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假定的真实
假定性就是指文学的虚 拟性本质。所以文学的 真实是在假定性中透露 出来的。可以说是“假 中见真”。 一方面,它是假定的, 它不是生活本身,纯粹 是子虚乌有;可另一方 面,它又来自生活,它 会使人联想起生活,使 人感到比真的还真。 文学作品所显示的审美 意识就是这种假定与真 实的统一。
鲁迅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的真实,我们
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需有其事,而创作则可 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 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 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事,加以推断,使之 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 事,确也正如所写。” 艺术是“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首先, 艺术情境自身要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必然性。 其次,这个“谎话”应该或者符合客观的事理 逻辑,或者符合主观的情感逻辑。会在读者的 心里唤起真实的幻觉。
1、主观的真实
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 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 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 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 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 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 观性。所谓“日出日落” 不过是人在自己的生命 活动中的生存感受和主 观把握而已;文学依据 生活中的人物、事件、 场面、细节来描写,也 都为主体意识所浸透, 而予以了生发、改造、 夸饰、变形的表现。
个艺术形象中 。
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 取向的把握,主体情 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 求有密切关系。为此, 主体情感态度应具高 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 倾向。 同时,情感把握需要 寄寓于“境”的创造 之中,并与“理”相 交融。因此,文学创 造应处理好情与境、 情与理的关系。
第三节 形式创造
一、形式创造 形式创造是指作家要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
第八章_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37
(2)人文关怀
1)列夫托尔斯泰,屈原,陶渊明,李白, 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
2)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 鲁迅的《阿Q正传》
3)人文关怀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 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
38
(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汇
20
三、艺术概括
(三)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1、从“个别”到“一般” (1)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2)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 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21
(1)艺术概括
1)多余人的形象罗亭,革命者的形 象巴扎洛夫等,都不是从概念出发 由一般演绎成的个别,而是通过对 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从个别达到一 般
18
文本赏析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19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艺术概 括)
(一)含义: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 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 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 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 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 方法
(二)作用: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 真实的基本途径。比如《追忆似 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14
(3)《雷雨》
戏剧家:曹禺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 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 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 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15
(4)《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 “梦而死”、“死而生” 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 情节,由于情感真挚, 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 忽略其他而“以假为 真”。
4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PPT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文学创造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文学创造的价值取 向各有不同。
我们的教材认为, 文学创造追求以真 善美为内涵的审美 价值。
第一节 艺术真实
认识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概括
一、认识与艺术真实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
界的认识活动。 作品 “真实性〞的品格:历史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假定的真实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把现实形象与梦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
西游记?、?变形记?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现实型作品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
——刘白羽:?平明小札?
作家刘白羽
诗艺性
含义 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作用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
界,必然要讲究“诗艺〞,诗艺 性可以理解为艺术形式标准。 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 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
文本赏析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 而死〞、“死而生〞式 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 节,由于情感真挚,人 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 略其他而“以假为真〞。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的艺术真实
认识活动发生的两个要件是主体和客体, 认识的结果总包含着主观性和客观性。艺 术真实的主观性受到尊重和强调,科学认 识那么要求尽量减少主观性而强调客观性; 艺术真实服从诗艺性〔文学性〕的标准, 科学真实那么服从技术理性的标准。
主观的真实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主不雅的真实
〔1〕文学创作发明有主体性或主 不雅性
① 文学供应的“真实”都被主不 雅化、心灵化
② 艺术创作发明自由地把客体世 界变成主体的熟悉与感悟、情 绪与意志的对象物
16
2、诗艺性
〔1〕含义: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妙 技
〔2〕传染感动 ① 文学依照主不雅化体例掌控客体
世界,必定要讲求“诗艺” ② 假定脾性境是在“诗艺”中生成 ③ 没有“诗艺”应用便没有艺术真
2〕文学作品在描写善恶的时刻体现出的伦 理判定,和激起的情绪合适仁慈的人性。
28
〔1〕尊贵的品质
3〕不和例子----俄国作家蒲宁的《乌鸦》, “写的很浅薄,写成了父子间的争风”。
4〕在于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去裁判它, 《红楼梦》其情绪立场具有很高的品位, 看到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强烈对 比,听到对丑罪恶径的训斥和对美大好 人生的呼叫
……很多悲凉,淫秽或丑恶的材料,用散文写,
仍不失落其为悲凉,淫秽或丑恶,披上诗的
形式,就几何可以把它美化。好比母杀子,
妻杀夫,女逐父,子娶母之类故事在实际生
活生计中很等闲引发怅恨与嫌恶,可是在希
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它们居然成为
45
〔3〕王汶石
……当我们一旦分明了它〔指素材〕的内在 乎义,取得一个深入而新奇的思惟,找到了 主题,情景当即就不合了。思惟的火光一旦 燃起,所有的生活生计事实、细节,都被通 统照亮,举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惟的光点会 萃,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脸孔;一个作 品的轮廓就明明起来,构成起来。
——王汶石:《座谈艺术构思》
2〕个体因特别而不成反复,一般因 特别而意蕴无穷
21
2、个体与一般的同一 〔1〕有赖于作家充分调动本身的生活生计 经历和情绪经历,对其所不雅照和描写的 特别进展开掘,提炼,增补和刷新。 〔2〕这个历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主体把内在 的尺度即审美价值取向应用到对象上去的 能动性介入和掌控的历程。
八、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艺术真实,要义要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型”,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
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三者在文学创造的价值结婚中是三位一体相互融通的,就其内在机制的主要方面而言,“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形式与创造”主要与美相关。
2、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世性。
因此,艺术真实的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3、如果说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那么,艺术概括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
艺术概括的具体规定性有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4、文学,作为审美活动,通过“诗意的裁判”——情感评价的方式来实现它的价值取向,这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
情感评价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情感评价实现的方式是:内在情感的真挚和外在艺术的呈现。
5、人文关怀,是文学作为审美活动尚“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文学的价值追求始终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尔基也因此把文学称为“人学”。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共同筑起文学的真善美功能价值体系,二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当代著名学者童庆炳的说法是:“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6、形式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它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它的基本内涵是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化内容。
二者是一体化过程或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7、在对待形式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一种是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假定的真实 p155
假定性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 活的内蕴是一切文艺的共同特征。
普希金生前参加过“扮演普希金”比赛
结果普希金本人 只得了第三。也 就是说有两人比 他更象“普希 金”。
生活的真实是—是;艺术的真实是—象(假定)。
(1)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或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 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或完全抛开现实的形 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 P155-2-8
“真”是“善”的基础。
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p177 -4
情感是基于人的需要、观念等思想意识而 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文学在创造艺术 真实时运用“内在的尺度”,实际已把情感 评价融入其中,因此,艺术形象都是理智与 情感的统一,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 性。文学创造正是以这一本质属性,在向人 们呈现着意义——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因伦理评价而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 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 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社会性 需要与态度。 P161↑1 -162.1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艺术 之根本。艺术形象是因情而动人。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上动物图像精确,却不动人,而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却能动人心情。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 (一)审美理想的特征 (二)审美理想的功能
(一)审美理想的特征 p171
首先,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 在的鉴赏的原型好最高典范。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 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
例:艾青《礁石》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狄德罗:理查生啊!我敢说最真实的历史是满纸 谎言,而你的小说却字字真实。历史描写几个人; 你却描写人类;历史把几个个人所没有说过、没 有做过的事情说是他们说的,做过的;你所描写 的人类的一言一行,他们都说过,做过;历史只 看见一部分时间,只看见地球表面的一个点儿; 你却看见了各个地方、各个时代。人类情感的过 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相同的,它是你临摹的范 本。假如是对最好的历史家做一次严格的评鉴的 话,他们有没有一个像你那样经得住评鉴呢?从 这个观点看,我敢说历史是一部坏的小说;而小 说,像你写的那样,是一篇好的历史。
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 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 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 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宝玉道:‘何曾 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 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 ‘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 ‘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 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 甩来。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艺术真实 情感评价 形式创造
第一节
艺术真实
一 认识与艺术真实 二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三 艺术概括
“存在非存在” 在场与不在场
一花一世界
行宫(元稹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二节 情感评价
一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二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三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王国维: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有两点, 一是要求取知识,一是有微妙的情感。哲 学活动满足了人类的求知欲,而文学艺术 则在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最高成就 .情感 就是我们面对外物刺激时的心理反应,比 如喜欢与厌恶,快乐与愤怒,肯定与否定 等等。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 要特征。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可编辑ppt
16
三、艺术概括
含义
➢ 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 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 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 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作用
➢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可编辑ppt
17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艺术真实
认识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概括
可编辑ppt
2
认识与艺术真实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 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 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 作品 “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性
➢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 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 真实
——别林斯基
可编辑ppt
5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
➢ 内蕴的真实 ➢ 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
➢ 主观的真实 ➢ 诗艺性
可编辑ppt
6
内蕴的真实
何谓内蕴的真实
➢ 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 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 的揭示和表现
➢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 真相事理层 ➢ 历史文化层 ➢ 哲学意味层
➢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 作用
➢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 到印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可编辑ppt
24
齐白石的虾
可编辑ppt
25
徐悲鸿的马
可编辑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延伸阅读
1、列·斯托洛维奇:诠释艺术的多方面本性的审美价值论
2、卢那卡尔斯基:审美价值——真善美之合一
3、席勒:艺术真实是诗意的真实而有别于历史的真实
4、黑格尔:艺术的真实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协调一致
5、冈察洛夫: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不是同一东西
6、卢卡契:文学创造中的人的主观性
7、高尔基:文学的真实是从同类许多事实中提出来的精粹
8、歌德:艺术的真正生命在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
9、丹纳: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殊表现得彰明较著
10、莫泊桑:艺术真实是运用诗艺创造出来的
11、迪伦马特:艺术的主观性
12、胡风: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融合
13、阿恩海姆:艺术创造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4、恩格斯论文学创造中的情感评价
15、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里情感评价的价值取向
16、中国古典诗学论情
17、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是表现情感的
18、鲁迅论情感评价的品格及其社会功利性
19、童庆炳: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
基本概念
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5.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
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3.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艺术概括是以对待特殊的集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
通过对“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正是由于作家的这种在对“特殊”的,体现着审美价值追求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一般”相统一的艺术概括能力。
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答: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可以从所谓的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数珠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5.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
高尚品格与功利取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
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
只有有了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不是“无病呻吟”。
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艺术的呈示,即把情感评价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诠释相交融,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方式。
6.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的原因: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况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因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文学的价值追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
所以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文学作品中的鹅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实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
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纬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纬度”。
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
而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
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答:形式创造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任何精神作品都有他的存在形式,否则它的内容就无以体现。
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缺一不可,所以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8.“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在内涵:“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成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
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
形式创造在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话语形式内容化的过程。
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答:“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
因此,当人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有道理,因为一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蕴含着深厚的意味,一旦转译,打乱了原有的结构和形式,改变了语言,因此有可能改变原有深刻内涵,破坏了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