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燃料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乙炔 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2C 2H 2+5O 22H 2O+4CO 2 2C 2H 2+3O 22H 2O+4CO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化石燃料的利用》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

1、煤和石油
煤的形成
远古时期的植物
植物枯萎
植物等被埋在土中,经 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煤
阅读课本138页,思考下列问题:
⑴、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主要组成元素是什么?还含有哪些少量元素?混合物
碳元素 ⑵、煤完全燃烧的产物有哪些?
氢、氮、硫、氧元素
CO2
H2O
NO2
SO2
⑶、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⑷、煤综合利用可分解成哪些有用的物质?
改进措施:
使用脱硫煤;实行排烟脱硫技术,回收SO2;减少含硫煤 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
2. 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⑴、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
⑵、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 燃料的中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 硫等
燃料燃烧时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 空气中
1. 煤的燃烧
除生成CO2外,还会产生SO2、NO2、CO、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SO2、NO2溶于雨水中形成了酸雨
①可燃性: 2H2 + O2
点燃 2H2O
火焰为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烧杯内壁有水生成。
②还原性:
黑色的固体变为红色固体
CuO + H2 △ Cu +H2O
(3)实验室制法:
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反应原理:Zn
+ H2SO4
制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气体收集法:向下排气法或排水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讲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33)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⒈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⒉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冶金、发射火箭等;⒊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等;⒋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考点5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燃烧及其利用燃料的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煤成分:主要含C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植物经复杂变化形成的石油成分:主要含C、H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清洁能源CH4+2O2点燃CO2+2H2O其它燃料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 C2H5OH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氢气: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烟尘的排放燃烧与能量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现象如燃料的燃烧为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即为吸热现象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典型题例】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
初三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石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四、缓慢氧化、自燃、爆炸1缓慢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发生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缓慢氧化;2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而引发火灾;如:白磷自燃3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发生迅速膨胀而引起的;提示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时使塑料瓶中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是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引起气体体积膨胀;2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点拨爆炸化学上其实质是氧化反应;提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注意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习题1.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A. 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 隔绝空气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5.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6.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 H2、C02B. C0、02C. H2、COD. CO、N27.“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9.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10.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一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11.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12.发生火灾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①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④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A. 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 .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但也有些化学反应会吸热,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 2高温→ 2CO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1) 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2) 工业染料的利用,如:水泥工业、冶金工业、陶瓷工业等;(3) 航运、航天燃料的利用,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4) 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二、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形成,古代生物的遗骸在地下经过漫长年代发生复杂变化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形成的周期非常长;化石燃料都是不再生的能源;1煤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它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氮、氢、硫、氧等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矿物质①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氢元素和少量氮、硫等元素;②煤作为燃料利用的是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放热;③煤干馏可得煤焦油、煤气、焦炭,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④煤气主要成分为:H 2、CH 4、CO 等;2石油①石油属于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元素;②石油蒸馏可得: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③石油蒸馏的原理: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④石油不能能直接用作燃料,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是常用的燃料;⑤煤气泄漏会造成人体中毒,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时,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 3天然气①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易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①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②区分H 2、CO 、CH 4:三种气体都具可燃性,可利用其燃烧产物来鉴别;③沼池的底部即为沼气;把植物残体、动植物粪便等放在密闭沼气池中发酵制取;农村可用沼气解决生活用料、照明等问题,提高肥效;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空气污染的原因①煤中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硫和氮元素等;煤燃烧会排放出的有害气体:SO2、二氧化氮等污染物;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粉、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①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汽油或柴油;②汽油或柴油燃烧会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③为减少大气的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结构,使燃料燃烧充分;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四、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酒精的制取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①乙醇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的,属于可再生能源;②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C2H5OH+302点燃==2CO2+3H20;③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染料;它属于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④乙醇作燃料的优缺点优点:制取成本低,较易贮存;缺点:燃烧时会产生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物质;2.氢气①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氢气作燃料的优缺点:优点: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值高,其燃烧产物为水;缺点: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3.能源展望: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和酒精等,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这些燃料各自的优缺点:煤、汽油、柴油的成本低,放热高,但污染大;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酒精等燃料污染小,使用成本高;氢气无污染,但成本高,贮存困难;故相比酒精是较好的燃料,因为它是再生能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和潮汐能等;这既能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机,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习题鉴别H2、CO及CH4常采用的方法是A.根据燃烧产物的不同B.根据燃烧时火焰的不同C.根据是否能发生爆炸D.根据密度大小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燃料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甲烷、天然气、CH4B.乙醇、酒精、C2H5OHC.甲烷、沼气、CH4D.一氧化碳、煤气、CO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B.反应都很剧烈C.都是氧化反应D.都要达到着火点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柴油B.氢气C.硫D.煤木材燃烧时,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散失B.使木材着火点降低C.使木材变成易燃物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7.1 燃料的燃烧(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3-讲
1. 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破坏燃烧的任意一
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 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满足 其一
感悟新知
2. 常见的灭火方法
知3-讲
灭火原理
灭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 1. 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
知3-练
类型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例3 [中考·枣庄] 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
理均正确的是( D )
选项 A
实例 油锅着火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 用水浇灭 的着火点以下
感悟新知
知3-练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B 液化气起火 关闭阀门
隔绝空气
C
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枪灭火
感悟新知
知3-讲
4. 火灾自救 (1) 若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用合适的方法灭火;
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2) 火灾中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要用湿毛巾捂住
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3) 发生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逃生。
感悟新知
知3-讲
要点提示: 1. 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的任一个条件就可以。 2. 灭火原理中用到“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
3.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知3-讲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干粉 灭火器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 隔绝空气 可用来扑灭油、气等书、档案、贵重 灭火器 隔绝空气 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初三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我们来看燃料的条件。
燃料是燃烧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燃烧反应中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有木材、煤炭、汽油等。
燃料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条件来确定,不同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也有所不同。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我们来看氧气的条件。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氧气就无法进行燃烧反应。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空气体积的约20%。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在燃烧反应中,氧气与燃料发生反应,形成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所以,只有当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氧气时,燃料才能充分燃烧。
我们来看点火源的条件。
点火源是燃烧反应发生的触发因素,是启动燃烧反应的关键。
常见的点火源有火柴、打火机、电火花等。
点火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燃料开始燃烧。
一旦燃料被点燃,它会释放出热能,进而引燃周围的燃料,形成火焰。
火焰是燃烧反应的显著特征,它是燃料氧化的产物,在火焰中,燃料和氧气充分混合,发生快速氧化反应。
总结起来,燃烧反应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燃料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氧气是燃烧反应的必要因素,点火源是启动燃烧反应的关键。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齐备时,燃烧反应才能发生。
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反应来获得热能和光能,推动机械设备的运转,照明和取暖等。
同时,燃烧反应也会产生一些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进行燃烧反应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燃料,控制燃烧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了解燃烧反应的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反应的本质,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分类与性质:教师详细讲解各种燃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燃料的特点。
2.燃烧原理:教师运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法,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3.实验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燃料与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燃料与燃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别是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教学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
灭火 人工降雨
CO2
光合作用
纯碱
尿素
汽水
工业原料
致冷剂
温 度 计
无关键词
yrk513sqz
如果按照Anne所言,那她应该是在瞬间老去。就像夜风里整朵坠落的玉兰花,完整的不留余地,也没有预兆就已坠落。一直对 此毫无知觉,直到在某一天的早晨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老了,就像是看见昨夜还盛放的玉兰,这会儿却已经凋谢了,坠落了。 木愣愣地看着眼前的情景,连表情都来不及变化。
选取方法
二氧化碳的用途
1
2
3
4
5
实验探究一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变红 提出问题:哪种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做出猜想: 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苍老需要多年的量变带来质变,而对有的人而言这只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
长安,我们会在何时老去?
在某一个时刻。
为什么不是多年之后随着时间叠加沧桑?
我们不是那种在时间里缓慢老去的人,我们只会在一瞬间老去。而这一个瞬间何时发生无人知道,直到它发生在我们身上。或 者其实苍老一直都在发生,只是意识到时只用了一秒钟。
设计实验:请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二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 水和碳酸钠,但看不到明显的现象,试设计一个实验, 通过能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注射器、试管、烧杯、塑料瓶、 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气球、导管、集气瓶、 止水夹、去壳熟鸡蛋、(若需其他仪器可仪器可自选)
石
燃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料
及
其
石油的综合利用 怎样解决燃料危机?
利
用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趋势 二氧化碳的循环
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大
原理:CaCO3 + 2HCl
自
然 中
二氧化碳的制取 装置
的 二
收集方法
氧 化
验满方法
碳
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性质
CaCl2 + H2O +CO2↑
单元复习
初四化学
燃 烧 的 条 件
燃烧定义
控 制 促进燃烧的方法 反 应 条 件
燃 烧 与 灭 火
灭 撤走可燃物
火 的
隔绝氧气
原 理
降低温度至 着火点以下
满足其一即可
来 控 制 化 学 反 应
物理
爆 炸
化学:急内剧致的使燃气烧体发体生积在迅有速限膨的胀空间
认识化石燃料
化 化石燃料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