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思路方案
关于编制取向硅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取向硅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制取向硅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3.1促进我国取向硅钢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0)2.4.3技术可行性 (11)2.4.4管理可行性 (11)2.4.5财务可行性 (11)2.5取向硅钢项目发展概况 (12)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2)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2.5.4取向硅钢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2.6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市场调查 (15)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3.1.4替代产品调查 (16)3.1.5产品价格调查 (16)3.1.6国外市场调查 (17)3.2市场预测 (17)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3.2.3价格预测 (18)3.3市场推销战略 (18)3.3.1推销方式 (19)3.3.2推销措施 (19)3.3.3促销价格制度 (19)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3.4.1产品方案 (20)3.4.2建设规模 (20)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3.6市场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3)4.2.1区域地理位置 (23)4.2.2区域概况 (23)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资源概况 (24)4.2.6区域经济建设 (25)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4.3.1基础设施建设 (25)4.3.2产业发展概况 (26)4.3.3园区发展方向 (27)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总图布置原则 (29)5.2土建方案 (29)5.2.1总体规划方案 (29)5.2.2土建工程方案 (30)5.3主要建设内容 (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3)5.5道路设计 (35)5.6总图运输方案 (36)5.7土地利用情况 (3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第六章产品方案 (38)6.1产品方案 (38)6.2产品性能优势 (38)6.3产品执行标准 (3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8)6.5产品工艺流程 (3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9)6.5.2产品工艺流程 (39)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9)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0)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0)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0)6.8仓储方案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1)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1)7.2主要设备选型 (41)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4.1项目能耗分析 (45)8.4.2国家能耗指标 (4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7)8.5.3节水措施 (47)8.5.4建筑节能 (48)8.5.5企业节能管理 (49)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6)9.5绿化方案 (56)9.6消防措施 (56)9.6.1设计依据 (56)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9)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0)10.1 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 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1)10.3.5抗震设防措施 (62)10.4劳动卫生 (62)10.4.1工业卫生设施 (6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3)10.4.3个人卫生 (63)10.4.4照明 (63)10.4.5噪声 (63)10.4.6防烫伤 (63)10.4.7个人防护 (64)10.4.8安全教育 (6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11.1组织机构 (6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5)11.3人力资源管理 (66)11.4劳动定员 (66)11.5福利待遇 (6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8)12.2 建设工期 (68)12.3实施进度安排 (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依据 (69)13.2建设投资估算 (69)13.3流动资金估算 (70)13.4资金筹措 (70)13.5项目投资总额 (70)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4)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4)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4)14.1.2产品成本 (75)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6)14.2财务评价 (76)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6)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7)14.2.3不确定性分析 (77)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2)15.1项目风险因素 (82)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15.1.2技术风险 (82)15.1.3市场风险 (82)15.1.4资金管理风险 (83)15.2风险规避对策 (83)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4)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5)16.1招标管理 (85)16.2招标依据 (85)16.3招标范围 (85)16.4招标方式 (86)16.5招标程序 (86)16.6评标程序 (87)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7)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7)16.9合同备案 (8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9)17.1结论 (89)17.2建议 (89)附表 (9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0)附表2 总成本表 (9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2)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3)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7)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1)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2)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4)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6)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8) (112)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冲片隔磁槽设计方案

冲片隔磁槽设计方案一、前言隔磁槽是电机的一个重要部件,能够有效地将绕组内的高频噪音和谐波隔离开来,提高电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而冲片则是隔磁槽的一种关键材料,其优良的电磁性能能够保证电机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冲片隔磁槽的设计方案,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二、设计方案的选择隔磁槽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包括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等等,在设计隔磁槽之前,需要认真地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根据具体的电机特点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冲片隔磁槽的设计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三、冲片隔磁槽的设计方案1. 冲片的选用在冲片的选用时,需要注意其材质和厚度等参数。
材质方面,一般采用冷轧硅钢片,其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和低损耗特性。
厚度方面,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电机工作频率和磁通密度来确定,一般选用0.5mm~1.0mm。
2. 隔磁槽的结构隔磁槽的结构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隔磁槽结构包括梯形结构、矩形结构、U形结构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U形结构,具体原因是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容易施工,二是能够有效地隔离高频噪音和谐波,三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电机。
3. 隔磁槽的尺寸隔磁槽的尺寸需要根据电机的径向和轴向空间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隔磁槽的宽度应该比母线宽度略大,并留有一定的空隙用于安装绕组。
而隔磁槽的深度则需要根据绕组的层数和绕组的导线直径来确定,一般来说,绕组的导线直径是隔磁槽深度的两倍左右。
4. 隔磁槽的加工和安装隔磁槽的加工和安装是决定隔磁槽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隔磁槽的加工需要采用精确加工设备,保证其尺寸和形状的精度;而隔磁槽的安装需要采用合适的工具,并注意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出现沙眼、缺口等问题。
5. 隔磁槽的检测和维护隔磁槽的检测和维护同样也是设计隔磁槽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隔磁槽的检测主要是检查其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冲片和隔磁槽之间是否有间隙或者起鼓等情况;而隔磁槽的维护则需要定期进行保养、更换冲片等工作,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
不可不知的电机磁致伸缩计算方法

文章来源:安世亚太官方订阅号(搜索:peraglobal)磁致伸缩是指电机硅钢片铁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的尺寸变化的现象,磁致伸缩使铁心随励磁频率的变化做周期性振动。
本文主要研究磁致伸缩力和麦克斯韦力对电机振动噪声的贡献,从而对电机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分析必要性电机的振动噪声主要包括电磁振动噪声、机械振动噪声和冷却系统振动噪声。
其中电磁振动噪声激励源包括麦克斯韦力、磁致伸缩力和洛伦兹力,通常认为麦克斯韦力是主要的电磁激振源而磁致伸缩力和洛伦兹力是次要激振源。
但是随着变频电机的日益普及,国内外对磁致伸缩力的研究也逐渐重视。
磁致伸缩是指电机硅钢片铁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的尺寸变化的现象,磁致伸缩使铁心随励磁频率的变化做周期性振动。
本文主要研究磁致伸缩力和麦克斯韦力对电机振动噪声的贡献,从而对电机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以某电机硅钢片为研究对象进行磁致伸缩等效力学建模技术研究,形成模型仿真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展电机内部磁致伸缩力和麦克斯韦力的计算研究,并针对一系列不同工况开展磁致伸缩力和麦克斯韦力作用下电机机壳的响应分析,得到磁致伸缩力与麦克斯韦力对电机振动不同影响以及不同的贡献度分析结论。
分析方法对于磁致伸缩现象数值计算,可以利用经典的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来完成。
主要的思路和方案有三种:1)开发新的单元基于压磁耦合的偏微分方程,利用ANSYS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出新的压磁单元。
这种方法一旦开发完成,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直接,将大大有利于将来的磁致伸缩效应分析,但该方法开发周期可能比较长,而且需要ANSYS本体程序关于耦合单元应用方面的接口函数,参数说明,可能面临失败的危险,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验证,核对工作。
2)压电比拟法ANSYS中的耦合域功能可以完成压电场分析,压电效应与磁致伸缩效应虽然现象不同,但物理机制是相同的,因此,应用压电一压磁比拟法可以进行磁致伸缩分析。
关于编制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高磁感取向硅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制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3.1促进我国高磁感取向硅钢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0)2.4.3技术可行性 (11)2.4.4管理可行性 (11)2.4.5财务可行性 (11)2.5高磁感取向硅钢项目发展概况 (12)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2)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2.5.4高磁感取向硅钢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2.6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市场调查 (15)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3.1.4替代产品调查 (16)3.1.5产品价格调查 (16)3.1.6国外市场调查 (17)3.2市场预测 (17)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3.2.3价格预测 (18)3.3市场推销战略 (18)3.3.1推销方式 (19)3.3.2推销措施 (19)3.3.3促销价格制度 (19)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3.4.1产品方案 (20)3.4.2建设规模 (20)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3.6市场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3)4.2.1区域地理位置 (23)4.2.2区域概况 (23)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资源概况 (24)4.2.6区域经济建设 (25)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4.3.1基础设施建设 (25)4.3.2产业发展概况 (26)4.3.3园区发展方向 (27)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总图布置原则 (29)5.2土建方案 (29)5.2.1总体规划方案 (29)5.2.2土建工程方案 (30)5.3主要建设内容 (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3)5.5道路设计 (35)5.6总图运输方案 (36)5.7土地利用情况 (3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第六章产品方案 (38)6.1产品方案 (38)6.2产品性能优势 (38)6.3产品执行标准 (3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8)6.5产品工艺流程 (3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9)6.5.2产品工艺流程 (39)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9)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0)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0)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0)6.8仓储方案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1)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1)7.2主要设备选型 (41)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4.1项目能耗分析 (45)8.4.2国家能耗指标 (4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7)8.5.3节水措施 (47)8.5.4建筑节能 (48)8.5.5企业节能管理 (49)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6)9.5绿化方案 (56)9.6消防措施 (56)9.6.1设计依据 (56)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9)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0)10.1 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 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1)10.3.5抗震设防措施 (62)10.4劳动卫生 (62)10.4.1工业卫生设施 (6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3)10.4.3个人卫生 (63)10.4.4照明 (63)10.4.5噪声 (63)10.4.6防烫伤 (63)10.4.7个人防护 (64)10.4.8安全教育 (6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11.1组织机构 (6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5)11.3人力资源管理 (66)11.4劳动定员 (66)11.5福利待遇 (6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8)12.2 建设工期 (68)12.3实施进度安排 (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依据 (69)13.2建设投资估算 (69)13.3流动资金估算 (70)13.4资金筹措 (70)13.5项目投资总额 (70)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4)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4)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4)14.1.2产品成本 (75)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6)14.2财务评价 (76)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6)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7)14.2.3不确定性分析 (77)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2)15.1项目风险因素 (82)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15.1.2技术风险 (82)15.1.3市场风险 (82)15.1.4资金管理风险 (83)15.2风险规避对策 (83)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4)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5)16.1招标管理 (85)16.2招标依据 (85)16.3招标范围 (85)16.4招标方式 (86)16.5招标程序 (86)16.6评标程序 (87)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7)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7)16.9合同备案 (8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9)17.1结论 (89)17.2建议 (89)附表 (9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0)附表2 总成本表 (9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6)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7)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8)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9)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0)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2)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3)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9) (113)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硅钢片材料利用率与冲片制造工艺

防爆电机 ( EXPLOSION -
PROOF
ELECTRIC MACHINE)
2 002300年3 年第
3 9
期 月
(总第 30 日
116 期) 出版
于大批量生产 ,特别适合卷条料的应用。如果单 工序手工生产 ,其效率及材料利用率都不如葡萄 下料工艺 。图 2 是某厂条料混合套裁图 ,它的平 均毛坯利用率是 9711 %。这种套裁容易由于生 产电机规格与套裁规格不符而造成某些条料积 压 ,甚至用不上而造成损失 。 312 葡萄下料冲片冲制工艺
冲片直 径规格
990 850 740 650 590 560 520 493 445 423 400 327 310 290 280 260 245 240 210 210 182 175 170 170 167 155 145 130 130 126 120
裁坯料宽
及数量
1000 ×1 860 ×1 750 ×1 660 ×1 600 ×1 570 ×1 530 ×2 500 ×2 451 ×2 429 ×2 406 ×2 333 ×3 316 ×3 296 ×4 585 ×2 265 ×3 250 ×4 245 ×4 215 ×4 215 ×4 187 ×5 180 ×5 175 ×6 175 ×5 172 ×5 160 ×6 150 ×8 135 ×6 135 ×7 131 ×6 125 ×8
3 9
期 月
(总第 30 日
116 期) 出版
18
2003 年第 3 期 (总第 116 期) 2003 年 9 月 30 日 出 版
( EXPLOSION -
PROOF
ELECTRIC MACHINE)
防爆电机
浅析电机铁芯开裂改善方法

浅析电机铁芯开裂改善方法摘要:电机结构最复杂的是定子,定子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铁芯的激光焊接。
激光合体也称为激光熔接,使用激光设备将高强度的激光辐射至铁芯嵌合部,铁芯吸收了激光束的热能并熔化形成焊缝。
定子铁芯开裂分为偏位开裂和中部开裂。
偏位开裂指的是激光在偏离铁芯嵌合的部位进行熔接导致的开裂。
中部开裂指的是激光对准了铁芯嵌合部,但由于熔接强度不足导致的开裂。
关键词:定子铁芯;机械设计;激光合体;目前伺服电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激光装配过程中电机定子铁芯经常断裂,导致电机生产成本增加。
介绍了电机定子铁心开裂的原因及机械设计的改进方案。
一、分析发电机定子铁心松动原因发电机运行时,定子铁心应具有相应的机械、电气和磁特性。
因此,核心故障主要包括:铁芯松动;片间绝缘损坏;齿部的局部掉齿、掉片;铁芯的烧损;铁芯的叠片振动等。
(1)由制造、安装质量等原因造成的铁芯故障。
1)硅钢片质量不佳。
比如硅钢片厚薄不均、边缘有毛刺、漆膜质量不佳等。
2)铁芯压装压力不合适。
铁芯压装要求有适当的压力范围,压力不足,将直接造成铁芯的松动,长期运行将造成片间磨损,并破坏片间绝缘。
压力过大,有可能造成片间绝缘的损坏。
3)压指、压板压偏或压力不均:由于加工、安装质量等因素造成铁芯压指、压板压偏或压力不均,导致铁芯局部松动,端部阶梯齿掉齿、掉片等故障时有发生,严重的导致断片磨损线棒主绝缘直至主绝缘击穿,发生接地事故。
4)电阻温度计损坏引起的故障:当电阻温度计及其引线有两点与机壳短路时将在所构成的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势和感应电流,其大小与回路的面积成正比。
5)其他因素。
比如鸽尾筋安装不准确、通风沟槽钢不正确等,也会造成铁芯的局部或整体松动。
(2)运行过程中导致的铁芯故障:发电机现场安装后,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条件、事故等原因引起的铁芯故障。
1)漆膜的干缩。
发电机长期运行后,硅钢片表面的漆膜会有一定程度的干缩现象,其程度与漆膜厚度、使用绝缘漆特性、原始制造质量等直接相关,尤其是对于轴向较长的机组影响较大,将导致铁芯一定程度的松动。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按照自主创新、突破重点的思路,开展市场潜力大、附加价值高的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一)先进金属及非金属材料1. 钢铁材料。
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及零部件用钢,高铁关键零部件用钢,高性能硅钢,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用钢,核电关键装备用钢,大型压铸模用热作模具钢,极地环境用钢,大型水电用高级别压力钢管及蜗壳用钢,高炉渣提钛产钛白粉等产品。
2. 有色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航空用轻合金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用关键材料,高端伺服电机用热压磁环及热压磁粉,核燃料贮存格架用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新型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等产品。
3.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石墨烯,8.5 代TFT-LCD 及以上玻璃基板,显示面板用高强盖板玻璃,钢化真空玻璃,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高性能石英玻璃等产品。
(二)先进有机材料1. 高性能树脂。
重点发展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碳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氟硅树脂及关键单体等产品。
2. 特种橡胶及弹性体。
重点发展溴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等高性能合成橡胶,聚烯烃类、氢化苯乙烯类、聚氨酯类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3. 功能性膜材料。
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处理用膜,锂离子电池用软包装膜,偏光片及配套膜材料,微棱镜型光学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胶膜等产品。
4. 高端专用化学品。
重点发展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品、电子气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三)先进复合材料1. 高性能纤维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取向硅钢硅钢号称钢铁产品的“工艺品”,该钢种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还没有广泛生产、开发的产品之一,并且该钢种是去年盈利水平最高的钢种之一,国内仅武钢、宝钢、太钢、鞍钢等大型企业生产,生产难度较大,鞍钢的ASP1700和济钢的热连轧生产线工艺装备条件非常接近,因此,通过考察其无取向硅钢、双相钢等的生产情况,对济钢开发此类钢种具有借鉴作用。
1.鞍钢二炼钢的生产工艺、产品概况鞍钢硅钢产品主要在其二炼钢生产,二炼钢主要有100吨转炉3座,年产量360万吨,坯料主要供ASP1700线,供中板40-50万吨,部分供180吨转炉3座,年产量460万吨,主要供传统热连轧1780mm生产线。
1.1 ASP1700 生产线鞍钢ASP1700生产线是鞍钢最早的热轧钢带生产线,其主要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RH精炼-LF精炼-中薄板坯连铸机连铸-加热炉加热-二辊粗轧机-四辊粗轧机-保温罩-热卷箱-六机架精轧机-层流冷却-卷取-喷号、称重-入库。
其主要设备有100吨转炉3座,LF炉2座,1台双工位RH,2台135mm的中薄板坯连铸机,可在线调宽,调宽范围可达到300mm,两座步进式加热炉,带大立辊的二辊粗轧机,可调宽80mm,带立辊的四辊粗轧机,保温罩,热卷箱,六机架精轧机,两台卷取机等。
ASP 1700线2010年产量252万吨,冷轧基料约占70—80%,无取向硅钢22万吨,其余为部分花纹板、普碳等,其中≤3mm的80万吨,约占31.8%,最薄可以生产到2.0mm,2.3mm的可实现批量生产。
1.2 1780生产线1780传统热连轧生产线2010年产量450万吨,其产品主要有4大类,分别是汽车用钢100万吨以上、硅钢80万吨,主要是无取向硅钢,管线主要是X70以下50万吨,集装箱60万吨,其余主要是冷轧基料、汽车大梁、机车车辆钢、高强钢等,其中机车车辆钢Q450NQR1约20-30万吨。
为了生产硅钢其1780mm生产线上了专门的硅钢加热炉和边部加热器等,以及后道工序的专门的硅钢生产线。
1.3冷轧情况其共有5条冷轧生产线,一冷180万吨,二冷150万吨,都是酸轧联合机组+罩退工艺,三冷200万吨,四冷120万吨,是酸轧联合机组+连退工艺,五冷是硅钢生产线,是酸轧联合机组+连退工艺。
主要产品定位汽车板、家电板、硅钢。
鞍钢冷轧硅钢线是经国家批准的鞍钢“十五”规划的重点技改项目,该工程于2003年6月开工,2005年全线投产。
主要装备包括有1条酸洗轧机组联合机组(六辊),4条电工钢连续退火涂层机组,4条切边重卷机组,2条包装机组等,设计年生产量为100万吨,其中80万吨为中、底牌号无取向硅钢,20万吨冷硬卷。
酸轧联合机组可生产0.18-2mm厚、700-1380mm 宽的电工钢板和冷轧板,连续退火涂层机组可生产0.35-0.65mm厚、700-1280mm规格板。
2.硅钢生产情况2.1 2010年硅钢生产概况2010年鞍钢硅钢产量约100万吨,以无取向硅钢为主,取向硅钢在10年10月份才形成批量,但合格率较低,低于40%,合格率低主要在冷轧工序,热轧工序以前,其综合合格率可达到95%,100万吨中在ASP1700生产线生产22万吨,其余在1780mm线上,ASP线以50AW800、50AW1000、50AW1300为主,其中50AW800、50AW1000约占硅钢产量的75%,其热轧产品规格主要是2.5×1060(1250),冷轧厚度主要是0.5mm,1780线以50AW800、50AW600、50/35AW470、50/35AW350、50/35AW300等无取向硅钢和少量取向硅钢(热轧目前每月约5000吨)为主,470以下的中高牌号无取向、部分取向硅钢和以上的中低牌号分别占约50%。
其无取向硅钢的热轧主要规格是2.5/2.3×1000-1250mm,冷轧主要规格是0.5、0.35mm;取向硅钢的主要规格是0.2-0.35mm。
2.2 鞍钢硅钢开发生产的历史过程鞍钢2002年即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研制开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其首先于2003年在1780mm生产线上生产了低牌号无取向硅钢,并且在2004年7月成立酸轧联合冷轧硅钢厂,2005年开始尝试在ASP1700 线生产低牌号无取向硅钢,2006年开始形成批量,2006年7月,鞍钢开始组建取向硅钢产品研究室。
2007年5月,首批取向硅钢进行了试制,GO140产品在实验室获得成功。
2007年年末,用户用鞍钢取向硅钢实验室产品制造出了SK10型变压器。
到2009年年末,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在实验室研制成功Hi-B取向硅钢产品,标志着鞍钢拥有了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备技术。
2008年年初,鞍钢有取向硅钢项目开始筹划,该项目设计规模为年产26万吨,总投资57亿元,分两期进行,一期10万吨/年,2008年6月投产;二期16万吨/年,2010年7月竣工投产。
从2009年6月开始,各机组陆续开始取向硅钢产品大生产的热负荷调试。
经过一个机组一个机组的攻坚,经历了几十个生产工艺方案、工艺制度和上百个工艺参数的调整,2010年上半年,鞍钢取向硅钢生产线热负荷调试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批性能合格的取向硅钢产品成功下线;再经过进一步努力,到目前终于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取向硅钢产品的目标。
在取向硅钢产品研制、由热负荷试车向大生产转化的过程中,该厂申报21项专利和10项专有技术,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低温取向硅钢制备技术。
鞍钢硅钢的研制生产历程为: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基料生产-中低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取向硅钢生产。
鞍钢的硅钢开发经历时间长,在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方面有大量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2.3 ASP 1700线生产无取向硅钢的关键工艺该产线以800以上的中低牌号为主,曾经试制过50AW470,但没有形成批量。
(1)炼钢工序由于低牌号无取向硅钢对C、N、O、S等元素有较严格的要求,一般是:C≤30PPm,N≤25PPm,O≤30 PPm,S≤50PPm,另外硅含量较高,一般在0.3以上,AW600达到1.3左右,Al含量大于0.2以上,是目前常见钢种的10倍以上,并且对铸坯的等轴晶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与常规钢种比,要开发特定的炼钢、连铸工艺技术,二冷冷却工艺采用专用的硅钢冷却工艺和配水制度,中低牌号的无取向硅钢的拉速与其他钢种控制差别不大,一般在2.0-2.2m/min之间,不能低于1.85,加入的硅铁要用微碳的特种硅铁,一般在RH工序加入,AlS一般在RH加一部分,在LF 加一部分,氩气系统要密封良好,采用无碳长水口,和无碳浸入式水口,中包覆盖剂采用无碳预溶型,拉钢过程中保证钢水全覆盖,如果铸坯下线,为防止出现裂纹,必须堆垛缓冷。
一般必须热送。
其LF/RH工序各主要元素含量有较严格的要求,中包温度波动不能超过10度,对精炼工序的进出站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鞍钢为了生产硅钢,在ASP铸机上了电磁搅拌,是ABB提供的,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
应该说济钢炼钢工序的目前的工艺装备条件具备生产800以下牌号无取向硅钢的能力。
(2)热轧工序热轧生产无取向硅钢,一般采取三低一高的工艺制度,即低的加热温度、较低的精轧入口温度、较低的终轧温度,高的卷取温度,由于热轧工序精轧区域很容易在两相区轧制,因此,轧制硅钢时可能由于轧制不稳定导致卡钢、扣翘头等,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数模人员都要有一个适应生产硅钢的过程。
另外,硅钢的主要缺陷是边裂,由于边部温度低,硅钢低温时本身较脆,易导致出现边裂、裂口缺陷,因此需要对目前的精轧导板进行改造,加上立辊导轮,减少边裂的缺陷,另外注意调整好冷却工艺,由于硅钢的厚度规格是2.5mm,因此需要有足够的过渡材和适当的辊期,由于硅钢生产要求必须热送,因此,对生产组织、计划有严格的要求,一般不要超过8炉,即使铸坯下线,铸坯温度也不要低于500℃,以免产生铸坯裂纹,铸坯断裂在加热炉里,如果铸坯低温入炉,必须要控制好预热段的加热速度,以免产生较大的内应力,铸坯裂断。
目前,鞍钢无取向硅钢的加热时间一般在60分钟左右,一个辊期能生产30块左右,无取向硅钢对热轧的板形、厚差、凸度、楔形均有较严格的要求。
(3)冷轧工序国内主要冷轧厂技术上都比较保守,特别是各家的冷轧硅钢生产线都列为重要保密单位,一般人员现场参观都非常难。
鞍钢硅钢线也不例外,从业人员从领导到职工都签保密协议,技术交流非常困难。
根据掌握的资料,冷轧工序对硅钢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硅钢生产对冷轧工艺装备配臵有着特殊要求,正常的无取向冷轧硅钢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济钢冷轧工序缺少连退涂层设备。
因此从冷轧工序讲,济钢工艺设备配臵不全,严格讲不具备硅钢生产条件。
但中低牌号硅钢相对生产难度要小一些,对设备的配臵相对较松一些,因此依据济钢冷轧现有工艺设备条件,可以开发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但只限于半成品,因为我们没有涂层工艺,用户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后续加工后才能使用。
济钢冷轧生产硅钢的制约因素和技术难点在于:1)酸洗线和酸再生系统没有脱硅工艺,正常硅钢生产线需要配臵脱硅设备;2)硅钢酸洗生产线一般配臵激光焊机,济钢冷轧是闪光焊机,带钢的焊接是个问题3)因为硅含量高,酸洗表面质量下降4)轧机乳化液易受污染,目前的过滤器主要过滤铁,硅难以过滤,轧制量增加,乳化液污染变脏速度加快5)硅钢脆,轧制过程中容易断带,如何控制轧制断带是一个难点6)退火工艺:济钢没有连续退火生产线,采用罩式退火,目前主要生产0.5mm以上规格,硅钢以0.35mm、0.5mm薄规格为主,如何控制粘结也是一个难点。
3、建议(1)济钢目前的设备工艺条件适于生产50W800、50W1000、50W1300等半工艺无取向硅钢。
(2)生产硅钢要建立的专门的一贯制生产工艺,对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3)炼钢工序侧重碳、氮、氧、硫等的严格控制,另需要开发硅钢专用保护渣和连铸配水、二冷工艺等,要求Si、Mn、Al等元素成分含量控制严格,一般波动不超过0.05,以免造成轧钢生产的不稳定。
(4)热轧采用三低一高的工艺制度,严格控制关键工序温度,一般偏差不能超过20℃,严格控制板形、厚差、凸度、楔形等,尽快实施导板加立辊导轮的改造。
(5)建议实施铸坯在线调宽改造,增加铸坯连浇炉次,实现多规格、小批量生产。
(6)建议尽快优化现有精炼工艺、合金配加方案等,降低成本,如鞍钢很少用金属锰,一般以高碳/中碳或低磷锰铁代替金属锰,即使在生产一些低碳钢种时,鞍钢1780线在生产X60以下管线时,不走LF,在生产X70时,仅走LF,不走RH,均能保证其夹杂物要求和其他性能要求。
(7)如果要实现大批量半工艺硅钢生产,酸洗必须要上脱硅设备,轧机乳化液过滤系统也需要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