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合集下载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初析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初析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初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河坝固结灌浆试验情况,通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对设计灌浆施工参数及工艺流程进行验证,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优化,掌握固结灌浆合理的施工工艺措施,为全面展开坝基固结灌浆做好技术准备。

关键词:拦河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下水库位于哈拉沁沟与大西沟交汇处上游,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拦沙坝及左岸泄洪排沙洞组成。

拦沙坝和拦河坝均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拦河坝设计最大坝高73.0m。

坝基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质构造表现为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发育有高陡倾角多微张裂隙;坝基面以微风化未卸荷岩体为主,岩体的透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并随着埋深增大有所降低,局部小断层发育地带形成强透水凹槽。

固结灌浆的施工受混凝土施工影响,分坝段、分高程、分阶段进行,工期要求紧、施工强度高,为了验证固结灌浆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进行生产性试验。

2 生产性试验2.1试验布置及设备选定拦河坝8#坝段上游侧六排孔,左右桩号0+114.000~0+132.000m,上下游桩号上0+005.00~下0+008.500m。

该坝段最先浇筑、l117和l118大裂隙斜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中入岩8.0m孔四排,计24个孔,入岩5.0m孔两排,计12个孔,混凝土面高程1331.0m,盖重混凝土厚约3.0m,为防止混凝土底板发生抬动破坏,布置了1个抬动变形观测孔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抬动变形监测。

投入2台潜孔钻、1台地质钻机、1台套灌浆泵进行生产性试验施工,并采用业主指定的捷通(jt)型自动记录仪进行压水灌浆记录。

生产性灌浆试验自2012年5月30日开始,至2012年6月4日结束,并于2012年6月7日至6月10日实施灌后检查孔施工,共完成固结灌浆孔36个,钻孔进尺345.7m,灌浆进尺248.9m,注入水泥26926.4kg;固结灌浆检查孔2个,钻孔19.0m,压水试验3段。

青海省直岗某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案_secret

青海省直岗某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案_secret

直岗xx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 (1)2、试验目的与内容 (1)3、施工依据 (1)4、试验点选取及灌浆孔位布置 (1)5、施工用风、水、电布置 (2)6、施工工艺 (2)7、固结灌浆质量检测 (4)8、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9、施工劳动力及主要机械设备、材料计划 (5)直岗xx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黄河直岗xx水电站枢纽位于青海省xx县与xx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坝址距上游xx 水电站7km,距xx公路里程109km,距国家铁路干线——xx线xx驿车站77 km。

电站正常蓄水位高程∇2050m,最大坝高42.5m,总库容1540万m3,总装机容量192Mw,多年平均发电7.62亿kw.h,电站以发电为主,枢纽由主河床土石坝、右岸平底泄洪闸、河滩式电站厂房、安装间和副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坝址区岩性为粉沙质粘土岩、粘土质粉沙岩、砂岩、砂砾岩等,以粉沙质粘土岩、粘土质粉沙岩为主,层理较清晰;砂岩、砂砾岩呈条带状夹层或不规则透镜状分布,上覆盖洪积相间的亚粘土和砂卵砾石层。

本工程基础固结灌浆依据设计图,厂房段为4668m,泄洪闸为5280m。

2、试验目的与内容本次基础固结灌浆试验为生产性试验,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地层和地段的试验性灌浆,了解灌浆材料、灌浆压力、浆液浓度、孔距等主要灌浆参数,为以后大规模灌浆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2.1灌浆前后采用压水试验、测试岩体波速等方法检测固结灌浆的效果;2.2推荐合适的灌浆材料配比和灌浆机具设备,选定活性掺料及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2.3为设计、施工提供有关技术和工艺参数,如:孔距、排距、孔深、灌浆压力等;2.4 对岩体破碎带、层间溶隙等提出特殊的工艺和灌浆材料要求。

3、施工依据-459-007);3.1《厂房与右岸重力坝基础固结灌浆、锚杆及排水孔设计图》(HND/J028S-421-001),3.2《泄洪闸基础固结灌浆及锚筋布置图》(HND/J028S3.3《直岗xx水电站工程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HDN/J028s-6-003);3.4《直岗xx工程岩基固结灌浆试验技术要求》;3.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批准:审核:编写: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洞松水电站项目部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洞松水电站C标引水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一、概述洞松水电站C标引水隧洞位于洞松电站末端,起止桩号为S12+ 300~S17+200,该洞段侧向埋深300-500m,垂直埋深300-350m,隧洞围岩以软质岩及中硬岩为主,岩层走向与洞轴线交角较小,地下水活动弱,围岩以IV1类及IV2类为主,次为Ⅲ类,少量V类。

岩石以炭质板岩和变质砂岩为主,岩性呈微~弱风化层板岩,岩体破碎,层理与劈理发育,特殊岩性及岩层受断裂及断层影响,小断层和层间错动破碎带发育。

永久衬砌混凝土厚度为50cm~62cm,衬砌后过流直径为6.28m。

固结灌浆钻孔深度按围岩类别分为IV1类孔深入岩6.0m,IV2类孔深入岩7.0m,V类孔深入岩8.0m,排距3m,C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选择在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桩号为S14+855.00-S14+831.00(V类围岩),S14+807.00~S14+783.00(IV2类围岩)进行,本试验区按设计提供的《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分两段灌注,第一段均为2.0m,灌浆压力0.8Mpa;第二段为5.0 m或6.0m, 灌浆压力1.2Mpa。

每个试验区共8环孔,每环8个孔,共有64个孔,环间间距为3.0 m,环内8个孔均匀分布,灌浆次序按先灌奇数环(I序排)I序孔、再灌奇数环(I序排)Ⅱ序孔、再灌偶数环(Ⅱ序排)I序孔、最后灌偶数环(Ⅱ序排)Ⅱ序孔。

二、试验目的为验证和优化设计灌浆参数及灌浆效果,寻求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与方法,测试隧洞围岩灌浆相应透水率,确定岩石破碎带断层等的可灌性及灌浆工艺及灌浆材料配合比,观测在灌浆作业下基岩变形情况,提交有关的灌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测现场灌浆设备性能等,采用有效、可靠、经济、合理的灌浆方法。

三、试验依据①《洞松水电站工程设计更改通知》,文号:川设洞电改(2010)002号;②《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T5148-2001);③《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范》(SL31-2003);④《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合同编号:SDS/D102-C)招/投标文件》;⑤其它相关设计图纸及文件;⑥《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求》;⑦《洞松水电站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及其批复。

灌浆生产性试验

灌浆生产性试验

右岸导流隧洞下游段回填、固结灌浆试验大纲1 概述右岸导流隧洞下游段回填、固结灌浆工程即将启动,为进一步验证各种灌浆参数、得出较为实际、合理的耗灰量,拟选取3#导流隧洞1+134.595~1+173.595Ⅳ类围岩(导尾非结合段)及1+362.595~1+400.095Ⅲ类围岩(导尾结合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回填、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2 试验依据(1)《水利水电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5148—2001(2)《灌浆监理实施细则》(3)《导流隧洞回填、固结灌浆施工措施》(4)《导流隧洞工程施工技术要求》3 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验证灌浆方法、浆液水灰比、灌浆压力、布孔形式等灌浆参数,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各种灌浆参数进一步完善、合理化,以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灌浆施工。

(2)通过灌浆试验,根据试验段地质情况和相应的耗灰情况,分析得出更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耗灰量。

4 地质简介导流隧洞下游段围岩体由褶皱基底构成,从进口至出口穿越的地层依次为:固民组Pt2y1、Pt2y2,落雪组第一至第十段(Pt2L1~ Pt2L10)薄层~极薄层大理岩化白云岩,岩体缓倾结构面及微裂隙,岩层走向与洞轴线夹角较小,夹角为10~30°,岩体破碎,以Ⅳ类围岩为主,局部为Ⅲ围岩。

5 试验段选择及孔位布置5.1 试验内容及孔位布置根据导流隧洞下游段灌浆总体安排,拟选取3#导流隧洞1+134.595~1+173.595Ⅳ类围岩(导尾非结合段)及1+362.595~1+400.095Ⅲ类围岩(导尾结合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回填、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试验段桩号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实验内容和部位选择如下:5.1.1 导尾非结合段实验内容和部位(1)试验一:3#导流隧洞1+134.373~1+155.595段按照环间分序,环内加密原则进行回填灌浆生产性试验。

回填灌浆孔间排距3.0m×3.0m,深入岩石0.1m,顶拱回填灌浆孔每环6个/7个交错布置,共46个。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22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22

5.2.1物探孔灌前压水成果统计表5.2.1—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物探孔灌前压水统计表从压水情况统计表来看,物探孔灌前压水透水率普遍较大,其中有两段是无压无回情况。

5.2。

2物探孔灌前、灌后声波波速对比5。

2。

2.1灌前、灌后单孔声波波速对比:提高率8.18%.从上表可以看出,灌前相对高波速测点的比例在灌后有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测点单孔声波≥3。

25km/s的比例从灌前的75。

7%升至灌后的93.45%。

5.2。

2。

2灌前、灌后跨孔声波波速对比:速提高率9。

6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灌后全部孔的跨孔声波≥3.25km/s的比例为100%,跨孔声波<2.00km/s的比例为0。

0%,灌后测点波速<2.0km/s的最大连续长度为0.0m.其中物探孔跨孔声波≥3.25km/s的比例从灌前和灌后均为100%,物探孔灌前、灌后均无小于<2.0km/s的声波测点。

5。

3各次序孔透水率成果Ⅰ序孔共计13孔,压水53段,除有四段是无压无回外,最大透水率为479.17Lu,最小透水率为1。

21Lu,平均透水率为37.14Lu。

Ⅱ序孔共计12孔,压水48段,除有三段是无压无回外,最大透水率为132.22Lu,最小透水率为0Lu,平均透水率为16。

54Lu。

加密灌浆孔,共计16孔,压水32段,最大透水率为52。

1Lu,最小透水率为0.0Lu,平均透水率为7。

83Lu。

Ⅱ序孔较Ⅰ序孔降低了20。

6Lu,降幅达55.5%.加密灌浆孔较Ⅱ序孔降低了8。

71Lu,降幅达52。

3%,符合灌浆一般规律。

图例35#坝段试验区固结灌浆透水频率曲线图为Ⅰ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Ⅱ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Ⅰ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ⅠⅠⅠⅢ为II 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为Ⅲ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Ⅲ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Ⅲ图5。

2-1 各次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5.4各次序孔单位注灰量分析Ⅰ序孔共计13孔,灌浆53段,最大注入率为251.6Kg/m,最小注入率为4.3Kg/m ,平均注入率为46。

苗尾导流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

苗尾导流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

云南澜沧江苗尾电站导流隧洞工程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水电十四局苗尾项目部2010年01月23日一、概述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是澜沧江上游河段一库七级开发方案中的最下游一级电站,上接大华桥水电站,下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最上游一级电站——功果桥水电站。

电站距大理、昆明公路里程分别为207km、544km。

苗尾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建成后可改善下游灌溉用水条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电站正常蓄水位1408.00m,相应库容6.60亿m3,电站装机容量1400MW(4×3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64.45亿kW⋅h,保证出力346.6MW。

苗尾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冲沙兼放空洞、引水系统及地面厂房等组成。

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414.80m,最大坝高139.80m,坝顶轴线长576.68m,坝顶宽度12.0m,上游坝坡1:2.0,下游坝坡1:2.0。

工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系花开左组上下段的变质岩和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

中侏罗系花开左组岩性由砂质绢云板岩、变质钙质砂岩、变质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砂岩及少量绿泥绢云千枚岩组成,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崩坡积层、冲洪积层和冲积层。

电站施工区岩层总体产状为N5︒~20︒W,NEE或SWW∠75︒~90︒,区内倾倒变形发育地段岩层倾角变缓为30︒~70︒。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断层、层内错动带及节理较为发育,结构面的优势方向为NNE,次为NE。

受区内特有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控制,工程区泥石流、崩塌、倾倒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较为发育。

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区部位的岩层为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围岩不能自稳,变形破坏严重。

属于Ⅴ类围岩。

强风化~弱风化上段的强卸荷带的变质石英砂岩、绢云板岩,岩体破碎,岩体呈薄层状,层间断层及层内错动带发育,结构面结合很差。

二、试验区确定根据技术要求及招标文件要求,在进行固结灌浆以前需做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一、概述引水隧洞C标围岩以IV1类、IV2类、V类为主,岩石主要为炭质板岩,围岩以软质岩为主。

隧洞垂直埋深300m~350m。

岩石层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大于80°,几乎与洞轴线平行。

引水隧洞开挖为马蹄型,混凝土衬砌后过流断面为φ6.28m的圆型。

为确保固结灌浆耐久性能满足隧洞内水高水头长期运行的要求,必须在正式进行固结灌浆施工前,先进行固结灌浆试验。

对设计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摸索在本地层固结灌浆的合理施工参数。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将选择洞室围岩具有代表性的洞段实施,6#洞下游混凝土全部衬砌完,现已进入灌浆施工,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将择在6#洞下游一区S14+831~S14+855(V类围岩,洞长24m)及二区S14+783~S14+807(IV2类围岩,洞长24m)施作。

二、固结灌浆试验的任务2.1 验证固结灌浆设计技术参数如孔排距和布置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研究利用固结灌浆起到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

2.2 确定安全经济的施工程序、方法和灌浆材料及其配合比,提出固结灌浆的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

2.3 研究提升固结灌浆II序孔灌浆压力的可能性。

在采取防止地层抬动措施的条件下,能否使固结灌浆II序孔的最大灌浆压力达到1.4MPa,隧洞1.0~2.0倍内水水头压力(即1.4MPa)。

提出提升灌浆压力的措施。

经过疲劳性和破坏性压水试验,期望能满足防渗、抗变形耐久性的要求。

三、固结灌浆试验选址根据本工程工期及地层结构,根据混凝土目前浇筑情况及监理工程师指示,选择变形段较为有特征Ⅴ~Ⅳ2的洞段,建议试验地址拟在S14+783~S14+807(IV2类围岩)及S14+831~S14+855(V类围岩)进行固结灌浆试验,在固结灌浆试验前先进行该段回填灌浆。

这样,所得到的灌浆成果资料,更符合实际地质条件,更具有代表性。

灌浆试验完毕后,试验区即可作为固结灌浆的一部分,从而可以节省灌浆工程量,亦不影响工期。

梨园水电站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梨园水电站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梨园水电站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摘要:梨园水电站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设计总量约6.4万m,灌浆孔深入围岩7m。

本文对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一段灌浆和分段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采用一段灌浆和分段灌浆施工质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且相差不大,但采用一段灌浆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施工进度,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工程概况梨园水电站由四条引水隧洞引水发电,布置于电站左岸。

引水隧洞由进口渐变段、圆形标准段、圆形渐变段、斜井段、下平段组成。

隧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Ⅳ、Ⅴ类围岩完整性及力学性质普遍较差,虽然采取了加强支护措施,但部分洞段还有明显的持续松弛甚至开裂现象。

为保证施工安全及隧洞运行安全,在开挖支护阶段及混凝土衬砌后对Ⅳ、Ⅴ类围岩进行全洞段固结灌浆,灌浆压力1.0MPa~1.5Mpa,衬砌范围灌浆孔预埋,灌浆孔直径不小于50mm,深入围岩7m。

固结灌浆设计总量约6.4万m,施工工期紧,难度大。

二、试验目的1、论证固结灌浆方案、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

2、根据试验所确定的吃浆量和吸水率,选择最优的浆液配合比和通过改善浆液的性能,从而达到提高固结灌浆效果的目的。

3、确定施工所需的技术参数。

试验拟定的具体参数为:①固结灌浆孔间排距为2m,梅花形布置;②分段灌浆参数:采用自外向内分段灌浆法,第一段灌浆3m,第二段灌浆4m;全段灌浆参数:采用全段一次性钻孔、灌浆,孔深为7m;③采用YT-28手风钻,孔径42mm;④水灰比采用四个比级,按2:1→1:1→0.8:1→0.5:1由稀到浓逐级更换;⑤最大设计灌浆压力为1.0MPa,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小于0.4~1.0L/min,继续灌注30min作为灌浆结束标准。

⑥采用机械灌浆法封孔。

三、试验内容3.1引水隧洞第一单元(引3#0+632.0~引3#0+617.0)上半洞采用分段灌浆法,试验洞段长度为15m;固结灌浆孔间排距为2m,孔深7m,梅花型布置,共布设8排孔,每排有灌浆孔10~11个孔,共计84个孔;施工顺序采用环间分序、环内加密的原则进行,环内、环间均分为两个序,灌浆采用自外向内分段灌浆法,第一段灌浆3m,第二段灌浆4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一、概述引水隧洞C标围岩以IV1类、IV2类、V类为主,岩石主要为炭质板岩,围岩以软质岩为主。

隧洞垂直埋深300m~350m。

岩石层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大于80°,几乎与洞轴线平行。

引水隧洞开挖为马蹄型,混凝土衬砌后过流断面为φ6.28m的圆型。

为确保固结灌浆耐久性能满足隧洞内水高水头长期运行的要求,必须在正式进行固结灌浆施工前,先进行固结灌浆试验。

对设计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摸索在本地层固结灌浆的合理施工参数。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将选择洞室围岩具有代表性的洞段实施,6#洞下游混凝土全部衬砌完,现已进入灌浆施工,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将择在6#洞下游一区S14+831~S14+855(V类围岩,洞长24m)及二区S14+783~S14+807(IV2类围岩,洞长24m)施作。

二、固结灌浆试验的任务2.1 验证固结灌浆设计技术参数如孔排距和布置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研究利用固结灌浆起到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

2.2 确定安全经济的施工程序、方法和灌浆材料及其配合比,提出固结灌浆的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

2.3 研究提升固结灌浆II序孔灌浆压力的可能性。

在采取防止地层抬动措施的条件下,能否使固结灌浆II序孔的最大灌浆压力达到1.4MPa,隧洞1.0~2.0倍内水水头压力(即1.4MPa)。

提出提升灌浆压力的措施。

经过疲劳性和破坏性压水试验,期望能满足防渗、抗变形耐久性的要求。

三、固结灌浆试验选址根据本工程工期及地层结构,根据混凝土目前浇筑情况及监理工程师指示,选择变形段较为有特征Ⅴ~Ⅳ2的洞段,建议试验地址拟在S14+783~S14+807(IV2类围岩)及S14+831~S14+855(V类围岩)进行固结灌浆试验,在固结灌浆试验前先进行该段回填灌浆。

这样,所得到的灌浆成果资料,更符合实际地质条件,更具有代表性。

灌浆试验完毕后,试验区即可作为固结灌浆的一部分,从而可以节省灌浆工程量,亦不影响工期。

具体部位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

四、固结灌浆试验孔布置固结灌浆试验孔布置拟采用:孔排(环)距3.0m,每排布8孔,并排分布;具体布置详见固结灌浆试验孔布置图,应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

五、固结灌浆试验工程量固结灌浆试验工程量分为2个区:一区为8排,每排8个孔,共64个孔,桩号S14+831.00~S14+855.00孔深8.0m,计512.0 m,抬动孔1个,孔深7m;二区为8排,每排8个孔,共64个孔,桩号S14+783.00~S14+807.00,孔深7.0m,计448.0 m,合计总工程量960.0m。

抬动孔1个,孔深6.0m。

六、固结灌浆试验工期根据本次灌浆试验的试验内容和工程量,试验工期需20天。

试验结束后,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提交试验成果分析报告。

七、固结灌浆试验内容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灌浆试验孔布置方式、孔深、灌浆分段、灌浆压力及压力提升措施、浆液材料及配合比、注入率等试验参数,均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选定。

八、灌浆试验施工8.1 施工布置8.1.1风、水、电系统(1)灌浆试验施工用风采用空压机供风,风压大于0.6MPa。

(2)施工用水,采用遂洞外储水池供水,供水能力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用电采用系统供电。

灌浆试验施工动力线铺设至试验区,安装一个600A空气开关,供电总负荷200kw。

8.1.2制、供、灌浆系统(1)在灌浆试验区搭设一个简易制、供浆系统,系统占地面积为40m2。

配置ZJ-400型高速制浆机、1m3储浆桶、通过SNS-130/20型灌浆泵中转送浆至试验区。

(2)根据灌浆试验工程量情况,在试验区布置两套灌浆系统,各配置2台SNS-130/20型高压灌浆泵,灌浆泵的最大工作压力10MPa,且有足够排量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其压力摆动范围不大于灌浆压力的20%;一个TTB-400型立式双层搅拌桶;灌浆记录仪选用水利部长江科学院生产的GJY-Ⅵ型记录仪,仪器出厂前已通过计量检定中心严格检验,进场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检定合格证书等;灌浆塞选用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和耐压性能,并易于安装、拆卸;灌浆管路选用可承受6.0MPa最大灌浆压力的高压(钢编)管。

8.1.3通讯联络现场通讯采用对讲机、电信手机,制浆站与灌浆中转站之间采用信号灯、电信手机进行联系。

8.2施工程序(1)灌浆试验施工程序抬动观测孔钻孔、观测装置安装→固结孔分序施工→检查孔压水检查→资料整理、分析、提交报告(2)灌浆试验施工程序说明:灌浆试验施工必须遵循逐渐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按固结Ⅰ序孔、Ⅱ序孔、检查孔的顺序进行。

(3)一个钻灌孔的作业程序固结灌浆试验:孔位测量放样→钻机定位、校正→钻孔(一段终孔)→孔内冲洗→验收→卡塞阻塞→风、水联合冲洗→压水试验(选取总孔数的5%)→灌浆→提取孔内装置→下一段工序→置换式全孔灌浆封孔→孔口补封8.3 施工方法8.3.1固结灌浆试验孔(1)孔位放样灌浆试验孔位,采用测量控制点用钢尺放样,严格按照孔位布置图布置孔位,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并作好明确标识;各区段内钻孔应统一进行编号。

固结灌浆孔的编号原则依次顺延,编号规律:GSX-A-B-C。

其中G为固结灌浆;S为试验区代号;X为区域段号;A为排(环)号;B为次序;C为灌浆孔号。

说明:如GS1-1-Ⅰ-3表示固结灌浆试验1区中第1环Ⅰ序孔第3号孔。

(2)钻机就位钻机按照试验孔分序就位,就位后采用角度尺校正钻机的水平度和主轴的垂直度。

(3)钻孔①固结灌浆钻孔设备采用YT-28型汽腿钻机,孔径φ50mm。

实际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②抬动观测孔和质量检查孔采用YT-28型汽腿钻机。

③抬动观测孔钻孔深度6.0m及7m,以便准确测得变形抬动值,防止灌浆串漏对观测装置的影响。

采用千分表在试验孔冲洗、压水、灌浆过程中进行抬动变形观测。

抬动变形范围控制值:压水≤150μm,灌浆<300μm。

观测装置安装详见见下图。

抬动变形观测装置图(4)钻孔冲洗及裂隙冲洗钻孔结束后,采用风、水轮换进行冲洗,冲洗压力:风压采用10%~20%灌浆压力,并不大于0.5MPa;水压采用80%灌浆压力,但不超过1.0MPa。

冲洗至回清水后延续10min结束。

裂隙冲洗方法:采用高低压脉冲冲洗的方法,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但不超过1.0MPa。

冲洗时间可至回水清洁时结束或不小于20min。

串通孔按群孔阻塞,并联冲洗的方式进行。

(5)压水试验①灌前的压水试验按简易压水方式进行,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但不超过1.0MPa,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岩体透水率q值的计算值。

②质量检查孔使用单点法进行稳定压水试验。

③吸水量的稳定标准:在设计压力下,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当试验成果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时,试验工作即可结束,以最终流量读数作为计算流量。

Ⅰ、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

Ⅱ、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

④压水过程使用GJY-Ⅳ型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

(6)灌浆①灌浆方法:基岩段长小于6.0m的全孔一次灌注,大于6.0m者由浅而深(自上而下)分段灌注,第一段宜为2.0~3.0m,其余孔段不得大于6.0m,应始终将灌浆塞卡在衬砌段层上或附近,以使接触带在不断提高压力的多次重复下,得到完全的灌注。

当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按现场监理的指示,也可全孔一次灌浆。

原则上采用单孔灌注,对串通孔或吸浆量较小地段同一排上的灌浆孔也可采用并联群孔灌注,且并联孔数一般不宜多于3个。

②灌浆方式:各孔第一段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的灌浆方式,射浆管口距孔底距离不大于50cm;以一各段采用纯压力式灌浆。

③阻塞:阻塞在孔口砼面的位置。

④灌浆材料:水泥:灌浆试验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之规定。

水: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掺和料及外加剂:灌浆试验需要在浆液中加入掺和料及外加剂时,加入的种类及数量,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制浆材料必须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计量。

纯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高速搅拌机时大于30s。

浆液在使用前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大于4h,否则做废浆处理。

⑤灌浆压力本工程砼厚度较小,灌浆基本上属于无盖重灌浆,限制了高压灌浆的采用。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在抬动变形值控制范围内,暂定第一段灌浆压力为0.5~0.6Mpa;第二段第一段以下灌浆段的灌浆压力按下式计算:+αhP=P式中:P——灌浆段的灌浆压力(MPa);——第一段的灌浆压力(MPa);Ph——阻塞器栓塞以上的岩石厚度(m);α——系数,根据岩石破碎情况具体确定,一般部位可取0.05,断裂构造发育带,破碎带、强透水带等部位取0.025。

⑥浆液水灰比及变浆标准Ⅰ、浆液水灰比固结灌浆浆液水灰比初拟采用2:1、1:1、0.8:1、0.6:1(或0.5:1)四个比级进行,开灌水灰比为2:1。

注浆量大的部位灌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比(质量比)水:灰:砂为0.8:1:1。

具体配比根据现场灌浆试验及设计、监理指示确定。

Ⅱ、变浆标准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改浓一级浆液灌注。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⑦灌浆过程使用GJY-Ⅳ型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

⑧灌浆结束标准在设计规定的压力下,当吸浆量不大于1.0L/min后,群孔注入率不大于0.8L/min时,继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灌浆工作。

⑨封孔灌浆结束后,孔口敞开,射浆管下至孔底,机械压入浓浆(0.5:1)置换孔内稀浆,直到孔口返浆比重与进浆比重(0.5:1)一致时,采用机械封孔,压力采用该孔段最大灌浆压力,水灰比采用0.5:1的比级,在设计规定压力下,停止吸浆持续灌浆10min(即注入率不大于1.0L/min),该孔封孔即可结束。

若是孔口向下的孔应采取闭浆措施,使孔内的浆液达到初凝后,均采用砂浆进行人工封孔, 孔口抹平、光滑并与砼表面齐平。

8.3.2特殊情况处理(1)灌浆过程中,如发现冒浆、漏浆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处理。

(2)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采用一泵灌一孔,同时灌注。

否则应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串浆孔再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3)施工中必须采用一切措施防止灌浆中断,若因故中断,按以下办法处理:尽快恢复灌浆,否则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