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林树种市场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特色经济林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经济林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经济林发展调研报告特色经济林发展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特色经济林是指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结合。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特色经济林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色经济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推动特色经济林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1. 调研内容(1)特色经济林的种植状况和发展规模;(2)特色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特色经济林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4)特色经济林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推动措施。

2. 调研方法(1)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2)访谈特色经济林种植户和相关专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特色经济林的种植状况和发展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特色经济林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

其中,柑橘、苹果、板栗等水果类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稳定。

而竹子、桉树等经济林的种植面积较小,但发展潜力巨大。

2. 特色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色经济林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时通过种植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供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

3. 特色经济林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1)市场需求不稳定是目前特色经济林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导致种植户收益不稳定。

(2)技术水平落后也制约了特色经济林的发展,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问题,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

4. 特色经济林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推动措施(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特色经济林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种植效益;(3)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特色经济林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经济林栽培学实习报告

经济林栽培学实习报告

经济林栽培学实习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林的合理栽培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加深学生对经济林栽培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报告范本。

实习背景及目的经济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其主要目的是生产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如水果、坚果、药材等。

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掌握科学的经济林栽培技术,对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经济林种类识别与特性分析通过对当地主要经济林树种的观察和资料收集,了解不同经济林树种的生长习性、产品特性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2. 土壤与气候条件评估学习如何对经济林栽培地进行土壤肥力测试和气候条件分析,以确定最适合的树种和栽培模式。

3. 栽培技术实践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手参与树木的种植、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栽培管理工作。

4. 经济林经营管理学习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林地实际情况,制定经济林的经营计划和管理策略。

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系统地掌握了经济林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还亲身体验了从土地准备到树木管理的全过程。

实习期间,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学栽培对于提高林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如何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制定经济林的长期经营计划,这对于未来的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经济林栽培学实习不仅让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增强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经济林栽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对经济林栽培学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经济林现状和发展调研汇报

经济林现状和发展调研汇报

经济林现状和发展调研汇报经济林现状和发展调研汇报背景概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遏制这些问题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林。

经济林是指在现有自然和生态条件下,通过种植经济作物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森林经济作物种植区。

本文对当前我国经济林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经济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我国经济林现状经济林作为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扶持。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林种植体系,其中以亚热带山地、丘陵地带和南方平原为主要分布区域。

近年来,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总面积已超过2000万公顷,主要包括油茶、桉树、核桃、柚子等20多个品种。

其中最大的品种是油茶,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生产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林作物。

油茶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万公顷,全国油茶产量超过600万吨,产值接近300亿元。

二、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虽然我国经济林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品种单一。

我国经济林的品种主要是油茶、桉树、核桃、柚子等,缺乏多样性和品种的适应性不强。

2、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经济林主要集中在南方平原和亚热带山地、丘陵地带,而一些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地区却未能充分利用。

3、科技水平落后。

我国经济林中科技含量比较低,很难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

三、我国经济林未来发展趋势1、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

经济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2、品种逐渐增多。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我国经济林品种将逐渐增多,种类将更加丰富,品质也将有所提高。

3、区域分布将更加均衡。

未来我国经济林的种植将更加强调区域的分布均衡性,将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地区充分利用,使经济林的分布更加合理。

结论:总体来说,我国经济林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增加品种多样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林的种植效益,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确保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

新乡林下经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乡林下经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乡林下经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林下经济的概念林下经济是指在林木资源得到合理保护的情况下,利用森林资源,开展经济活动,增加林地的经济价值,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的经济活动。

新乡市拥有大量的林木资源,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为农民提供增收的机会。

二、新乡市林下经济的现状目前,新乡市的林下经济主要以养殖业、果树种植等为主。

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养殖业、果树种植等仍然是主要发展方向,缺乏多样化的经济活动。

2.技术水平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3.市场开发不足,产品销售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价格波动较大。

4.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农民随意开垦山林,破坏了林地资源。

综上所述,新乡市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还不够理想,需要深入研究并寻找出路。

三、新乡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1.丰富的森林资源:新乡市拥有大片的林地和植被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农民劳动力充裕:新乡市农民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3.政府政策支持:新乡市政府一直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4.市场需求广泛: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增加,林下经济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基于以上优势,新乡市有望在林下经济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

四、新乡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1.多样化经济活动:新乡市可以发展更多的林下经济项目,例如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科技支持:新乡市可以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

3.市场开发:新乡市可以建立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生态环境保护:新乡市可以加强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遏制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以上对策建议应结合新乡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积极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方城县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方城县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JIANGXI AGRICULTURE41河南省方城县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文/王香敏(河南省方城县林业局 473200)摘 要 近几年,河南省方城县林业项目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通过对当前工作现状的深入调查,发现工作中依然存在些许不足。

基于此,总结方城县林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对策,为方城县林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林业;发展现状;改善对策;方城县1 河南省方城县林业发展现状截止2015年底,河南省方城县全县林地面积8.26万hm 2,占国土面积的32.24%,其中有林地7.52万hm 2,灌木林地0.12万hm 2,未成林造林地0.20万hm 2,苗圃地0.09万hm 2,宜林地0.12万hm 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0.19万hm 2。

活立木总蓄积达到204万m 3,森林覆盖率达到29.55%。

1.1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全县以晚秋黄梨、黄金梨、木瓜、核桃、杏、李和柿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1.25万hm 2,总产量4 326万kg,总产值33 432万元,已累计建成各类绿色产业基地0.33万余hm 2;全县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28家,经济林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加工企业2家;发展花卉苗木总面积642.00 hm 2,产量1 097.32万株,年销售额2 155万元。

1.2 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全力借助林业稽查队、公安局等执法部门力量,集中开展矿山整治、坡头采沙、非法烧碳、无证经营加工木材行动20余次。

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地、乱砍滥伐和盗伐林木的犯罪行为,办理刑事案件78起,刑拘98人,移送起诉46人。

办理行政案件172起,处罚27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60万元以上。

二是落实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机制,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和森林火灾受害率达到历史最低。

三是坚持抓好病虫情预测预报,组织开展飞防和人防,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每年控制在3.5‰以下,低于5.0‰指标。

湿地建设总面积0.45万hm 2,申报成功赵河省级湿地公园1处。

河南省林业产值完成情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河南省林业产值完成情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河南省林业产值完成情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一、引言林业是河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河南省林业产值的完成情况进行年度统计分析,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二、总体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林业总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林木的生产总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林下经济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林果产业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林业旅游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三、分行业分析1. 林木生产河南省林木生产总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林木的产量为XXX万立方米,同比增长XX%。

林木价格的平均指数为XXX,同比增长XX%。

林木的主要产品包括原木、木材加工产品以及木质家具等。

2. 林下经济河南省林下经济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林下经济的主要产品包括食用菌、中草药等。

其中,食用菌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中草药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林下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3. 林果产业河南省林果产业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林果的产量为XXX吨,同比增长XX%。

林果的主要品种包括苹果、葡萄、柿子等。

其中,苹果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葡萄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柿子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林果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林业旅游河南省林业旅游产值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林业旅游接待人数为XXX万人次,同比增长XX%。

林业旅游的主要景点包括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林业旅游的发展对于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林木生产仍然是河南省林业产值的主体,而林下经济、林果产业等的发展还有待提升。

2. 品种结构不够多样化:河南省在林木生产和林果产业方面主要侧重于几个主要品种,对于其他潜力品种的开发利用还有待加强。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一、绪论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行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河南农业行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农业产业结构1. 农作物种植河南省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其中,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小麦和玉米产量也较高。

棉花产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农药使用和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2. 果蔬养殖河南省蔬菜、水果、养殖业发展迅速,优质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养殖业以猪、牛和羊为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挑战。

三、农产品加工与销售1. 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在河南省占据重要地位,涉及食品、饲料、油脂等领域。

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方面不断努力,推动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

2. 销售市场河南省农产品销售市场广阔,既包括城市市场的超市、批发市场,也包括农村市场。

销售渠道多样化,但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价格波动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现有问题与挑战1. 技术创新和机械化水平不高河南省农业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传统农具使用比例较高的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兽药残留、农产品加工环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安全隐患。

3. 环境污染与绿色发展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河南省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发展前景与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河南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河南省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阐述了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类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发展前景做出了客观分析。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建议;发展前景;河南灵宝1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1.1 林业资源灵宝市国土总面积29.99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9.61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2.08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43.6%。

林业用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为6.54万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3.3%。

1.2 林下经济现状自2008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以来,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的推进,灵宝市不断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子,林下经济生机盎然。

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已达4.71万hm2,年产值达21.43万元。

全市各地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迅速增加的有林地面积,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菌、林禽、林畜、林菜、林药、林草、森林旅游等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2 灵宝市林下经济的主要类型2.1 林下种植一是林药间作模式。

目前,全市林下种植柴胡、血参、茱苓等中药材1 240 hm2,年产量6 300 t,年产值1 932.9万元。

二是林草间作模式。

目前,全市林下种植苜蓿3 466.67 hm2,年产值2 160万元。

三是林菌间作模式。

主要以发展林下夏季香菇为主,林农在已郁闭成林的杨树、桐树等树种的林下空地,充分利用林分良好的遮荫效果及充足的温度、湿度等有利条件发展香菇产业。

至2011年全市林下香菇产业利用林地面积154.4 hm2,发展香菇1 600万袋,产值1.8亿元。

2.2 林下养殖主要以林禽、林下野猪养殖为主。

全市持有野猪、山鸡、孔雀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10家,其中林下养殖5家。

共发展林下鸡、鹅6.8万只,林下野猪1 500头,年产值389.5万元。

其中,某农户在川口乡南朝村养殖野猪1 500头,年出栏500头,收入5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和核桃市场分析报告一、油茶市场分析报告1.油茶产品及用途油茶的收获目标茶果,主要用于生产食用茶油。

茶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亚油酸的木本油脂的高档食用油,优质茶油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比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橄榄油还多1%,能有效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具有降低油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

其副产品主要有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

2.最终用户河南省为油茶种植区的南界,分布面积种植规模与产量有限,油茶茶果全部在本地销售,最终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村个体作坊式茶油粗加工企业,生产茶油主要在当地农村销售;另一类精加工企业生产的高档精品油销售方向主要两个:一是讲究健康、营养消费的高端消费者;另外一部分由团体或个人购买用作高档礼品。

3.市场渠道茶果销售渠道销售比较单一,主要是由林农和种植者自行销往茶油加工企业。

个体简易加工企业加工生产的茶油主要销售给企业所在地周围的村民或市民。

精加工企业生产的高档精品油销售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在产地直接销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或居民;二是在信阳、郑州等地设立直营店销售;另有部分产品进入土特产、礼品商店销售。

4.消费情况4.1目前消费水平2008—2012年,油茶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种植面积由24万亩增长到41余万亩。

但由于新造林大都是200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基本没有形成产量,能形成产量的油茶资源主要还是24万亩老的残次林,其质量和管理水平变化不大,鲜果产量也就维持在5000~5200万公斤,产油量维持在250~260万公斤。

2012年,油茶鲜果产量为5200万公斤左右,产油量为260万公斤左右。

2008年至2012年,油茶鲜果和茶油产量见下表。

表1-1 河南省2008—2012年油茶消费状况单位:10,000kg河南省现有总人口为10543万,茶油人均消费量0.025公斤,我省2012年人均食用油消费量超过20公斤,茶油站总消费量的0.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7%和发达国家水平的40%。

实际上,目前有限茶油量还不能满足产区居民消费,仅有少量高档精油供应信阳、郑州等城市,远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4.2消耗驱动力油茶果主要用于生产食用油,副产品为茶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食用油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减;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悄悄地发生改变,食品消费由卫生、安全逐步转变为健康、时尚消费,逐步减少对动物油的依赖,高档植物油的消费逐步增加。

刺激茶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1)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呈增长趋势;2012年全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在20公斤左右,与世界40公斤的平均消费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食用油消费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2)消费观念更新,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消费和时尚消费,未来几年高档食用油将呈爆炸式增长趋势;(3)我国是油茶种植和茶油生产大国,茶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未来出口也将呈较快增长趋势。

4.3未来消费需求趋势预测消费需求变化与人口结构、消费观念变化密切相关,未来消费需求按如下公式计算:⨯=Y⨯rXaY:需求量;a:人均消费量;X:人口数量;r:城镇化率。

由于受限于立地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我省未来油茶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油茶未来销售方向也只能局限于城市市场,因此,本报告需求预测也就仅限于城市市场。

预测参数及预测结果见下表表1 河南省中长期茶油消费需求预测由上表可知,随着人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善,未来茶油消费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

2017、2022和2032年茶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531.09、7071.83和16813.24万公斤。

5.油茶生产趋势5.1现有资源量2012年,全省共有油茶41万亩,不同龄期结构与管理情况见下表:表河南省油茶资源统计万亩5.2 油茶鲜果与茶油产量预测5.3.1 油茶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油茶发展规划,2017年全省油茶资源将发展到51.00万亩,新发展油茶林10万亩,同时进行低产林更新造林月3万亩,低改抚育10万亩;到2022年油茶资源规模将发展70万亩,新造林约19万亩,更新造林7万亩,抚育4万亩;以后油茶资源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预计到2032年全省油茶资源规模将维持在75万亩左右。

2017、2022、2032年度油茶资源情况见下表。

表河南省油茶发展规划情况根据油茶森林资源发展时期变化,2017、2022、2032年油茶资源龄期结构见下表:表河南省油茶资源龄期结构预测单位:万亩初产期油茶林鲜果产量按照200公斤/亩计算,产油量按10公斤计;我省油茶产区位于油茶分布区的北界,盛果期产量按照略低于丰产林标准600公斤/亩计算;低效林鲜果产量按照200公斤/亩计算,产油量按10公斤计;低改林鲜果产量按照400公斤/亩计算,产油量按20公斤计。

2017年、2022年和2032年油茶鲜果产量和产油量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鲜果和茶油产量预测结果6.供给需求平衡经测算,河南省短期、中期和长期与杨树有关的木材需求量分别为:1393.81、1954.89和2949.84万立方米;而短期、中期、长期木材生产量分别为799.49、1328.99和1459.60万立方米。

因此,杨树短期、中期和长期木材消费均存在一定缺口,分别达594.32、625.90、1490.24万立方米,需求缺口随时间推移由增加趋势。

表油茶供需平衡预测图1-5 河南省茶油需求缺口7.产品价格变化2008至2012年间,杨树大、中、小径材木材价格均呈上涨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径材的利用得以充分利用,价格增加幅度相对较大,由2008年的380元/立方米增加到530元/立方米,上涨幅度为39.47%;中径材和大径材木材依然有一定涨幅,增加幅度在30%左右。

未来随着木材需求缺口的不断增加,今后杨树木材价格还将持续上扬。

近5年杨树木材价格变化,详见下表(表中数据为全省产地原木平均价格):表1-7 河南省近5年茶油价格动态图近五年河南省茶油价格动态变化图二、核桃市场分析报告1.核桃产品及用途核桃是世界最重要的坚果类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

消费方式可以是直接消费干果,直接取食核桃仁,也也有部分中间商收购带青皮鲜果销往大型宾馆饭店,用加工凉菜。

核桃也是很好的滋补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含脂肪65%左右,蛋白质15%左右,碳水化合物10%以上,粗纤维5.8%,维生素及磷(0.32%)、钾(0.39%)、钙(0.10%)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主要加工产品有核桃油、核桃蛋白质类产品、核桃果茶、香料、活性炭等。

2.最终用户根据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不同,核桃最终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城乡居民,主要是消费坚果,取食核桃仁;二是各类大、中、小型饭店,直接消费带青皮鲜果,加工凉拌核桃仁等凉菜;三是城市各种蛋糕房,用于加工蛋糕和糕点;四是深加工企业,加工核桃油和核桃蛋白粉等精深加工企业3.市场渠道核桃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如下三种:一是由果农到农贸销售比较单一,主要是由林农和种植者自行销往茶油加工企业。

个体简易加工企业加工生产的茶油主要销售给企业所在地周围的村民或市民。

精加工企业生产的高档精品油销售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在产地直接销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或居民;二是在信阳、郑州等地设立直营店销售;另有部分产品进入土特产、礼品商店销售。

4.消费情况消费总量中国是核桃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年核桃坚果生产总量超过50万吨,除少部分出口国际市场外,主要供国内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加工能力的提升,我国核桃及其制品的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国内核桃需求量将每年增长10%左右。

4.2 消费结构中国核桃的传统消费主要是生食、油用和用于制作糕点的辅料等等。

近年来,多种新的核桃消费产品不断增多,如饮用制品核桃乳、核桃粉等。

核桃产品消费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和高消费人群为主,青少年和普通消费群体的消费比重相对较小,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桃产品正逐步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

4.3 消费水平中国核桃生产规模和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按全国人均消费量计算,年人均消费核桃仅有0.38kg,而同期美国人均占有1.1kg。

目前,世界核桃年总产量135.16万t,人口65亿,人均只占有0.21kg。

无论是世界或主产核桃的中国和美国人均占有量显然较少。

4.4 影响因素影响核桃消费的因素很多,核桃产品消费量首先会因市场供给状况、生活水平等需求因素的影响,另外也会因消费者的偏好、认识水平所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市场供应状况、地域差别、收入水平、价格变化、消费偏好等。

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价值认识的深化,今后对核桃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核桃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核桃市场的销量呈迅速上升趋势。

据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今后10年世界核桃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0%递增,到2010年需求量将超过112万t。

因此,世界核桃生产、贸易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

世界核桃年贸易量为15万~20万t, 其中带壳核桃和核桃仁各占一半。

核桃生产国都是核桃出口国。

有40多个国家进口核桃, 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主要进口国。

4.1目前消费水平2008—2012年,核桃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种植面积由24万亩增长到41余万亩。

但由于新造林大都是200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基本没有形成产量,能形成产量的核桃资源主要还是24万亩老的残次林,其质量和管理水平变化不大,鲜果产量也就维持在5000~5200万公斤,产油量维持在250~260万公斤。

2012年,核桃鲜果产量为5200万公斤左右,产油量为260万公斤左右。

2008年至2012年,核桃鲜果和茶油产量见下表。

表1-1 河南省2008—2012年杨树相关加工产品木材消费单位:10,000kg河南省现有总人口为10543万,茶油人均消费量0.025公斤,我省2012年人均食用油消费量超过20公斤,茶油站总消费量的0.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7%和发达国家水平的40%。

实际上,目前有限茶油量还不能满足产区居民消费,仅有少量高档精油供应信阳、郑州等城市,远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4.2消耗驱动力核桃果主要用于生产食用油,副产品为茶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食用油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减;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悄悄地发生改变,食品消费由卫生、安全逐步转变为健康、时尚消费,逐步减少对动物油的依赖,高档植物油的消费逐步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