记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典故:毛遂自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雷电颂》作者:郭沫若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

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杜牧典故: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

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画意绵绵》作者:柯灵传说: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含义:女娲:神话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

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成语: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含义:贾:做买卖。

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

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含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谈白菜》作者:李锐成语:君子之交: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含义:交:交情。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琵琶行》作者:唐白居易成语:五陵年少。

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典故:三国周郎赤壁。

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成语:风流人物。

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

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呆气》作者:邹韬奋成语: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

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纸上谈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废寝忘食: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甘之如饴: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含义:饴:麦芽糖浆。

感到象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过秦论》作者:贾谊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

破瓮做窗,绳作门轴。

比喻贫穷人家。

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

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含义:富人的代称《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

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行路难》作者:李白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相传吕尚曾在小溪上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得到重用。

含义:比喻到了晚年也有可能被重用典故:长风破浪会有时。

出处:《宋书﹒宗悫传》南朝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含义:表示志在四方。

传说:梦日边。

出处:商初大臣伊尹将要受汤王的聘礼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

含义:作官任职。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无题.》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