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方史

福建地方史知识例举

一.古代史
1.政治:秦在福建设置闽中郡;西汉郡国并行制时曾有闽越王国、南海王国和东海王国等政权;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统治福建;元朝第一次设行省。
2.经济:唐宋时,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城市;明清时期闽商成为十大商帮之一。
闽商是福建商人简称。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与晋商、徽商等齐名。闽南人具开放与向外扩张的意识。传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在闽南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闽南人闯荡全球显现出很明显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闽商海外开拓历史悠久:远在4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就已显示出海洋文明特征;宋元期间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明中后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以明代社会经济大发展为背景,以本地发达手工业为依托,闽商开始大规模海内外贸易活动。明代福建商人依托本地土特产获利,主要活动区域在江浙地区。具有现代意义的崛起是在19世纪后半期,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后。闽商是游离在封建集权和农业文明之外的,价值在于海洋文明的开拓精神。台湾区域的海洋文明特征是福建海洋文明的延伸。
3.文化:具有东南“邹鲁”之称。主要文化名人:
蔡襄:兴化 (今福建仙游)人,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
柳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长期定居在今武夷山市,是我国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是理学集大成者。
李贽:晋江人。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二.近代史
1.从“三坊七巷”走出的近代名人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它是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2009年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

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如: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沈葆桢: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中国“船政之父” ;严复,近代著名思想家;林旭:“戊戌六君子”之一;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长民:“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作者林长民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王冷斋(1891—1960):“七七事变”见证者,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
2.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福建的福州、厦门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仍属当时福建的台湾淡水、台南。
3.洋务运动孕育的船政文化
中国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浓缩反映了中华民族开放 、革新、自强、复兴的一段艰辛历程。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的发源地,创造出第一艘铁壳舰船、第一架水上飞机等众多的全国第一,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同时,船政文化体现了福建海洋文明对外开放的典型特征,它所展现的开拓创新、奋发自强的优秀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更是福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历史骄傲。
船政文化内涵及主要精神:(1)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3)中国近代

造船工业的先驱。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4)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船政局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和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5)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6)中国航空业的摇篮。福建船政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7)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8)精神体现:民族自强、崇尚科学、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爱国忘我、当好表率。
4.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中在福建的有中央(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5.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福州、厦门等南方城市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三.现代史
1.“一五”计划成就:鹰厦铁路。
2.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1980年设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开辟厦漳泉闽南经济开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