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概况
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简介

西南公路开工作面辅助主洞施工,最终达到主洞快速贯通的1 工程意义目的。
本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道351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目前G351夹金山越岭路段(43km)“瓶颈”制约明显,现状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6.5m,受冰雪影响,每年需进行为期3个月的交通管制(12月20日至来年3月20日),越岭通行时间在2h以上。
非管制期全线运行时间约7h,管制期全线运行时间一般在9h以上,严重影响通道整体通行服务水平及安全保障能力,修建夹金山隧道是沿线藏汉同胞的共同心愿。
隧道围岩岩性单一,主要为杂谷脑组及侏倭组变质砂岩夹板岩,局部含软弱破碎的碳质板岩,其中砂岩多呈中厚状,饱和抗压强度28.8~50.5MPa,板岩多呈薄层状、板状,饱和抗压强度10.1~25.4MPa。
洞身构造极其发育,隧道穿越一系列褶皱和项目于2021年5月立项,到完成两阶段设计仅夹金凼断层,地下水以点滴状、线状渗出为主,局用时半年时间,并于2021年11月取得施工图批复,部有细股状水流。
隧道轴线充分考虑平导布设、隧2021年12月正式开工。
夹金山隧道实施后将有效解址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两端接线及工程造决越岭段冬季通行问题,节约通行里程约34km,进价等因素,夹金山隧道洞身段主洞与平导中线间距一步畅通区域交通条件,有望带领沿线人民群众开30~35m。
纵坡设置为人字坡,夹金山隧道平纵示意启实现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新篇章。
如图3所示。
2 工程概况项目起于雅安市宝兴县跷碛藏族乡波日沟,顺接既有国道351线跷碛段,设隧道穿越夹金山,止于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乡唐家山,接国道351线达维段,路线全长10.07km,其中隧道长9.35km,通风救援平导长9.364km,隧道进口海拔2980m,出口海拔3052m,最大埋深1400m,采用二级公路隧道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隧道建筑限界10.0m×5.0m。
具有重要里程碑的铁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和标志性技术突破

具有重要里程碑的铁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和标志性技术突破
中国铁路发展有很多具有重要里程碑的铁路隧道工程。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项目概况和标志性技术突破:
1. 青藏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铁路,其中的隧道工程十分显著。
最为著名的是青藏铁路中的新建和改建段109座隧道,总长度达960多公里,其中包括全长约5.2公里的唐古拉山隧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
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隧道: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东线工程横跨华北地区,解决了这一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该工程的隧道工程主要包括引江济淮隧道、引漳津黄隧道等,通过大规模隧道的修建,实现了不同流域之间的水资源调配。
3. 长江三峡隧道:长江三峡隧道是中国第一个承担铁路和公路双功能的大型横贯长江的隧道工程。
该隧道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岛式主导式隧道掘进、盾构与顶进法相结合等,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条件恶劣等难题,成功实现了长江两岸的交通连接。
这些铁路隧道工程的标志性技术突破包括新型施工方法和技术、地质勘探和隧道设计、土力学和地下水处理等领域的创新。
这些创新技术不仅促进了中国铁路发展,也为世界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隧道工程概述

隧道工程概述隧道工程是指人类为了穿越山脉、河流、海峡等自然障碍物,而开凿的地下通道。
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隧道工程的分类隧道工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用途分类:交通隧道、供水隧道、排水隧道、矿山隧道等。
2.按施工方式分类:开挖法隧道、盾构法隧道、冻结法隧道等。
3.按地质条件分类:软土隧道、岩石隧道、水下隧道等。
4.按长度分类: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等。
二、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等因素。
首先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然后根据隧道的用途和要求进行设计。
隧道的开挖方式有手工开挖、机械开挖和爆破开挖等。
手工开挖通常适用于小型隧道,机械开挖适用于中型和大型隧道,而爆破开挖则适用于硬岩层。
隧道的支护方式有钢支撑、混凝土衬砌、岩锚等。
钢支撑是指在隧道周围设置钢桩,增加隧道的稳定性;混凝土衬砌是指在隧道壁和顶部覆盖一层混凝土,增强隧道的强度;岩锚是指在隧道周围安装岩锚杆,固定周围的岩石。
隧道的通风系统是保证隧道内空气流通的重要设施。
通常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风机将新鲜空气引入隧道,排出污浊空气。
三、隧道工程的应用1.交通运输:隧道工程在铁路、公路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隧道可以穿越山脉、穿越海峡,缩短交通距离,提高交通效率。
2.供水工程:供水隧道用于将水资源从水源地输送到城市或农田。
供水隧道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损失,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
3.排水工程:排水隧道用于排除地下水或雨水。
排水隧道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涌入建筑物或隧道。
4.矿山工程:矿山隧道用于开采矿石或运输矿石。
矿山隧道可以提高矿石的开采效率,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
四、隧道工程的挑战与发展隧道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各不相同,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

四工程概况本项目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陕甘界)至天水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的横向联络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要紧承担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省区与陕西、湖北及四川、重庆等省市跨省区的旅客和物资流通任务。
实施本项目是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结构及发挥其综合效应,关于加速陇东南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增进陇南市旅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知足交通迅猛增加的需求具有踊跃的作用。
(一)工程简介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至天水公路土建工程ST11合同段线路起点(YK605+874、ZK605+)位于小川隧道中,终点(YK611+、ZK611+)位于纸坊镇刘旗寨村,线路全长5.811km。
全线共设隧道两座(小川隧道左线2300米、右线2300米;成州隧道左线2084米、右线2120.5米),单洞累计长度8804.5米,其中III级围岩2147.9m,IV级围岩2443.6m,V级围岩4195m;中桥38.05m/1座、1-13m通道桥2座;涵洞7道;路基土石方40余万方,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
本项目合同动工日期为2021年8月1日,合同完工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合同工期882日历天。
工程重点为小川隧道(西段)和成州隧道。
(二)区域地质及气象概况1 区域地质条件隧址区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接陇中黄土高原,东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相连,南邻四川盆地;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别离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崇山峻岭与河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地质构造:研究区在摩天岭北东向构造带的东北侧,其整体属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西延,因此决定了本区构造线(盆地除外)呈东西向延展的构造轮廓。
本区总的构造特点为长期构造进展进程均表现出受东西向构造活动带所操纵。
铺子山隧道工程简介

铺子山隧道施工简介一、工程概况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铺子山隧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隧道穿越三皇山山脉。
全长6671m。
隧道下穿两处地表溪流,三处乡村等级道路,两处浅埋段落(DK1233+355-DK1233+520、DK1234+365-DK1235+700),最小埋深仅7米,施工难度较大,为全线控制性工程,被铁道部定为极高风险隧道。
根据区域等地质资料及物探成果显示,本隧道范围内有4条断裂通过。
F1、F2、F3断裂分别位于DK1231+275、DK1231+375、DK1231+500点附近,断裂规模较小,近直立。
F4断裂在线路左线剖面上位于DK1234+450点附近,为瓦店—铨圈断裂,该断裂向小里程方向倾,倾角较大。
二、主要设计情况1、开挖工法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其中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Ⅴ级加强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Ⅴ级、Ⅳ级、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2、初期支护设计初期支护主要有: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挂网喷砼、中空注浆锚杆、砂浆锚杆、型钢钢架和格栅钢架。
大管棚主要用于隧道进洞及浅埋段过水、过路段初支,管棚长度10m,施工搭接不小于3m,间距0.4m,外插角不大于12度。
超前小导管主要用于Ⅴ级、Ⅳ级围岩,长度4.5m,间距0.4m。
每环之间搭接不小于1.5m,外插角约10度左右。
挂网喷砼主要用于Ⅴ级、Ⅳ级、Ⅲ级围岩,网片钢筋采用Φ6和Φ8HPB235钢筋,尺寸有25*25cm和20*20cm。
Φ22组合中空注浆锚杆用于隧道拱部初支,Ⅱ级、Ⅲ级围岩长度2.5m,Ⅳ级围岩长度3m,Ⅴ级围岩长度3.5m。
砂浆锚杆用于隧道拱墙初支,Ⅴ级、Ⅳ级、Ⅲ级围岩使用。
型钢钢架采用工20a型钢加工,用于Ⅴ级加强围岩初支,钢架设置部位全断面,间距0.75m。
格栅钢架用于Ⅴ级围岩和Ⅳ级加强,采用Φ14和Φ22钢筋加工制作,其中Ⅴ级围岩钢架间距1.0m,Ⅳ级加强钢架间距1.2m。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

设计资料一、工程概况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广园西路)工程流花湖段位于流花湖公园内,呈南北走向布置,本次设计起点里程ZK0+330,终点里程ZK0+740,对应左线隧道长度410m,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放坡开挖结合地下连续墙围护。
由于交通隧道与电力管廊合建,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双层箱型框架结构,上层为交通隧道,下层为电力管廊通道及隧道管线通道;湖底段结构最小埋深 1.5m,岸上最大埋深为5.6m。
本段结构底板大部分位于岩层全风化<5-1>、强风化<5-2>和中风化<5-3>,局部位于<4-2>层。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一)地形地貌该段工程位于流花湖工程内上,树湖泊地貌,流花湖为人工湖,湖底高程约为4.0m,平常水位高程6.0-6.3m,水深1.5-2.3m,水量主要受降雨补给并受与流花湖相连的驷马涌排水渠涵闸控制和调节,湖中岛及湖岸高程为6.5-7.7m。
(二)气象特征广州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季风性气候。
全年降水丰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
夏季炎热,冬季一般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8.7℃。
在季风环流控制下,每年旱季(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陆冷高压影响,吹偏北风,天气干燥,降水较少;雨季(4月至8月)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吹偏南风,天气炎热,降水量大。
每年5-10月是广州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7-9月,热带气旋影响和袭击广州的可能性较大,是台风盛行季节。
广州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年均降雨量为1696.5毫米;降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汛期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90%,最大月雨量大部分发生在5、6月间。
汛期是地下水补给期,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消耗期和排泄期。
(三)岩土分层及工程地质特征底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积-洪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大山组三元里段、黄花岗段泥质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砂砾岩及砾岩等。
武家堡隧道工程简介

武家堡1#隧道工程概况(进口)一、隧道技术标准1、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界限:净宽10.25m ,限高5.0m 。
二、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黄土丘陵区,地表形态表现为黄土梁峁状,隧道穿越的黄土梁峁呈近东西向,两侧为黄土冲沟,谷坡陡立。
海拔高程介于912.6-1020.5米,相对高差107.9米。
植被以荒草灌木为主,分部于沟壑边缘,丘陵上部及缓坡地带地表为耕地。
三、水文地质条件隧道穿越的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两侧为深切冲沟,地下水径流畅通,大气降水大部分沿斜坡汇入冲沟流失,少量雨水渗入形成的地下水也会在雨后不久被蒸发或侧向排入冲沟调绘期间隧址区未发现地下水露头。
总体评价,隧道埋深范围内不含地下水,洞壁局部可能有潮湿感。
四、武家堡1号隧道衬砌级别及长度详见下表建设单位:临离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监理单位:北京正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邢台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马 培 项目总工:贺永华 施工员:于延龙 监理员:赵宁波 隧道 名称 起讫桩号 长度(米) 衬砌级别及长度(m ) IV V V 浅埋 明洞 武家堡1#隧道 K34+145-K25+035 890 560 35 271 24 ZK34+130-ZK35+030 900 520 100 266 14武家堡1#隧道工程概况(出口)二、隧道技术标准1、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界限:净宽10.25m ,限高5.0m 。
二、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黄土丘陵区,地表形态表现为黄土梁峁状,隧道穿越的黄土梁峁呈近东西向,两侧为黄土冲沟,谷坡陡立。
海拔高程介于912.6-1020.5米,相对高差107.9米。
植被以荒草灌木为主,分部于沟壑边缘,丘陵上部及缓坡地带地表为耕地。
四、水文地质条件隧道穿越的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两侧为深切冲沟,地下水径流畅通,大气降水大部分沿斜坡汇入冲沟流失,少量雨水渗入形成的地下水也会在雨后不久被蒸发或侧向排入冲沟调绘期间隧址区未发现地下水露头。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准备、隧道开挖、支护及衬砌、施工监控等内容。
以下是一篇关于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范文,字数超过500字。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隧道工程位于某城市,隧道全长约2.4公里,隧道进出口分别为A、B两点。
隧道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净宽12米,净高5米。
隧道主体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施工过程中需克服地质复杂、地下水丰富、隧道长度较长等困难。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期准备:完成隧道工程的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纸交底、施工队伍培训等工作。
2. 施工现场布置:根据施工需求,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包括临时设施、施工临时道路、供电供水等设施。
3. 施工材料准备:根据工程量清单,提前采购合格的隧道施工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防水材料等。
4. 施工设备准备: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合理配置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泵车、模板台车等。
三、隧道开挖1. 开挖方式:根据隧道地质条件,采用钻爆法进行开挖。
2. 开挖顺序:遵循“先拱后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原则进行开挖。
3. 开挖作业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进尺,确保开挖面的稳定;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围岩变形;定期对开挖面进行巡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四、支护及衬砌1. 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
2. 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包括混凝土衬砌、防水层等。
3. 衬砌施工要求:严格控制衬砌结构尺寸、强度、防水性能等指标;确保衬砌与初期支护的连接牢固;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隧道内的地下管线。
五、施工监控1. 施工监控内容:包括隧道工程的地质变化、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方面。
2. 监控方法:采用现场巡视、仪器监测、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施工监控。
3. 监控要求: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六、安全生产及环保措施1. 安全生产: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概况
一、隧道总概况
后祠隧道位于夏蓉高速公路上,采用分离式设计。
新建后祠隧道(左线)位于龙岩市适中镇上郑村与后祠村之间,山体最大高程约710.7m,左线净空14.0×5.0m(宽×高)。
起迄桩号为ZK130+473~ZK132+015。
隧道长1542米。
隧道进口为削竹式,出口为端墙式。
右线由原漳龙高速公路后祠隧道原位扩建而成,净空17.75×5.0m(宽×高)。
右洞起迄桩号为YK130+536~YK131+528,扩建隧道长992米,隧道进口为端墙式,出口为削竹式洞门。
平纵均位于直线段,纵坡为-2.453%。
本隧道设计速度:80km/h,洞内中间段照明亮度:4.5cd/m2 ,路面横坡:单向坡2%,纵坡:-2.153%,设计荷载:公路-I级,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二、工程与水文地质特征
该隧道位于博平岭山脉的中部,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坡较陡,自然坡度25-30°,局部达35-40°;山脊(顶)平缓,隧道轴线最大海拔标高710.7m,植被较发育,多为杂木。
进口段自然坡度10-20°;出口段自然坡度20-30°。
地表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下卧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γ52)及其风化层,局部见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岩脉侵入。
隧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山坡坡体较陡,未见有大的地表水系经过,地表水总体较贫乏。
三、地震烈度及气象资料
隧址区处于我国东部著名的巨型新华夏系第二个隆起带与南岭
纬向复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政和——大埔深大断裂的西北侧。
受其影响区内断裂、岩浆活动均较发育,其中F118为一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内岩石挤压破碎强烈,见绿泥石化,花岗斑岩后期充填,岩石风化强烈。
龙岩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8℃,极端高温38.4℃,极端低温-2.8℃,年日照时数1442小时~2043小时,无霜期270~299天,年平均降水量1608毫米~2137毫米。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适宜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四、洞门位置和洞门的选择
洞口位置的确定一般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开挖高度,同时兼顾洞口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左右洞口的协调美观等综合因素,选用经济、美观、和谐自然并有利于行车视线诱导的洞门型式。
隧道进出口仰坡和边坡均进行绿化防护,绿化防护的形式是根据边坡坡率和圬工防护形式具体确定的。
进出口仰坡采用拱型骨架植草或CS网植草灌防护。
成洞面及明洞临时边坡采用挂网锚喷的支护方式来保证明洞回填前的临时稳定。
左右洞成洞面开挖时候要求保留核心土。
五、洞身及衬砌
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湿喷混凝土(钢筋挂网)、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锚杆等为施工辅助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六、防排水
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重视生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排水畅通、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七、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仔细阅读设计文件,与第一册设计图核对路线平纵面以及隧道平、纵面和控制点坐标、高程等关键数据,弄清测量线、隧道中线和车道中线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施工放线准确无误。
(2)隧道施工放样应保证精度。
施工时应根据隧道各主要控制点的坐标计算隧道的长度和方向,并据此实地放线。
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置一个水准点。
(3)地质超前预报是做好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重要环节。
施工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具体情况的要求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并及时反馈预报结果,以便修改支护参数或开挖方式,确保施工和营运的安全。
针对Ⅴ级围岩土层结构、风化程度及含水量情况较为复杂,为确保洞室的安全稳定和工程的经济性,应在施工中适时地对其所用的钢支撑的间距、型号和类型进行调整。
(4)施工初期应做好洞口范围的排水,是否施作井点降水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其个数及其平面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开挖情况进行调整,施作前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成洞面开挖前应复核成洞面处的地形,确保做到成洞面覆盖层厚度在2~4米范围内,成洞时应选择
有利的施工方法,严禁洞口大开挖,防止滑坡及坍塌。
当洞口地形和地面线高程与设计图不符时,应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对洞口进洞方案进行调整,不得擅自开挖,造成高边仰坡,破坏洞口的自然与和谐。
(5)每次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编录存档。
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
围岩级别的变更必须提供围岩动态监控量测数据。
施工中应及时核对围岩级别,如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设计。
(6)施工中遇到地下水应逐段取样化验,了解有否侵蚀性,根据地质报告,出口段地下水具有弱腐蚀性,初支砼的水泥要用火山灰质或矿渣水泥。
施工中对构造破碎带这些段落应充分重视,必要时在相应节理发育及断裂带影响的地方适当增加一些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
(7)隧道进出口成洞面采用喷射砼、锚杆群及挂网加固稳定,进出口结合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型钢支撑或超前锚杆、钢格栅拱架成洞。
仰拱应采用跳槽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尽快形成闭合环。
(8)小导管及中空注浆锚杆的注浆压力为0.5Mpa~1.0Mpa,达到压力时持续15分钟即可终止注浆。
大管棚的注浆压力为0.7Mpa~1.5Mpa,达到压力时持续15分钟即可终止注浆。
(9)复合式衬砌施工应认真执行新奥法原则,各级围岩二次衬砌应根据施工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及时浇筑;对于Ⅴ级围岩,二次衬砌要求距掌子面不大于20米;Ⅳ、Ⅲ级围岩段要求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
当围岩变形过大,初期支护力不足时,应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加强初期支护,或修改二次衬砌设计参数及提前施作模筑砼。
在施作
带仰拱的二次衬砌时,应先浇筑仰拱,整体浇筑洞身墙拱二衬砼。
对分解类碳酸型腐蚀地下水情况下,混凝土采用矿渣或火山灰质水泥,并掺入阻锈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钢筋的阻锈能力。
(10)所有喷射砼均应采用湿喷技术,不得采用干喷,以确保喷射砼的质量。
(11)锚杆与垫板应保持垂直,并与喷射砼充分接触,螺母务必拧紧。
钢拱架连接钢板的螺栓孔的成孔工艺应采用机械钻孔,不得用烧割成孔。
(12)各级围岩段一次开挖长度:当设钢拱架时不宜大于钢拱架间距的1.5倍,否则不得大于锚杆纵向间距的1.5倍。
(13)加强监控量测,特别是浅埋段地表沉降以及爆破震动对相邻隧道的影响应作为重点。
(14)反坡施工的隧道,开挖时应根据洞身的实际涌水量,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保证掌子面不积水。
(15)对隧道洞身位于山岭凹部或浅埋偏压段落,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施工,确定安全合理可靠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