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资料

经济林栽培学学习目的及任务:目的: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栽培经济林,如何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
具体任务:掌握所选择栽培的经济林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栽培要求,栽培区域立地分类,宜林地立地类型划分,了解栽培范围的生态条件;相应栽培和经营技术方法的确立。
第一章绪论【概念、现状、发展】一、经济林概念(一)概念及其外延1、广义概念就森林生产功能来说,是指除木材之外生产其他林副产品为栽培目的的林分,包括栽培人工林的野生、半野生林分。
【干鲜果、饮料、油料、调料、香料、工业原料及药材】2、狭义概念除了水果类经济树种以外的其他经济树种的经济林。
3、经济林概念的外延森林的多功能性——木材生产、生态环境效益、观赏价值由此提出的生态型经济林(水土保持经济林、水源涵养经济林、环保经济林)、公益经济林(观赏经济林、旅游经济林)。
(二)经济林的直接和间接效益1、直接效益林副土特产品:如果品、油料、药材燃料:木材及柴枝2、间接效益生态效益——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固岸护堤、净化水质和大气、降低噪音、庇荫遮雨观赏效益——树姿、树叶、花果、造景其他效益——国防、科学研究、科普二、发展经济林的意义中国小康梦→山区小康梦→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经济林产业化1、开发建设农村、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4、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生态质量5、增加出口创汇三、我国经济林的特点与现状(一)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2、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4、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野生资源相结合5、不同种类的经济林生长习性差异大,生长周期长等栽培特性(二)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现状1、经济林产品生产状况2、经济林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状况3、经济林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稳定发展时期)4、经济林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林果业→主产业5、经济林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出国创汇的主要产业6、经济林发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品种(2)生产管理粗放,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重数量,轻质量▲重营造,轻管理▲重初级产品生产,轻深度加工升值▲总体技术含量低▲大部分经济林落后林管理粗放,单产低,品质差,国品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竞争力(3)产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之后,综合效益不高(4)管理体制不顺(宏观指导和调控不够有力)经济林主管部门:林业、农业四、福建省经济林生产现状(一)我省经济林生产的特点1、福建省的经济林果名优品种繁多2、积极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不断涌现3、积极开展生态闽台和闽桥合作,不断引进台湾名特优新品种4、经济林果产业化的思想理念与经营技术不断提高(二)我省经济林生产的区划“四带三区”1、福州以南沿海的南亚热带龙眼、荔枝带、香蕉带和芦柑栽培区2、3、4、武夷山东坡梨为主的五、国外经济林栽培概念以科技为先导,以栽培管理机械化作为技术指导1、普遍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改进经济林生产2、通过更新品种、矮化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1)品种更新:选育高产、优质、搞性强,……采收的品种(2)矮化密植方面:提高光合利用率(3)科学施肥方面(4)机械化方面:不断提高,一机多用第二章经济林的分类和分布第一节经济树分类一、经济林分类的意义二、植物学分类三、园艺学分类(一)按叶生长期分类1、常绿果树(无明显休眠期)芒果、龙眼、荔枝2、落叶果树(秋冬期脱落,有明显脱落期)桃、苹果、梨(二)按生态适应性分类【寒带果树、温带果树、亚热带果树、热带果树】1、寒带果树耐-40℃以下低温,高寒地区栽培。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题

《经济林培育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无融合生殖:有些树种或品种胚囊里卵子不经受精作用仍能产生正常的、有繁殖能力的种子,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其实就是单倍体孤雌生殖。
芽的异质性:枝条不同部位的芽体形成期,其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不同,造成他们在质量上的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环剥:也称环状剥皮,指在果树生长期内将其枝干的韧皮部剥去一环,以阻碍养分的输送,调节环剥以上枝叶的生长,从而缓和生长势,促进花芽分化,有利于结果或刺激芽的萌发,促进新梢生长。
用于控制过旺的营养生长。
宽度因树种、枝的粗度而异,一般不超过0.5cm,以当年能愈合为宜。
高接换种:对种植多年品质劣的实生树或栽培经济效益差的结果树进行高位嫁接,用优良品种的接穗更换原来的枝条或树冠,嫁接部位相对比小苗嫁接高,称高接换种。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使其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茎源根系:利用植物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采用枝条进行繁殖,使茎上产生不定根,发育成的根系称为茎源根系。
胚芽嫁接:以胚芽或胚根作砧木,带有1~2个芽的当年生枝条作接穗的一种嫁接方法,通常采用劈接法。
修剪:在整形的基础上,通过短剪、疏枝、除萌、摘心、刻伤、缚扎等技术措施,使植物维持一定的形状以调节植物生长与结果的关系,达到生产的目的。
缓放:对留作主枝、侧枝和大型结果枝组的枝条,不进行修剪,使顶芽继续延伸生长,目的是扩大树冠。
单性结实:不经授粉,或虽经授粉而未完成受精过程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做单性结实。
萌芽力:枝条上的芽能抽生枝叶的能力叫萌芽力,以萌发芽占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示。
经济林学复习提纲

1.如何实现经济林早果、丰产、优质、低耗的栽培目标?1)高标准建园: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矮化苗或矮化中间砧苗,优先选取短枝型品种;对于异花结实的树种,选择适宜的授粉树品种,对于三倍体品种授粉树品种不至少两种,授粉树品种与主栽品种约为1:4-5;采用宽行距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对于苹果、梨等采用行列式配置授粉树品种,而对于核桃、板栗等采用边界式配置授粉树品种;栽植前土壤进行开沟深翻,并施足有机肥,应在上一年雨季前进行;春季土壤解冻气温回升后苗木芽子尚未萌动时进行栽植,栽植深度与苗圃深度一致,栽植后修筑树盘、及时灌水并覆盖地膜,同时在饱满芽处短截以定干,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树干涂白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北方风大地区,配置防护林。
2)合理整形修剪:根据树种或品种生育特性、栽植密度、土壤状况及管理水平,选择合理的树形,根据树体结构要求选留骨干枝和配置结果枝组;幼树期主要任务是整形,为增枝扩冠阶段,修剪原则是轻剪为主、轻重结合,修剪方法宜选用刻芽、拉枝、缓放、环剥等,保持中心干的直立优势,注意竞争枝的处理;结果期主要任务是修剪,为调整生长与结果矛盾阶段,修剪原则是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壮树多选用拉枝、缓放、疏枝、环剥、拿枝软化等修剪方法,弱树多选用回缩、短截、疏枝等修剪方法,注意树形、树势、光照的统一;衰老期主要任务是复壮,修剪方法以短截、回缩为主。
3)加强土肥水管理:对于幼树期经济林,土壤进行深翻熟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生草制或覆盖制;生长前期加强肥水管理、生长后期控制肥水供应,春季土壤解冻后或早秋沟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枝条旺盛生长期沟施或穴施1-2次速效性氮肥,秋季叶面喷施1-2次磷钾肥。
对于结果期经济林,园地生草或覆盖多年后要进行耕翻,休闲1、2年后继续生草或覆盖;早秋沟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萌芽前后沟施或穴施速效性氮肥,花期叶面喷施硼砂与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草木灰等混合液,花后(花芽分化临界期)沟施或穴施速效性氮肥与少量磷钾肥,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期)按一定比例沟施或穴施氮磷钾肥,果实生长后期(红色果实着色前1个月)叶面喷施磷钾肥、以钾肥为主,施肥量控制在每公斤果实1公斤或1.5公斤肥料;根据当地降雨情况合理灌水,秋季降水太多要注意园地排水,灌水时期为萌芽前后、花后、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及土壤上冻前,控水时期为花芽分化临界期、果实采收前。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学习重点1-田晶

章节学习重点:(此为我按照老师画的重点于考试前自己总结,再结合两套试卷复习,考试没有任何问题O(∩_∩)O)第一章:绪论1、五大林种:用材林(Timber forest)、防护林(Production forest)、经济林(Economic forest)、薪炭林(Fuelwood forest)、特殊用途(Special use forest)2、什么是经济林?经济林就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调料、饮料、药材等为主要目的林木。
Economic forest refers to the forest which the main purpose 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ruits and nuts, edible oils, beverages, spices,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3、经济林栽培的意义①It is the necessity for life use and for industry use;②poverty relief,prosperity the market and economy;③It is raw material for export.(此处为老师课堂上翻译的,与试卷答案有所不同,老师说关键词写出即可,不看语法)第二章:经济林分类与栽培规划1、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特点:○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2资源分散,分布不均○3发展迅速,潜力巨大2、经济林的分类:根据果实解剖结构,可将经济林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和柑橘类。
According to the anatomy structure,the fru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rupe ,berry ,pome ,nut ,and orange。
3、经济林的分布:○1气候因素决定了经济林木大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同时对小的局部区域的分布产生影响○2经济林木自身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对其分布产生巨大影响○3古地质历史和气候的变迁也影响着经济林木的分布○4人为的干预作用第三章:生态环境对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影响生态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由各个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
经济林栽培学(1)

经济林栽培学1、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2、填空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3、简答题(5选4题,共25分)4、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第一章经济林的种类与分布森林五大类型: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
1、经济林定义: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从广义理解“经济林”是以利用木材以外的其他林副产品为栽培目的的人工林。
国外将经济林称为:“Non-wood products(NWP)”或“Non-timber products(NTP)”。
第二章经济树木生长发育规律重点:1.生命周期的概念2.生命周期的划分及各个时期的定义、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结合各论中的树种进行论述)3.芽的异质性概念4.花芽分化的概念、特点及促进花芽分化的途径。
5.碳氮比学说5.经济林木座果的类型,提高座果率的措施6.贮藏营养对树体的作用第一节生长发育的概念及相关性第二节经济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规律2、生命周期:从卵细胞受精产生合子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大树,开花结实,直到衰老、更新、死亡的全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也称年龄时期)。
3、经济树木生长时期的划分:(1)营养生长期(幼年期)定义:指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或开始有收益(如树胶、树脂等)时止。
特点:以营养生长为中心,树体离心生长旺盛,地下和地上占据的生长空间迅速扩大。
栽培技术要点:保成活、促生长、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
(2)结果始期(始收期)定义:是指从开始结实到大量结实以前所持续的一段时期。
特点:发育中心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栽培技术要点: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加强整形修剪,培养树体骨架;改善光照和营养条件,促进开花结果(3)结果盛期(盛收期)定义:是经济树木大量开花结实或收获高峰期,也是栽培上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
特点:生长发育的中心已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栽培技术要点:加强对林分的土、肥、水管理;通过合理修枝调整营养开花结果的关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延长功能叶的寿命(4)结果衰退期(收获减退期)定义:从产量明显下降,到经济收益甚少时为止。
(整理)经济林栽培学复习资料

经济林栽培学一、名词解释1、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品。
2、经济林栽培:一般是指从经济林育苗开始,经过经济林营建、栽培管理,到经济林产品采收整个生产过程。
3、根颈: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物质交换必经的通道称为根颈。
4、萌芽率:枝条上的芽萌发枝条的能力。
5、成枝力:枝条上的芽萌发成为长枝(>15Cm)的能力。
6、芽的异质性:果树不同部位的芽体,由于所处环境、营养状况有差异,造成芽的质量、生长势、饱满程度等差别,称为芽的异质性。
7、芽的早熟性:芽体在形成当年即萌发的特征。
8、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抑制部侧枝(侧芽)的生长、生长势和分枝角度的现象。
11、垂直优势:直立生长的枝条生长势旺,接近水平或下垂的枝条生长势弱,枝条弯曲部位的芽其生长势超过顶端的现象。
12、叶面积系数:单位面积上所有经济林木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比值。
17、自花授粉:同一个品种相互授粉的现象。
18、异花授粉: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的现象。
19、自花结实:通过自花授粉而形成的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的产量的果实的现象。
20、异花结实:通过异花授粉而形成的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的产量的果实的现象。
21、单性结实:子房未受精而形成无种子果实的现象。
22、无融合生殖:一般是指不受精也发生发芽力的胚的现象。
23、雌雄异熟:雌雄同株或异株中,雌蕊和雄蕊不能同时期成熟的特性。
24、有效授粉期:是用胚珠的寿命与从授粉至受精所需时间差来表示。
25、花粉、胚囊的败育:花粉或胚囊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中途退化,萎缩、发育中止等现象。
26、经济林宜林地的选择:从整体生境中,选择适宜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小生境,如小气候、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小地形、海拔高度等。
27、适地适树:是指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双方的发展潜力,达到该树种在该环境条件下和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产量水平。
经济林复习

经济林复习第一篇:经济林复习1、仁果类:苹果、沙果、海棠果、梨、山楂、木瓜、枇杷等;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芒果、橄榄等2、果树的芽是叶、枝或花(花序)的原始体,是枝或花形成过程中的临时性器官。
3、芽的种类:依据位置性质类型顶芽侧芽叶芽纯花芽混合芽单芽复芽活动芽潜伏芽鳞芽裸芽解释着生于枝梢的顶端着生于枝梢的叶腋萌发后只形成枝梢萌发后只形成花(桃、李)萌发后既形成枝梢也形成花(梨、苹)在同一节位上仅有一个芽(梨、苹果)在同一节位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芽(桃、李)当年形成当年或次年萌发经一年或多年潜伏后才萌发芽有鳞片保护(葡萄的冬芽)芽无鳞片保护(葡萄的夏芽)数目萌发特点有无鳞片4、芽的异质性:在同一枝梢上不同部位的芽,由于发育过程的内外条件不同而形成芽在质量上的差异。
一般而言,上部的芽质量好于基部的芽,饱满且具有先萌发和萌发势强的潜力。
柑橘、板栗、柿、杏等,新梢顶端有自枯现象(自剪现象),因此最后形成的顶芽是腋芽(假顶芽),一般较饱满。
5、芽的早熟性:当年生枝梢上形成的芽当年即能萌发抽枝。
如:柑橘、李、桃、杏和大多数常绿树种及葡萄的夏芽。
具早熟性芽的树种一年可抽生2~3次枝,进入结果期早。
芽的晚熟性:当年生枝梢上形成的芽次年才能萌发抽枝。
如:苹果、梨及多数落叶树种。
6、芽的萌发力:枝梢上的叶芽萌发成枝梢的能力(%)。
芽的成枝力:枝梢上的叶芽萌发成长枝的能力(%)。
柑橘、葡萄、核果类果树,萌发力和成枝力均强,梨的萌芽力强而多数品种成枝力弱。
应用:①萌发力和成枝力均强的品种易于整形,但枝条过密,修剪时多疏少剪,防止郁闭。
②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品种,易形成中短枝,但枝量少,应注意短剪,促其发枝。
7、芽的潜伏力:潜伏芽萌发成枝梢的能力。
仁果类、柑橘、杨梅、板栗、柿等果树芽的潜伏力强。
桃的潜伏芽少且寿命短,树冠容易衰老。
8、枝的分类性质结果枝营养枝春梢夏梢秋梢冬梢一次枝二次枝三次枝四次枝新梢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多年生枝簇生枝短枝中枝长枝超长枝着生花芽,开花结果的枝着生叶芽,只长叶不能开花结果的枝一年只抽生一次在一次梢上再抽生一次的枝在二次梢上再抽生一次的枝在三次梢上再抽生一次的枝芽萌发后形成的生长枝生长年限仅有一年的枝长度≤ 5 c m 的枝长度在 51 0 0 c m 长度在≥ 1 0 0 c m 抽梢季节连续抽梢的次数生长年龄枝的长短9、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或顶端的腋芽)抑制其下部侧芽发育的现象。
经济林栽培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讲森林分为5大林种,即、、、和。
2.经济林木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
3.在环境因子中对经济树木起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
4.经济林苗木繁育可分为和。
5.根系的分布分为分布和分布。
6.嫁接方法按所取材料不同可分为、和三大类。
7.苗木生长节律指苗木年生长进程,通常可分为4个时期,包括、、、。
8.适宜矮化密植的树形主要有、、、、、等。
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不属于淀粉类树种()。
A.板栗B.枣树C.柿树D.核桃2.不属于经济林木的昼夜生长周期影响因素的是()。
A.温度B.植物体内水分状况C.光照D.大气状况3下列哪项措施不能防止落花落果()。
A.栽培授粉树B.虫媒花在开花期放养蜜蜂C.开花前适当施肥D.开花时遮荫处理4.属于芽接的是()。
A.切接B.舌接C.嵌芽接D.根接5.土壤深翻的最佳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6、以下各类中,不属于经济林产品的是()果品类 B. 油料类 C.蔬菜类 D.木材类7、一般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0-15℃ B.20-28℃ C. 25-30℃ D. 30℃8、下列哪种修剪方法不适宜夏季进行()短截 B. 疏剪 C. 扭梢 D. 摘心9、下列哪类生长调节剂是用来矮化密植抑制植株生长的()。
多效唑 B. 赤霉素 C. 细胞分裂素 D.玉米素10、树木的花芽分化从整个过程来看可分成3个时期,其中下列哪个时期不属于花芽分化过程()生理分化期 B.形态分化期 C.雌蕊形成期 D. 性细胞形成期三、名词解释1. 经济林2. 叶面积指数3. 经济树木幼年期4. 花粉直感5. 生理落果6.物候期7.潜伏芽8.叶面积指数9.经济林设施10.适地适树四、简答题1. 简述林地覆草和覆膜的作用2. 简述经济林主要施肥种类及时期3. 说明温度在经济林栽培中的重要性及在经济林栽培中与温度有关的主要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厂原材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2.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栽培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3.发展经济林意义:(1)是种植业最旺盛的经济增长点;(2)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重要作用;(4)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4.我国发展概况:面积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树种、品种多样化;储藏加工能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增加。
5.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1)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2)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低;(3)经济林产业化过程低,第二第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低下;(4)经济林总体发展水平不高;(5)管理体制不顺。
6.我国发展潜力:市场需求潜力大、可供发展的土地资源面积大、科技潜力大、群众发展经济林的内在积极性高涨。
7.发展趋势:适生区化;基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矮化密植;种类的多样化和良种化;无公害化;产品优质化;储运加工设备和手段现代化;旅游观光。
8.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2)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3)充分利用土地,开展多种经营,多用途、多方面开发利用;(4)家生野生同时利用,广生生产门路。
9.经济林树木分类:果品类、木本油料类、香料调料类、饮料类、木本中药类、农药类、树脂树胶树漆类、料染料类、纤维类、栓皮活性类软木类、放养类、森林蔬菜类、淀粉类、色素皂素及维生素类。
水果亚类:柑橘、香蕉、苹果、葡萄;干果亚类:核桃、板栗、柿子、枣;杂果亚类:山楂、杏、李子、樱桃、无花果、石榴、猕猴桃。
食用木本油料亚类:油茶、核桃、油橄榄、香榧、油棕、文冠果、榛子;工业木本油料亚类:油桐、乌桕;香料亚类:山苍子、桉树、樟树、花椒、八角、松树、柏木、玫瑰;调料科亚类:八角、花椒、桂皮。
10.影响经济树木分布的因素:气候条件;地质和地貌;土壤条件;植物本身的适生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人为的干预作用。
12.经济林区划的意义:为了解决缺乏全国统一的经济林树种、品种的栽培区划。
13.中国经济林区划分为4级:第一级为气候带,第二级为干湿区,第三级为亚区,第四级为小区。
14.经济林栽培区划:在研究经济林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对经济林的地理分布进行区域划分,为开展经济树木的引种驯化、指定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5.经济林区划的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生态经济规律、协同性规律)、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环境因子中的综合作用与主导作用的原则、环境的空间结构的原则。
16.生长:是指树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是量的变化,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增大体现出来的。
17.发育:是指经过一定时期营养生长的积累,细胞组织开始分化,进入性成熟,出现繁殖器官,开始开花结果,是质的变化。
18.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指经济树木一生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
分为:营养生长期(幼年期)、结果始期(始收期)、结果盛期(盛收期)、结果衰退期(收获减退期)、衰老更新期。
19.年周期:经济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变化。
20.向心更新:徒长枝形成的树冠同样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的规律形成的新的树冠,逐渐代替原来衰亡的树冠,使得优势部位逐渐下移。
21.离心生长:以根颈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根具向地性,茎具背地性。
22.离心秃裸:以离生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根冠的自然打枝。
23.物候期:经济林每年都会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性,如萌芽、展叶、抽枝、开花、结果、落爷休眠等现象。
24.物候期的划分:萌芽期、展叶期、抽稍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变色期、落叶休眠期。
25.物候期的特点:顺序性、重演性(重叠性)。
26.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1)营养生长期: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为止。
特点:以营养生长为中心,树体离心生长旺盛,地下和地上占据的生长空间迅速扩大。
措施:保成活、土肥水管理;促生长、幼树整形。
(2)结果始期:从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之前。
特点:营养生长仍占优势,枝的分枝级次增加,树冠继续扩大,主枝逐渐开张,树势渐趋缓和,产量逐渐上升。
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加强整形修剪,培养合理树体结构;调节生长和结果之间的平衡。
(3)结果盛期:经济树木大量结实或树胶、树脂、树液盛收的时期。
特点:树体构建完成,结果枝大量增加,产量达到高峰。
养分多集中供应果实生长,消耗大,易造成营养失调,而形成“大小年”。
栽培措施:加强光照、土肥水的管理和树体保护,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4)结果衰退期:茎、枝先端停止生长,并开始向心枯死。
产量逐年大幅下降。
(5)衰老更新期:树体衰老至枝向心枯死,侧枝枯死量增多。
新梢生长量少而细弱。
根系分布范围更小。
结少量果实。
27.经济林树木的年周期:(1)生长初期:绝大多数树木是从春季树液流动、萌芽起,至发叶基本结束止。
特点:光合效能不高,主要利用贮藏营养。
栽培要点:及时灌溉,补给稀薄追肥;抗性弱,防止春寒。
(2)生长盛期:树木发生新叶结束至枝梢生长量开始下降为止。
特点:树木生长旺盛,同化能力强。
栽培要点:加强水肥管理、防止干旱、防治病虫害。
(3)生长末期:从树木的生长量开始大幅度下降至停止生长为止。
特点:生长量下降,木质化程度加重,为休眠作准备,营养物质转为贮藏状态。
栽培要点:促进树木休眠,增加木质化强度;减少水、养,特别是N肥的供给。
(4)休眠期:从树木停止生长至萌芽前的一段时期。
特点:树木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十分微弱与缓慢;树体抗性最强28.栽培要点:移栽、整形修剪;施基肥。
29.根系类型: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
与地面近于平行生长的根系称为水平根,可分为深根性树种(核桃、板栗)、浅根性树种(桃、李)。
与地面近于垂直生长的根系为垂直根。
30.根系功能:固定功能、吸收功能、贮藏功能、激素的合成。
31.根系的年周期:同株树的不同根系生长期不同;根系开始与停止生长的温度均较地上部分所需温度低;根系生长的旺盛期为春末与夏初。
32.根系的生命周期:根系寿命与树木寿命相一致;根系寿命受环境影响大。
如高温、干旱等;根系寿命由长至短:支持根、贮藏根、运输根、吸收根;根系生长速度与树龄有关。
33.萌芽物候期:是由芽体开始膨大到幼叶展开为止。
34.芽的类型:根据芽的性质分:叶芽、花芽根据芽的位置分:顶芽、腋芽。
35.休眠芽:新梢上形成的芽第二年不萌发。
不定芽:根或愈伤组织等处形成的芽。
36.芽的特性:芽的异质性、萌芽力、成枝力、芽的早熟性、芽的晚熟性、芽的潜伏力。
37.芽的早熟性:当年新梢的芽当年萌发,能连续形成二次梢和三次梢。
38.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所在的环境条件不同,以及枝条内部营养状况的差异,出现芽体大小、饱满程度不同的现象。
39.萌芽力:一年生枝条上的芽能萌发出梢的能力。
40.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
41.芽的晚熟性:当年形成的芽当年不萌发,要到第二年春才能萌发。
如苹果、梨等。
42.芽的潜伏力: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力。
43.叶的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可直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元素;可进行呼吸、蒸腾等生理功能;常绿果树的叶片还是养分贮藏器官;叶片的活动时树木生长发育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
44.新梢生长包括:加长生长、加粗生长、抽梢次数。
45.枝干特性:顶端优势、垂直优势、干性、层性。
46.枝芽生长的三大优势:顶端优势、垂直优势、距离优势。
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比其他部位的生长占有优势的地位。
垂直优势:因枝条着生部位不同而出现强弱分化的现象。
47.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
48.层性:主指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
49.影响授粉和受精的因素:授粉媒介、授粉适应、营养条件、环境条件。
50.保花保果的措施:增强树体营养,促进花芽分化,秋基肥,春追肥;人工授粉,或果园放蜂;喷施硼肥。
51.防治果实脱落措施:防治病虫害,营造防护林,及时采收,低浓度萘乙酸喷施。
52.座果:经过授粉受精后,花的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的过程。
53.果实生长曲线:以果实的总量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得到一条果实生长曲线,共有3种类型:单S形,双S形,三S形。
54.影响果实增长的因素:细胞数和细胞体积、有机营养、无机营养、激素、环境条件。
55.提高果实品质的技术措施:品种的培育与更新;保持合理的群体机构;增强树体的贮藏营养;摘心、疏花疏果,减少养分竞争;加强授粉工作,保证座果;合理施肥,增进果实品质;促进红色发育。
56.花芽分化:植物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
是经济树木结果的首要条件,花芽的数量、质量又是形成产量的基础。
57.花芽分化的阶段:①生理分化期—花芽分化临界期。
②形态分化期—形态分化期、萼片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雌蕊原基形成期。
③性细胞成熟期。
58.花芽分化的特点:长期性、相对集中性和相对稳定性、临界期。
59.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芽内生长点细胞必须处于生理活跃状态;营养物质的供应是花芽形成的物质基础;内源激素的调节是花芽形成的前提;遗传基因是花芽分化的根据。
60.花芽分化具备的外界条件:光照:影响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内源激素的产生与平衡;温度:影响树体的生长,体内一系列生理过程和激素平衡;水分:控制和降低土壤含水量,可增加树体内的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的水平,并提高叶中的脱落酸的含量,从而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和淀粉酶的产生,促进淀粉积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有利于花芽分化。
61.促进和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抓住分化临界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促控:增强树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旺长,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应用生长调节剂;满足或限制外界因子来控制;修剪调节树势,调节花叶芽的比例。
62.落叶:是植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正常的落叶是树木完成营养物质积累而进入休眠期的标志,是树木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不良环境的特性。
63.休眠:是植物体全部或局部在某一时期表现为相对停止生长的现象。
从秋季自然落叶到次年春季萌芽为止称休眠期。
64.根据喜光度分:阳性树种(核桃、油橄榄、板栗)、阴性树种(油茶、山核桃、八角)、中性树种(香榧、玉桂)。
65.充分利用光能:合理密植、复层群落、加强管理、培育优良株型和高光效品种。
66.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67.生物学零度:影响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68.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累积。
69.经济林基地规划:通常所称的经济林造林规划主要指基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