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合集下载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假定的真实



假定性就是指文学的虚 拟性本质。所以文学的 真实是在假定性中透露 出来的。可以说是“假 中见真”。 一方面,它是假定的, 它不是生活本身,纯粹 是子虚乌有;可另一方 面,它又来自生活,它 会使人联想起生活,使 人感到比真的还真。 文学作品所显示的审美 意识就是这种假定与真 实的统一。
鲁迅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的真实,我们
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需有其事,而创作则可 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 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 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事,加以推断,使之 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 事,确也正如所写。” 艺术是“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首先, 艺术情境自身要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必然性。 其次,这个“谎话”应该或者符合客观的事理 逻辑,或者符合主观的情感逻辑。会在读者的 心里唤起真实的幻觉。
1、主观的真实

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 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 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 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 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 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 观性。所谓“日出日落” 不过是人在自己的生命 活动中的生存感受和主 观把握而已;文学依据 生活中的人物、事件、 场面、细节来描写,也 都为主体意识所浸透, 而予以了生发、改造、 夸饰、变形的表现。
个艺术形象中 。
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 取向的把握,主体情 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 求有密切关系。为此, 主体情感态度应具高 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 倾向。 同时,情感把握需要 寄寓于“境”的创造 之中,并与“理”相 交融。因此,文学创 造应处理好情与境、 情与理的关系。

第三节 形式创造
一、形式创造 形式创造是指作家要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

第八章 文学创作的价值追求

第八章 文学创作的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作的价值追求一、名词解释艺术真实: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真实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真实。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

它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独立人格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它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

它体现为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又体现为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表层结构、体裁样式、韵律节奏、表现手法)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形式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它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它的基本内涵是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

二者是一体化过程或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有意味的形式”: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提出,他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

”总起来说,形式之所以是“有意味”的,是因为它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审美理想的形成深受文化传统、社会语境和阶级身份的影响,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和阶级特征;审美理想又与个体的秉性、经历和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8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 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 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 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 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作用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 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 《追忆似水年华》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 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 断面的《人间喜剧》
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 追求 文学的类型不同使其真实性有不同的侧 重: 事真(现实型文学) 情真(理想型文学) 理真(象征型文学)
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 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内蕴的真实——内在追求 假定的真实——外部特征
内蕴的真实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文学的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孔子:兴观群怨 曹丕: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 有时而尽,荣乐至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 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 贺拉斯:寓教于乐 梁启超:熏浸刺提

文学的价值: 认识价值 真 教育价值 善 审美价值 美
文价 学值 创追 造求 的
艺术真实 情感评价 美的创造
第一节

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概括


真实:是一个表示客观存在的概念,指 的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 事、物及其客观规律。 文学的真实性: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 反映生活所达到的准确和客观实在的程 度以及读者的真实感达到的可信程度。

第八章_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_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3)作家是人类命运的关注者和社会文明进 步的促进者,无不高扬人文精神。
37
(2)人文关怀
1)列夫托尔斯泰,屈原,陶渊明,李白, 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
2)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 鲁迅的《阿Q正传》
3)人文关怀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 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
38
(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汇
20
三、艺术概括
(三)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1、从“个别”到“一般” (1)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2)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 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21
(1)艺术概括
1)多余人的形象罗亭,革命者的形 象巴扎洛夫等,都不是从概念出发 由一般演绎成的个别,而是通过对 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从个别达到一 般
18
文本赏析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19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艺术概 括)
(一)含义: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 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 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 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 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 方法
(二)作用: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 真实的基本途径。比如《追忆似 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14
(3)《雷雨》
戏剧家:曹禺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 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 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 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15
(4)《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 “梦而死”、“死而生” 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 情节,由于情感真挚, 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 忽略其他而“以假为 真”。
4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5
1、主不雅的真实
〔1〕文学创作发明有主体性或主 不雅性
① 文学供应的“真实”都被主不 雅化、心灵化
② 艺术创作发明自由地把客体世 界变成主体的熟悉与感悟、情 绪与意志的对象物
16
2、诗艺性
〔1〕含义: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妙 技
〔2〕传染感动 ① 文学依照主不雅化体例掌控客体
世界,必定要讲求“诗艺” ② 假定脾性境是在“诗艺”中生成 ③ 没有“诗艺”应用便没有艺术真
2〕文学作品在描写善恶的时刻体现出的伦 理判定,和激起的情绪合适仁慈的人性。
28
〔1〕尊贵的品质
3〕不和例子----俄国作家蒲宁的《乌鸦》, “写的很浅薄,写成了父子间的争风”。
4〕在于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去裁判它, 《红楼梦》其情绪立场具有很高的品位, 看到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强烈对 比,听到对丑罪恶径的训斥和对美大好 人生的呼叫
……很多悲凉,淫秽或丑恶的材料,用散文写,
仍不失落其为悲凉,淫秽或丑恶,披上诗的
形式,就几何可以把它美化。好比母杀子,
妻杀夫,女逐父,子娶母之类故事在实际生
活生计中很等闲引发怅恨与嫌恶,可是在希
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它们居然成为
45
〔3〕王汶石
……当我们一旦分明了它〔指素材〕的内在 乎义,取得一个深入而新奇的思惟,找到了 主题,情景当即就不合了。思惟的火光一旦 燃起,所有的生活生计事实、细节,都被通 统照亮,举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惟的光点会 萃,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脸孔;一个作 品的轮廓就明明起来,构成起来。
——王汶石:《座谈艺术构思》
2〕个体因特别而不成反复,一般因 特别而意蕴无穷
21
2、个体与一般的同一 〔1〕有赖于作家充分调动本身的生活生计 经历和情绪经历,对其所不雅照和描写的 特别进展开掘,提炼,增补和刷新。 〔2〕这个历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主体把内在 的尺度即审美价值取向应用到对象上去的 能动性介入和掌控的历程。

八、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八、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艺术真实,要义要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型”,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

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三者在文学创造的价值结婚中是三位一体相互融通的,就其内在机制的主要方面而言,“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形式与创造”主要与美相关。

2、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世性。

因此,艺术真实的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3、如果说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那么,艺术概括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

艺术概括的具体规定性有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4、文学,作为审美活动,通过“诗意的裁判”——情感评价的方式来实现它的价值取向,这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

情感评价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情感评价实现的方式是:内在情感的真挚和外在艺术的呈现。

5、人文关怀,是文学作为审美活动尚“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文学的价值追求始终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尔基也因此把文学称为“人学”。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共同筑起文学的真善美功能价值体系,二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当代著名学者童庆炳的说法是:“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6、形式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它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它的基本内涵是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化内容。

二者是一体化过程或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7、在对待形式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一种是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假定的真实 p155
假定性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 活的内蕴是一切文艺的共同特征。
普希金生前参加过“扮演普希金”比赛
结果普希金本人 只得了第三。也 就是说有两人比 他更象“普希 金”。
生活的真实是—是;艺术的真实是—象(假定)。
(1)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或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 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或完全抛开现实的形 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 P155-2-8
“真”是“善”的基础。
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p177 -4
情感是基于人的需要、观念等思想意识而 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文学在创造艺术 真实时运用“内在的尺度”,实际已把情感 评价融入其中,因此,艺术形象都是理智与 情感的统一,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 性。文学创造正是以这一本质属性,在向人 们呈现着意义——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因伦理评价而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 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 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社会性 需要与态度。 P161↑1 -162.1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艺术 之根本。艺术形象是因情而动人。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上动物图像精确,却不动人,而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却能动人心情。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 (一)审美理想的特征 (二)审美理想的功能
(一)审美理想的特征 p171
首先,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 在的鉴赏的原型好最高典范。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 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
例:艾青《礁石》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狄德罗:理查生啊!我敢说最真实的历史是满纸 谎言,而你的小说却字字真实。历史描写几个人; 你却描写人类;历史把几个个人所没有说过、没 有做过的事情说是他们说的,做过的;你所描写 的人类的一言一行,他们都说过,做过;历史只 看见一部分时间,只看见地球表面的一个点儿; 你却看见了各个地方、各个时代。人类情感的过 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相同的,它是你临摹的范 本。假如是对最好的历史家做一次严格的评鉴的 话,他们有没有一个像你那样经得住评鉴呢?从 这个观点看,我敢说历史是一部坏的小说;而小 说,像你写的那样,是一篇好的历史。

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 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 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 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宝玉道:‘何曾 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 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 ‘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 ‘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 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 甩来。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艺术真实 情感评价 形式创造
第一节

艺术真实
一 认识与艺术真实 二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三 艺术概括

“存在非存在” 在场与不在场

一花一世界
行宫(元稹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二节 情感评价
一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二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三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王国维: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有两点, 一是要求取知识,一是有微妙的情感。哲 学活动满足了人类的求知欲,而文学艺术 则在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最高成就 .情感 就是我们面对外物刺激时的心理反应,比 如喜欢与厌恶,快乐与愤怒,肯定与否定 等等。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 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价值:是指事物对人与社会的有用性或积极意义。

文学创造的价值:是指在作品创造过程中,作家通过对特定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和评价,创造出一定的文学价值。

文学价值越大,对人与社会的影响越大。

文学价值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价值内容的、相互联系的系统。

文学的价值系统:认识价值→真
伦理价值→善文学作品
审美价值→美
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指文学活动的多样性价值追求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

例:文学社小说、新月派诗歌、问题剧
一、文学的真实
(名词解释)文学真实:是指作家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情实感等表现出来。

(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1、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
A)假定的真实 P155(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生活真实:现实层面、真人真事艺术真实:观念层面、想象人物与事件B)内蕴的真实 P153(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


透过现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深入事物的灵魂”
能指——所指语言符号——内在意义
2、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A)主观的真实 P156
文学创造客体的“主体化”心理真实:心理时间、意识流(补充)B)诗艺性: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处理规范。

情感:人对外在事物的态度、评价。

恩格斯:“诗意的裁判”——表明文学对于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文学体现善的价值追求(重点)
1)高尚的品格 P163
文学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反思与鞭挞。

(表现“主旋律”)
2)人文关怀 P167
是指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有益于“世道人心”。

情感的表现方式 P165(了解)
诚挚的情态;真情实意;真诚、真挚。

“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
三、美的创造
(名词解释)审美理想 P170(重点)
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1、审美理想的特征 P171
A)以观念形式存在的最高典范
B)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
C)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文学形式的升华
1、化丑为美与美丽地描写悲哀
以形式美“过滤”丑的、悲哀的内容材料
现代主义艺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荒诞派
2、文学形式之美
艺术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形式主义美学
(重点)(提出者、内容、评价)“有意味的形式”——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者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虽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是一种否定艺术与主题思想、现实人生和社会功能相联系的形式主义理论,然而这一理论对艺术形式的审美特征的揭示,对于我们认识形式美的问题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是一种审美化的真实,它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认识或反映生活的主观性、内蕴性、假定性与诗艺性。

所谓主观性,指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立场上对待客体世界,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与感悟、解释与变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在作品中建构的是从属于人的目的及意义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揭示与表现;尽管由于创作主体个性不同,达到的深广度存在着很大差别,但它总是对社会生活深层涵义的能动反映。

这就是艺术真实的内蕴性。

在文学创造中,以主观性立场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与,只能通过虚构假定性情境的方式予以揭示与表现,因而,情境的假定性就成为艺术真实存在的必然形态和基本特征。

假定性情境是作家运用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这就使艺术真实成为“诗艺”中生成的真实而具有了诗艺性。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主要在于它的内蕴性和假定性。

生活真实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真实,即没有经过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揭示与表现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主要在于它的主观性和诗艺性。

科学真实是致力于认知客观性的真实,它排斥主观因素而追求实证性和精确性。

总之,艺术真实同自然状态的生活真实和本质上属于发现的科学真实相区别,它是一种创造的真实。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

因此,当人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