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选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四 元素周期律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第2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第2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形成元素周期系的根本原因B.周期序数越大,该周期所含金属元素越多C.所有区的名称均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D.周期表共18个纵列,可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1个Ⅷ族,1个0族【解析】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答案】 C2.闪烁着银白色光泽的金属钛(22Ti)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

已知钛有48Ti、49Ti、50Ti等核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90990016】A.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B.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C.钛的不同核素在周期表中处于不同的位置D.钛元素是d区的过渡元素【解析】48Ti、49Ti、50Ti等核素的中子数分别为26、27、28,故A叙述正确;22Ti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因此钛是d区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故B、D 叙述正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其质子数决定,钛的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在周期表中的同一位置,故C叙述不正确。

【答案】 C3.已知某元素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第ⅣA族,p区B.第四周期第ⅡB族,s区C.第四周期第Ⅷ族,d区D.第四周期第ⅡA族,s区【解析】该元素为Ca,处于第四周期ⅡA族,s区。

【答案】 D4.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是()A.第四周期第ⅦB族B.第五周期第ⅦB族C.第六周期第ⅦB族D.第六周期第ⅢB族【解析】最大能层数为6,所以在第六周期。

由5d16s2知在第ⅢB族。

【答案】 D5.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是第一列,稀有气体是第18列。

2018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含答案

2018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含答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3.能够对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推断。

[基础·初探]1.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周期系的形成(1)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循环往复形成了周期系。

(2)元素形成周期系的根本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1)外围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据此分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与周期表位置有何关系?【提示】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

元素能级中最高能层序数=周期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数=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

(2)某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ⅤA族,你能否据此书写出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式?【提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3)原子序数1~36的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该元素可能属于哪一族?【提示】0族(He)、ⅡA族、ⅡB族、ⅢB族、ⅣB族、ⅤB族、ⅦB族、Ⅷ族。

[认知升华]1.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关系(1)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排布①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价电子总数=最高正价(O、F除外)。

②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相同,价电子全部排布在ns或nsnp轨道上。

(2)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1s2或ns2np6。

(3)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第四周期为例)的价电子排布。

①ⅢB→ⅦB族:族序数=价电子数=原子最外层ns电子数+次外层(n-1)d 电子数=最高正价。

②Ⅷ族:原子最外层ns电子数+次外层(n-1)d电子数之和分别为8、9、10。

【人教版】2018年高中化学全套精品:全册选修3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8年高中化学全套精品:全册选修3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现在物质结构理论原理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处于最低状态能量的原子叫做原子。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原则是、、。

3.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原子的,总称原子光谱。

【知识梳理】三、构造原理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见 p 6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N 。

(2)Ne 。

(3)S 。

(4)Ca 。

(5)29C u 。

(6)32Ge 。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探究: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

(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

)【典题解悟】例1. 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B.电子在特定半径的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D.揭示了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解析:D选项的内容无法用玻尔理论解释。

要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多重谱线,需用量子力学所建立的四个量子数来描述核外电子的动动状态。

答案:D例2. 某基态原子第四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该原子的第三电子层电子数可能有()A.8B.18C.8~18D.18~32【当堂检测】1.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A B C D2.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3.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B.基态时比较稳定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夜空中的激光5.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 B.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C.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D.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释放能量6. 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7. 某元素的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4s1,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元素符合为。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章末综合测评3+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章末综合测评3+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三)晶体结构与性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可燃冰”是一种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 H2O)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氧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

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解析】可燃冰实际上是冰晶体的空腔内容纳甲烷分子,故该晶体为分子晶体。

【答案】 B2.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不一定都形成8电子结构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解析】在金属晶体中就含有金属阳离子,A错;在HCl中H原子形成的是2电子结构,B正确;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C正确;常温下为固体的硫黄形成分子晶体,而常温下为液体的Hg形成金属晶体,D正确。

【答案】 A3.下表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与表中数据相吻合的是()A.AlCl3B.SiCl4晶体属于原子晶体C.AlCl3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D.MgCl2在晶体中有分子存在【解析】观察AlCl3的熔点和沸点可看出沸点要低于熔点,可以升华,A 正确;从表中看SiCl4的熔点是-70 ℃,由此看出熔点低,属于分子晶体的特征,B错;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应该较高,而AlCl3的熔、沸点不高,肯定不属于典型的离子晶体,C错;MgCl2熔、沸点均很高,不可能是分子晶体,故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D错。

【答案】 A4.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涂有薄薄一层石蜡的云母片的反面,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是因为()A.云母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不均匀B.石蜡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不均匀C.石蜡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导热性能不同D.云母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导热性能不同【解析】云母是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在不同方向的导热性不同,使得熔化的石蜡成椭圆形。

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鲁科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测(三)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鲁科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测(三)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跟踪检测(三)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1.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4周期ⅤA族B.第5周期ⅢA族C.第5周期ⅠA族D.第4周期ⅢA族解析:选B 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有5个电子层,价电子数为3,由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价电子数=族序数可知,该元素位于第5周期ⅢA族。

2.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iD.Cs<Rb〈K〈Na解析:选B A中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B中S2-与Cl-,Na+与Al3+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相同,S2-和Cl-比Na+和Al3+多一个电子层,微粒半径大;C中微粒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Na>Mg>Al〉Si;D中微粒为同一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应为Cs〉Rb>K〉Na。

3.已知某+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族是()A.ⅠB B.ⅡB C.ⅧD.ⅡA解析:选 A +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则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3d能级排满,4s能级上有1个电子,为副族元素,位ⅠB族.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1s22s22p63s23p3B.1s22s22p3C.1s22s22p5D.1s22s22p63s23p4解析:选A 电子层数越多,一般原子半径越大,A、D中有3个电子层,B、C中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有效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A与D比较,D的核电荷数大,半径小。

5.据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_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目录1.1 原子结构.doc1.1.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1.2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2 元素周期律第1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2.1.1 共价键2.1.2 键参数等电子体2.2 分子的立体构型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2 杂化轨道理论2.2.3 配合物理论简介2.3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3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2.3.4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2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3.1.1 晶体与非晶体3.1.2 晶胞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3.2.1 分子晶体3.2.2 原子晶体3.3 金属晶体3.3.1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doc3.4 离子晶体3.4.1 离子晶体、晶格能第3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1.1 原子结构基础落实知识点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点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A.B.C.D.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的原子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D.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知识点3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课时分层作业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课时分层作业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A.ⅤB族B.ⅡB族C.Ⅷ族D.ⅡA族D[由题意推知,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故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ⅡA族。

]2.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的元素是()A.稀有气体B.过渡元素C.主族元素D.卤族元素B[由该原子的电子排布知该原子核外共有25个电子,即为25号元素Mn,是ⅦB族元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形成元素周期系的根本原因B.周期序数越大,该周期所含金属元素一般越多C.所有区的名称均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D.周期表共18个纵列,可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1个Ⅷ族,1个0族C[除d 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4.闪烁着银白色光泽的金属钛(22Ti)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

已知钛有48Ti、49Ti、50Ti 等核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B.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C.钛的不同核素在周期表中处于不同的位置D.钛元素是d区的过渡元素C[48Ti、49Ti、50Ti等核素的中子数分别为26、27、28,故A叙述正确;22Ti 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因此钛是第四周期d区的过渡元素,故B、D叙述正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其质子数决定,钛的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在周期表中的同一位置,故C叙述不正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是ⅡA族元素B.过渡元素包含d区,ds区及f区元素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也可能是H e或副族元素,故A错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如Na+、Mg2+等,故C错误;非金属元素氢在s区,故D错误。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 十六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Word版含答案.pptx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 十六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Word版含答案.pptx
.元素Q 所形成的氧化物只有一种 B. 元素M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 元素C、D、N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可发生反应 D. 氢化物的稳定性:Q>M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Q、M、C、D、N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N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是 M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则 M 只能有 2 个电子层,处于第二周期,故 N 原子最外层电
D 项正确。 答案:D 7.(2017 届河南安阳一中模拟)Q、M 两元素相邻,M、C、N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为 13,N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M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倍或者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 M、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N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短周期主族元素 Q、M、 C、D、N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答案:B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 的 是 () A . 若 X+和 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则子序数:X>Y
B.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 在元素周期表中,硅、锗都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都可以作半导体
D、N 只能处于第三周期,故 N 为 S 元素,故 C 为 Mg;M、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C、N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6-5=3,则 D 为 Al。Q 为碳 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 CO、CO2 等,故 A 错误;M 为 N 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为硝酸,硝酸属于强酸,故 B 正确;元素C、D、N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解析:由题知 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 X 为钠元素,Z 与 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且 Z 的原子序数大于 X,则 XZ 为氯化钠,Z为氯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元素周期律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粒子,半径相同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D.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解析:选C由于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第三周期ⅦA族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ⅠA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如r(Li)>r(Cl)。

对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和原子,半径是不同的。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子,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不是一直增大,而是周期性变化。

2.下列各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S和P B.Mg和AlC.Na和Mg D.Ne和He解析:选B S和P的价电子构型分别为3s23p4和3s23p3,由于P原子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所以I1(S)<I1(P)。

Na、Mg和Al的价电子构型分别为3s1、3s2、3s22p1,镁原子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最大;D项中He与Ne同族,I1(He)>I1(Ne)。

3.下列有关电离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B.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D.可通过一种元素各级电离能的数值,判断元素可能的化合价解析:选D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表示该元素的原子越难失去电子;从总的变化趋势上看,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有反常,如I1(N)>I1(O)。

4.如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气态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的变化关系,其中A、B、C各点表示的元素是()A.N、S、P B.F、Cl、OC.He、Ne、Ar D.Si、C、B解析:选C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为稳定结构,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是同周期元素中最高的,故A、B、C分别代表He、Ne、Ar。

5.钡的核外电子排布为[Xe]6s2,下列关于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电负性比Cs大B.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C.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氢气D.第一电离能比Cs小解析:选D Cs是最活泼的金属,第一电离能比钡的小。

6.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Na>S>OB.稳定性:PH3<H2S<H2OC.离子半径:Al3+>Mg2+>Na+D.第一电离能:O<F<Ne解析:选C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Mg2+>Al3+,C项错误。

7.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B.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当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电离能I1<I2<I3……解析:选B第一电离能越小,表明该元素原子越易失去电子,活泼性越强,A项正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第一电离能一般来说依次增大,但有反常,如第一电离能:N>O、Mg>Al,B项错误;C项所述元素为零族元素,性质稳定,第一电离能都较大。

8.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比Y小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解析:选D 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质子数:X>Y,在元素周期表中,X 应在Y的下一周期的左边,所以原子半径X>Y,X比Y更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X小于Y,电负性X小于Y。

9.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完整周期元素的性质,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放射性元素除外)。

(1)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3)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最活泼的气态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

(5)第二、三、四周期,原子最外电子层中p能级半充满的元素是________。

解析:同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除第ⅡA族、第ⅤA族反常外)逐渐增大,同周期中ⅠA族元素最小,稀有气体最大,故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Na,最大的为Ar。

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故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电负性最小的为铯。

答案:(1)Na Ar(2)F Cs(3)Cs(4)F(5)N、P、As10.今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写出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________;用电子排布图表示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是氧元素,B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是钙元素,C是钠元素,D 是氯元素。

答案:(1)O Ca Na Cl(2)1s22s22p44s2(3)Na<Ca<Cl<O Na<Ca<Cl<O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取决于原子价电子排布的相似性B.第一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该原子越易失去电子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D.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正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负价解析:选D元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故在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正价。

2.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A.n s2n p3B.n s2n p5C.n s2n p4D.n s2n p6解析:选C从选项中可以看出:n s2n p3、n s2n p4、n s2n p5、n s2n p6属于同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来看,A、D达到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稳定性较高,第一电离能也较大,所以答案应从B、C中找;C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达到半充满状态,所以正确选项为C。

3.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中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m X解析:选C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吸引电子能力强,在化合物中显负价;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吸引电子能力弱,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故A正确。

根据电负性X>Y推知,原子序数X>Y;由于X、Y处在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故B项正确。

X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m X,故C错误,D正确。

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D.Na、K、Rb电负性逐渐减小解析:选C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氮元素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氧大。

5.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A.元素X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解析:选D根据表中提供的电离能的数据,可推断出X是第ⅠA族的元素,常见化合价是+1价,和氯气化合形成XCl型的氯化物,Y是第ⅢA族的元素,选项A、B、C均正确。

当Y处于第三周期时,是铝元素,不能和冷水反应,选项D错。

6.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D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3->D->B+>A2+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B>D>C解析:选C本题既可以用相关规律判断,又可以用具体元素进行判断。

方法一: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由此得出A、B、C、D的原子半径大小为B>A>C>D,A选项错误;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a>b>d>c,B选项错误;依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的规律来判断,C选项正确;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关系为D>C>A>B,D选项错误。

方法二:找出相应的元素符号,如12Mg2+、11Na+、7N3-、9F-,可迅速作出判断。

7.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解析:选A①~④四种元素分别为S、P、N、F,第一电离能F>N>P>S,A项正确。

原子半径P>S>N>F,B项错误。

电负性F>N>S>P,C项错误。

F无正化合价,N、S、P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6、+5价,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