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城东闲游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热点04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热点04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热点04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30分钟)1.鉴赏范围应以古诗词文学常识及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考查内容仍以语言风格、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以及观点评价出现。

2.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3.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流行。

【考点解读】涉及古代诗歌的考点:1、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考查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因情造景、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象征、用典等;2、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意图。

考查分析古诗词最难把握的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

因此古诗词的情感主要通过知人论世来把握主旨,即“诗言志”、“诗缘情”。

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3、赏析古诗文的语言运用、古诗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考查赏析古诗词的语言运用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主要是赏析和品味某个字词在诗词中的表达效果,另外一个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

揣摩诗歌的深层含义。

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

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

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

诗中的隐含信息一般是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的,它需要考生有整体阅读能力。

有的诗歌有弦外之音,要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联系诗词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解题,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

诗词的标题和注释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把钥匙,不可疏忽。

4、赏析古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考查赏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区别。

城东闲游刘禹锡赏析

城东闲游刘禹锡赏析

城东闲游刘禹锡赏析“城东闲游”这首诗,刘禹锡写得那叫一个妙啊!就像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他专属的悠闲世界。

诗里说“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你看,他这是在感慨那些池台的主人啊,大多住在交通要道附近,花了千金买下这绝佳的境地,却让它常常属于闲人。

这就好比现在有些有钱人,买了豪华的别墅却没时间享受,倒是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有机会去欣赏周边的美景。

我有个朋友,他家附近有个很漂亮的公园,原本是开发商花了大价钱打造的,结果那些业主们忙得没时间去,我朋友就经常去那公园里闲逛,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美好,就有点像刘禹锡诗里说的这种感觉。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这几句把那种闲适的游玩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想象一下,沿着蜿蜒的竹径走进花林,慢慢巡视着周围的美景,多惬意啊!就像我上次去一个郊外的花园,那里面也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两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我就沿着小径走着,欣赏着那些五颜六色的花朵,阳光洒在身上,感觉特别舒服。

等到傍晚的时候,其他游客都渐渐散去了,整个花园就好像被我一个人“承包”了一样,那种宁静和美好,真的就像诗里说的“空锁一园春”。

这时候,我仿佛能体会到刘禹锡当时的心情,他在城东闲游,享受着这份独处的美好,同时也可能有点小小的感慨,这么美的景色,却只有他这样的闲人能好好欣赏。

从整首诗来看,刘禹锡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城东闲游的画卷。

他通过对池台、竹径、花林等景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地方的宁静和美丽。

同时,他又借景抒情,通过对池台主人和自己这个闲人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很美好的东西,但是却不一定能被所有人珍惜。

比如说一些古老的建筑,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很多人却匆匆路过,没有停下来欣赏。

而刘禹锡就像是那个会停下来,细细品味这些美好的人,他用诗歌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让我们也能感受到。

这首诗里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闲适和自在。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田园言怀【唐】李白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淇上田园即事【唐】王维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秋中雨田园即事【唐】耿湋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注解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注解和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本注解和翻译)————————————————————————————————作者:————————————————————————————————日期:第三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加横线处为高频鉴赏考点和高频默写诗句(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注解】1.【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2.【深林】这里指“幽篁”。

3.【相照】相互映照【主题归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注解】1.【玉笛】笛子的美称。

2.【故园】故乡,家乡【主题归纳】本诗主要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解】1.【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2.【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3.【凭】请求,烦劳4.【传语】捎口信【主题归纳】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诗人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3)。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7)忘食。

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9)知其如此(0),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2),期在必醉(3);既(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5)。

环堵萧然(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7),箪瓢屡空(8),晏如(9)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

盛赞(2)曰:黔娄(22)之妻存有言:“不戚戚(23)于富贵,不汲汲(24)于富贵。

”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顶戴闲游(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以意为哪里人。

许,除此。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并列后自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求领会要旨,无此一字一句的表述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

旧有,这里指旧交,旧友。

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3、期在必醉酒:期望一定喝酒。

期,希望。

4、既:已经。

5、曾有加情争执不下:五柳先生态度率真,去了就饮酒,喝就跑。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不忍心。

争执不下,意思就是返回。

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7、短褐穿结:衣裳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2022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22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22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A15.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

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东坡》宋代: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押题联考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押题联考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 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押题联考卷(五)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
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东风夜放花千树”里有中国 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风来满 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
试卷第 1 页,共 11 页
(摘编自蒋坎帅《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林黛玉艺术形象研究特别是对其悲剧命运认识的过于政治化,使人们对黛玉诗词活 动中的几个相关材料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未能全面认识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情感和 态度。 这些材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黛玉抽的那支诗签: “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 自嗟。”按“东风”一词有时在诗词戏曲中指代家长,“自嗟”有自我埋怨之意,这就 表明曹雪芹对林黛玉既十分同情又婉转地批评她不该埋怨“东风”,应当对自己进行一 些反省。 “东风”在《红楼梦》中并非只有这一处喻指家长,还有几处也颇值得注意,其中 最集中的要算七十回咏柳絮词那节,而且黛玉和宝两人的词中都涉及了“东风”,而态 度却大不一样。黛玉的《唐多令》:“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里的“嫁” 从柳絮而言尚可与“婚嫁”相通,实际上就是“交给”或“托付”之意;而喻人则显然 不能喻指“婚嫁”,因为黛玉并未嫁给宝玉。所以这里的“东风”就是指“春”。这首词 表现了黛玉对于贾府家长们的不满:林家将黛玉交给你们,但你们对我的终身大事没有 做好安排。 有意思的是,宝钗《临江仙》的“东风”却完全是另一种作用与评价:“白玉堂前 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这里的“春”也和“东风”一样,都是喻指那种可以决定“柳 絮”们命运的力量。曹雪芹在这里写出了她在潜意识中对现在这种处境的满意,而且禁 不住流露出希望能借助外界的这一主导力量使自己梦想成真。曹雪芹也暗示,在对待黛 玉和宝钢这两个少女的态度方面,贾府老一辈还是公平的:“卷得均匀”。 这次咏柳絮的诗词活动中薛宝琴的《西江月》也有“东风”二字:“三春事业付东 风,明月梅花一梦。”从薛宝琴本人来说,这里的“东风”是就事论事。但我以为曹雪 芹可能暗示贾府的三位小姐(“三春”)的终身大事都由老一辈(“东风”)来作主,命 运都十分不幸。所以这次诗词活动中的“东风”的含义是统一的。 看来林黛玉意识或潜意识中总是将“东风”这个意象作为一种能主宰花草命运的力 量来表现的,而她自称是“草木之人”,所以在她的诗词中就常以“东风”这个意象来 喻指贾府长辈,表达自己的希望、失望、烦闷以及悲愁。七十回《桃花行》中“风”当 然也是指“东风”,一共是五处。当然不能每一处都对号入座式地将“东风”翻译成“长 辈”,那样诗味就全消失了。我认为,这些东风意象的兴、比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第十 五句的“凭栏人向东风泣”一句颇可玩味。林黛玉在这里表现了对某种能操纵他人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城东闲游翻译赏析
《城东闲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注释】1、宠辱:荣宠与耻辱2、朝市:指朝廷3、营营:追求奔逐4、信:听任5、信马行: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

【翻译】荣宠与耻辱、忧愁和欢乐不放在心里,任凭他人在朝廷径自追求奔逐。

独自去城东寻找秋景,骑着马无目的地在白鹿原头闲逛。

【鉴赏】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

是诸多以此原和原下的灞水为题的诗作中的一首。

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

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闹得腻了,倒胃口了,想呕吐了。

却终于说不出口呕不出喉,或许是不屑于说或吐,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